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与企业质量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企业流程再造与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众多产业都面临产品复杂程度增加、寿命周期缩短、定制化产品比例提高、更高的顾客期望、更大的市场以及更多的竞争者等问题。企业往往由于组织结构臃肿、业务流程杂乱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在面对当下的经营环境变化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当前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之一就是业务流程重组(BPR)。实施BPR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BPR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作为企业的一个革命性动作,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麦肯锡咨询公司对20个BPR项目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Ford、IBM和XEROX等,但是BPR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大约70%的BPR项目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业务流程重组在改进某一部门绩效的同时损害了其他部门的利益,业务流程重组没有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去开展流程再造;或是采用多种方法共同应用于BPR时,各种方法不能很好地集成。所以,企业如何实施BPR,以保证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成为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BPR模式,使其能够从企业全局的利益出发改善业务流程,达到综合绩效的整体提高,而并非是企业单个部门绩效的提高,对企业管理来说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本文的参考文献[4]已对全面质量管理(TQM)与BPR的协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又借于很多企业在同时开展TQM与6σ(Six Sigma)取得了巨大成功,如MOTOROLA、GE和HP等公司,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将强有力的管理变革思想TQM与6σ集成协同应用于BPR中,通过对业务流程水平方向的管理协同与垂直方向的战略综合的集成,建立了一个新的流程导向管理方法的协同应用体系框架。 2 TQM、6σ与BPR协同集成的可能性分析 2.1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 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的主要方法是BPR,它是指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实现在关键业绩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使得企业能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BPR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面向顾客,强调顾客需求;2)面向企业经营过程;3)追求企业性能的飞跃式改进。 目前企业在开展BPR时,往往只是针对单一业务流程采取单一的重组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系统仿真法等,这样只能将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成本和质量优化,由于各子系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互斥性,可能导致BPR只在某一环节取得成功,却影响到了其他环节乃至整个系统的利益,同时还有很多企业将多种方法引人到BPR中,但由于方法之间不能协调统一,BPR的收效也是甚微。所以,将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可协同的先进管理方法引入到BPR中,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2.2 TQM与BPR的协同 TQM是以顾客导向为前提,将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设计、质量维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构成有机的、整体的和一种有效的管理思想,即全面的、全过程的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思想HJ。Hammer等一些研究者都认为应该将BPR和TQM整合成一个策略。TQM和BPR有着可以协同集成的相似点:1)两者都是将顾客作为关注的焦点,以顾客为核心配置企业的运行体系;2)两者都致力于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把跨职能的流程作为分析的关键要素,并都制定有严格的绩效测量和评估指标;3)流程翻新和流程改善都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做出相应的变化,并且要求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和负责推动这些变化。由此可以发现将注重持续改进的TQM引入业务流程重组中是可行的,不但可以弥补传统BPR虽然使一个系统的各个流程的绩效被单独的优化,但整个系统的绩效可能没有达到最优甚至下降的缺点,而且可以完成系统业务流程全方位和持续性的改进。实际上,目前也有很多专家在研究TQM与BPR的协同应用。 2.3 6σ与BPR的协同 6σ管理方法的重点是将所有的业务作为_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6σ和BPR可以协同集成是因为: 1)影响业务流程的因素有很多,而BPR缺乏从人、机、环、法和物等影响流程绩效的各个方面来寻找问题的方法和技术,6σ可以采用树图、因果图、帕累托图和系统图等工具,帮助BPR找出问题所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2)BPR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步骤,6σ能为BPR提供规范化指导原则和标准化实施框架; 3)BPR要求打破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创造上下通畅的信息沟通和流程运行环境,6σ倡的“无边界合作”思想为BPR提供有效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3 基于TQM和60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框架的构建 3.1 业务流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业务流程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某一道工序的重组,这就要求业务流程重组必须面向企业整体进行。