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旅游行业参考文献与关于旅游资源的参考文献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求宗教文化与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以朝圣、做弥撤和烧香拜佛、考察研究为主要内容,因为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都会转化为旅游动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殴)、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乡、传说中耶稣降生之所)、意大利罗马、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都成了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中国宗教种类齐全,既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更有受外来宗教影响而产生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如明教、白莲教等。仅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各种宗教名胜古迹就有150多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共有3000多处。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佛教文化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佛教教规、礼仪和宗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院、石窟和佛塔,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历史之久是中外驰名的。1987年国务院公布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就有142座。丰富的佛教文化具有同一性中的差异性、特殊性:如同是佛寺,五台山的宏伟建筑与九华山的民舍构造就各具一格;同为雕塑,山西云冈的石雕和天水麦积山的泥雕、泥塑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技巧。如果进一步分析的话,则会发现佛教的三大建筑都会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宗派和不同的地区而显示出不同的风采。再以被奉为道教崇拜的神--妈祖为例,每逢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湄洲祖庙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以台湾最为突出,总要抬着妈祖像回来探亲、进香还愿。当然,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派别的差异,全世界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地,在宣传招徕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丰富旅游商品,增收创汇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如出售各种宗教纪念品,佛教的木鱼、进香袋、数珠、雕像,提供斋饭;道教的“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画幅、介绍宗教名胜古迹的书籍。以佛教胜地普陀山为例,其针对游客的类型、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出售各种各样反映普陀山风貌的图像和以观音菩萨为主的佛像,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宗教节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宗教节日,由于符合人们心理要求,不仅是信徒的节日,也成了民间流行的节日。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等流行全球,傣族的浴佛节(泼水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新奇感和神秘感颇具魅力。宗教音乐艺术以其深邃淡泊的旋律、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人们,特别是佛教音乐、基督教的圣歌圣乐都深受信徒的欣赏,成为举行宗教仪式和欢庆宗教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宗教文化也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文化中的许多人物、故事和传说非常生动,被搬上了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并广为传播。如《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唐僧取经的故事和一些风景名胜如火焰山等,《八仙过海》中的道教名山、故事都随着电视、小说的传播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并激起一些潜在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电影《少林寺》的上映,使其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和旅游者必到的地方。宗教文化对旅游饭店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显示出准备投资的饭店以某一国家或某一宗教信仰者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时,那么投资的饭店必须有相适应的设施及膳食供应,绝对不能对客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匀惯有所违反和触犯。所以,在一些有宗教名胜古迹的地区应投资建造符合宗教规定的饭店或房间。如果在清真寺附近投资建饭店接待伊斯兰教信徒,而饭店没有专门供应牛羊肉的膳食设施,也会引起客人的不满。总之,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游客,应提供相应的接待服务。如对穆斯林来说就不能提供由猪肉制作的菜肴;对佛教信徒就应设斋饭;逢“佛成道节”应提供腊人粥;基督教圣诞节时应制作圣诞树,举办圣诞晚会,分送圣诞贸卡等小礼物等等。宗教文化不仅对硬件--饭店设施有影响,而且对软件--管理与服务也有要求。在承担接待宗教信徒任务的饭店中,员工应具备丰富的宗教文化知识,这样管理者才能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客人采取、制定正确的接待方案;服务员才能对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导游也才能为客人作更好的导游讲解。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发展旅游业,就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其中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过去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执行,许多宗教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恢复和维修。如承德避暑山庄、敦煌莫高窟等都置于国家的保护之下;云南的筇竹寺、承德的外八庙、北京的潭柘寺等也修缮一新;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许多宗教组织恢复了活动,宗教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传播,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昔日的风采。由于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濒临消失或年久失修的宗教文物古迹得以保护和修复,重新发挥了作用,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对宗教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开发,经过恢复和修缮的宗教。文化遗产如寺庙宫观,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欣赏各种宗教的文化艺术,增长各种宗教知识,使宗教这一人类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而随着海外各种宗教旅游团的到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加强联系互相交流的机会,对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信徒和游客的不断增多,许多人捐赠钱款,为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不只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了一些人为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游客在宗教旅游区内乱涂乱刻乱扔东西,大声喧哗,破坏了宗教名胜古迹独有的宁静和超凡的气氛。徐亚非杨先明 民族宗教经济透视 1991 罗竹风 人·社会·宗教 1995 刘稚陈麒书 宗教人类学 1993 祥和 佛教文化:新世纪云南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期刊论文] -思想战线2000(5) 缪家福李志飞 文化旅游开发 2000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一篇关于生态旅游的论文,有什么参考文献

