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楼没有高层建筑,这是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活动方式,以及学校规划建设的特点决定的。少儿的特点是喜动不喜静,而且还要要保障安全,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强。所以如果教学楼设在高层建筑中,会导致下面的问题:课间休息无充分的活动场所供学生游戏、休息。上课时教室之间相互干扰大。上学、放学期间垂直交通压力大,容易出现事故。(下课后学生乱挤引发事故很多)出现突发事件时不易疏散。高层建筑也容易引发堕楼、坠物等意外。高层建筑阴影遮挡活动场地,影响相邻建筑日照和学生晒太阳。另外根据城市规划和未成年人教育的原则,中、小学校主要就近服务于其周边社区,并不鼓励跨区就学。故新修建的学校服务人数一般不会过于超标,班级数量也就不太多,也就无需通过建设高层教学楼来解决教室数量问题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以下条目摘选自《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1986)》供参考。 第二节 普通教室 第31条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第32条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第33条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第34条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第九节 合班教室 第31条 合班教室的规模宜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可兼作视听教室。 第32条 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 第33条 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第34条 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第35条 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值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第36条 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第37条 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二、安装透射幕洞口的宽度应为教室长度的1/6;洞口的高宽比应为1:19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4.正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6.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 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大致有设计类、理论研究类(理科)、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经济、管理及文科类、综合类等,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类(包括机械、建筑、土建工程等):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必须要有1~2张(2号以上含2号图)是手工绘图;一份1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书、调研报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 2.理论研究类(理科):对该类课题工科学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选题,除非题目确实有实际意义。该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字数要在20000字以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等;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4篇以上。 3.实验研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要完成15000字以上的论文,其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的讨论与结论等内容;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 4.计算机软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10000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和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中如涉及到有关电路方面的内容时,必须完成调试工作,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给出各种参数指标;当涉及到有关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计算机演示程序运行和给出运行结果。 5.经济、管理及文科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撰写一篇20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外国语专业论文篇幅为5000个词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1-2篇外文文献。 6.综合类:综合类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至少包括以上三类内容,如有工程设计内容时,在图纸工作量上可酌情减少,完成10000字以上的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 每位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1)翻译2万外文印刷字符或译出5000汉字以上的有关技术资料或专业文献(外语专业学生翻译6000~8000字符的专业外文文献或写出10000字符的外文文献的中文读书报告),内容要尽量结合课题(译文连同原文单独装订成册)。(2)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或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或进行文献检索、论文编辑等。 绘图是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但作为绘图基本训练可要求一定量的墨线和铅笔线图。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学生应参照教务处2004年3月印制的《毕业设计制图规范》进行绘图。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 1.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文稿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他发现两颗小行星"、"三力作用于一点",不宜写成"他发现2颗小行星"、"3力作用于1点"。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约一百五十人",也可写成"约150人"。 6.标题层次 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2"、"2222B…和ac228,中学≯07。 4.运动场地小学≮23M2/人,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 5.绿地小学≮00M2/人,中幼师≮2 3.2 《原规范》本条归属第5章,现移入本章。经医学测定,当学生在课间操和体育课结束后,利用短暂的几分钟上楼并立刻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时,4层(小学生)和5层(中学生)是疲劳感转折点。超过这个转折点,在下一节课开始后的5min~15min内,心脏和呼吸的变化会使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教学效果,依此制定本条。中小学校属自救能力较差的人员的密集场所,建筑层数不宜过多,制定本条还旨在当发生突发意外事件时,利于学生安全疏散。考虑小学生逃生意识差、逃生能力弱,建筑层数不能多。注:小学 不超过4层,中学 不超过5层。第51条 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
在百度知道里时常看到像你这样的求助,也许在你们看来做一个工程设计就像吃根棒棒糖那样简单!不是说大家不想帮你,而是你的要求太不切合实际!铺下身来踏踏实实地靠自己的能力做一套毕业设计就那么难吗?这个设计的过程就是你走入社会前的一次实战模拟,有助于你在毕业后尽快地进入战斗状态,面对当今日益恶劣的竞争环境,你的行为就好比我们在外出打猎前,不在家中武装好我们自己,非到等到危难来临之时再去准备武器,那岂不是将自己人为地置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吗?不是我在这儿危言耸听,当初社会的竞争真的很残酷!假如你在做这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什么参考资料,这个我倒可以帮你,到时你可以到HI上来联系我,我会非常愿意尽我所能去帮你的!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这个估计设计稿要花银子我卖过室内设计书,但教科书没有碰到过,你可以到外文书店去看看呢
据2011年起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
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即2011年起的实施规范)中82-83的规定:
一、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60m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26m,高度不得大于028m,高度不得大于0710米。
2、中学、中师、幼师教室:净高340米。
4、舞蹈教室:净高410米。
6、办公及服务用房:净高26米。设有双层床(包括上床下桌类型、上下铺类型),其净高应不低于3米。
扩展资料
1、关于教学区域走廊宽度的设置:内走廊宽度不应小于2100mm,外廊及单面内廊的宽度不应小于1800mm。当走廊两侧布置房间时,走廊宽度为200m。走廊不宜设踏步,如必须设踏步时不宜少于三级或做成1/8~1/10坡度的斜磋坡道。
2、教学区域楼梯的设置:楼梯间大小选择,楼梯的宽度是根据通行的人数的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决定的。而且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3、住宅的高度设置:在1987年发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层高采用的参数为:27米、2.8米。
参考资料:《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一章第三节到第十一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规定各类用途室内净高如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首先要看教学楼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而且还要看装多少人(每班人数)。这直接决定了每一排座位的间距,也就间接决定了教室的大小。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关于教室的内容: 普通教室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5600mm的横向走道。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先计算人数,然后按照以上标准合适的装下这些人就行了。这个最好找专业的设计人员追答
一个是结构,另外一个是使用装备
教学楼 设计规范 中学 参考文献 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