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附26例报告)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附2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任唯杰[1](2017)在《腔镜胃内建腔处理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临床应用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在较短的时间内失血量>1000ml或>20%循环血容量,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死亡率可高达40%。其中胃、十二指肠出血占50-60%。由于设备检查的局限性,仍有约5%的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随着药物、内镜及介入等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和规范,非手术疗法对于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效的,然而对于一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原因不明确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若经内科积极处理,仍无法控制症状时,需积极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也许是患者的最后一个希望。随着腹部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如何尽快的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恢复情况。许多学者对腹腔镜技术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无论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医疗实践均说明腹腔镜胃腔内手术是可行的,是可以应用于临床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目的探讨腔镜胃内建腔处理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手术相关经验。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2016年间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病例共27例,其中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共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1-88岁;十二指肠球部出血8例,其中血管畸形3例,溃疡出血6例;胃内出血7例,其中胃溃疡出血4例,胃恶性肿瘤2例(术后常规病检结果明确),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1例。采用本研究方法处理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68岁;十二指肠球部出血4例,其中血管畸形2例,溃疡出血2例;胃内出血8例,其中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例,贲门撕裂综合症3例,间质瘤血管破裂1例,胃窦部溃疡出血1例,胃底血管破裂出血2例。本研究采用胃内置入腔镜或联合胃镜建腔探查胃十二指肠并在胃腔内进行病灶处理,只需在胃壁上做1-3个5mm孔,使用腔镜器械完成腔内冲洗、显露病灶、病灶止血等操作,并与传统的方法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制酸药物使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及术后近期再发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制酸药物使用、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两组在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中腔镜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见表4.3)。两组在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治疗比较中,腔镜组优于开放组,尽管得出P=0.007<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需要考虑患者个体的主观因素及手术方式的差别,本文未再做这方面的进一步分析,今后在临床中可做进一步探讨、分析。结论本方法明显减小了患者的手术损伤,减少了手术时间,术后止血效果可靠。这项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技术为处理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有希望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目前主要问题是临床上的经验仍少,仍需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张艳艳[2](2017)在《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为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胰管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UGIB常以呕血、黑便、周围循环衰竭为临床表现,出血量大时可危及生命。及时查找出血灶,明确出血病因是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基础。UGIB最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胃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过去临床上发病率较低的、被人们所忽略的少见病因,如杜氏病(Dieualfoy’s disease)等,引起的UGIB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进行分析,从而明确UGIB少见病因的临床特点,提高对UGIB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本文收集UGIB的病例,且病例均确定为常见病因以外的少见病因,从此类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血液化验、胃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UGIB少见病因中发病率较高的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15年因少见病因确诊为UGIB的174例患者,且均行胃镜明确病因。通过统计各病因所占百分比探讨UGIB少见病因的构成;通过数据对比,探讨少见病因的主要临床特点;通过对三种治疗方法(内科常规、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比较,探讨少见病因治疗方法的选择。对于少见病因中常见的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67例患者,从其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出血严重程度、胃镜下表现及Forrest分级等方面分析,总结此病因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选择,同时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更好的预防此病发生。结果:第一部分1..UGIB少见病因中前五位: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38.51%)、食道炎/食道裂孔疝(13.79%)、血管畸形(12.64%)、吻合口溃疡(10.34%)、残胃炎/吻合口炎(6.32%),其他包括食道癌(4.60%)、胃息肉(3.45%)、残胃癌(1.72%)、十二指肠癌(2.30%)、十二指肠间质瘤(4.02%)、胸主动脉食管瘘(0.57%)、肿瘤破入胆道(1.15%)、胸主动脉瘤(0.57%)。2.性别:174例患者中男性143例(82.18%),女性31例(17.82%),男:女=4.6:1。前五种病因进行组内性别比较,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道炎/食道裂孔疝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病因均为男性较女性多。3.年龄:年龄范围9-88岁,平均年龄55.16±16.78岁,其中男性143例(82.2%),平均年龄54.23±16.70岁,女性31例(17.8%),平均年龄59.41±16.72岁。