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的确我们的学生正是借助于我们安排的各种练习题的刺激,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完成其学习任务的,它对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起关键作用。练习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设计好练习,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所在。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教师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特有的、有效的练习需要我们精力地设计。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练起来才会更省时更有成效。 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好多的老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认识上有误区,第一认为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如学生哪个字写错了,就罚他抄十遍。在听一次公开课中,有位老师布置的作业(1)、4小时行8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2)、6小时行3千米,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第一题学生很快就做出 8÷4 =2的正确答案;第二题学生一看与第一题一样的,没多想就说是6÷3=2的错误答案。第二是认为要形成技能,越多越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形成技能,不是越多越好,它有一个衰退点。如六年级的复习考试,考多了,他不投入,相反是越考越差。我们试想一下:一节新授课下来,给学生布置同类型10道练习题做,如果学生会做,做这么多只是机械的重复,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呢?如果连一题都不会做,让他做更多的题又有何意义?数学课应该是重“质”而不是“量”!为什么有的学生不需要课下做很多的习题,照样会做,而有的学生每天徜徉在题海中,却没有什么提高?原因就是“质”和“量”区别。所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练习是非常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一、练习要重算理。 如在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2÷3时,师可以利用画小棒给学生讲明算理,先一人一捆(10根),然后拆开一捆再进行分配。学生在明白天算理后,再引入竖式除法,学生就能轻松接受。二、练习要突出重点。 数学教学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块”的几个教学课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叫“知识点”。课堂练习就是要围绕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计。例如,教学“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前两课时,重点、难点是试商。新课前的练习应为学习试商方法作知识铺垫,可这样设计: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4×()<89; 2、估算:7 9×8=□、490×3=□。 讲授中的练习要为理解试商方法服务。 三、练习要有层次。 每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例如,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可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基本练习:7 3 =( )% 、 80%=( )填小数。 综合练习:从小到大43 、05% 创新练习: (5 4 -45%)×(40%-4%)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四、练习要有创新。 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创新的情境。 1、设计联想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从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如看到“a是b的5/6”,要求学生联想到:(1)a与b的比是5∶6(横向);(2)b与a的比是6∶5(逆向);(3)b是a的1 1/5倍(横向、逆向);(4)a比b少它的1/6(纵向);(5)b比a多它的1/5(纵向、逆向);(6)a增加它的1/5与b相等(纵向);(7)b减少它的1/6与a相等(纵向)。 2、设计多解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出示应用题:“一根长64米的铁丝,剪去总长的5/8做了20个周长相等的方框架,余下的还可以做同样的方框架多少个?”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1)用分数应用题解法求解:①20÷5/8-20=12;②64×(1-5/8)÷(64×5/8÷20)=12;③64 ÷(64×5/8÷20)-20=12;④20÷〔5/8÷(1-5/8)〕=12;⑤20÷(5/8÷1)-20=12;⑥20×〔 (1-5/8)÷5/8〕=12;⑦20×(1÷5/8)-20=12。 (2)用比例方法求解:设还可以做x个方框架,得5/8∶20 =(1-5/8)∶x。 (3)用工程问题解法求解:①(1-5/8)÷(5/8÷20)=12;②1÷(5/8÷20)-20=12。 3、设计多变题(或多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 (1)、公鸡有120 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3 1 ,母鸡有多少只? (2)、公鸡有120 只,是母鸡只数的31 ,母鸡有多少只? (3)、公鸡有120 只,母鸡比公鸡多31 ,母鸡有多少只? (4)、公鸡有120 只,比母鸡多3 1 ,母鸡有多少只? (5)、公鸡有120 只,母鸡比公鸡少31 ,母鸡有多少只? (6)、公鸡有120 只,比母鸡少3 1 ,母鸡有多少只? (7)、公鸡有120 只,母鸡比公鸡多31 ,公鸡比母鸡少几分之几? (8)、公鸡有120 只,公鸡比母鸡少3 1 ,母鸡比公鸡多几分之几? 4课题准备阶段:20167确定课题,立项申请,设计方案,申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指导课题。2、课题前期研究阶段:20169(1)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找到恰当的理论支撑。(2)对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后的问卷调查,并结合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归纳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学习模式,制定出实施方案。3、课题中期深化阶段:201611结合教学实际,以对课堂活动的观察、反思为切入点,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在加强平时常态教学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对课堂教学反馈问题的解决措施。撰写相关反思、论文和中期报告。4、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163(1)分析、总结、收集有关资料。(2)撰写研究论文,编辑案例,完成结题工作。邀请专家评估、鉴定、结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得以改变,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校数学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汇报如下:一,我们的工作。1探索磨炼----营造“有效”课堂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的重难点。我们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让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一年以来,我们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弄些趣味性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自己去总结
[bái yún tíng] 白云亭,坐落于蓝田、尚卿两乡毗邻的古道边的蓝田乡内春村境内,是一座供路人憩息避风雨的建筑物。白云亭前的山路,自尚卿直通内春村岭头,继而通往长坑、祥华等地,是古时的官道。民间相传,五代时开先县令詹敦仁乘轿从此经过,至岭头下轿憩息,远眺安溪山川,不觉诗兴大发,曾提笔书下诗一首,赞颂白云亭的秀美风光。作品名称白云亭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渭南文集》文学体裁古文作 者陆游目录1古文篇名▪ 原文 ▪ 译文 ▪ 注释 ▪ 作者 ▪ 经历 ▪ 风格 ▪ 作品 ▪ 评价 2亭名1古文篇名编辑原文白云亭 《陆游:入蜀记》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译文(我)拜访寇莱公祠堂,登上秋风亭,下面挨着长江。这一天天阴很重下着小雪,天气凄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重叠掩映,古老的树木高大茂盛,许多树的树龄大概有二三百年了。亭栏外面有两个瀑布直流进山涧中,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冷气侵入骨间。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我从江浙进入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所见的)亭台楼阁的风景名胜,没有像白云亭一样的,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事也没有,作为县令的人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二三年,没有谁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注释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华州下(guī,现在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曾任归州巴东县的知县。