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可分为三个方向:1设备维护;三是通信行业营销; 1设备维护。维护的主要方向是五大运营商,即移动,电信,铁通,网通,联通。顾名思义工作主要就是对机器的保养和修复,看看仪表等。 31应届生求职11求职怪状12怎么办13求职准备13通信行业就业前景11产业结构与就业12世界通信业发展与中国制造的崛起13中国制造的崛起与中国通信业的就业变迁13企业招聘的变迁14 其它15 简历篇11简历筛选12 简历应该包含的内容13 简历制作注意事项14 简历实战15 简历投递17 笔试篇11 笔试考察内容12 笔试注意事项188779 男女着装11 男士着装12 女士着装11010101010101011 论Offer的取舍第2章通信行业分析22 电信运营商2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3 新联通24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2333333334 支撑系统255556 终端制造企业21 概述22 手机制造企业23 其他终端制造与设计企业2778其他21 政府机关22 媒体和出版单位23 其他行业的信息支撑业务24 系统集成商25 外包公司第3章 电信运营商求职指南3111112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求职指南31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求职概述3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架构33 地市公司各部门的岗位分析34 员工收入分析35 求职电信和网通3333331概述41 通信厂商内部工作流程概述42 通信厂商内部岗位概述43 大型厂商组织结构44 中小型厂商组织结构4222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444445 思科中国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666667 摩托罗拉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888889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41 公司介绍42组织结构43招聘改书44笔试和面试45薪资与福利4101010101011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121212121213 阿尔卡特朗讯科技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14141413141 规划设计院求职指南51概述52 部分规划设计院介绍53 岗位分析54 求职指南522223 工程安装与建设类公司51 概述52 部分工程公司简介53 岗位分析54 求职指南51增值业务公司求职指南61概述62岗位分析63招聘概述64待遇概述622223 通信媒体出版行业求职指南61 媒体行业求职综述62 媒体行业笔试和面试63 出版行业求职综述64 出版行业笔试和面试65 外包公司求职指南61 外包公司概述62 部分外包公司求职介绍第二部分 通信行业专业知识第7章 通信概述72 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71 通信系统的组成72 通信系统的分类74 相关试题分析第8章 传输网82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81 PDH和SDH82 SDH网的概念83 SDH网的结构84 SDH网的规划和组网81 交换网概述93 分组交换95 ATM91 ATM的基本概念92 ATM的特点93 ATM网络96667 光交换91 光交换的基本概念92 光交换的特点及方式93 光交换原理91 接入网概述101 接入网的定义和界定102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和分层模型103 接入网的接口104 接入网的特点和分类102223 无线接入技术101 WLAN技术102 WiMAX技术101 移动通信概述112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11 3G发展情况概要112 UMTS/WCDMA系统113 CDMA2000系统114 TD-SCDMA系统1144445 相关试题分析第12章 网络运营支撑系统12117信令系统123 No2 同步网12333334 相关试题分析第13章 数据通信132数据通信的研究内容134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31 可靠性指标132 有效性指标1355556相关试题分析第14章 网络规划及优化14112 网络优化141 基本业务153 VoIP155 IPTV151 NGN概述161 NGN的定义和特征162 NGN的业务和协议163 NGN的功能分层结构164 NGN的主要技术162223 IMS161 IMS概述162 IMS体系结构和功能163 基于IMS的NGN164445 相关试题分析第三部分 试题透析与讲解第17章 概述第18章 专业能力考核182通信专业知识181概述182推荐书籍183笔试和面试题183334 Java181 概述182 推荐书籍183笔试和面试题185556数据库类181概述182推荐书籍183笔试和面试题187771 概述202 观点称述类题目20334 开放性问题第21章 职业性格测试212 MBTI职业性格测试第22章 其它测试222 公务员考试221概述222公务员考试笔试221 毕业生就业流程及三方协议241应届毕业生就业流程24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243签署三方协议注意事项242222223 档案241档案制度介绍241毕业后迁移档案243其它第25章 体检25112体检内容254其它第26章 认证261112 对认证考试的看法第27章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272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工作生活271 一线城市272 二线城市273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规律271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优劣势281 大企业的优劣势282 大企业的优劣势2822221 常见求职陷阱291 薪酬陷阱292 试用期陷阱293 骗取金钱294 直销、保险291 先就业再择业的难度3000 元 本书是为适应在新形势下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需要编写的,通信系统涉及的内容较多,有利于非通信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基本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知识,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的概念,掌握现代通信网的组成,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本书介绍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内容丰富,取材新颖。本书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类及电子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第1章 通信系统基本知识第2章 光纤通信技术第3章 移动通信技术第4章 卫星通信技术第5章 电话系统工程第6章 有线电视机系统及HFC第7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及宽带输入第8章 广播音响系统第9章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工程中的公共内容参考文献
