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咪蒙靠精心炮制的重口味心灵毒鸡汤在新媒体届爆红以后,反咪蒙的大军迅速集结,「交朋友前,先问问他/她看不看咪蒙」已经成为他们圈子的一句流行语,好像在他们看来,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咪蒙的,一种是不看咪蒙的,凡是不看咪蒙的,都是他们需要团结争取的对象,凡是看咪蒙的,都是需要被他们抨击和拯救的对象。
这种思维方式,和咪蒙在公众号上炮制的那些非黑即白的毒鸡汤的写作方式有什么分别呢?他们的确是不看咪蒙的,但他们是咪蒙公众号的潜在受众。对于这些通过表示自己不看咪蒙以自诩自己三观很正的人,我常常报以最纯洁的微笑,然后心底闪过一句:智障。
如果你跟我一样,曾经在七年前就与咪蒙相逢,曾经迷恋《圣人请卸妆》中那种自由、恶搞、痛快又不失学术严谨的表达,你对咪蒙的看法一定不会像今天这样粗暴,咪蒙的文字之所以变成今天这幅鬼样子,归根结底是这届读者不行。这届读者基本上已经不愿意读起点爽文之外的文字了,他们更愿意斗图,如果一篇文章中全是干巴巴的文字,一张图片都没有,他们无论如何都提不起兴趣,至于作者在行文中掉书袋和各种化用,他们根本就不会买账,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读过那么多书,你掉那么多的书袋,他们完全get不到你的梗。所以咪蒙之所以变成今天的咪蒙,完全是因为咪蒙下沉了,她把自己的目标读者从小清新下沉到那些看着郭敬明的《小时代》长大的90后95后,这部分读者其实跟当年《知音》的读者除了年龄层上不一样之外,没有别的差别。
上图这个叫马凌的女人,就是咪蒙,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当你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你一定想不到她是那个写作出非常偏激的《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玻璃心》的咪蒙。一个读着魏晋文章的女文青,一个毕业论文是《阮籍诗歌与玄学本体论》的文学硕士,一个写出《圣人请卸妆》、《守脑如玉》的小清新,竟然沦落到每天在公众号上炮制新媒体时代的新知音体文章,完全都是读者逼的啊。
明明是我们把一个好端端的马凌逼成了今日的咪蒙,我们却又要简单粗暴地以「看不看咪蒙」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质的标准,我们是不是太过分了?我逼完咪蒙,又要逼朋友了吗?所以我相当反对以看不看咪蒙作为交朋友的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这样说的话,你在交朋友之前是不是应该看他们祖宗十八代,家族里是不是曾经当过奸细,汉奸之类的。或者调查一下他的个人背景,有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有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在确定无误以后,才能够放心地和他交朋友。
这个少年,你这是在交朋友,还是在相对象啊,如果是相对象的话,完全没问题,毕竟是以后要共度一生的人,认真仔细点还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交朋友的话,那会不会戏太多了一点。
而且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看不看迷蒙的文章,都能成为交朋友的一个衡量标准。我真的是有些孤陋寡闻了,不好意思,让你贱笑了。如果你说交朋友看他的性格,或者家庭背景,这还是有情可原,看是否看咪蒙的文章,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三观,这也是有些过于草率了,简直是比我还草率,草率到丧心病狂。
咪蒙的文章,是对传统鸡汤的颠覆,文体上也是一种颠覆,观点更是让人觉得犀利。于是乎就出现了一大批咪蒙的追随者,还有反咪蒙的群体。还有些写作的人,一旦咪蒙发一篇文章,他们就会立刻写一篇文章来抨击咪蒙的观点,说迷蒙的观点中存在哪些错误的观点。
一些人对于咪蒙的观点还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咪蒙的观点中很多都是与传统的奉献,善良的看法大相径庭,咪蒙强调我们要远离低智商的善良,对待他人的帮忙时候,不是别人一说让你帮忙就立刻帮忙,而是要分人。
其实这些观点还是很深入人心,说出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心声,但这却和大爱的观点不相符。而且咪蒙真的是很红,不喜欢他的人也很多,所以就有了所谓的不喜欢的众多人。
交朋友还是纯粹一点比较好,而且求同存异,就算是他看咪蒙的文章,也不能说明他和咪蒙一样三观不正,再说咪蒙的三观也没有多么不正吧,也不见得你的三观有多么的正,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所以说和人交朋友的初心还是因为兴趣相似,掺杂了其他的东西就不好了。还是得看相处,千万别一棒子就把人给打死了,这样还是太过于武断,或许就因此失去了一个和其成为好朋友的机会,这样岂不是十分的可惜?