宋真宗时封莱国公。因寇准在巴东任过知县,所以此地有祠堂纪念他。重阴:天阴得很。飂飃(liáolì):凄冷的样子。复观亭名:再看看秋风亭这个名字。秋风容易唤起凄凉惆怅的心情,所以这样说。流落天涯: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漂流。遂:于是。槁死:枯死。南山重(chóng)复:南山峰峦很多。绝境:最美的地方。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见,同“现”显现。森然:繁密茂盛的样子。栏外双瀑泻石涧中: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泻,奔流。石涧,连底带岸都是石头的山涧。〔跳珠溅玉〕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形容瀑布水入涧的景象。是为慈溪:这就是慈溪。会:会合。自吴入楚:从江浙到湖北。吴,指今江苏浙江 一带地区。楚,指今湖北一代地区。亭榭(xiè):都是点缀风景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胜:(景物)优美。止:只,仅。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了无一事:(知县)什么事也没有。为令者:担任知县的人。寝饭:睡觉吃饭度日。无涯:没有边际,无尽。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可是每逢县官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阙,通“缺”。为:担任吴:今浙江,江苏一带 楚:今湖北一带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汉族。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经历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税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风格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作品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这两个跟他时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第一方面。然而,除了在明代中叶他很受冷淡以外,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後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像清初杨大鹤的选本,方文、汪琬、王苹、徐釚、冯廷櫆、王霖等的摹仿,像“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的摘句,像旧社会裹无数客堂、书房和花园中挂的陆游诗联都是例证。就此造成了陆游是个“老清客”的印象。当然也有批评家反对这种一偏之见,说“忠愤”的诗才是陆游集里的骨干和主脑,那些流连光景的“和粹”的诗只算次要。可是,这个偏向要到清朝末年才矫正过来;谈者痛心国势的衰弱,愤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对陆游第一方面的作品有了极亲切的体会,作了极热烈的赞扬,例如:“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呜;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几句话彷佛是前面所引两个宋人的意见的口声,而且恰像山谷裹的回声一样,比原来的声音洪大震荡得多了。“扫胡尘”、“靖国艰”的诗歌在北宋初年就出现过,像路振的“伐棘篇”。靖康之变以後,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数目,前面也选了一些。不过,陈与义、吕本中、汪藻、杨万里等人在这方面跟陆游显然不同。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或者“敢爱不赀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这就是陆游的特点,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譬如刘子翚的诗里说:“中兴将士材无双……胡儿胡儿莫窥江!”“低头拔胡箭,却向胡军射……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气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正像李白、王维等等的“从军行”讲的是别人,尽管刘子翚对他的诗中人有更真切的现实感,抱更迫切的希望。试看陆游的一个例:“鸭绿桑乾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尽管他把自己搁後,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里“无衣”的意境,是李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和陆游年辈相接的岳飞在“满江红”词里表现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时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知我亦轻生者”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傍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评价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2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所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提问要明确、清晰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2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问不宜太多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4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收到冷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要学会倾听教师往往并不愿意追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是否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6有效提问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连的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其实这样的小论文多的是,如果要找这种类型的免费论文,你可以直接百度搜: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各个主题的免费论文,最主要的是还有很多写作论文视频教程。现在不管是毕业还是评职称,发表学术论文都是必须的,要多看文献,多练笔,多投稿,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数学,整个课堂因生活而更加有效,灵动、充满了智慧。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但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互动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理解性和学习的反思性。如果实现了这些特性的课堂教学,那么,这节课就可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的好课。那么,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脸”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老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外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们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参与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而且还要说明理由,这样的教学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氛围。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比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中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折纸三角形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3、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一堂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有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的一个要求是教师提问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4、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性的方法,比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在学习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律时,我没让学生探索,讨论,而是直接出示纸条让学生自学这些规定性的知识。5、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是注重学生的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例如有的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十几道数学题,一道一道地讲,刚讲完就下课了,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设计也有坡度,但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总之,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啥时间要的,多少i字的啦
小学数学 有效性 论文 课堂教学 浅谈 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