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到好的论文网站上搜索一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优秀范文做参考。
1 “汉语桥”中国文化技能展示部分的培训与建议
“汉语桥”中国文化技能展示部分的培训与建议
中国文化技能展示部分,是每年比赛特别吸引眼球的部分,学生以各种中国文化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内容,选手不仅
3 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STEM汉语课的特点
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STEM汉语课的特点
STEM汉语课是通过汉语进行交流、获得信息和理解信息,进而解决有关S咒M整合知识的活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科学
5 STEM适用于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汉语教学的原因分析
STEM适用于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汉语教学的原因分析
上文已经对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的教学背景和STEM汉语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了分析,下面,笔者尝试从W下
7 汉语夏令营教学活动的现状研究
汉语夏令营教学活动的现状研究
目前,有关汉语夏令营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兰类,一类是对汉语夏令营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或课程设置的应用研究,如蒋蕾《主题教学法在夏令营教学中
91问题的提出
本文的研究方向缘于笔者于
10 任务型汉语课外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型汉语课外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活动前阶段
笔者认为对于组织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活动前阶段是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任务
12 对外汉语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孔子学院)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初级班任务型汉语课外活动反思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汉语热”在全
1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学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类型有研究性论文、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几种:(一)研究性论文研究性论文按目的、功能和作用分,又可分为基础理
16 汉语歌曲语音的审美特征研究
汉语歌曲语音的审美特征研究 普通话语音是歌唱的标准语音,说好普通话是歌唱的前提。说话的语音要转变成歌唱语音必须要有歌唱的技术,我国的民族唱法是继承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歌的唱法,吸
18 汉语言学位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0]
汉语言学位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0]《浅析〈四世同堂〉中的老派市民形象》[摘要]:在老舍的长篇小说中有几大人物类型中,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以《四世同堂》为
20选题原因 语气副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比较复杂,特别是语气副词大多表示某种语气,主观性强,学生很难掌握。尽管教师在讲解时
语言学 1、《围城》比喻句研究 2、“很十名”现象探析 3、校园流行语研究 4、体态语研究 5、新闻标题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6、关于汉语词类划分原则的再讨论 7、关于字母词的几个问题 8、广告语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9、谈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10、论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 11、汉语缩 语研究 12、“零**”词族探微 13、论大陆汉语和海外汉语的差异与融合 14、**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15、**方言词汇研究 16、**方言人名文化信息解读 17、校园流行词语研究 18、谈修辞与语境 19、析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 20、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 21、浅议流行语 22、X X方言与普通话 23、X X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24、从汉语发展史看汉语方言的前途。 25、字与汉语词汇复合词的生成机制。 26、谦词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 27、汉语礼敬语的产生发展及其衰落。 28、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29、上古汉语字词所反映的中国远古文化信息。 30、河东方言语词研究 31、“碧落碑”碑文考释 32、司马文公祠“杏花碑”碑文考释 33、《西厢记》中的山西方言词语研究 34、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表示方法 35、古今汉语人称代词的比较研究 36、近体诗的格律研究 37、《诗经》唐魏风的河东文化解读书 38、论薛瑄诗文的语言风格 文艺学 39、略论《文心雕龙》的音训问题。 40、“随性适分”——创作的及至。 41、漱六艺之芳润——略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里的宗经思想。 42、爱奇反经与宗经矩圣 ——略论《史记》和《汉书》的主导思想。 43、《文心雕龙》看刘勰的妇女观 44、“耽思”到“神思” ——略论中古文学想象论的演进 45、从韩语现象看历史上的割裂修辞 46、山西作家对于“风骨”的审美追求 ——X X作品赏析 47、刘勰对河东文学的关注 48、也谈《文心雕龙》之“心” 49、小说叙事与时空观念的变化 50、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51、虚构对小说的意义 52、网络文学的特点 53、电子书写的特征 54、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55、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56、新生代小说创作谈 57、“80年代后”小说写作特点 58、卡夫卡的文学思想 59、文学创作中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的交汇统一 60、试论中国消费时代的文学走向 61、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题材的个人化与表达方式的私语化 6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文化 63、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 64、红色经典文学中的典型人物 65、文学话语蕴籍的两种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 6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冲突 中国古典文学 67、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 68、比较曹丕、曹植文学观的异同 69、论“魏晋风度” 70、从《诗经》征战诗看中华民族的战争观 71、比较《诗经》与《汉赋》婚恋诗 72、论鲍照的七言乐府 73、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读 74、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的审美理想 75、从《颜氏家训·文章篇》看颜之推的文学思想 76、试论古典诗词中(月、飞鸟、雨等)意象 77、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78、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光的经济思想 79、陶渊明思想与清淡之关系 80、郭璞“游仙诗” 81、《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82、《诗经》抒情艺术手法 83、《左传》语言叙事手法 84、《庄子》语言艺术特点 85、《孟子》论辩风格 86、《史记》的记人叙事艺术 87、《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地位 88、《汉乐府》的入乐特点 89、汉大赋的成就与不足 90、《史记》、《汉书》之比较 91、《楚辞》与楚文化之关系 92、柳宗元的柳州诗 93、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的嬗变 作者:学院人之鬼 2007-1-21 13:06 回复此发言 2中文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94、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不同特点 95、论辛弃疾的苦闷 96、从宋词看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影响 97、关汉卿形象与元代文人的处境 98、《西厢记》与永济普救寺 99、从《金瓶梅》看明代的社会经济 100、《三国演义》的政治观、伦理观、正统观悲剧意识 101、《水浒传》的妇女观 102、《西游记》与道、佛教 103、《三言》的婚姻恋爱观 104、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 105、论某一地方戏 106、《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谈 107、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 