推荐一本书,《通信行业求职宝典》,里面有详细介绍包括通信业的各个细分行业,基础的行业知识、历史等通信行业求职宝典:猎头视角作者:魏小康、董敏、梁靖下面是《通信行业求职宝典:猎头视角》一书的三级目录第一部分 求职与通信行业第1章 通信行业求职概述11112通信行业发展史1333334 通信行业求职概述1555556 求职信1778 面试篇11 面试的类型12 面试的形式13 面试内容14 面试注意事项19910 待遇篇11 基本工资12 奖金13 差补14 午餐、交通、通信费等常见补助15 四险一金16 其他现金收入17 非现金待遇11 通信产业产业链分析222223 通信设备制造商21 通信设备制造商概述22 接入设备商23 移动通信设备商24 数据通信设备商25 传输设备商26 交换设备商27仪表厂商28 其他25 工程规划设计、监理与安装企业21 行业概述22 工程规划设计企业23 工程监理企业24 工程安装企业26667 增值业务领域21 CP22 SP288888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求职指南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求职概述3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组织架构33 地市公司各部门和岗位分析34 员工收入分析35 求职移动3222223 新联通求职指南31 新联通求职概述32 新联通组织架构33 地市各部门的岗位分析34 员工收入分析35 面试与笔试第4章 电信设备制造商求职指南4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机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333334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薪资与福利4555556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777778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9999910 Elektrobit集团41 公司介绍42组织结构43招聘概述44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4111111111112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设备有限公司41公司介绍42组织结构43招聘概述44笔试和面试45薪资与福利4131313131314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41 公司介绍42 组织结构43 招聘概述44 笔试和面试45 薪资与福利第5章 工程规划设计、监理安装与建设公司求职指南511112 监理类公司51 概述52 部分监理公司介绍53 岗位分析54 求职指南533334补充第6章 其他611112 手机制造公司求职指南61 概述62 岗位分析63 招聘概述64 待遇概述633334 其它行业信息支撑部门求职指南6551 通信发展史7223 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71 传输网的基本概念822223 相关试题分析第9章 交换网92 电路交换94 帧中继95556 IP交换91 IP交换的基本概念92 IP交换的协议及模型93 IP交换机的构成及工作过程97778 相关试题分析第10章 接入网1011112 有线接入技术101 xDSL接入技术102 光纤接入技术103 HFC接入技术10334 相关试题分析第11章 移动通信系统1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111 GSM/GPRS系统112 IS-95 CDMA系统1133334 B3G/4G演进111 B3G/4G演进趋势112 HSPA:HSDPA和HSUPA113 LTE及AIE114 B3G/4G关键技术111 信令网121 信令概述122 No17信令网123 网络管理系统121 网络管理概述12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23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124 电信管理网125 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121数据通信概述13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13445数据传输的主要技术131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132多路复用技术133交换技术134差错控制技术131 网络规划141 计算机网的网络规划142 电信网的网络规划143 相关试题分析第15章 通信业务152 增值业务154 WAP156 相关试题分析第16章 下一代网络1611112 软交换161 软交换概述162 软交换的功能和协议163 基于软交换的NGN163334 网络融合161 网络融合概述162三网融合163 固定移动网络融合161 概述182223 C/C++181 概述182 推荐书籍183 笔试和面试题184445 数据结构与算法181概述182推荐书籍183笔试和面试题186667测试类题目181概述182 推荐书籍183笔试和面试题第19章 智商测试第20章 综合能力考核202 针对求职者个人的问题203 情景类题目201 单面试题202 群面试题201 概述211 英语测试22223 提问第四部分 求职热点问题第23章 概述第24章 三方协议、户口及档案241112 户口241户口及户籍制度的历史242户口对个人的作用243户口迁移244北京市户口的办理245上海市户口的办理246其它243331 国家相关政策及规定251 国家相关法规252 常用体检标准253体检的注意事项251 常见的认证种类261 通信、IT类262 外语类263 其它261 七彩生活272223 如何取舍第28章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28112 如何选择281 概述282 大型企业283 中小企业284 如何取舍第29章 防止受骗2911112 培训与就业第30章 论“先就业再择业”302 如何先就业再择业第31章 违约附录 A 参考文献及网站附录B 常用资源一览表我建议,千万别去看通信原理,那个书是在不是一般人看的,科班出身,在学校学习理论,都需要很多的基础可能才能支撑,何况其他专业的。按照您的专业,我觉得从浅入深才是正途,先看最基础的网络通信,这个跟您比较接近,容易上手,比较浅显,然后再深入看一些数据通信的书籍,我觉得也就差不多了。其他的移动通信、光通信,不是很好理解了,需要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好,至于通信原理,呵呵,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信号、随机、传输……估计看一眼就扔了。建议就是,千万不要看原理,原理需要很多支撑的基础知识的,多看应用和简单介绍,再逐渐深入吧。我学的就是通信类专业,刚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给你推荐几本我们用的教科书,也不知道好不好,你自己看着选。 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嵌入式系统这都是教科书 其他的我没接触过的有: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我是通信专业的,如果想大概知道通信是怎么一回事,只要看《通信原理与技术》就够了,因为这本书概括了大致内容,不过这类书有很多版本,我目前用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内容比较少,有些《通信原理》书相对比较详细,反正带着通信原理四个字都可以选择;如果想深入了解各个领域的就可以针对性选择,有移动通信系统,光纤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与技术;要是想了解交换机那一部分的有现代交换原理;如果是微波类的有微波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想了解电路方面的有数字系统:数字电路;模拟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高频方面),电子线路基础(低频方面);想了解信号,DSP方面的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太空精酿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一年以来中国航天取得的十大成就吧。1、天上有“宫阙”: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随后,它先后与天舟二号和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共计6名航天员先后入驻,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按照预定计划,天宫空间站还会在2022年迎来两个实验舱和数次天舟/神舟对接任务,从而完成全部建设。△天宫空间站示意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遥想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才正式起步。29年的不懈探索,让“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天神”航天员们自由天地往返,让中华文明古老的飞天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2、天上有“神仙”:空间站应用达到新高度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它能促进航天、甚至很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天宫空间站,不仅工程意义显著,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相比较此前载人航天任务主要为实现技术的逐个突破,天宫空间站则到了技术投资“大丰收”的阶段,更强调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价值,打造我国探入宇宙的“太空实验室”。