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关于现值计量论文答辩与计量模型论文答辩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现值计量的介绍

现值计量是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2、现值计量的现值计量属性应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绝不仅仅是具体会计方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会计理念的变化。我们应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重视这种理念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一)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计量模式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选择相应的计量属性。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无法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有时甚至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比如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以期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但是由于现值等其他计量属性应用时很多需要估计,为了使所估计的金额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保证根据现值等其他计量属性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以交易实现为前提的。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实际是以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完成为前提的。而新会计准则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后,特别是现值计量属性的使用,会计计量的交易实现原则在一些特定业务中已不存在,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二)财务会计从面向过去到面向未来,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主要是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尽管会计信息也有相关性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实务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前瞻性,人们很难通过会计资料直接获得有关企业未来的信息。当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企业有关未来的价值信息时,只能通过主观预测或利用其他学科提供的数据。新会计准则使用现值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多的有关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这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现金流量是投资者所关心的一个重要指标,使财务会计开始注重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未来的信息。由于财务会计主要面向过去,使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信息共享范围较小。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早已广泛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指标,而传统财务会计基本上不能提供这一重要信息,造成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一些重大决策与财务会计信息脱节。现值计量所提供的未来现金流量可以给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增强了财务会计面向未来的功能。(三)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的会计人员只熟悉简单的会计核算,不具备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等基本财务观念,这种现状造成会计人员对现值计量属性理解非常不够,运用起来会比较困难。就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新准则中的现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要求还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价值量。我国当前的会计人员很少关注时间价值,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理财活动,比如资金收支的安排、债权债务管理,尤其是在通货膨胀较高、企业风险较大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采用现值计量属性可以使会计人员加深对时间价值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理财意识和水平。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需要对未来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要求较高。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或者即使具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但由于受某些因素影响也不能独立客观地去判断,这将会增加现值计量属性计量结果的不可靠性。

3、工商专业的论文,投资分析内容(投资净现值、内涵报酬率、盈亏平衡)答辩会问什么内容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没有问题的,可以个你发几个

4、现值计量的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之间的差额,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二)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计量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如付款期在 3年以上),实际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即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成本为购买价款的现值。因为企业在发生这项业务的过程中,实际上可以区分为两项业务:一项业务是购买无形资产;另一项业务实质上是向销售方借款。因此,所支付的货款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根据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要采用现值计价的模式,无形资产的成本为购买价款的现值。(四)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五)辞退福利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分离办社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重组或改组计划、职工不能胜任等原因,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辞退福利金额,该项金额与实际应支付的辞退福利款项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各期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财务费用。(六)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新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作为财务费用的抵减处理。(七)融资租赁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其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九)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分拆企业发行的某些非衍生金融工具,即混合工具,既含有负债成分,又含有权益成分,如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分别进行处理。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对负债成分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5、论文答辩简析会计计量的属性高手帮忙作答高分回报

摘要:会计目标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会计计量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阶段。本文从会计目标出发研究会计的计量属性,通过对各种计量属性的研究得出在“客观反映、有效控制”会计目标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最佳选择。   关键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与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会计目标之间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会计目标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会计目标的不同选择对会计计量的地位、计量单位、计量属性、计量尺度等有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会计计量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阶段。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它的定量性,如果没有会计计量的理论和方法,会计目标的实现是难以想象的。正如亨得里克森(1992)所言。会计上的计量应指向为特定用途提供相关的信息。帮助会计目标的实现。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著名的美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教授在1979年出版的《会计计量理论》中提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会计计量的本质是实现会计基本职能的一种确定价值活动量的技术手段,即会计计量的构成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和计量对象。计量属性的选择已成为争论的焦点。      一、对现有计量一性的评述      所谓计量属性。即被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在会计计量中,一项资产的价值可以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属性予以计量。1984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提出了5种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      很宽泛的题目 具体的可以下边交流 qq

6、马上要答辩了,求会计论文摘要翻译!!!急急急

呵呵,和我的毕业论文一个题目For a long time has been the historical co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ment mode, bu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derivative will continue to emerge, only to the historical cost measure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users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about the current accounting profession of the new measures attributes -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sues were discussed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7、现值计量的现值计量的目的