对流程变革的再思考,应抛弃传统概念上只偏重与流程相关的“硬因素”,如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和工序流程等,还应强调“软因素”,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和学习方法等。系统的变化要求企业内部“硬因素”的变革和“软因素”的变革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硬”的因素对流程的变革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它们的作用是单向的;而“软”的因素既对流程变革产生影响,同时它们也受到变革后的流程的反作用,新的流程对组织内成员的行为、态度以及企业文化的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2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框架的构建 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在方法上和程序上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只是针对单一流程运用BPR,而很多企业渴望采取多种方法集成的BPR来开展业务流程管理,却发现多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又会出现方法之间的冲突。如何选择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协同应用于业务流程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上的重要课题。 基于TQM、60"和BPR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如下三个层面推进。 第一个层面是管理集成。管理集成是企业集成的核心层面,它是企业采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的集成,其结果是对企业实现集成化的管理,如BPR、TQM和6cr等集成多种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的现代管理模式。 第二个层面是技术集成。技术集成是企业对管理、生产和营销活动采用的技术实现手段,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集成多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模式,是对现代企业生产、营销和管理技术应用的集成体现。 第三个层面是业务流程的集成。业务流程的集成是指具体生产流程和辅助生产流程的集成,并在业务流程体现管理、技术和人力的集成,集成的结果是优化企业全过程,使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建立一个以业务流程再造为主线的管理集成模式,实现企业业务流程、技术和管理思想三个层面的集成,并将整个集成模式纳入业务流程管理的框架内。在实施基于流程的企业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其总体框架是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变革。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到,基于流程的多重变革方法的协同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方法的冲突”,而且能够取得各个单一方法所不具有的协同效应。在实施BPR时,需要持续的流程改进法,如TQM和6σ等来进一步完善。同时基于业务流程从战略到执行的综合,不仅为战略与执行找到对准线,而且提供了综合的途径。结合影响流程变革管理的因素,将水平方向的管理协同与垂直方向的战略综合集成,可以得到一个自下而上依次支持的、基于流程的、完整的、管理方法协同与综合的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在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型框架中,从层级逻辑关系上可以看出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组织和文化是企业组织的基础,建立信息平台、良好的沟通及拥有和谐的文化是组织最根本的任务。因为和谐的文化充分体现了现代组织作为一个有目的的多系统,具有由多个有目的的个体自愿组成的联合体的特点。也充分说明在这种组织中如何解决成员间的冲突,而且如何使个体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一致是最大的挑战。 2)在组织基础之上是管理基础。过去这部分主要体现的是产品和人员,而现在流程则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构成了“3P”(Product、Process、Person,即产品、流程、人)要素,它们的基本内部逻辑是:只有优良的人和流程才能得到优秀的产品。由于流程在决定未来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流程的管理基础可以称为流程基础。 3)管理基础层之上是管理方法层,在这个层面形成了多层管理变革方法的协同。由于得到了底层流程管理基础的支撑,整个系统既可避免多种方法的孤立使用,又可防止多种方法的冲突,产生以基于流程的公共基础的协同效应。管理方法层几乎就是流程主导的流程方法层。这一层次主要研究TQM、6Gr与其他支持性技术协同对BPR的管理变革,是BPR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确保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综合协调性。“ 4)顶端一层是企业的目标层。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才能保证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时间上的整体绩效的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愿景。虽然管理方法层的各种方法源自于不同的领域,但是都以提高流程不同方面的绩效为目标,这样经过有效的协同之后,就能全面支撑起企业管理目标-绩效的实现,而以新的管理变革的观点来看,这体现出企业的流程能力。只有企业绩效全面优秀,才能支撑企业的战略愿景。这种协同综合管理的模型为基于流程的协同与综合管理变革提供了一个逻辑的、层级的和系统的框架。 4 与传统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的对比 TQM与6σ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较传统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在管理艺术层面更加强调了企业管理变革的全员参与性,使流程变革成为自下而上支持企业战略愿景的系统性活动,抛开了部门与部门、流程与流程之的独立性;在管理操作层面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激励,而是融人了许多质量管理的定量化衡量方法,使流程管理可度量、可比较。