因此,天宫运行第一年也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和科学应用事业的突飞猛进。△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图片来源:载人航天办)例如,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们已经实现了四次高难度的出舱行走,每次持续时间6-8小时,远长于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的20分钟出舱行走突破。并且王亚平也迈出了中国女性进入太空的“第一步”。目前,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正驻留太空,他们预计工作约六个月时间,必将打破中国航天员最长滞空纪录。此外,空间站还实现了快速交会对接、径向对接等多项技术突破,大大增强了相关技术性能。在具体应用方面,空间站的科学实验类型和数量也将远超此前所有任务的总和。在航天科普方面,天地互动的“太空课堂”也在数以亿计的学生脑中埋下了航天的种子。3、祝融号“下凡”:中国火神踏上火星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地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天问一号,成为中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祝融号,成为中国首个火星巡视器(火星车)。祝融,源于中国古老神话中“火神”的名称,成功踏上了火星!△祝融号与着陆平台由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合影(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目前祝融号已经超出了预定的三个月工作时间,仍在火星正常工作。它已经行驶了超过1400米,每一步都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测史上的新纪录。祝融号也在源源不断向地球发送揭示火星奥秘的各类科研数据,还成为了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进行在轨通信中继测试,实现了中欧在火星的“太空握手”。4、羲和号升空,中国进入探日时代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类这唯一可以依靠的宝贵恒星——太阳,深入了解它的磁场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等重要物理过程,让我国正式迈入探日时代。△羲和号探日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用这个如此特殊的名称形容一个探求太阳起源的卫星可谓浪漫无比。除此之外,另一太阳神话的主角“夸父”也在酝酿之中,它将是个24小时面对太阳的太阳天文台,为我们揭示太阳的一举一动。羲和探日,夸父追日,是中国航天对太阳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新神话。5、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火箭发射突破纪录2021年,中国火箭共计实现了55次发射,不仅位列世界第一,也助力人类航天突破了史上最高火箭发射纪录。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突破400,全年实施48箭、103颗航天器,发射任务创年度新纪录。△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五号(图片来源:Tea-ti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第1枚到第100枚,用了37年;到第200枚,又用了7年;到第300枚,用了4年多;而到第400枚,仅用了2年多。在2021年的密集发射任务中,两次发射最短间隔仅4个多小时,更是实现了7天内密集实施4次任务的连战连捷。随着数量的快速提升,所发射的载荷质量和数量也在攀升,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突飞猛进的最直接证明。长征火箭的名字来自毛泽东著名的《七律·长征》一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并未完全结束。该诗描述了长征期间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著名的一句是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未来,长征依然会继续行进!6、长七甲归来,长征火箭历史性扩容在经历了初次发射的挫折后,长征七号甲(A)火箭终于在2021年3月11日王者归来,并在12月23日再立新功!长征七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的基础上扩展而来,吸收了金牌火箭长三乙的优点,实现了三级半构型。长七甲整箭完全使用无毒安全推进剂,专注于高轨任务,它的运力、尤其是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一下增加到7吨级,填补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htm,中国航天报。【2】国家航天局2021年6月12日新闻发布会,/sikepro/20210429/28d65fc260914ac8a63e5ab4d9552d8d/c5吨~7吨之间运载能力的空白。△长征七号甲火箭发射前近景(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长七甲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理念,很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和高密度发射。它还首次测试了Ka频段6M卫星数据天基测量技术,直达天链中继卫星,大幅减少了对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依赖,也必将逐渐开启长征火箭遥测的新时代。7、太空烽火台,“天链”链接天地地球自转对于航天任务的遥测是个巨大的阻碍,当航天器不能被地面和海上遥测站观测到时,就会进入通信盲区。为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35786千米高的赤道上空,搭建一条链接天地的信号中继通路,犹如“太空烽火台”一般,让信息交互畅通无阻进行。△“天宫课堂”顺利进行的背后是天链系列卫星保驾护航(图片来源:央视)中国的中继卫星通信系统,其名为“天链”。经过了若干年的建设,天链一号系统终于在2021年7月6日正式收官。与此同时,天链二号系统也已经陆续发星,并在此前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升级。学生们能畅通无阻地参与“太空课堂”,航天员能在太空中使用超级“太空Wi-Fi”,长征火箭和太空飞船能自在遨游太空,这些都离不了天链在幕后的辛勤工作。8、精彩继续,嫦娥探月实现更多历史性突破嫦娥三号让人类时隔37年再次着陆月球,嫦娥四号让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让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本。而目前,更加精彩的突破仍在继续进行。△嫦娥五号轨道器仍在太空中漫游(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2021年,中国航天首次公开了嫦娥五号获取的1731克月壤样本,并向国内外科研工作人员发放研究。由于嫦娥五号的发射情况和控制情况几乎完美,它的轨道器部分还有大量推进剂结余,因此它开始完成各种高难度“附加题”。在把月壤样本送回地球附近后,它于2021年3月15日13时29分穿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成功抵达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1点,这是中国航天首次完成这项任务!目前,它仍然在深空中旅行。不仅如此,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仍在月球背后超期工作,为人类不断揭示这永不可见月面的奥秘(由于潮汐锁定作用,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球背后的绝大部分表面)。9、重器初现,载人登月未来可期中国现有的载人航天主要依托于长征火箭(2F、5、5B、7)、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但是它们对于未来载人登月和踏入更远的深空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已经确定未来进行载人登月,并且一系列准备已经就绪,例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已成功试飞、新载人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已进入密集研发阶段。