现值是基于资金时间价值基础上的现行价值计量属性,一般用于描述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等会计要素未来现金流量的现行价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颁布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着重推荐了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通过现值计量,应能捕捉到形成公允价值的各项要素,并考虑这些要素产生的经济差异:第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较复杂的案例中对一系列未来现金流量按其发生的不同时间的估计;第二,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与时间安排的可能变量的预期;第三,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第四,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中的价格的不确定性;第五,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包括不能变现、市场不完善等等。故FASB主张以公允价值作为现值计量的唯一目标。而IASC于1998年4月把“折现”(Discounting)改称“现值”(Present Value),并在2001年发布的《现值问题文稿》中指出:在财务报告中,现值计量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证,如果各现金流量在经济上是不同的,就按不同的金额计量;如果各现金流量在经济上是相同的,就按相同的金额计量。在财务报告中使用现值是为了满足三种主要的计量目的,即当公允价值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观察到时,估计有关项目的公允价值;决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决定资产或负债的特定主体价值。虽然IASC的观点中同样把估计公允价值作为现值计量的目的之一,但因为资产减值计量的基础是可收回金额,其计量是从管理者的理性决策出发的,即当资产发生减值后,企业或者将其保留,或者将其出售,管理者要做出这一决策就需要估计资产的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并进行比较以此做出决策。因此, 从其实质内容来看,资产减值中现值技术的运用应该是用于决定资产的特定主体价值。可见,IASC认为运用现值技术计量的目的主要是决定资产的特定主体价值。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成员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主要采用IASC的观点。根据《资产减值》第八条“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的规定,按照一般认识,如果某资产或负债或某基本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价值)在市场上可被观察到,就没有必要用现值(现值的市场估价已被包含在价格中),然而如果被观察的价格不能得到,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该价格(价值)应为多少的唯一可用的技术,因此可以认为在资产减值准则中现值的计量目的就是为了估计可回收金额,即特定资产的价值。

8、会计论文,大家看看哪个好答辩啊? 拜托了

这些对我来说都很难的实施市场价值会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信贷的市场价值,在信贷市场充分发育的条件下信贷的定价很容易,就是市场交易经济价格。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我国还是西方国家,信贷交易市场都是发育不充分的。大量的信贷资产还是找不到市场交易价。因此常用的定价法就是前面提到的预期现金流量现值法。实质上,市场交易价格归根结底也是以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为基础的,这是由信贷资产本身属性所决定的,因为信贷是一种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得预期的利息与本金的流入。区别就在于市场价格使这一先预期再贴现的过程客观化、外部化了,从而减少定价时个别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即使存在着信贷市场,那么纯粹地使用市场价格还存在其他不足。一个是市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卖方隐藏信贷的不利信息;一个是逆向选择问题,即市场上充斥劣质贷款而缺乏优良贷款,通常银行不愿出售优质信贷。这些问题使得以市场价格作参照来定价会产生价格扭曲。为了修正这种扭曲也有必要采用预期现金流量贴现法来估价。这种方法需要作大量的信息采集工作而产生高昂的信息成本。这种高昂的信息成本会最终阻止那些试图采用市场价值会计的企业。由此可以预见,只有当技术与市场制度发展到能廉价提供这些高昂的信息时,市场价值会计才有可能被广泛采用。申请免考需要准备的材料(各地不同仅供参考)   要求免考部分课程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向所在的市、县(区)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考办)提出申请,填写《课程免考申请表》一份,并提供下列材料。   1、原毕业学校或自学考试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当年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或专科毕业生(最后一学年)可提供学校教务处证明(原件一份)。  3、原毕业学校的学籍卡复印件一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红印);或者将本人人事档案中的学籍卡复印一份,并加盖本人人事关系主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红印)。  4、学籍卡应含有每学期所学的课程、学分、学时、考试类型、考试成绩等内容。学籍卡上如有更改记录,应由原毕业学校教务处在复印件上更正之处加盖公章(红印),并由经办人签名。  5、自学考试毕业生只需提供本人《毕业生登记表》中成绩栏部分的复印件一份即可。ffqbknipceI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9、现值计量的现值计量的方法