年龄分组: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各年龄组比较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以中年人(40-59岁)年龄居多,老年组(>60岁)次之,青年组(≤39岁)最少。4.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以呕血为首发症状者108例(62.07%),黑便为首发症状者66例(37.93%)。前五种病因组内比较,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道炎/食道裂孔疝中以呕血为首发症状者多见,吻合口溃疡中以黑便为首发者多见。各病因大多都伴有头晕、心悸、乏力等伴随症状,无明显差异。从血液检查上来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失血,均呈现下降趋势,血尿素氮正常范围。5.治疗方法:仅应用常规治疗110例(63.23%);辅助内镜下治疗43例(24.71%),其中贲门撕裂综合征16例,占37.21%,血管畸形19例,占44.19%;外科手术治疗21例(12.06%),其中肿瘤性疾病(食道癌、残胃癌、十二指肠癌、十二指肠间质瘤)共14例,占66.67%。第二部分1.67例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患者,男性61例(91.04%),女性6例(0.89%),男:女=10.2:1,年龄范围:25-88岁,平均值:53.92±16.92。2.Blatchford 评分:<6 分:30 例(44.78%),≥6 分:37 例(55.22%),平均值:6.82±3.89 分。3.胃镜下表现:①撕裂个数:贲门口处见1-4处不等粘膜撕裂,1处撕裂61例(91.04%),2处以上粘膜撕裂6例(8.96%)(2处撕裂3例,3处撕裂2例,4处撕裂1例)。②撕裂长度:撕裂长径>1.Ocm者12例(17.91%),<1.0cm者55例(82.09%)。③撕裂部位:食管下段:3例(4.48%),贲门胃底交界:1例(1.49%),贲门处:63例(94.03%)。4.各因素对再发出血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饮酒史中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饮酒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HP感染不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第一部分1.UGIB少见病因中以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及血管畸形多见,血管畸形其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失血性表现明显,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中年人,与饮酒及饮食不当相关,病史采集至关重要。2.对于长期黑便,慢性贫血、腹部疼痛患者,考虑胃癌常见病因的同时,应考虑其他肿瘤性疾病(十二指肠间质瘤、残胃癌等);对于症状不明显者,血常规起到辅助检查作用,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3.对于UGIB,胃镜检查为首选,必要时应进行急诊胃镜,不仅可以尽早明确诊断,挽救病人生命,更能协助治疗。4.治疗方法选择:对于血管性疾病,联合应用内镜下治疗,止血效果显着;对于炎症性疾病来说,内科常规治疗即可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当止血不佳时,可协助内镜下治疗;肿瘤性疾病要从根本上解决出血问题,手术治疗为最佳选择。第二部分1.频繁剧烈呕吐、呕血和(或)黑便、胃镜下表现粘膜纵行撕裂是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对于有引起腹内压或胃内压增高的诱因应考虑本病。2.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出血多不凶猛,大多药物保守联合内镜下治疗即可治愈,预后较好,内镜下金属夹治疗值得推广。3.饮酒史是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李田田[3](2016)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4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观察6年间其变化规律,为更好了解本地区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现状和病种变迁,加强临床工作中医生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了解,以此指导临床医生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及制定合理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并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及复发率。方法:本研究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532例,经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进入本研究的患者共计1510例,统计患者病因、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死率、检查方法等。建立完善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资料登记表并逐一记录,整理归纳各变量特征。并分析导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在6年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定义为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中:1.本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前5位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性年龄明显小于女性(P<0.01),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患者的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以男性为主(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女性为主(P<0.05)。3.特征性临床表现以黑便为主。4.患者住院期间男性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本研究中糜烂性食管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原因(如血管性疾病、血液病、尿毒症等)的趋势卡方检验c2=45.749,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他原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9至2014年老年组发病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青年组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7.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青年组最高,其次为中年组,老年组最低(p<0.05);胃溃疡的发病率青年组最低(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发病率中年组最高(p<0.05);胃癌的发病率老年组最高(p<0.05)。8.在不同季节中,胃溃疡的发病率春季和冬季要低于夏季和秋季(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发病率冬季最高(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病率春季要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胃癌的发病率夏季最低(p<0.05)。结论:对以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为中心的周边区域6年间收治的15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分析表明:1.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2.十二指肠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者以男性为主,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者以以女性为主。3.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最主要出血病因是胃溃疡,青年组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4.春季、夏季和冬季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为最主要出血病因,秋季最主要出血病因为胃溃疡。

