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杰,隆博,黎晶,段继伟,王晓龙,赵军[1](2020)在《车检机构计量器具及系统量值溯源管理(一)——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探讨》文中认为为积极应对GB18285-2018和GB3847-2018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汽车污染物排放检测仪器计量性能量值溯源迫切地需求,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4月19日发布了JJG(川)160-2019《汽、柴油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以下简称"川规"),并于2019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简要透视了该规程,重点分析了柴油车NO2-NO转化率检测设备计量检定要求。
李春瑛[2](2019)在《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国家计量检定装置的建立和考核》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国家计量检定装置的建立和考核方面的内容;阐述了该项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指导和帮助全国该领域技术人员完成此项考核工作。
瞿春芳[3](2018)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新旧检定规程比较与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0引言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是用来检测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各种气体元素含量指标的一种仪器。它是利用不分光红外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对汽车排出气体中主要组份CO、HC、CO2、NO和O2进行的测量分析,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耐用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环保部门和车辆维修、安检、路检等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场合。
刘广[4](2018)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对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示值误差校准时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方法。文中充分考虑了各项不确定度分量,给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和典型数值,对校准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评定不确定度的有一定帮助。
范建武[5](2013)在《计量器具证书确认方法》文中提出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5.4.5第c)款"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即要求实验室应该对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检测使用的条件进行确认。该条款对仪器设备确认的方面很多,本文只涉及使用中的计量器具在进行溯源后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的确认。
朱卫民[6](2013)在《汽车排放和超声场计量溯源的光电混合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测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有效的测量必须是可靠的,是有溯源性的。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量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统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计量科学更加关注环保、医疗安全等民生计量,而光电测试技术以其高精度、高速度、远距离、大量程、非接触测量、便于信息的控制和存储、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势,成为计量溯源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应用光电测试技术对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本文简称排气底盘测功机)的溯源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提出了校准方法,研制了校准标准设备--基于光电技术的滑行时间测试仪,研究了滑行时间测试仪的计量性能表征参数和校准方法,建立了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溯源体系。其次,针对目前我国医用超声设备的输出安全检测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采取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研究超声输出的瞬时峰值强度、峰值负声压、输出波束声强等声场参数。设计了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测量声场的装置并作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常用结构及相关技术指标的分析,提出了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周期校准的项目、方法和校准条件。提出了排气底盘测功机基本惯量DIW的恒扭力两次加载法校准滑行时间。为防止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软件作弊,在恒加载滑行时间校准中,提出了预加载法校准加载滑行时间,并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表达式。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证明了本论文所提出的校准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且能够满足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校准和溯源的要求。2、根据本论文提出的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校准方法,特别考虑到方法的溯源性,研制了基于光电技术的滑行时间测试仪作为标准设备。研制了一套在线实时数据采样处理系统,可对底盘测功机的速度、时间、力值等进行实时检测。采用两个高速光隔,对光电编码系统产生的信号进行有效的隔离,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采用四倍频电路,提出了三次交叉平均值方法提高了滑行时间测量精度,既满足了速度判定准确性的要求,又消除了速度判定所用时间给滑行时间计时带来的误差。