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儿童交往方面参考文献与儿童绘本论文参考文献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如何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论文

论如何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创设适合幼儿合作的条件,促进幼儿愉快发展;通过实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要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必须要重视激发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要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解决合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给予儿童自我表达、自由创作及体验活动乐趣和成功感的机会,通过合作研究式的师生互动、同伴互动进行学习等,努力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儿童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主动合作、愉快发展的实践者和体验者。一、良好的兴趣能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获得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玫琳凯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新世纪的学前教育完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孩子在教育中应是自由、愉快的。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幼儿交往合作。例如;用故事《金色的房子》和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以及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要如同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样,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能感到快乐。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从而使幼儿保持与同伴合作的持续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二、创设适合幼儿合作的环境(一)培养幼儿的合作品质,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一是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一方面家长要转变观念,发挥幼儿的小主人公精神,放手孩子,让孩子走出去;或把别家的孩子,社区的人们请进来;在公共场合介绍幼儿,引导幼儿主动与人接触;一方面是教师,威廉姆多尔曾经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并认为教师是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品,教师的作用应从外在于幼儿转向与情景并存。《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当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来到幼儿中间,与他们融为一体时,幼儿的主体参与才能够发生。特别是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见、爱好,保护幼儿的自由权利,才能够使幼儿敢于合作、乐于合作。此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建立在幼儿无知基础上的权威者,相反成了幼儿知识的启发者、幼儿的引导者。只有在这种教育民主的氛围中,幼儿才能保持愉快和不紧张的状态,才能进行友好的合作。比如:在音乐区,可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老师去弹弹琴,小朋友则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唱歌跳舞,合作得非常快活!这样的环境使幼儿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他们相互协商,在有伴奏有歌曲有舞蹈的快乐氛围中,融入了他们相互合作的眼神与行为,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相互合作的意识。(二)提供合作的物质环境。《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合作的桥梁。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发挥出教育功能,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有目的的营造合作的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合作能力培养的目的,可为幼儿开设“娃娃家、理发店、表演区”等活动区角,并及时更换区角材料,充分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环境。三、为幼儿创造一切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为重要。1、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二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融合进去,这时二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音乐课中的歌舞、节奏乐,绘画活动中的连环画,或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2、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各个环节当中。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3、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使幼儿在朋友中找到“最近发展区”,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4、随机抓住教育契机。每个人的活动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抓住教育契机,运用启发、鼓励的语言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使幼儿的行为趋于协调,从而进行良好的合作。如:游戏活动时,教师出示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小鸟的一张图片,说:“图片上面的鸟非常可爱,但他们没有自己的家,感到很孤独,小朋友来帮他们共同建造一个花园好吗?”幼儿都纷纷忙起来,但是他们却各自忙各自的,彼此缺乏交流与沟通。这时教师发现后说:“鸟笼很别致,但是旁边还缺一棵大树。红红搭的小桥很漂亮,但是还缺少一群游来游去的小鱼……”教师刚说完,有的幼儿就和别的小朋友商量:“咱们一起来搭一个家园好吗?”幼儿纷纷举手赞同,主动寻找伙伴的帮助与配合,动手操作,彼此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在合作中配合默契。不一会儿,一个美丽的家园就建好了,同时感受到了合作后的成功感。四、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正确的合作方法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1、要学会用语言交流。经常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在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的同时,还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交往时学子使用适当的礼貌语言。如,在搭积木或玩角色游戏中,主题的确定、场地和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以便于更好的合作。幼儿经过这样与人商量、讨论的锻炼,使幼儿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种种问题。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2、教幼儿简单协调关系的方法。如,在建构游戏中,有些幼儿不顾别人的需要,随便伸手去拿同伴的游戏材料,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其观察别人的需要,启发他想一想:如果别人拿了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会怎么做?你需要的材料能用什么代替?你要怎样才能让别人把不需要的材料给你用?从而让幼儿懂得要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言行,与同伴友好协商合作。这样一方面能满足幼儿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权,教师可以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地交给幼儿商量的内容,帮助幼儿取得目标的一致。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幼儿多交朋友,当出现问题时,幼儿之间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干涉,要引导其观察别人的情感,引发其自己解决问题的动机,减少对教师的依赖。3、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如,进行一场比赛,开始他们都在盖房子或者都在建花园,最后失败了。于是第二次,他们吸取了教训,在游戏开始时他们就明确分工,忙得不亦乐乎,很快别墅建成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彼此脸上露出了愉快的表情。幼儿通过实践学会了合作需要明确分工。怕孩子在于同伴玩耍活动中受到伤害就限制他们的自由。相反,我们应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自己学习解决矛盾,最终就会达到友好合作的效果。4、培养幼儿解决合作问题的能力。现代多数孩子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对抗、攻击等性格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这间的矛盾问题。教师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如教师可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使幼儿获得了与人合时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提高解决合作问题的能力。幼儿要共同商量,相互配合,而且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合作方式,最终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并增进友谊。五、积极引导激励,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的讲评能够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引发的合作行为,对提高幼儿的合作品质非常重要。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成果展示法、表扬法、激励法。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也要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总之,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让幼儿逐步掌握与他人协商合作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成为被社会接纳和欢迎的高素质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2、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  [1] 李雪晗 当代学前教育  [3] Sheridan,SM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Families and Childhood Programs 1989  [5] 胡彩云,李志宇 学前教育研究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9] 朱家雄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1988 (1)  [12] 张丽娟着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比较教育研究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2008(04)  [16] 邢利娅,白星瑞 学前教育研究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2] 俞国良,罗晓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4] 伊文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6] 林正范,徐丽华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8] 任淑萍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育研究, 1994,(10) liuxue86 教育研究, 2006,(01)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13] 刘莉,杨艳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15] 吕国光,王嘉毅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17] 王永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19] 林智中,张爽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1]《教育探索》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甄丽娜[2]《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0期[3]《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5期[4]《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2期许卓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周榕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王春燕[7]《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9期[8]《新课程·上旬》赵彩丽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顾荣芳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刘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作者:吴婵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作者:魏婷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GGouliE被SCI收录SCI[2]InquiryEventsasaToolforChangingScienceTeachingEfficacyBeliefofKindergartenandElementarySchoolTeachers20034[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BringingElementaryEducationTechniquestoUndergraduateComputerScienceClassesDuvall《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AnICTMusicalApproachforTeachingtheConceptoftheAngleinKindergarten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媒等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 。家庭的教养方式中,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惩罚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存在相关。3 随着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家庭格局的变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 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生活经验和相关方方面的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就像是在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再加上父母的迁就与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 都对分享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物质原因 有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玩具本身,比如:幼儿互换着分享玩具时,由于对方的玩具不够吸引人,所以拒绝交换分享,或者是幼儿太喜欢珍惜自己的玩具, 怕别人不够爱惜, 因此拒绝。 4.策略问题 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 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分配以及交换玩具、沟通及分享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想玩, 也知道别的孩子也想玩,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满足孩子们的共同需要。同时, 作为幼儿教师, 不仅仅要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 还要对分享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对幼儿有着正确的指导。由此可见, 在上述这四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往往会引起幼儿之间争执的发生, 而他们又缺乏分享意识和能力, 不会协商, 不会交流, 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却不知道如何沟通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同伴遇到困难的时候也缺乏去协商解决的意识。



参考文献 儿童 论文

上一篇:远大前程论文知网与关于远大前程的论文切入点
下一篇:研究遵义的方言论文与有关方言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