现值计量方法的选择是现值计量中的核心环节,现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期望现金流量法(也称期望现值法),采用反映可能结果范围的复合现金流量和无风险利率来估计公允价值。另一种是传统现值法,采用一套单一的估计现金流量和单一利率来估计公允价值。IASC和FASB均允许主体在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但现值计量的目的不同,其计量方法也就不同。FASB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中对比了两种计算现值的方法——传统法(Traditional Approach)和期望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 Now Approach)。这两种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以用来估计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告认为,无论是哪种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都应该遵循以下4条指导原则:(l)在可能的程度内,对未来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应该反映对有关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市场参与者在决定是否通过公允的现金交易来获取一项资产或一组资产时必须要考虑的。(2)用来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所内含的各种假设应该与估计现金流量时所内含的假设相一致。否则,一些假设的影响将会被重复考虑或者被忽略掉。例如,10%的利率可以被用于贷款时的合同约定现金流量(Contractual Cash Flows),它反映了这笔贷款未来特有的违约风险;但同样的10%不能用来对这些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因为这些约定现金流量中已经包含了未来违约相对应的风险溢酬。(3)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不应受主观偏见和其他与被估资产和负债无关的因素的干扰。例如,如果故意低估净现金流量,以增强某项资产未来表面的获利能力,就会使计量产生偏差。(4)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应该反映可能结果的范围,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最可能、最悲观或最乐观的金额。《资产减值》准则由于没有规定具体的计量方法,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但就当前资产减值的计量而言,既然现值计量的目的主要是决定资产的特定主体价值,那么现值就应反映市场的期望,而市场的期望又不是唯一的,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如果确定一套单一的估计现金流量和单一利率根本无法反映市场的期望,并且这一套单一的估计现金流量和单一利率也无法较为准确地确定,计量的可靠性不强,不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只有用概率对市场行情进行估计,做出各种假设,考虑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的期望值和概率而不是只寻找一个最可能的现金流量期望,才更为完全、科学和合理。正因为期望现法把计量的重心直接放在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计量时所采用的各种假设上,能有效地处理未来现金流量在金额、时点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期望现值法比较合适作为资产减值中现值的计量方法。如果计量方法不统一,必然在操作上留下人为选择的空间,为操纵会计处理,粉饰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

10、我会计二学历要交毕业论文答辩的题目,不知道什么好写啊?