之后,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证明了采取接触式采样器可使滑行时间测量仪和被校准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速度同步性优于0.02%,滑行时间的测量误差优于±3ms。滑行时间的校准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小于底盘测功机规定的滑行时间的最大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完全满足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校准要求。3、为了完善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溯源体系,保证滑行时间测试仪的准确性,提出了表征滑行时间测量仪计量性能的校准溯源参数、研究了校准方法和校准条件。通过实验和数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证明了本论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满足校准和溯源的要求。4、为解决医用超声设备的输出安全的检测溯源问题,提出采取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研究超声声场的方法。研究设计了测量系统,系统首先采取迭代算法由CCD得到的光强度图计算出超声脉冲刚通过声场后的相位图,当超声换能器沿着与入射光脉冲传播方向垂直的轴旋转180度时,通过层析算法重建光相位的三维图,并由相位、折射率和声压分布的关系,获得脉冲超声场的三维声压,通过计算可得到表征医用超声设备的输出安全的参数值。研究了GS迭代算法及其改进理论。研究相位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提出了用Radon滤波反投影算法来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处理,同时研究了在三维重建算法的数字实现过程中采样频率和滤波器的选择问题。推导计算了折射率和声压的关系式。最后,搭建了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研究超声声场的实验装置,得出了初步实验结果,并和水听器扫描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据分析表明结果的一致性好,表明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测量超声场从理论和实际都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实现医用超声设备输出安全的光学检测打下了基础。
王伟,钟玉莲,邢捷[7](2012)在《汽车尾气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介绍了汽车尾气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了影响汽车尾气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定结果计算方法。
鲍国华,卞汝锦[8](2002)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表明 一、问题的提出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以下简称废气仪)是测量汽油发动机汽车排放的CO,HC或NOx的计量检测设备。它通过吸取并测量汽油发动机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CO,HC或NOx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来决定该汽车能否符合社会环保的要求,并决定该汽车能否继续行驶。按JJG688-90“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示值误差不得超过±10%(或绝对误差CO:±0.2%;HC:±30μmol/mol)。检定示值误差的标准器是标准量矩气。
于兆虎[9](2005)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叶献锋,张奇峰,张静,汪卫华[10](2022)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自动校准装置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此研究基于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检测技术,设计了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自动校准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设置程序对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开展自动校准工作,提高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校准结果的影响。操作人员可以用手机远距离开展校准工作,从而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对人身健康造成影响。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引言 |
| 1 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的建立与考核 |
| 1.1计量标准考核的技术依据 |
| 1.2计量标准考核的实施 |
| 1.2.1主持考核的单位 |
| 1.2.2计量标准的考核程序 |
| 1.2.3计量标准的分类 |
| 1.2.3.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
| 1.2.3.2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
| 1.2.3.3企事业最高计量标准 |
| 2 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考核申报材料的填写 |
| 2.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申报内容的填写 |
| 2.2可开展检定(校准)项目内容的填写 |
| 2.3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的量化考核 |
| 3 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技术报告部分内容的填写 |
| 3.1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 3.2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
| 3.3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检定装置计量检定系统表 |
| 3.4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说明 |
| 3.4.1气体示值误差不确定度的分析 |
| 3.4.2测速检定装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 |
| 3.4.3加速度检定装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 |
| 3.4.4风速测量装置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 |