新型号火箭,成为载人登月的焦点。△新型火箭发动机样机图(图片来源:中国航天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2021年,重型运载火箭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完成首台工程样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惊艳亮相,标志着该发动机关深阶段研制工作圆满完成。或许通过对比更能说明它的意义:长征五号是中国现役最强火箭,它的核心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在真空中推力约为70吨,“仅为”新型号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新发动机推力为三倍,但研发的难度和技术复杂度可远不止三倍。10、多面开花,中国将走向更远深空2021年,人类的火箭发射次数已经突破了冷战期间的最高点,这也昭示着一个全新的太空时代正式到来。这个时代机遇,可能远远超过曾经的航海时代、陆权时代和航空时代对目前世界各个强国的意义,作为曾经深受苦难而如今处于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更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中国的行星探测将是个庞大的太阳系探索计划(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目前,中国航天还在进一步稳步向前。预计在2022年,中国航天将会继续保持高频率火箭发射。中俄也发布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高规格联合声明,意味着双方将会携手踏上月球。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嫦娥探月四期任务,也已经正式立项。国家航天局也正式宣布,我国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此外,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可以说,这是个星辰大海的时代,中国航天人就是这一批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他们不仅让一系列华夏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也在这宇宙的一隅不断缔造出新的太空神话。参考文献:【1】《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重型火箭220吨级发动机现身》,/mil/2021-07/29/c_1211265065html ,新华网。出品:科普中国制作:太空精酿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一年以来中国航天取得的十大成就吧。1、天上有“宫阙”: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随后,它先后与天舟二号和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共计6名航天员先后入驻,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按照预定计划,天宫空间站还会在2022年迎来两个实验舱和数次天舟/神舟对接任务,从而完成全部建设。△天宫空间站示意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遥想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才正式起步。29年的不懈探索,让“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天神”航天员们自由天地往返,让中华文明古老的飞天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2、天上有“神仙”:空间站应用达到新高度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它能促进航天、甚至很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天宫空间站,不仅工程意义显著,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相比较此前载人航天任务主要为实现技术的逐个突破,天宫空间站则到了技术投资“大丰收”的阶段,更强调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价值,打造我国探入宇宙的“太空实验室”。因此,天宫运行第一年也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和科学应用事业的突飞猛进。△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图片来源:载人航天办)例如,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们已经实现了四次高难度的出舱行走,每次持续时间6-8小时,远长于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的20分钟出舱行走突破。并且王亚平也迈出了中国女性进入太空的“第一步”。目前,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正驻留太空,他们预计工作约六个月时间,必将打破中国航天员最长滞空纪录。此外,空间站还实现了快速交会对接、径向对接等多项技术突破,大大增强了相关技术性能。在具体应用方面,空间站的科学实验类型和数量也将远超此前所有任务的总和。在航天科普方面,天地互动的“太空课堂”也在数以亿计的学生脑中埋下了航天的种子。3、祝融号“下凡”:中国火神踏上火星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地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天问一号,成为中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祝融号,成为中国首个火星巡视器(火星车)。祝融,源于中国古老神话中“火神”的名称,成功踏上了火星!△祝融号与着陆平台由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合影(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目前祝融号已经超出了预定的三个月工作时间,仍在火星正常工作。它已经行驶了超过1400米,每一步都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测史上的新纪录。祝融号也在源源不断向地球发送揭示火星奥秘的各类科研数据,还成为了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进行在轨通信中继测试,实现了中欧在火星的“太空握手”。4、羲和号升空,中国进入探日时代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类这唯一可以依靠的宝贵恒星——太阳,深入了解它的磁场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等重要物理过程,让我国正式迈入探日时代。△羲和号探日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用这个如此特殊的名称形容一个探求太阳起源的卫星可谓浪漫无比。除此之外,另一太阳神话的主角“夸父”也在酝酿之中,它将是个24小时面对太阳的太阳天文台,为我们揭示太阳的一举一动。羲和探日,夸父追日,是中国航天对太阳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新神话。5、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火箭发射突破纪录2021年,中国火箭共计实现了55次发射,不仅位列世界第一,也助力人类航天突破了史上最高火箭发射纪录。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突破400,全年实施48箭、103颗航天器,发射任务创年度新纪录。△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五号(图片来源:Tea-ti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第1枚到第100枚,用了37年;到第200枚,又用了7年;到第300枚,用了4年多;而到第400枚,仅用了2年多。在2021年的密集发射任务中,两次发射最短间隔仅4个多小时,更是实现了7天内密集实施4次任务的连战连捷。