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管理理念。 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的战略愿景为目标,集合了TOM和6σ"先进管理理念的流程改进模式,如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持续改进等理念,确保了业务流程变革过程始终能围绕企业整体利益的提高来开展,在改进某一部门业务流程的同时兼顾到其他部门的利益,使全体员工意识到任何一个部门、工序的流程变革都是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大家都参与其中,达到所有流程变革的协调一致性,有利于流程变革实现的高效性。 2)管理方法。 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可以将TQM和6σ的先进管理方法如质量功能展开、哈休特控制图、因果图等引入到BPR中,确保流程建模、流程分析、流程实施和流程评价过程在定性和定量上都“有法可依”,避免传统业务流程管理在方法选择上的盲目性和冲突性,使流程重组和流程革新更有目的性,并且可以对结果度量,使业务流程重组做到要开展就有效。 3)管理流程。 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是以企业的战略愿景为目标,以分析企业流程的影响因素为前提,而开展的流程导向的全过程、全方面的业务流程管理过程,实现从组织基础、流程管理基础、流程管理实施到企业管理目标的依次推进式,避免了传统业务流程管理只是针对单一流程来开展流程变革的缺点。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的管理流程,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即达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5 结语 目前,以BPR为核心的业务流程管理是当前国内外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密切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它为面临经营环境、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战略性的企业重构的思想与方法,使企业能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本文提出的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是在分析了影响企业业务流程变革管理因素和TQM、6σ与BPR集成协同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构建的,其主要特点是将TQM和6仃管理思想贯穿在企业BPR的整个过程中。与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相比,新的模式能够确保业务流程重组始终站在企业的整体利益的高度上开展,避免了各部门、各工序的流程重组独立性,同时也避免了将具有互斥性的管理方法在业务流程重组上的强加硬套。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新的模型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目标一致性,确保流程革新的持续性。本文只是对集成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初步的理论上的探索和研究,笔者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是从逻辑证明人手,选择实际案例分析证明TQM和6a协同应用于BPR对企业产生的效益。(end)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2、施工质量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

  摘要: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围绕建筑施工项日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本文围绕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其特点、过程等展开了分析,并就当前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建筑施工 项目 质量管理      一、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其特点      一般地,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征综合。就建筑施工项目质量而言,其特点主要有:   1 安全性   所谓安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一般地,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抗震、防火、耐火、放腐能力以及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3 可靠性   主要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一般地,工程不仅要求在竣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保证具有使用价值。   5质量目标   一般地,质量目标是与质员有关的、所追求或作为日的的事物。根据组织内的不同层次规定不同的质量月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质虽管理。质量日标是比较具体的,有着定量的要求。质量日标是可以预测的,可以充分借鉴以往的质童管理经验,并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一般地,质量日标是按年度提出的在质量方面要达到的具体日标,有效满足确定的各种需要。   2 质量保证   一般地,质虽保证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并对用户负责的部分。质员保证可以分为内部质址保证和外部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了使企业领导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活动,外部质量保证是为了使用户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质址要求所进行的活动。从市场需要来看,为了使用户或相关方能够确信提供的产品、过程和体系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就必须借助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通过开展系统的活动来增强这种观念。   