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江淮论坛》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光明日报》

3、旅游网站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的建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王者气概_古今之魂_贡嘎_在神往中迷失的痕迹 合肥之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观光 、 生活指南 、 城市写真七大部分 。涵 贡献者: sgne 满腹经纶 十级文档关键词 文档关键莫托利指出 : 美国的旅游业已经成 为雇用人数最多和建设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发展,会带动商业、运输、旅游、服务 贡献者: sgne 汗牛充栋 八级文档关键词 文档关键财经、 旅游、 卫生、 农业、 汽车、 纺织服装、 建立网站 , 创品牌拓 市场 ,建立起农庄、 农户 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J]旅游学刊, 1994, (04) 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 1996, (02) 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中的入境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 2001 四川海螺沟冰川公园旅游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2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八美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 2004 可持续旅游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D]广西大学, 2006 山东省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风景区保护性规划[D]兰州大学, 2007 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 旅游体验效用因素分析[D] 论旅游体验[D] 核心—外围格局的演化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D] 中国股票价格理论研究[D] 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研究[D] 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 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及提升对策[D] 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D]html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html/shixi 写作指导: /html/lunwenzhidao

6、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 王琳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1) 奥帆基地:青岛旅游新坐标[J] [3] 李鹭 现代商贸工业, 2007,(07) 青岛市旅游经济优劣分析与对策[J] [5] 董玉明 海岸工程, 2002,(01) 青岛旅游:统计有水 市场少鱼[J] [7] 孙玉敏 招商周刊, 2003,(14) 2008年奥运会与青岛旅游宣传策略[J] [9] 李恒光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青岛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浅见[J] [1] 马波, 张瑞清 东方论坛, 1997,(03) [2] 孙玲 半岛新生活, 2008,(02) [3] 野世箴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3,(Z1) [4] 王瑛 甘肃高师学报, 2006,(03) [5] 钱光明 教育文汇, 2008,(05) [6] 张广海, 刘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 孙宏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8] 田旺军, 赵迁远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9] 奥帆赛让青岛更美丽[J] 旅游景区英译亟待规范——以青岛旅游景区翻译为例[J]2007,35(20)2007(11)2007,30(2)2007(02Z)2007,22(3)2007(6)2007,35(1)2007(03S)2006,17(6)2006(5)2006(9)2006(14)2006,22(3)2006,8(3)2006(4)2006(02S)2006(3)2005(6)2005(11)2005,24(5)2005,20(4)2005,20(3)2005,25(1)2005(04X)2005(3)2005,31(2)2005(1)2005(1)2004(6)2004(11)2002(01S)2002,17(4)2002,13(3)2001(6)2001,21(3)1998年第3期6石凤英《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第4期 7张林源、杨新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第1期 8王昆欣等《一个值得去大力开发的旅游市场》旅游学刊,2000年第6期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10、论文关于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参考文献

1、A瑟尔沃(A P Thirlwall),《增长与发展》(第六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3、黄辉,《WTO与环保: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4、戴星翼:《环境与发展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版。5、曲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6、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7、翟新生等:《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大循环成本理论具体运用的研究》,《财经研究》,1996年第12期。8、(美)罗伯特•艾尔斯:《转折点---增长范式的终结》,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9、(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0、(英)D•皮尔斯等:《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经政治出版社,1996年版。11、(美)丹尼尔•A•科尔曼等:《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旅游资源 旅游行业

上一篇:标准论文格式 字体与标准论文格式字体模板
下一篇:四川农业大学专科毕业论文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