毕业论文代笔写包答辩通过,1、×××市企业创新财务效果分析与评价2、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与财务报告信息列报实证研究3、行政事单位集中核算现状调查与效果分析4、×××企业(或公司)税收筹划探讨5、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相关问题研究6、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应用探讨7、×××公司(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8、×××机械制造业作业成本法应用问题研究9、×××企业财务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10、论成本领先战略在企业中的实施11、会计实践教育创新模式探讨12、×××企业(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研究13、xxx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14、xxx企业销售成本控制的研究15、xxx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16、xxx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7、xxx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8、xxx公司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9、xx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20、xxx公司其他应收款管理21、xxx公司内部制度披露信息的效益与成本研究22、x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因研究23、xxx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24、xxx公司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控制及目标定位25、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6、企业资产重组研究 27、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28、强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29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30、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31、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3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安全控制研究 33、中小企业破产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 34、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35、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研究36、论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37、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38、企业财务管理目标39、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之异同40、财务的分层管理探讨41、对我国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内容及构成的设想42、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制度43、财务主管委派制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44、分离财务与会计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45、浅析往来帐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46、论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47、“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48、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49、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50、市场竞争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51、市场经济与财务管理运行机制52、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53、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对现代财务管理的影响54、税费改革后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55、所得税制下的财务管理分析56、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探析 57、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58、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59、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60、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两大问题61、民营企业家族制的财务管理问题探讨62、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63、论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6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65、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研究66、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67、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68、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69、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问题研究70、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7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72、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7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4、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75、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76、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7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78、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79、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研究80、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关系研究81、论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1 浅议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3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5 企业采购的风险控制探讨7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浅析9 刍议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外因素11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析陷阱13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15 浅谈应收账款运作与管理17 浅探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与选择19 浅谈现金流量表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21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23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25 浅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27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9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31 浅析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33 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管理措施35 我国高校负债风险的成因及化解策略37 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研究39 从财务角度看沃尔玛的经营战略41 企业资本结构与竞争战略关系的分析43 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途径45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9 ERP系统及对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影响51 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53 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坚持的理念55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利润到价值的飞跃57 网络会计——财务革命的新起点59 网络财务—E时代财务管理新方式61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控策略63 新经济环境下存货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优越性65 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67 如何改进成本管理69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71 浅谈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73 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对策75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77 企业控制存货成本的财务管理技术7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81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83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85 改进管理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87 浅谈ERP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8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影响因素初探91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分析93 试述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95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97 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利用99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1 资金控制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103 建立连锁店财务的思考105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107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盘活银行不良资产109 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111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正确理财观113 试论财务杠杆及企业筹资效益115 从利率风险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117 应收账款管理的新视角——企业财务与法律的有效融合119 着力化解坏账风险121 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123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125 怎样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127 浅谈公司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129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酒店中的应用研究131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133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135 浅谈预算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137 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有机结合139 上海大众滚动预算的编制141 推行成本费用“两精”管理 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143 浅议施工企业风险及防范措施145 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理财147 中联重科并购危情149 研究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151 浅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之对策15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155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设想157 论现代企业股权融资的若干思考159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机制和对策研究16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163 如何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165 加强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管理167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策的分析169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分析17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73 小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175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财务分析177 美国西南航如何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179 负债融资、偿债能力与筹资风险分析181 企业资金管理重点与控制分析183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185 怎样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187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189 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191 试论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193 浅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5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海外上市风险197 攀钢:另类上市大戏199 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20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203 浅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防范205 上市公司年报真伪辨207 浅议出纳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209 小议财会人员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环境211 旅游饭店实行签单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3 谈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215 关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讨217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简析219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探析22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223 谈资产管理电算化225 如何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227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229 浅谈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231 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233 浅议民间资本的监管235 中小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237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239 连锁企业的成本管理241 浅议网络时代的财务管理243 关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245 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47 西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249 管理陷阱:企业赊销是把双刃剑251 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253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探索255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257 加强连锁超市的财务管理259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2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4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6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8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10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12 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14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16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18 中国会计中介商业贿赂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 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22 对商誉会计的探讨24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研究26 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管理研究28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法)研究30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3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34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36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的研究38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40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42 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4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46 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48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50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52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若干问题54 企业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56 资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讨58 如何规避财务活动中的风险60 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62 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64 政府财务风险管理研究66 财务控制体系探析68. 跨国关联企业产权定价问题研究专业选题:1、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3、关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 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6、企业会计政策及其选择问题的探讨7、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8、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0、中西方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1、合并会计报表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12、试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13、关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探讨14、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1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16、关于中国会计法规建设问题的探讨 17.高等会计教育改革问题探讨18、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19、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20、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21、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22、债务重组会计研究23、税务会计问题研究24、经济环境与会计计量模式25、论现代会计的发展趋势26、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与防范27、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28、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29、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30、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31、关于金融资产会计的研究32、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问题的研究33、新准则研究和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同以及影响分析34、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的研究35、会计环境及其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影响的研究36、我国会计国际化和科学化的研究37、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38、对当前会计目标研究的思考39、会计要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会计确认的影响40、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41、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与利润指标的效用比较分析其他题目:1、 企业剩余产生的各生产要素贡献和分配2、 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问题研究3、 关于国有企业岗位工资的思考4、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会计学思考5、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可行性研究6、 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7、 我国民营企业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8、 企业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与收入分配设计9、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博弈分析10、 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设计1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创新研究12、 基于EVA的经营者年薪制13、 风险型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14、 期权激励理论与我国的实践15、 企业员工持股会计处理探析16、 基于按要素分配的科技型企业薪酬制度探讨17、 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收益内部分配管理18、 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19、 我国股票期权问题研究20、 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对企业的效率影响研究21、 经营者薪酬与企业绩效22、 薪酬激励与管理者会计行为的选择权威机构 中国学术职称网为您推荐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写公允价值方面的吧,比较简单。我这里有一篇8000多字的,到时候可以送给你参考。更多追问追答追问

我查到两个关于公允价值方面的题目,(公允价值计量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这两个那个比较好呢。我qq: 846 129736追答

《公允价值计量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个好写;《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需要举实例,而且是上市公司的,不好写。追问

那你写的那个,有给过别人么?能给我发过来么?追答

在单位电脑上。这几天我没上班



论文答辩 现值 模型

上一篇:思政研究生论文答辩与研究生论文答辩好过吗
下一篇:闽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与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毕业论文答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