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1](2020)在《汽车排放污染治理利器车载诊断OBD系统(一)》文中研究表明一、车辆检验中骤然出现车载诊断OBD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对环境的污染,国家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9月27日发布了GB18285-2018标准,即《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此标准自2019年
滕方明,薛浩慧,刘杰,陈广伟,周舟平[2](2019)在《解析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新标准及检测方法(五)》文中研究表明8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检验8.1新车注册登记检验与老标准相比,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增加了人工检验项目,同时,对检验流程也进行了调整(图6)。新标准中,增加了新车注册登记检验注意事项,内容如下。(1)查验环保随车清单与国家环保信息网站公布内容是否一致。(2)用手机扫描合格证上二维码或输入发动机号进行
赵鑫[3](2012)在《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在用汽车运输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交通主管部门一直按照GB/T18276-2000《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汽车进行动力性检测评价。但该标准已经实施十多年,随着车型的增加,测试技术的发展,该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论文对现行动力性台架检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适合在用车辆动力性台架检测方法及相应目标研究车型的评价指标限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汽车动力性评价参数,确定出适用于在用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然后对GB/T18276-2000动力性检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发现现行标准中规定的检测车速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车速的偏差会导致测试功率的误差增大,影响对在用车动力性的评判结果。论文在分析了汽车动力性台架测功系统的软件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台架内阻、汽车传动系阻力以及滚动阻力的计算模型,得到功率的平衡关系特性。通过对试验车的动力性台架试验,得出单驱动轴车用底盘测功机和双驱动轴车用底盘测功机的内阻消耗的功率值,以及不同试验车辆传动系阻力消耗的功率值与车速的关系特性。通过底盘测功机的反拖法和滑行法的台架试验分析,建立了台架滚动阻力系数与车速的回归数学模型,确定了滚动阻力的消耗功率。论文提出了以发动机实际输出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比作为在用汽车动力性台架检测方法的评价指标,并通过11辆7-9T货车的台架试验分析,确定该吨位区间货车的评价指标限值为60%。
白景升,段保民,王青[4](2007)在《博弈国Ⅲ,专家纵论应对之策(1)》文中研究指明4月初,一篇题为《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第3阶段摩托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报道一夜之间成为各摩托车相关网站的头条新闻。面对这一消息,摩托车业内没有太多震惊,有的反而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坦然和淡定。犹如“狼来了”的故事,喊得多了,人们就有了免疫能力,“狼”真的来了,人们反倒觉得是一位久违的朋友千呼万唤始出来。欧盟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在该市场销售的摩托车必须达到欧Ⅲ法规,我国出口到欧洲的摩托车只有满足欧Ⅲ法规才有资格进入其市场。2008年7月1日,国Ⅲ标准开始实施也已成定局,我们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本无争议,但是采取的招式却大相径庭,究竟哪一招式最适合国情、行情?哪一招式最具杀伤力?带着颇多悬念,我们将邀请多位业内权威人士作客本刊,探讨国Ⅲ的应对之策。本期作客专家为白景升、段保民和王青。
何光里[5](2006)在《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技术关键(一)》文中指出燃油经济性既是体现汽车燃油消耗多少的重要性能,也是表征汽车技术状况好差的重要参数。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始,就一直在研究、开发燃油经济性的检测技术,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仍只能用油耗仪测量法确定燃油消耗的多少。此法要在发动机供油系串接油耗仪,要拆、装油管,费事、费时,且不安全,不
王光辉,王志刚[6](2006)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与检测新方法(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几年来汽车年产销量“井喷式”的递增,社会在用汽车保有量也在高速增加(据最近的统计显示:社会在用车保有量已接近2800万辆,其中营运车辆也高达750万辆),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省会
