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南海局势参考文献与两岸局势论文参考文献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急求一篇关于我国周边安全的军事论文,要求800字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一、摘要:  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二、关键字:  1、 形势概况  2、 形势走向  三、正文:  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1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中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持续不稳定,势必分别波及中国的西北、西南与东北沿边地区,影响中国“西部大开发”与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中亚、南亚与中国接壤的邻国持续动荡,境外的“东突”与“藏独”等民族分裂势力有可能趁机浑水摸鱼,获得新的立足之地,对中国策划实施恐怖袭击与暴力破坏活动,进而威胁中国新疆与西藏地区的和谐稳定。2中国与邻国既有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更趋复杂。随着中国全方位加速崛起,中国与邻国的实力差距不断扩大,这将引发周边某些国家的“反弹”,一些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更加突出,企图通过“大国平衡”战略、借助美国等“制衡”中国,而美国则极力“利用矛盾”。特别是与中国存在海洋争端的某些邻国,其“危机感”与“紧迫感”加深。唯恐争端解决的时间“站在中国一边”,遂加紧强化对中国海洋权益的非法侵占侵蚀,加大对美国的战略借重。 3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越来越重要对于中国外交与中国崛起而言,周边外交与“周边工作”具有“无比重要性”。具体而言,周边外交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国家安全上,周边地区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是中国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与前哨,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 其次,在政治与对外战略上,周边地区是保障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崛起与成为世界大国不可逾越的环节与必经之地,是中国今后崛起为多级格局中单独一级的主要支撑点与战略依托带,是中国与其他力量中心打交道的主要平台。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对外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上升,周边地区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与施加影响的主要场所,是中国对外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 再次,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关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市场,也是中国能源与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还是中国能源资源进口战略通道的集中区域。 简言之,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对外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其局势稳定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发展。而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为中国集中精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营造与塑造一个基本安定的周边环境,使其不干扰与分散中国的主要精力,并尽量避免被卷进周边地区的战乱与动荡之中。4以“大周边战略”为方向,远近结合、稳步拓展面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动荡加剧的态势,我们需要严密关注与持续跟踪,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对周边乱局既要分门别类,又要统筹应对,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切实维护自身地缘战略利益。 1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做实”周边工作。在坚持“六大块”,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形成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3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强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在反恐、防扩散、抢险救灾、发展援助、“维和”行动等方面自主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5 菲新法涉及南沙群岛主权引发争议 Mar 18, 2009 [2009-03-19].[2]《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台海问题》,2012年,中南大学发布[3]巩建华《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和内在特点》[4]亚东军事网《南海局势紧张,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5]《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陈向阳(副研究员),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参考文献 局势 南海 两岸 论文

上一篇:查重论文啥意思与论文查重颜色分别什么意思
下一篇:实用护理杂志论文格式与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投稿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