我交朋友必定是不问的,因为我不看,但是我以为,交朋友是看兴趣爱好,为人处事,三观,而咪蒙只是一个写文章的公众号,还达不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高度。就算有1万看咪蒙的人未必有一个像文章说的那样去生活,当一段文字或者一个故事引发人们思考或者讨论的时候,人们对她的关注仅仅是谈资。即使觉得震撼心灵,但是本身不会有几个人去改变。如同革命时代的鲁迅,他觉得学医用于救助人的思想,不如用来救助人的灵魂。然而,在那个人们灵魂都麻木的时候,如何用重锤敲醒人民的脑袋,文章只是辅助,更多的仍然要靠武力,笔杆子只有绑在枪杆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而咪蒙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条件,就是说他根本无法去影响人们的心灵和行为。文字这个东西主要在于引起共鸣,咪蒙作为一个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是人们想看,人们爱看的,事实上文章的内容也不见得是咪蒙或者及其他作者本身的思想和意愿,我称这种文章为迎合或者营销,咪蒙在这种之中可以称之为成功的。
我的朋友给我推荐过咪蒙的公众号和文章,问我觉得怎么样,似乎很想就这个话题讨论一番,我看过回答,文笔挺棒的,观点我不认同,太偏激了。朋友似乎有些无语,不过无所谓,大家还是该说啥说啥,一起笑一起闹,不会有半点生分,我推荐暗黑系漫画的时候她也未必认同啊。朋友就是朋友,与咪蒙无关。
交朋友前是不是要问下她看不看“咪蒙”?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难道对方不看咪蒙你就不交这个朋友了么?还是这个女生她看咪蒙你就不交这个朋友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看不看咪蒙是这个人的个人喜好,我不知道提这个问题的人是否喜欢看咪蒙,我们假设他是喜欢的,那他也想找个看咪蒙之人,可咪蒙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看的公众号,有些人就觉得这个咪蒙比较矫情,也喜欢说脏话,还有人觉得咪蒙这个公众号里的文章三观不正,那么不喜欢也是情有可原,如果此时她依据自己的喜好说自己不喜欢咪蒙,难道这盆友就不交了么。再者,我们假设发问的人讨厌咪蒙,他想在交朋友之前问下对方是否喜欢咪蒙,可不乏就有很多妹子喜欢看咪蒙的文章,她的文章可是篇篇十万+呢,而我也是咪蒙的粉丝,我就很喜欢里面很多文章,比如说《致贱人》、《致low逼》等等,我就觉得说的很对呀,喜欢她难道还有错了么,难道因此就不交这个盆友了么,我想答案显然也不是如此。提问的人只是想在心中留个底气罢了,想通过这种方式去摸清对方的底气,通过喜好去观察一个人,可通过喜好去看人也有失灵的时候呢,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交朋友是看人品而不是她喜欢什么东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咪蒙,文学硕士、专栏作者、媒体编辑,于韩寒杂志《独唱团》首期发表文章《好疼的金圣叹》。以恶搞历史、解构名人、颠覆常识为己任。想和庄子聊聊艳照门、听墨子讲讲小孔成像、跟李白一起研究黑社会、拜李清照为师苦学赌术。
虽然咪蒙的文章观点一直都饱受争议,但是读了之后你会发现她的选题新颖紧跟热点,文字幽默直白直抓人心,让人大呼过瘾。同样是一篇文章,咪蒙切入的角度始终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不得不说她在新媒体写作领域里确实是个狠角色。
关于文章内容,喜欢她的不管咪蒙说了什么都觉得好直爽好有道理,不喜欢她的刚看了标题就忍不住开始喷。网上搜索咪蒙,出来的文章得有一半是骂她的,说她天天给女人灌毒鸡汤。
心灵鸡汤也好,毒鸡汤也罢。大家都是成年人,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认知,普通人还不至于看了几篇文章就性情大变像换了一个人。都知道咪蒙的选题大多是社会热点,不是两性关心就是婆媳关系,再不然就是女性该如何独立和奋斗。大体方向上没有错误,用人人都能遇到的问题来吸引关注。