江民生[7](2005)在《汽车排放的简易工况法测试实践(二)》文中研究表明
汪民生[8](2004)在《汽车排放的简易工况法测试实践(一)》文中研究说明汽车排放的简易工况法测试方法 ,包括三个内容 :测试运转循环、测试限值标准和测试设备。本文论述简易工况法制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卢书义[9](2003)在《谈谈摩托车的废气排放(上)》文中指出 废气排放是考核摩托车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其在安全环保方面带有否决性,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国家、行业、生产厂家及用户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魏伟[10](2003)在《关于城市交通规划中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交通联系密切,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城市交通引发了若干环境污染问题,而其中,又以机动车尾气污染是人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并尝试找出影响交通发展的原因。其次,列举了城市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现状特点,并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城市规划和城市布局的角度,提出通过城市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的改变、城市道路环境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等方面解决交通污染的对策。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提出通过城市道路网系统的优化与建设、交通方式结构优化、交通总量控制、交通分离、交通流均分、交通流的管理控制等来控制交通污染的策略。并就宏观政策体制、尾气治理的技术手段提出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建议。最后分析了一些城市治理交通污染的实例,以供借鉴。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车辆检验中骤然出现车载诊断OBD |
| 二、汽车排放检验新标准GB18285-2018的解读 |
| 1. GB18285-2018的概况 |
| 2. GB18285-2018标准中OBD检验流程解读 |
| 3. GB18285-2018标准中OBD检验报告的解读 |
| 8 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检验 |
| 8.1 新车注册登记检验 |
| 8.2 在用车检验 |
| 9 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检验报告编号规则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引言 |
| 1.2 国内外现状 |
| 1.2.1 国外动力性检测现状 |
| 1.2.2 国内动力性检测现状 |
| 1.3 课题的意义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 第二章 在用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分析 |
| 2.1 引言 |
| 2.2 几种动力性评价参数分析 |
| 2.2.1 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
| 2.2.2 动力因数 |
| 2.2.3 发动机功率 |
| 2.2.4 驱动轮驱动力 |
| 2.2.5 驱动轮输出功率 |
| 2.3 对现行标准的调研分析 |
| 2.3.1 货车 |
| 2.3.2 客车 |
| 2.3.3 轿车 |
| 2.4 功率误差分析 |
| 2.5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汽车动力性台架检测方法研究 |
| 3.1 常用的底盘测动机 |
| 3.1.1 单驱动轴车用底盘测功机 |
| 3.1.2 双驱动轴车用底盘测功机 |
| 3.2 测功时的阻力计算模型 |
| 3.2.1 底盘测功机内阻 |
| 3.2.2 滚动阻力 |
| 3.2.3 汽车传动系阻力 |
| 3.3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汽车动力性台架检测功率分析 |
| 4.1 台架检测功率平衡关系特性 |
| 4.1.1 台架检测功率的组成 |
| 4.1.2 功率的平衡关系 |
| 4.1.3 功率平衡特性方程式 |
| 4.2 阻力消耗功率的台架检测试验 |
| 4.2.1 台架内阻消耗功率的测量 |
| 4.2.2 汽车传动系阻力损耗功率值 |
| 4.2.3 台架滚动阻力消耗功率的确定 |
| 4.2.4 发动机输出功率的计算公式 |
| 4.3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动力性评价方法与限值的确定 |
| 5.1 评价方法 |
| 5.2 检测车速 |
| 5.3 评价限值的确定 |
| 5.4 限值的试验验证 |
| 5.4.1 试验方案的确定 |
| 5.4.2 试验设备 |
| 5.4.3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 5.5 动力性合格条件 |
| 5.6 本章小结 |
| 结论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A |
| 附录 B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 致谢 |
| 1 汽车排放的工况法测试和我国的工况法标准 |
| 1.1 目前, 世界上的汽车排放工况法测试有三大体系 |