随着数量的快速提升,所发射的载荷质量和数量也在攀升,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突飞猛进的最直接证明。长征火箭的名字来自毛泽东著名的《七律·长征》一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并未完全结束。该诗描述了长征期间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著名的一句是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未来,长征依然会继续行进!6、长七甲归来,长征火箭历史性扩容在经历了初次发射的挫折后,长征七号甲(A)火箭终于在2021年3月11日王者归来,并在12月23日再立新功!长征七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的基础上扩展而来,吸收了金牌火箭长三乙的优点,实现了三级半构型。长七甲整箭完全使用无毒安全推进剂,专注于高轨任务,它的运力、尤其是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一下增加到7吨级,填补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htm,中国航天报。【2】国家航天局2021年6月12日新闻发布会,/sikepro/20210429/28d65fc260914ac8a63e5ab4d9552d8d/c5吨~7吨之间运载能力的空白。△长征七号甲火箭发射前近景(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长七甲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理念,很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和高密度发射。它还首次测试了Ka频段6M卫星数据天基测量技术,直达天链中继卫星,大幅减少了对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依赖,也必将逐渐开启长征火箭遥测的新时代。7、太空烽火台,“天链”链接天地地球自转对于航天任务的遥测是个巨大的阻碍,当航天器不能被地面和海上遥测站观测到时,就会进入通信盲区。为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35786千米高的赤道上空,搭建一条链接天地的信号中继通路,犹如“太空烽火台”一般,让信息交互畅通无阻进行。△“天宫课堂”顺利进行的背后是天链系列卫星保驾护航(图片来源:央视)中国的中继卫星通信系统,其名为“天链”。经过了若干年的建设,天链一号系统终于在2021年7月6日正式收官。与此同时,天链二号系统也已经陆续发星,并在此前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升级。学生们能畅通无阻地参与“太空课堂”,航天员能在太空中使用超级“太空Wi-Fi”,长征火箭和太空飞船能自在遨游太空,这些都离不了天链在幕后的辛勤工作。8、精彩继续,嫦娥探月实现更多历史性突破嫦娥三号让人类时隔37年再次着陆月球,嫦娥四号让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让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本。而目前,更加精彩的突破仍在继续进行。△嫦娥五号轨道器仍在太空中漫游(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2021年,中国航天首次公开了嫦娥五号获取的1731克月壤样本,并向国内外科研工作人员发放研究。由于嫦娥五号的发射情况和控制情况几乎完美,它的轨道器部分还有大量推进剂结余,因此它开始完成各种高难度“附加题”。在把月壤样本送回地球附近后,它于2021年3月15日13时29分穿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成功抵达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1点,这是中国航天首次完成这项任务!目前,它仍然在深空中旅行。不仅如此,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仍在月球背后超期工作,为人类不断揭示这永不可见月面的奥秘(由于潮汐锁定作用,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球背后的绝大部分表面)。9、重器初现,载人登月未来可期中国现有的载人航天主要依托于长征火箭(2F、5、5B、7)、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但是它们对于未来载人登月和踏入更远的深空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已经确定未来进行载人登月,并且一系列准备已经就绪,例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已成功试飞、新载人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已进入密集研发阶段。新型号火箭,成为载人登月的焦点。△新型火箭发动机样机图(图片来源:中国航天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2021年,重型运载火箭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完成首台工程样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惊艳亮相,标志着该发动机关深阶段研制工作圆满完成。或许通过对比更能说明它的意义:长征五号是中国现役最强火箭,它的核心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在真空中推力约为70吨,“仅为”新型号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新发动机推力为三倍,但研发的难度和技术复杂度可远不止三倍。10、多面开花,中国将走向更远深空2021年,人类的火箭发射次数已经突破了冷战期间的最高点,这也昭示着一个全新的太空时代正式到来。这个时代机遇,可能远远超过曾经的航海时代、陆权时代和航空时代对目前世界各个强国的意义,作为曾经深受苦难而如今处于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更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中国的行星探测将是个庞大的太阳系探索计划(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目前,中国航天还在进一步稳步向前。预计在2022年,中国航天将会继续保持高频率火箭发射。中俄也发布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高规格联合声明,意味着双方将会携手踏上月球。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嫦娥探月四期任务,也已经正式立项。国家航天局也正式宣布,我国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此外,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可以说,这是个星辰大海的时代,中国航天人就是这一批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他们不仅让一系列华夏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也在这宇宙的一隅不断缔造出新的太空神话。参考文献:【1】《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重型火箭220吨级发动机现身》,/mil/2021-07/29/c_1211265065html ,新华网出品:科普中国制作:太空精酿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一年以来中国航天取得的十大成就吧。1、天上有“宫阙”: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随后,它先后与天舟二号和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共计6名航天员先后入驻,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按照预定计划,天宫空间站还会在2022年迎来两个实验舱和数次天舟/神舟对接任务,从而完成全部建设。△天宫空间站示意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遥想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才正式起步。