108、中国古代戏曲中“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蕴 109、从《金瓶梅》看明人的戏曲观 110、从《聊斋》看中国民间信仰 111、试论明代拟话本小说反映的市民情绪 112、《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13、唐传奇:小说史上的地位/婚恋作品的伦理观 114、宋元话本:内容和艺术成就 115、《三国演义》:悲剧意识/战争描写艺术/叙事特征/人物论 116、《水浒传》:作者与成书/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人物论 117、《西游记》:孙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学意蕴/戏剧色彩与幽默风格 118、“三言”“二拍”:市民文学特色/经商题材与文人心态/冯梦龙的俗文学观 119、《儒林外史》:戏剧形式与悲剧内涵/讽刺艺术 120、《红楼梦》:悲剧意义与文化内涵/妇女观/梦幻与色空/叙事方式/语言艺术/宝玉论/钗黛比较/续书与改编得失论 121、《聊斋志异》:痴情女性/书生形象/花妖狐媚与人物塑造 122、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 123、论公案小说的价值定位 124、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 125、 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126、 郁达夫游记的艺术魅力 127、 《呼兰河传》文化意蕴 128、 谈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129、 论“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 130、 论穆旦的诗 131、 论郭沫若的历史剧 132、 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133、 爱、美与自由——论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倾向性 134、 “国人灵魂”与鲁迅小说 135、 论“七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136、鲁迅《故事新编》的生态意识 137、张爱玲思想中的俄狄浦斯情节 138、李健吾对话剧创作的贡献 139、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系的思考 140、运用影视理论分析一部电影作品 外国文学 141、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142、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143、说不尽的卡夫卡 144、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145、“硬汉子精神”与海明威 146、存在主义哲学对现代派创作的影响 147、西方文学中的宗因素 148、也谈哈姆莱特的忧郁 149、克洛德形象新论 150、简·爱形象的再审视 151、一朵“恶之花”——卡门 152、于连形象探析 153、 娜拉的形象 154、 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 教学论 155、语文的“人化”和“人化”的语文。 156、语文教育文化底蕴的价值取向及培养策略。 157、从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看当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158、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159、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得失。 160、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人为素质培养 写作学 161、作为系统的写作活动 162、论写作活动中主体的思维建构 163、写作能力与主体素养的关系 164、试论作为文化实践活动的写作特征 165、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66、论语言、形象作为媒体的写作活动 167、写作活动中的想象与存在 168、写作活动中的审美意识 169、文本的结构与内容 170、作为生成活动的写作过程 网络新闻学 171、市场条件下党报经营策略 172、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融合 173、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 174、网络条件下新闻含义的思考 175、重新认识新闻价值 176、山西省网络新闻媒体的现状与前景 民俗学 177、某种民族事项(物质生活、节日、仪礼、信仰等)的探讨 178、某地民俗旅游开发的设想 179、民间工艺的分析与现代应用研究 180、民俗传统与现代化生活双向互动的探讨 181、晋商兴衰原因探析(可选择乔家、王家、渠家等其中一家) 182、晋商走向衰落原因分析 183、儒家文化与晋商精神 184、晋商的家规家风 185、晋商的人才观 186、晋商与传统文化 187、河东裴氏家族兴衰原因 188、河东裴氏家族中某一个历史人物研究 逻辑学 189、交际应答的逻辑技巧 190、演讲与逻辑 191、论辩与逻辑 192、科学假说逻辑结构探析 193、三段论的语言表现形式 194、非逻辑谬误种种 195、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辨析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
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
毕业写作
选题要求:毕业写作选题的确定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应结合专业学习的实际,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要求: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毕业写作进行全程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保证毕业写作质量。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
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
我觉得,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
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
选题方法:
一、以下选题目录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二、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在以下题目中选一个题目;或根据这个题目的启示结合自己的兴趣自拟题目,并围绕问题查找资料与撰写,题目可适当调整,但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
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论文选题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文学理论部分四、美学部分五、现代文学部分六、古代文学部分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八、语言学概论部分九、外国文学部分十、民间文学部分十一、古代汉语部分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是”字用法研究5新兴词缀研究7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新兴辞格研究11××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代词的语用研究15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句型的语用研究19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误乐性3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论艺术直觉5论典型7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审美变形14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论朴素美4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故事新编》研究6《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四”乡土小说研究23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瞿秋白杂文论37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试论高觉新形象43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闻一多的诗51论穆旦的诗53论沈从文的《边城》55论田汉的戏剧57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史诗5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老子的思想19 《庄子》的艺术特色21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谢灵运与山水诗48《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论李贺诗的怪诞66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杜牧的史论诗72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114《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明代散曲与民歌124《郁离子》研究126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题材论130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接受史136《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爱情故事31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形声字起源试论25《说文》省声研究27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立足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瞻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力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强化指导环节 大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工作不可或缺。