| 1.2 各个国家的工况法测试循环, 要适应该国 (或城市) 的交通形态 |
| 2 简易工况测试法的制订 |
| 2.1 试验车辆的选择 |
| 2.2 试验装备和测试数据的收集 |
| 2.3 建立回归方程 |
| 1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 研究目的 |
| 1.4 研究内容 |
| 1.5 研究方法 |
| 2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
| 2.1 发展过程 |
| 2.2 现状特点 |
| 2.2.1 机动车增长迅速 |
| 2.2.2 道路容量不足,承载能力低 |
| 2.2.3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
| 2.2.4 不同交通方式的发展概况 |
| 2.2.5 小结 |
| 2.3 交通不畅的原因 |
| 2.3.1 交通需求增长迅猛 |
| 2.3.2 道路交通建设滞后 |
| 2.3.3 交通政策和体制不相适应 |
| 2.3.4 小结 |
| 3 城市道路交通中若干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 |
| 3.1 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
| 3.1.1 空气污染 |
| 3.1.2 噪声污染 |
| 3.1.3 土壤和水污染 |
| 3.1.4 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
| 3.1.5 对人类和其它动植物原有生存环境的影响 |
| 3.2 机动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及危害 |
| 3.3 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与特点 |
| 3.3.1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
| 3.3.2 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特点 |
| 3.3.3 未来环境形势严峻 |
| 3.4 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成因分析 |
| 3.4.1 汽车工业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低 |
| 3.4.2 机动车燃料质量差,成品油合格率低 |
| 3.4.3 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 |
| 3.4.4 机动车排放标准不严、更新速度慢 |
| 3.4.5 在用车辆尾气排放合格率低 |
| 3.4.6 淘汰报废制度不健全,机动车辆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
| 3.4.7 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因素 |
| 3.5 小结 |
| 4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 |
| 4.1 基本构思 |
| 4.2 城市规划与城市布局 |
| 4.2.1 城市规模与发展 |
| 4.2.2 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 |
| 4.2.3 城市绿化系统建设 |
| 4.2.4 一些规划设计措施 |
| 4.2.5 小结 |
| 4.3 城市道路系统优化 |
| 4.3.1 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
| 4.3.2 调整道路面积率 |
| 4.3.3 调整道路网密度 |
| 4.3.4 路网结构完善 |
| 4.3.5 路网布局完善 |
| 4.3.6 小结 |
| 4.4 交通总量控制 |
| 4.4.1 机动车拥有量控制 |
| 4.4.2 机动车使用控制 |
| 4.4.3 小结 |
| 4.5 交通结构优化 |
| 4.5.1 发展公共交通与公交优先 |
| 4.5.2 保护自行车与行人交通 |
| 4.5.3 发展电气化交通 |
| 4.5.4 小结 |
| 4.6 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控制 |
| 4.6.1 交通分离 |
| 4.6.2 交通流均分 |
| 4.6.3 交通连续 |
| 4.6.4 交通控制技术 |
| 4.6.5 小结 |
| 4.7 宏观政策建议 |
| 4.7.1 小汽车发展政策 |
| 4.7.2 机构协作改革 |
| 4.7.3 多领域政策 |
| 4.7.4 小结 |
| 4.8 燃料更新与能源结构调整 |
| 4.8.1 提高燃料质量 |
| 4.8.2 燃料更新与替代 |
| 4.8.3 调整能源结构 |
| 4.9 清洁车辆技术 |
| 4.9.1 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
| 4.9.2 对发动机进行尾气处理 |
| 4.9.3 控制油料蒸发排放 |
| 4.9.4 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 |
| 4.10 机动车排放管理 |
| 4.10.1 新车排放控制管理 |
| 4.10.2 在用车检查与维护制度 |
| 4.10.3 实施积极的车辆淘汰和更新政策 |
| 4.10.4 严格的摩托车技术标准 |
| 4.11 本章小结 |
| 5 部分城市或地区实例 |
| 5.1 山西省运城市 |
| 5.1.1 交通空气污染预测 |
| 5.1.2 基本的交通环境改善和保护措施 |
| 5.1.3 城市布局与路网调整 |
| 5.1.4 交通管理规划与建议 |
| 5.2 泰国,曼谷 |
| 5.3 中国,香港 |
| 5.4 韩国 |
| 5.5 中国,台湾 |
| 5.6 新加坡 |
| 6 总结与展望 |
| 6.1 论文研究的结论 |
| 6.2 以后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