29年的不懈探索,让“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天神”航天员们自由天地往返,让中华文明古老的飞天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2、天上有“神仙”:空间站应用达到新高度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它能促进航天、甚至很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天宫空间站,不仅工程意义显著,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相比较此前载人航天任务主要为实现技术的逐个突破,天宫空间站则到了技术投资“大丰收”的阶段,更强调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价值,打造我国探入宇宙的“太空实验室”。因此,天宫运行第一年也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和科学应用事业的突飞猛进。△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图片来源:载人航天办)例如,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们已经实现了四次高难度的出舱行走,每次持续时间6-8小时,远长于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的20分钟出舱行走突破。并且王亚平也迈出了中国女性进入太空的“第一步”。目前,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正驻留太空,他们预计工作约六个月时间,必将打破中国航天员最长滞空纪录。此外,空间站还实现了快速交会对接、径向对接等多项技术突破,大大增强了相关技术性能。在具体应用方面,空间站的科学实验类型和数量也将远超此前所有任务的总和。在航天科普方面,天地互动的“太空课堂”也在数以亿计的学生脑中埋下了航天的种子。3、祝融号“下凡”:中国火神踏上火星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地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天问一号,成为中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祝融号,成为中国首个火星巡视器(火星车)。祝融,源于中国古老神话中“火神”的名称,成功踏上了火星!△祝融号与着陆平台由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合影(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目前祝融号已经超出了预定的三个月工作时间,仍在火星正常工作。它已经行驶了超过1400米,每一步都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测史上的新纪录。祝融号也在源源不断向地球发送揭示火星奥秘的各类科研数据,还成为了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进行在轨通信中继测试,实现了中欧在火星的“太空握手”。4、羲和号升空,中国进入探日时代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类这唯一可以依靠的宝贵恒星——太阳,深入了解它的磁场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等重要物理过程,让我国正式迈入探日时代。△羲和号探日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用这个如此特殊的名称形容一个探求太阳起源的卫星可谓浪漫无比。除此之外,另一太阳神话的主角“夸父”也在酝酿之中,它将是个24小时面对太阳的太阳天文台,为我们揭示太阳的一举一动。羲和探日,夸父追日,是中国航天对太阳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新神话。5、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火箭发射突破纪录2021年,中国火箭共计实现了55次发射,不仅位列世界第一,也助力人类航天突破了史上最高火箭发射纪录。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突破400,全年实施48箭、103颗航天器,发射任务创年度新纪录。△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五号(图片来源:Tea-ti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第1枚到第100枚,用了37年;到第200枚,又用了7年;到第300枚,用了4年多;而到第400枚,仅用了2年多。在2021年的密集发射任务中,两次发射最短间隔仅4个多小时,更是实现了7天内密集实施4次任务的连战连捷。随着数量的快速提升,所发射的载荷质量和数量也在攀升,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突飞猛进的最直接证明。长征火箭的名字来自毛泽东著名的《七律·长征》一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并未完全结束。该诗描述了长征期间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著名的一句是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未来,长征依然会继续行进!6、长七甲归来,长征火箭历史性扩容在经历了初次发射的挫折后,长征七号甲(A)火箭终于在2021年3月11日王者归来,并在12月23日再立新功!长征七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的基础上扩展而来,吸收了金牌火箭长三乙的优点,实现了三级半构型。长七甲整箭完全使用无毒安全推进剂,专注于高轨任务,它的运力、尤其是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一下增加到7吨级,填补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htm,中国航天报。【2】国家航天局2021年6月12日新闻发布会,/sikepro/20210429/28d65fc260914ac8a63e5ab4d9552d8d/c.html ,新华网。
Logistics Sci—Tech No.10,2008· 军事物流·物流科技2008年第1O期摘 要:现代军事物流是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重要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卫星定位系统逐渐应用于军事物流领域,成为现代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文章介绍了卫星定位系统概况, 阐述了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对军事物流领域应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前景及思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卫星定位系统;军事物流;应用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 f2008) 10—0071—03Abstract: Modern military logis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pans of logistics under informationization war. Nowadays,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logistics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atellitepositioning system,analyses its curr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logistic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ideaS of applying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in the field ofmilitary logistics.Key words:satellite positioning sy stem;military logistics;application军事物流是指军事物资经由筹措、运输、储存、包装、维修保养、配送等环节,从供应地向部队用户有序流动的过程ll】。卫星定位系统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设施之一,是提高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在现代军事物流活动中,重视这~ 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将快速实现对军事物流的实时监控,从而有效提高信息化战争的后勤保障效能1 卫星定位系统概况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地面控制设备和信号接收设备,对地面静态或动态目标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系统。