聂慧[4](2013)在《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食管血肿病例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上消化道出血作为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IH)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道、胃、十二指肠、胰管、胆管、空肠上段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也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分为两类: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VGB)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UGB)。如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相关疾病的比例在增加,因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谱有所改变,但引起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仍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贲门粘膜撕裂症、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损伤。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其目前治疗手段有内科保守治疗、内镜下处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等。食管疾病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所占到比例并不大,而食管血肿(esophageal hematoma,HE)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更为少见,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国内外报道均不多见,为消化系统少见病,但属于临床的危急、重症疾病,故应高度重视。目的本研究通过食管血肿病例报告,分析食管血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旨在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选择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消化内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经电子胃镜等检查确诊为食管血肿的三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报告。结果病例1患者电子胃镜表现为:距门齿28cm处可见一血泡,表面呈紫红色,距门齿28-38cm后壁可见一广泛血肿;病例2患者电子胃镜表现为:距门齿22cm及33cm分别见一血肿,并伴食管粘膜糜烂,浅溃疡,食管腔内见新鲜血迹;病例3患者电子胃镜表现为:距门齿20cm见一血肿,并伴食管粘膜广泛溃烂,表面覆坏死组织及血凝块,胃角同时见一轻度凹陷溃疡。3例患者均经各项检查最后诊断为食管血肿,发病前均有明确的食道异物诱因史,临床表现均有呕血、胸骨后烧灼感及胸痛等症状,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其中有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经禁食水、抑酸、止血、保护食管、胃粘膜、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疗后痊愈,病程为2-3周。结论食管血肿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误诊,尤其是基础疾病多的老年人,迅速的明确诊断更是极为困难,而且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穿孔、食管肿瘤、消化性溃疡、肺栓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粘膜撕裂症等疾病鉴别。一旦明确诊断后,经禁食水、抑酸、止血、保护食管、胃粘膜、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疗后均可治愈。