| 3.4.5坡度测量装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
| 4需要补充说明的几个问题 |
| 0 引言 |
| 1 适用范围变化 |
| 2 检定项目调整 |
| 3 检定用仪器设备的调整 |
| 4 主要技术指标调整 |
| 4.1 仪器准确度等级与测量范围 |
| 4.2 响应时间 |
| 5 引用文献、术语和计量单位增删 |
| 6 附录的调整和删除 |
| 6.1 调整了附录B、附录C和附录D的内容 |
| 6.2 删除了附录E和附录F |
| 7 结语 |
| 1概述 |
| 2建立数学模型, 列出不确定度传播率 |
| 3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
| 4 |
|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
| 6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
| 7不确定度报告 |
| 一、确认的目的意义: |
| 1、检定结果确认的意义 |
| 2、校准结果确认的意义 |
| 二、确认的时机及确认的项目、依据、方法 |
| 1. 确认项目的确定 |
| 2. 确认的依据 |
| 1)检测项目的测量方法标准 |
| 2)检定规程、校准规范 |
| 3. 确认的方法 |
| 1)检定证书的确认 |
| 2)校准证书的确认 |
| 三、有关证书中给定结果的换算问题 |
| 四、推荐部分机动车检测用计量器具确认依据的文献及参考技术指标一览表 |
| 五、确认推荐事例: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1.1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溯源现状 |
| 1.1.2 医用超声源输出安全性溯源现状 |
| 1.2 本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
| 第2章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原理 |
| 2.1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 |
| 2.1.1 怠速法 |
| 2.1.2 ASM 简易稳态工况法 |
| 2.1.3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 工况法) |
| 2.1.4 加载减速工况法(LUGDOWN 法) |
| 2.2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结构和技术要求 |
| 2.3 表征底盘测功机计量溯源的参数和要求 |
| 2.4 静态指标的校准 |
| 2.4.1 滚筒直径误差的校准 |
| 2.4.2 滚筒径向圆跳动量的校准 |
| 2.4.3 速度值的校准 |
| 2.4.4 扭力值的校准 |
| 2.5 底盘测功机基本惯量两种测量方法 |
| 2.5.1 飞轮拆卸测试法 |
| 2.5.2 恒功率两次加载滑行法 |
| 2.6 恒加载理论滑行时间计算 |
| 2.7 实验及验证数据 |
| 2.7.1 静态力校准 |
| 2.7.2 速度示值校准 |
| 2.7.3 排放底盘测功机速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 |
| 2.7.4 扭力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 |
| 2.8 光电编码器测速方法 |
| 2.8.1 常用的测速方法 |
| 2.8.2 常用数字测速方法评价 |
| 2.9 本章小结 |
| 第3章 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的溯源 |
| 3.1 基本惯量的校准与分析 |
| 3.1.1 恒扭力两次加载滑行法 |
| 3.1.2 结果分析 |
| 3.2 恒载荷加载滑行时间 |
| 3.2.1 恒加载方法 |
| 3.2.2 预加载滑行试验的方法 |
| 3.3 变载荷加载滑行时间 |
| 3.4 内部损耗功率的校准 |
| 3.5 加载响应时间的校准 |
| 3.5.1 加载响应时间的校准 |
| 3.5.2 加载的速度点和制动力分析 |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 3.6.1 实验条件 |
| 3.6.2 试验项目 |
| 3.6.3 滑行时间测量的不确定度 |
| 3.7 本章小结 |
| 第4章 滑行时间测试仪的研究及溯源 |
| 4.1 基于光电技术的滑行时间测试仪的研究 |
| 4.1.1 概述 |
| 4.1.2 技术方案和指标 |
| 4.1.3 滑行时间测试仪的原理和组成 |
| 4.1.4 光电编码器的测速原理 |
| 4.1.5 光电编码器抗振动测速方法 |
| 4.1.6 抗振动 M/T 测量方法 |
| 4.1.7 判断转向 |
| 4.1.8 速度信号的倍频电路 |
| 4.1.9 系统功能的设计 |
| 4.1.10 滑行时间的测量 |
| 4.1.11 接触式采样器 |
| 4.2 滑行时间测试仪的溯源 |
| 4.2.1 滑行时间检测仪校准指标和方法的确定 |
| 4.2.2 速度测量误差的校准 |
| 4.2.3 滑行时间测量误差的校准 |
| 4.2.4 采样器转动轮直径的校准 |
| 4.3 试验数据及分析 |
| 4.3.1 校准滑行时间测试仪试验数据 |
| 4.3.2 采样器转动轮直径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
| 4.4 扫频信号发生器扫频时间测量方法 |
| 4.5 本章小结 |
| 第5章 超声场计量溯源的三维数字光学成像研究 |
| 5.1 概述 |
| 5.2 光学测量超声场的常用方法 |
| 5.3 超声场的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检测系统 |
| 5.4 超声场的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理论分析 |
| 5.4.1 强度图复原出相位信息的算法分析 |
| 5.4.2 相位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分析 |
| 5.4.3 超声场中声压和折射率的关系分析 |
| 5.5 三维数字光学成像技术检测超声场的实验研究 |
| 5.5.1 实验系统构建与初步结果 |
| 5.5.2 结果分析 |
| 5.6 本章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 致谢 |
| 1 引言 |
| 2 测量原理和数学模型 |
| 2.1 测量原理 |
| 2.2 测量方法 |
| 2.3 数学模型 |
| 3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
| 4 不确定度评定 |
| 4.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 (x) |
| 4.2 仪器读数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 4.3 标准气体浓度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
| 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 4.5 汽车尾气测试仪的示值绝对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 |
| 4.6 不确定度一览表 |
| 5 结论 |
| 1 校准装置设计目的 |
| 2 设计方案 |
| 2.1 系统组成 |
| 2.2 主要模块功能 |
| 2.3 软件设计 |
| 2.3.1 电脑软件 |
| 2.3.2 手机软件 |
| 2.4 装置工作流程 |
| 3 校准装置有效性验证 |
| 4 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