要通过统一组织的专题讲座,明确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要通过动态的监管,把握步骤,分解落实。不无夸张地说,毕业论文有多少写作环节和内容要素,就相应地存在着多少问题。例如论题、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至于观点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论理的透彻性以及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学术价值等宏观上的问题,更需要指导教师全面监控,帮助把关。以本文所着力探讨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论题为例,面对“无法拒绝的爱——关注手机短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经典影视改编的得与失”、“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零距离”、“新闻策划的临门一脚”,以及夹杂着漫谈、杂感、随想等字眼的论题,如果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出这种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语言运用不当,而不善于小题大做,由此发现文体感的缺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小洞不补的结果,势必是大洞叫苦。当然,上文论及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偏离专业方向、缺乏学术价值、脱离主观实际、忽视长远发展的选题更应该及时校正。【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对策】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力;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文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质量(甚至未完成论文就已签约),又对同学形成一种误导;而常规教学和毕业论文专项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这里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1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鼓励自主选题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较,更应该鼓励、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这是因为,选题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文曾说,选题好比采矿。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手段。强调自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人对这一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人物是谁?等等。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一个学术背景。就像我们观照一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一棵苹果树,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说,要想写好一座小岛,要知道整个大海的全貌;画画,也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讲究的一点是“蝎泽而渔”,另外还有“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说法。“长袖”是“善舞”的条件,“多财”是“善贾”的条件。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而且能够在横向的现实和纵向的历史这个坐标轴当中去观照研究对象,才会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硬着头皮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难免陷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严格说来,不能自主选题,是不善于学习的表现。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就好像“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之间的关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须依赖教师命题,那么,由近及远、逆流而上地查阅相关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是堪称“捷径”最为实用的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可分为顺查法和倒查法,作为命题作文的急就章应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穷经。此外,要先学术期刊,再学术论著。自主选题,要立足于专业、专长,凝练方向,不断升华;要把握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内容上的关联,精心培育,持续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参加读书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的机会,善于积累,锻炼提高。3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故事新编》 2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4《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6《我与地坛》文本细读8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10卞之琳诗歌研究12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14孙犁小说研究16论穆旦的诗 18论贾平凹的散文2023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找到一个导师,导师的责任就是帮助我们选定研究课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个题目做好,而不是如何选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学术堂整理了部分冷门的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供大家进行参考: 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研究 我国青年群体的网络文学消费动机研究--基于显示性需要理论视角 跨文化视域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鉴赏研究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创新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中央苏区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流变毕业论文冷门选题,就是说研究比较少的那些,你搜一下就可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25、我读海子的诗26、重读寻根小说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3、论《诗经》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8、孔子与《诗经》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11、楚文化与楚辞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13、论屈原的人格美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21、李白山水诗研究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28、《琵琶行》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31、《西厢记》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33、汪道昆之短剧34、徐渭(谓)的《四声猿》35、汤显祖36、孟称舜37、沈自徵(徽)之剧作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46、论王熙凤形象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5、“文学自觉”说新探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九)、西方文论方面: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14、从叔本华到尼采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十)、比较文学方面: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5、钱钟书论“通感”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十一)、美学方面: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3、美感特征简析4、论审美想象5、论悲剧与崇高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汉语言 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 本科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