4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运行效率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总之,为了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可以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控制。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满足本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当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施工准备阶段与现场施工阶段两个阶段。面对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现有的陷阱经验,大力实施创新,这是当务之急。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建议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同时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功夫,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形成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组建素质过硬的项目团队。对于项目经理的运用,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用人体制,实行竞争上岗,进行优胜劣汰。注重选拔程序、选拔方法和选拔对象,从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等多方面考虑,带动整个项目团队的活力。   其次,培养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考虑自身培养一定数量的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特别是技术性强的工种,以保持技术的稳定,这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   再次,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必须真正地从源头抓起,全程控制材料质量。通过全程对材料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实体的质量。   第四,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为了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必须对机械配套、机械化作业方法、施工组织等做出周密系统的安排,确保相互之问的协调与配合。   最后,形成规范的施工控制方法。通过成熟的施工技术管理和制度,可以有效克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质量管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敏浙江建筑,2007(3)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3、「高悬赏」求论文:【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你会遇到滞碍。这有很多原因,而且不一定能顺利解决。但是过于追求完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      你的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面论文,不知道老师同意这个选题了?如果同意了这个选题?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论文学校具体要求有哪些,你要还有什么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第一章 选题一、选题的原则(一)有价值(有品位,内行)(二)有可行性(或操作性,大小适中,难易恰当)(三)有浓厚兴趣(兴趣是动力,必须是自己喜欢的。)《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什么都不喜欢,那就更好办:让辅导老师给你一个题目就行。(四)专业对口(专业专长)二、 选题的 方法(一)亟待解决的课题(二)填补空白的课题(三)有争议的课题(四)有矛盾的课题(五)可综述的课题第二章 搜集资料学术研究往往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因此,搜集相关文献信息,非常重要。要求能快 速、准确地搜集到所需的资料信息。一、直接材料的搜集第 一手材料二、间接材料的搜集从文献及网络查取的材料(二手材料一定要注意核对。)图书、期刊,纸本索引及网络检索GOOGL、百度网等,关键词检索。三、材料的分析让材料自然分类,类聚法。第三章 写提纲提纲尽可能详尽,条理清晰,条块分明。(镶玻璃法: 把内容分成几块,一块块往上填内容就行了。)一般分为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的形式,纵深式(递进式),平列式,综合式。第四章 写论文一、格式及要求:前置部分及主体部分前置部分:标题、署名、指导教师、目录、摘要、关键词(一)标题:对论文重点的直接呈现。准确得体,通俗易懂,简短精练(不能 简短,可加副标题),符合规范。(二)署名,在题下。(三)指导教师:xxx(四)摘要(可复制文中关键句子,稍作修 饰、连缀即可)(五)关键 词,一般3—5个即可,以重要程度为序。(六)目录主体部分: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一)前言(引言,序论,导言,绪言)(二)正文(本论,主体)(三)结论(四)注释(五)参考文献(文献名,作者,出版社,版次)二、具体方法与规 范(一)写作的顺序1按照提纲自首至尾2先写思考成熟的部分,最后焊接起来。(若不知从何写起,就这样写)写此不管彼,只求一意法。(二)引用材料的方法1直接引用法引证。推论,尊重,显示自己并非标新立异,不乏同道。(拉赞助)2先斩后奏法先概述观点,然后指出某人某文已详言之(加注参见)3映带法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研究韩愈,不妨提及东坡;研究明清诗,也可上溯到汉魏。4戒剽窃。学会运用,而不是照抄。(三)论文的整体要求准确,概括、简练,严谨客观,平实,文采。不可以孤立的看问题,要注意上下影响。(四)段落、标点规范(五)语体的要求要简约典雅。第五章 修改、定稿文不厌改,要改得死去活来。一、自己反复阅读, (1)改正错误的字、词、句(笔下误)。(2)逻辑错误(3)修正完善观点(4)论据错误(5)调整结构布局(完美,圆满,面团原理,增删 材料)(6)修饰词句。面团原理:你如果原打算写五个部分,最后只写成三个部分;那你就说你本来就打算写三个部分,现在如期完成了,很“圆满”。因为没有人知道你的原计划,也 没有人想知道,所以没必要告诉他人。二、他人审校(吸收他人意见;自己的错误往往看不出)。互相审阅,互相挑毛病。第六章 答辩虚心点就行。自己写的,也不用心虚。额外热巨化股份

4、跪求论文参考文献(工程管理类)!!各位高手帮帮忙