她在文章里用激烈的言辞来怒怼渣男,因为他们花心,懒散,直男癌,还不要脸。让女性粉丝们分分钟找到现实的影子并纷纷表示好特么解气。新闻爆陈思诚出轨的时候,她跟着连发几篇文章,其中角度最奇特的还属《直男癌父母的体面,佟丽娅的悲哀》,从女方父亲的角度切入话题,这确实是我看到对这次事件评价中最好奇的一篇,看了标题就想进去看看内容。
除了怼当事人,她还说了一票和出轨有关系的一干人等,把渣男骂的毛都不剩。留言里基本都是夸咪蒙说的好。咪蒙也不光怼男人,对于不争气的女人也绝不放过。还有其他她觉得不对的事情,她都会反驳。怼着怼着读者就和她站在了同一战线。
我看过咪蒙的一些文章,从经验上我知道她想说的绝对不是这些。毕竟飙脏字、污这些是文章里经常出现的。
对于网上反对声比较大的几篇文章,主旨并不像标题起的那样令人感到不解。在《现在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一文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直指咪蒙说话不经大脑思考。声讨她骂黄渤、高晓松几个人是丑逼,得罪了上亿粉丝。还说她的文学白学了,满纸都是屁话。
我买过她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其实我挺喜欢这个书名,符合她的一贯风格。现在看咪蒙的次数少了,感觉有些审美疲劳,但是文章标题起的还是很吸引我。这确实很厉害,比那些千篇一律的标题党新闻强多了。
如果你看过咪蒙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她很懂互联网的套路,她知道通过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可以掀起很大波澜,增加关注度。有很多批判她的文章我也看过,基本都是是蹭热度,举的例子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奇的观点。我觉得想反驳她的人也可以多学学咪蒙的写作角度,要不然火不起来。至于文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直戳痛点,直抵人心。
不得不说,咪蒙确实是自媒体矩阵里面不可缺失的一环。
现在的咪蒙已经是行业里面数一数二的大咖,不过咪蒙之前就是从传统媒体过来的,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素材。
不是一朝之间声名鹊起,只能说咪蒙确实明白人心,知道读者喜欢什么,爱看什么。
你总是无法取悦所有热,所以你只能取悦一部分人,而这部分人还得是那种说起来就一针见血的那种。
所以咪蒙的文风才会这么激进,也会有很多人被戳到痛处,而有所发泄。
之前接触到咪蒙取标题的表格,一篇文章会取5个标题,最后选一个。
这种既成的模式,更加好的帮助咪蒙能够在每一次标题总是那么标新立异。
咪蒙在自媒体时代打下了自己独特的烙印和标签,之前微信封停那么多账号,咪蒙只是被教育了一下。
也就是说明,之前在传统媒体的行业经验也好,人脉关系也好,都决定了咪蒙今天的走向。
虽然现在文风不是那么激进,但是咪蒙的文章绝对是独树一帜的。
但是不得不说,咪蒙写这些东西绝对是经过思考了的,写得了喷子风格的,也写得了温婉的。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咪蒙都绝对这个行业里面不可缺失的一环。
咪蒙的文章我是通过我舍友的安利才知道的,才去看的,
那篇文章就是写西门狗剩和他追求的一个女生的,就是西门狗剩什么都没有,但是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没觉得不好,他告诉这个你你女生事实,别人有什么我有什么,自己拥有的本来就不好,但是在他嘴里能说出花来,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在里面。我第一次看咪蒙的文章说实话,就觉得文笔是挺亲民型的,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话然后用当下流行热词来讲述一个故事,这种大家都知道是可以带动年轻人的观看率的,而且其中一些话确实主观意识加进去了,这不可否认。就比如说她说了一篇是关于学历的,就是说觉得学历没用,不需要上学的,就这类意思,要跟随自己想做的,自己适合的来走以后的路,其实这种想法没有错,在某些适合的时机来说。