张丽[5](2012)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和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早期、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首次止血成功为96.55%(28/29),对照组首次止血成功为93.10%(27/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再出血为7.41%(2/28),显着低于对照组29.63%(8/27)(P<0.05),治疗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均为3.57%(1/28),对照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均为3.70%(1/2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栓塞、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

王玲,陈新华[6](2011)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2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d-weiss syndrome,MWS)是指腹内压和胃内压骤然升高引起的贲门黏膜撕裂并发出血,一般可以自限止血,如累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笔者认为临床上对本病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我院2008-05~2010-05共检出的26例报告如下,就其临床及内镜特点进行分析。

丁晖,潘运龙,王存川[7](2011)在《腹腔镜辅助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1例报告》文中提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MW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少见病因,患者多仅表现为无痛性出血,严重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一般先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一旦保守治疗无效,需急诊行手术治疗[2]。本例患者术

张树惠[8](2010)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上消化道出血(UGIH)多由于起病突然而就诊,并且出血不止可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是临床中常遇到的急重症。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UGIH的预后及临床干预措施存在差异,并且只有做出正确诊断、迅速止血才是UGIH抢救成功的关键,所以病因诊断至关重要。而UGIH的病因复杂,可由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临近器官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虽然临床报道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但其中各种病因所占的比例报道却不一致。而且急诊中多是来源于病因初诊存在一定难度的急性发病者,此时病因诊断更加重要。针对此种情况,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急诊科住院的82例UGIH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急诊UGIH的病因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加深临床医生对急诊UGIH的认识,以此指导急诊医生对病因更快更准的作出判断及制定合理的临床干预措施,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并利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及复发率。结果显示:1、急诊UGIH病因构成以HG、DU、GU为主,其余依次为MWS、EGVB、GC、杜氏病。2、急诊UGIH中有明显诱因者以不当饮酒、饮食不当为主,余依次有剧烈恶心、呕吐,精神因素,劳累,刺激性药物,还有相当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3、急诊UGIH中青年、中年、老年三组在病因构成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青年组以DU、HG为主,中年组以HG及GU为主,老年组亦以HG、GU发病较高。其中GC出现在中、老年组,EGVB出现在青、中年组。4、急诊UGIH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性别在病因构成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

杨智华,沈承亮,耿永涛[9](2008)在《《医学信息学分册》2008年第21卷中文题名索引》文中提出

张宏玲,曲淑兰[10](2008)在《婴儿食管贲门撕裂症1例报告》文中指出

二、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附2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附2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腔镜胃内建腔处理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背景现状
    1.2 有关研究的历史回顾、最新成果和动态
    1.3 本研究方法的提出及目的
2 腔镜胃内建腔处理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流程建立
    2.1 手术设备和器械
        2.1.1 成像设备
        2.1.2 气腹设备
        2.1.3 冲洗吸引设备
        2.1.4 腹腔镜手术器械
    2.2 操作流程
        2.2.1 流程
        2.2.2 关键技术及难点讨论
    2.3 操作中注意情况
    2.4 腹腔镜胃腔内手术
    2.5 本章小结
3 腔镜胃内建腔处理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12例临床应用及分析
    3.1 病例准入标准
        3.1.1 诊断标准
        3.1.2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3.2 研究设计及分组
    3.3 资料与方法
        3.3.1 临床资料
        3.3.2 治疗方法
    3.4 随访
    3.5 统计学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结果
    4.1 研究结果
    4.2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本研究方法临床应用体会
    5.2 展望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临床特点总体分析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因构成及一般特征分析
        1.1 病因构成
        1.2 性别与病因关系构成
        1.3 发病年龄及分布
        2. 临床特点分析
        2.1 主要临床表现
        2.2 呕血量比较
        2.3 伴随症状
        2.4 休克指数分析
        3. 辅助检查
        3.1 急诊胃镜
        3.2 化验分析
        3.3 胃镜下表现
        4. 治疗方法
        5.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2.2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1.2.3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发病机制
        1.2.4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
        1.2.5 上消化道出血检查方法
        1.2.6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诊断
        1.2.7 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
        1.2.8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2.1 实验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分组方法
        2.1.5 诊断标准
        2.1.6 分析方法
        2.1.7 统计学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食管血肿病例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止血成功率
    2.2 内镜止血治疗后早期、近期、远期再出血率
    2.3 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附图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上消化道出血(UGIH)的常见病因
    2.2 上消化道出血(UGIH)的治疗进展
    2.3 小结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附2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腔镜胃内建腔处理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临床应用及分析[D]. 任唯杰. 宁波大学, 2017(02)
  • [2]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D]. 张艳艳.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1)
  • [3]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D]. 李田田. 吉林大学, 2016(09)
  • [4]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食管血肿病例分析报告[D]. 聂慧. 泰山医学院, 2013(04)
  • [5]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张丽. 青岛大学, 2012(09)
  • [6]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26例临床分析[J]. 王玲,陈新华.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04)
  • [7]腹腔镜辅助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1例报告[J]. 丁晖,潘运龙,王存川.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05)
  • [8]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研究[D]. 张树惠. 吉林大学, 2010(09)
  • [9]《医学信息学分册》2008年第21卷中文题名索引[J]. 杨智华,沈承亮,耿永涛.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12)
  • [10]婴儿食管贲门撕裂症1例报告[J]. 张宏玲,曲淑兰. 吉林医学, 2008(21)


十二指肠论文 食管肿瘤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效率
下一篇:国家化工硫磷中心为全国硫酸、磷复合肥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