你好。本人收集的建筑类文献如下,愿能有对你帮助的。 [1] 王宇 林业科技情报, 2007, (01) [2] 钟小北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 (07) [3] 侯志明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7, (08) [4] 王润云 山西建筑, 2008, (02) [5] 唐奋强 科技信息, 2009, (15) [6] 徐恒 科技资讯, 2007, (09) [7] 李炳东 山西建筑, 2010, (24) [8] 巴瑞苹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5) [9] 肖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 (11) [10] 刘俊清, 杨璇, 龚瑞梅, 潘兰凤 内蒙古水利, 2007, (04) [1] 徐燕丽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 [3] 牛志明 经营管理者, 2009, (17) 冬季施工技术特点分析[J] [5] 张江明,范泽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 (02)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控制要点[J] [7] 洪开茂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02) 工程建设安全监理的控制[J] [9] 赵儒春 科技资讯, 2009, (10) 浅论建筑工程在赶工状态下的质量监理[J] [1] 沈志军 [2] 朱美云 [3] 林奕禧 [4] 徐波,赵宏彦,高小旺,李中锡 [5] 萧利民,高显义 [6] 朱宏亮,曹新宇 [7] 周盛世 [8] 孟庆钧 [9] 韩同银,王淑雨 [10] 李德全 [1] 孙蕾 [2] 梁威 [3] 余浩宇 [4] 张爽 [5] 宋斌 [6] 孙宪阁 [7] 袁园 [8] 朱晓婷 [9] 孙伟诺 [1] 柴改珍 [2] 王菁 [3] 孙敬东 [4] 郭养才 [5] 孙永林 [6] 杨春芳,王志辉 [7] 车永红

5、求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论文 最好有个案例分析 !!! 速度 在线等

  浅谈混凝土多孔砖使用与施工质量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建材生产与发展的主旋律,许许多多的环保型、节能型墙体材料应运而生。但它的使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多孔砖 墙体 管理  近两年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中,混凝土多孔砖在我县已广泛推广使用,但它的不合理使用或者说不习惯使用给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墙体裂缝、渗潮、等现象较为突出。针对上述情况,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极大限度地减少质量通病。现就混凝土多孔砖使用,结合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供施工技术人员借鉴。  一、混凝土多孔砖的简介  1、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砂、石等为主要集料,加水搅拌成型,并按规定养护成的一种多排小孔的混凝土砖,主规格尺寸为(240mm×115mm×90mm)。配砖主规格尺寸为:半砖(120mm×115mm×90mm),七分砖(180mm×115mm×90mm)。  2、混凝土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为:MU30、MU25、MU15、MU10;龄期为28d,施工时所用的混凝土多孔砖的龄期不应小于28d。  二、常见质量通病的技术解决措施  1、混凝土多孔砖所用砂浆最低强度等级的规定  砌体的强度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砌筑砂浆的强度过低,因此结合规范《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 》(DB36/J003-2005),我们在工程中常对砂浆强度约定为:  ①地面以下的墙体和基础砌体采用混凝土多孔砖时,其孔洞应用砂浆灌实,砌筑用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  ②地面以上的承重砌体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砌筑用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m;洞口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洞口两边应按规定设拉结筋。  三、混凝土多孔砖的优势  1、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混凝土多孔砖节约能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约烧砖煤耗,二是节约建筑采暖和温能耗。①节约烧砖能耗  传统的粘土砖生产大量耗煤,每生产1万块砖平均耗标准煤12亿吨标准煤,南方及其他干热地区,夏季降温能耗约采暖能耗的3倍,能耗约3—4亿吨标准煤。而采用混凝土多孔砖建造房屋,可以达到节约30%的要求,年将节能1.5亿吨标准煤,节能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2、功能多,性能好  和实心粘土砖相比,混凝土多孔砖具有保温、隔音、防火、质轻、美观等优点,用其建造的房屋抗地震能力强,有利于实现建筑的轻型化、舒服化、美观化,让老百姓住上高性能的住宅。  3、强度高、刚度、稳定性好  混凝土多孔砖强度高,稳定性好,由于其的开孔设计倒梯形,内切圆过度,多排孔布置,倒砌施工保证砂浆满铺,并在座浆面与铺浆面双向孔洞作用下形成灰键,大大提高了砌体的整体刚度和抗剪度。  4、经济性和施工可操作性  使用混凝土多孔砖建造房屋,可比粘土砖节省造价15%,缩短工期25%,节省钢材20%,节省砌筑砂浆30%,节省抹面砂浆25%,节省人工25%,采暖耗能降低30%。同时减少部分模板和脚手架,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另外,由于混凝土多孔砖宽度同于墙体厚度,且重量轻,因此,砌筑方便,砌墙时只控制墙体一面的平面误差,厚度控制在6—8mm左右,大大提高抹灰工效(1—2倍)。因此,混凝土多孔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易于施工操作。  参考文献:[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江西省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  《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 》(DB36/J003-2005)。

参考资料:]《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 》(DB36/J003-2005)。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参考文献 论文 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

上一篇:华师增院论文格式与华师网院的本科论文周期为
下一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设置与论文开题报告排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