目前,全球正在运行或研制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GALILEO)和中国“北斗一号”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军方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定位系统,军用加密,民用降低定位精度后在全球使用,在用户数量上处于霸主地位。GLONASS是由原苏联(现由俄罗斯)国防部独立研制和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 其建立目的主要是避免在军事上受制于美国。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处于“半可用”状态,市场中GLONASS设备极少,产品多是内置GLONASS和GPS两种接收装置, 以提高精度和可用性。同样出于避免受制于美国的目的.欧盟2003年也开始了GALILEO计划.建造世界上第一个非军方控制和管理的民用』J星导航定位系统.预计2010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这3个系统都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导航范围覆盖全球。中国“北斗一号” 系统则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 目前拥有5颗导航卫星,除具有导航功能外,还具有短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功能。在2008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和四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初露锋芒.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为交通调度和场馆监控提供服务。GPS导航系统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采用的是无源定位。定位数据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 因此不能提供通讯服务。 “北斗” 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采用的是有源定位.定位数据由地面控制中心解算后提供给用户,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因此可以提供通讯服务,通讯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实现了一星多用。GPS、GLONASS、GA[ ILEO和“北斗” 系统对比见表12 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卫星定位系统的建立源于军事目的,美国GPS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应用于指挥控制、兵力投送、精确制导、目标侦察、战场救援、军事物流等各个方面,成为美军战斗力的倍增器。尤其在伊拉克战争中,超大量战争物资运输保障,战时补给,大兵团诸军兵种的专用装备保障,没有GPS 的导航和定位,军事物流则难以实现适时、快速、精确的保障,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并取得战斗的胜利 。近几年,我国加紧研发中国“北斗” 系统,引进对GPS的应用.逐渐将卫星定位系统应用于军收稿日期:2008~06—24作者简介: 白 娟(1973一),女,山东济南人,后勤指挥学院研究生五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现状及前景探讨表1 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 系统对比表美国GPS 俄罗斯GL0NASS 欧盟GALILE0 中国“北斗” 系统研制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 1999年2月 2000生卫星个数 28 24 30 5轨道高度(KM) 20 186 l9 l00 23 222 36 0o0运行周期 l1:15:44 l1:15:00 14:22:00 l1:58:00民用单频CA码 民用单频CA码 CA码调制码 军用双频P码 军用双频P码P码定位精度 CA码约l2米 水平方向约l6米 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米 约30米P码小于10米 垂直方向约25米覆盖范围 全球 全球 全球 中国及周边地区主要功能 定位导航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 精密授时 定位导航,精密授时 定位导航.精密授时 精密授时优点优点:投资小、用户设: 全天候: 全球覆盖; 三维 由于GL0NASS卫星发 该系统提供三种导航定 备价廉。定速定时高精度缺点: 不能覆:快速省时高效 射的载波频率不同. 可 位信号率: 免费信号、收 盖两极地区. 赤道附近系统特点 : 应用广泛多功能。缺点:信 以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 费加密信号、号存在易损性和丢失性满足更高 定位精度差:不能满足. 抗干扰 统同时被敌方干扰. 因 要求的收费加密信号, 能力差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 定位精度受美国军方限 而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 供各种不同的用户使用 户要求. 书1 力 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民用领域: 用于航空/航海导航、大地测量、石油勘探、地震测量、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处野外救生、探险、森林防火、飞 于“半可用” 状态. 市机播种、农田耕种、车辆自动导 场中GL0NASS设备极 2010年正式投入商业运 使用者基本是军队等国应用现状 航监控、机场,港13'交通管理等诸 少, 而且多是美国产品, 行 家用户. 市面上很少有多方面军用领域: 美军用于指挥 内置GL0NASS和GPS 北斗星的接收机出售控制.兵力投送、精确制导、目 两种接收装置. 以提高标侦察、战场救援、军事物流等 精度和可用性方面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定位原理 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航。定位数据由地面控, 定位数据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 制中心解算后提供给用事物流领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对军事物资运输的监控调度通过将卫星定位系统的用户接收机安装在军用车辆、飞机、舰船上实现对军事物资运输的监控调度。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地图GIS可实时显示出运输工具的实际位置与轨迹,从而对其进行实时、有效的定位、监控和调度。实现方式是运输工具通过终端接收导航定位信息,经处理后,将数据按一定格式由无线电收发机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收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在电子地图中显示运输工具和物资位置。2.2 对军事运输路线的导航规划选择正确、便捷的运输路线,是实现军事物流快速保障的前提条件。运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导航规划功能则充分满足了这一需求。卫星导航系统的路线规划功能包括自动、手动和指令式3种。自动式路线规划是由驾驶员确定起点和终点,由计算机软件按照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路线。手动式路线规划是驾驶员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设计起点和终点等,系统在电子地图上设计路线,同时显示运行途径和方向。指令式路线规划是指指挥中心对行驶站点的时间和路线能作出有效反应,提出路线的规划,并给运输工具发出导航指令。实现方式是将卫星定位终端与计算机相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以电子地图的形式显示导航数据。2-3 对需求信息的查询在军事运输途中,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提供主要物标,在电子地图上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显示其位置。