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话觉得可信吗,作为一个阅读量上万的公众号这样说应该会影响到一些人的想法吧,咪蒙是站在什么角度来劝大家不要上学的,她是站在已经有硕士学位的基础上来说的,所以说,当你知道她已经是硕士学位了,你还会有不上学的打算吗,人家是已经站在一定高度上来说的,因为人家已经拥有了,才会请把这些学位看的那么不起眼,但是普通青年却没有资格啊,我很清楚的记得,我的舍友那天下午给妈妈打了电话,说的就是关于她当时的想法,她不想上了,觉得现在在学校根本学不到东西,没有意思浪费时间,而且还说了就是看了咪蒙的文章后觉得很对。我还能说什么。
咪蒙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咪蒙的粉丝们,对其认同度非常之高。
咪蒙的每篇10万+的留言下都有无数粉丝现身说法:太对了!热泪盈眶!
自媒体人们一边高调的鄙视和骂着她,一边比上学时做数学题都要认真的钻研着她的选题、排版、和写作手法;
知乎上的“高端精英”们每一次咪蒙有新文章出来,都要翻着花儿从各种角度、各种层次上无所不用其极的对其展开嘲讽。然后轻松斩获上千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还真的不好说,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我算是还好,其实没有特别多的接触她的东西,甚至是她倒下了之后可以说是知道的才多一点,所以我也很难说她有什么魅力,但是能让那么多的人追捧,肯定是有原因的。
2015年底,咪蒙先后写作《致贱人》、《致low逼》等几篇价值观鲜明、风格犀利的文章,在自媒体圈引起轩然大波。而接下来的1年,咪蒙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评议,涨粉800多万。几乎每经历一次热点,粉丝数和文章阅读了就会上升到新一个量级。
咪蒙成为了2016年的现象级的自媒体大号。这也为她带来了收入,2017年初,咪蒙的头条广告报价已经涨到了68万。
咪蒙,女,1976年12月21日出生于四川南充,山东大学中文系硕士,媒体编辑、作家,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公众号“咪蒙”创始人,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代表作品有《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守脑如玉》、《圣人请卸妆》等。
说实话我个人不觉得她有很能吸引到我的魅力,看了一些,文章包括别人的评价,确实她的很多东西写的非常的现实,直指人心,很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并不是因此就忽略掉很多有毒的东西。
她向传递的所有的价值观都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是很需要情感上的共鸣,但是不能乱共鸣。
很现实啊,讲的就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咪蒙团队吸引了无数年轻读者,最大的魅力莫过于她道出了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状态和人生心态吧。感觉就是逼真现实,很多都是写出了年轻人的心坎,所以就是很喜欢他,咪蒙团队吸引了无数年轻读者,其最大的魅力是传播正能量。咪蒙,文学硕士、专栏作者、媒体编辑,于韩寒杂志《独唱团》首期发表文章《好疼的金圣叹》。中文名咪蒙别 名马凌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四川南充出生日期1976年12月21日职 业编辑、作家毕业院校山东大学代表作品《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守脑如玉》、《圣人请卸妆》等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硕士学位 论文 参考文献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