同时指挥中心可以利用监测控制台对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及物资信息则以数字形式在指挥中心的地图上显示出来。此外,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记录和储存保障物资详细的运输内容和信息,消除了很多需要人工处理的环节,使得整个军事物流系统中所有程序及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传输的快速、准确、一致。2 4 对险情、事故的紧急救援72 {) ij¨P S t ~1 t lj 20~)g.{O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现状及前景探讨通过卫星系统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地方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规划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监控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在四JIl汶JIl地震救援中不仅实时监测到了救援部队的行进状态,而且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其短报文通信的功能,保障了救援的顺利展开。3 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3.1 应用于建立网络化军事物流保障体系军事物流保障网络化是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是指通过多种信息技术将各个物资保障网点(如物流中心、后方基地、仓库等)集成为军事物流保障网,实现物流配送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无缝链接”,从而在战争中以实时的快速反应、精确的投向投量和灵敏高效的指挥调度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后勤保障。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网络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功能多、精度高、覆盖面广,是构建网络的最佳技术设施和应用平台; 二是构筑在卫星定位系统的网络公共平台,具有开放度高、资源共享程度高等优点,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利用率。3.2 应用于军事物流资产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条件下,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物资储存和运输的可见性变得至关重要。物流资产可视化管理是依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实现物资在储、在运、在处理全过程的数据跟踪可视.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问断、可视化地掌握全部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 “装备流” 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在运资产通常是装载于某种运输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等。实现在运资产可视化,首先要掌握运输工具的实时位置,而掌握移动中的运输工具的实时位置离不开卫星定位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资产可视化的应用,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其~ 。卫星定位系统用于提供运输工具的位置数据。其二,卫星通信可使控制站和驾驶员实现双向信息交流。有效运用卫星定位系统,形成有力的统一组织指挥中心,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透明度,为优质、高效的物流保障提供坚实的技术平台。3-3 应用于实现精确主动配送式保障模式精确主动配送式保障是指在精确预测部队需求的前提下,打破过去那种逐级前送、被动等待的后勤保障运行机制,通过将所需物资主动配送到战斗单位乃至士兵,使补给速度发生质的变化,是现代化军事物流保障模式的研究方向。物流配送的过程是实物的空间位置转移过程,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将有助于物流配送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卫星定位系统解决了物流配送过程中运输车辆调度和投递路线选择、精确定位部队用户等诸多问题,有利于提高物资的补给速度,从而实现精确主动配送式保障。4 军事物流领域应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思路目前.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这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和运用.建立适应我军后勤发展的军事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推广应用的组织领导。由总部牵头统一组织规划、统一技术体制、统一信息标准、统一软件开发,并与作战指挥系统兼容,从研究开始就杜绝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中各自为政、互不统一、缺乏系统集成等问题的出现。再就是加强军地合作,把军队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的技术优势整合起来,共同研制、发展新技术,以保证其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的有效性(2)开展规划研究、突破关键技术。从顶层对研究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并根据我军现状确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立足于新技术引进后的自主开发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组织科研力量协力攻关,力争解决自主技术与外军技术相结合、抗干扰、精度限制、加密技术等关键难题,为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进一步应用做好准备。(3)研发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军事物流应用平台, 建设相关实验室,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实际.跟踪国内外、军内外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研究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卫星定位系统在我军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带动全军后勤信息化的发展。(4)在后勤保障部队试点后推广。选择部分后勤保障部队进行实验试点,使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真正与部队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建设的应用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整个军事物流系统的保障潜力,使我军后勤保障实现质的飞跃。参考文献:[1】王宗喜,徐东.军事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2] 谭建中.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3】戢觉佑,王京海.美军后勤理论与实践【M】.天津:海军后勤学院,2003.f4】徐卫东.GPS+GLONASS+GALILEO三星跟踪技术【JJ_全球定位系统,2006(1):16—18{ 《' ;H s ( {l 200S {f) 73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你说的是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是利用其移动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的定位的 然后将电波传到卫星上 再让卫星传到其他地方的接受系统中你得自己弄啊~别人帮不了你dffsdf
卫星通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