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曲越,张金国[1](2021)在《缩窄性心包炎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心慌、胸闷10余天,加重10 d"2018-02-09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既往有"脑梗死"、"尘肺"病史。自诉受凉后出现胸闷、憋喘、气短,伴咳嗽、咳痰,咳白色黏痰,不易咳出,步行不足50 m即可出现上述不适,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入院查体:颈静脉充盈,未出现奇脉及Kussmul征。其余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ECG):异位心律、心房扑动、ST-T改变。

严进锦,邬海,韩斌德[2](2021)在《心包剥脱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包剥脱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心包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包剥脱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促进心功能恢复正常。

王伟,程力剑,罗勇,袁武,陈剑,曹安强,赵龙,陈杰[3](2020)在《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快速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的结核性心包炎(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治疗效果、并发症、死亡率、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对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获得更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对38例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方式、外科手术干预时机、手术方式及疗效、并发症、死亡率和随访情况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包穿刺引流术、心包开窗术、心包剥脱术等。同期观察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15例。结果对于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随访1~5年。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单纯药物治疗5例,全部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早期行心包穿刺引流术12例,治愈1例,其余11例进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早期行心包开窗术10例,进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1例,治愈9例;早期行心包剥脱术11例,无进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与同期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相比,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较低(4.8%vs 24.3%,P<0.05),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100.0%vs 80.7%,P<0.05),术后5年随访生存率较高(100%vs 78%,P<0.05)。结论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包穿刺术治疗,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外科干预能显着降低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概率,从而改善患者总体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曹安强,罗勇,袁武,程力剑,陈剑,王伟,赵龙,陈杰[4](2020)在《心包剥脱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单中心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127例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及疗效,为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心包剥脱术的患者127例,根据患者发病到术前的病程分为5组:3个月以内组,3~6个月组,6~12个月组,1~3年组,3年以上组;统计各组患者的人数比例、症状、体征、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及预后,手术后医生满意度等指标,对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手术效果作一简单评价。结果 1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死亡3例(2.36%)。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患者术前症状及体征阳性率及严重程度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低心排血量发生率有明显增加,尤其当病程超过3年后,低心排血量发生率较其他组有明显增加,住院时间明显延长。3~6个月病程组外科手术操作性差,心包组织残留率高,外科医生手术满意度最差。结论胸骨正中切口是心包剥脱术的最佳切口选择;术前针对性的强心治疗、营养支持、容量控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个月病程组外科手术操作性差,外科医生手术满意度最差,心包组织残留率高,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酌情推后手术时间;心包剥脱范围应广泛,尽量做到不残留再狭窄的组织基础,外科医生的技术和策略对患者围术期生存率及远期效果有很大影响。

朱鹏飞[5](2020)在《PICCO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应用价值,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搜集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外科于2013年8月-2019年8月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并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76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数据,并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术后短期转归。将病人通过是否利用PICCO分为PICCO组及传统治疗组。PICCO组以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胸腔内血管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V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指导容量管理;传统治疗组以心率、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导容量管理。利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检验PICCO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应用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出现术后并发症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出现并发症事件的预测价值,进一步明确PICCO技术通过影响何种因素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果 共纳入67例患者,PICCO组34例,传统治疗组33例。术后短期预后指标显示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传统治疗组,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PICCO组44.11%(15/34),传统治疗组54.54%(18/33)。PICCO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传统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种类中以低蛋白血症及低心排综合征为主。术前术后理化指标显示乳酸、CVP、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及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当日容量相关指标显示尿量及补液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流量及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停留时间(OR=2.449,95%CI:1.274~4.707,p=0.007)及术前CVP(OR=1.165,95%CI:1.025~1.326,p=0.02)是预测并发症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出现术后并发症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95%CI:0.702~0.913,p<0.01).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3.5天,敏感度75%,特异度77.1%。术前CVP预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出现术后并发症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8(95%CI:0.536~0.8,p=0.018).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25.5cmH20,敏感度71.9%,特异度60%。结论PICCO对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的治疗具有积极指导作用,能改善患者预后。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提供新思路。

卢彦娜,田天,唐群中,唐强[6](2019)在《缩窄性心包炎诊治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缩窄性心包炎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心包慢性炎症,表现为心包丧失弹性,心脏舒张受限,进而全身血液循环障碍。部分患者发病隐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临床医师需通过详细的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和右心导管检查来识别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外科手术剥离心包是有效治疗方法。该病误诊漏诊率高,为此本文综述了该病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黎增亮[7](2019)在《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4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外科治疗的近期疗效,总结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1年6月~2018年12月外科治疗的4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26例、Ⅳ级11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和射血分数,术后6个月心功能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42例患者成功剥离心包,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2.38%,其余41例临床痊愈出院。统计学发现术后舒张压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脉压差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中心静脉压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LVEF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术后收缩压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可根据中心静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脉压差及心功能来评价手术疗效及预后效果。

李海慧,刘以尧,施超,刘戈,孟金金,刁文杰,申国争,张娜娜,石宇,刘学刚[8](2018)在《重症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37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症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37例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2~73(38.42±17.21)岁,病程3个月~5年。37例中,心源性恶液质1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12例,严重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不全8例。术前中心静脉压16~35 cmH2O(1 cmH2O=0.018 kPa),其中≥20 cmH2O 28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5例,Ⅳ级22例。患者均行心包剥脱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7例,术中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 h,平均2 h。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压均<20 cmH2O,其中26例<14 cmH2O。35例患者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予强心、利尿处理,1例治疗无效死亡,4例好转;并发心律失常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呼吸功能不全4例,予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好转。患者术后心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出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4例、Ⅱ级9例、Ⅲ级1例。3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0年,平均4.6年。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示:心包手术区有无组织增生、钙化。随访期间患者无复发,基本恢复日常工作、生活。结论重症缩窄性心包炎病情重,并发症多,应尽早确诊,积极手术治疗。同时,需加强围术期管理,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术中精准把控心包切除顺序和范围,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唐孝武[9](2017)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5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经外科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门诊、电话及住院复查等随访方式,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术后心功能状况、术后抗结核治疗时间、并发症及存活率等。结果:5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均行胸正中切口入路心包剥离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多恢复至I、II级,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预后及生存质量好。结论:心包剥脱术是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后应尽早行心包剥离术;若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术后应强化抗结核治疗。

昌睿杰,王贤裕,罗卉丽[10](2016)在《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与内皮素变化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与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6例,区组随机化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强心、扩血管药物,观察组患者行心包剥离术,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心钠素(ANF)、内皮素(ET)、血压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均下降,收缩压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较低,收缩压水平较高,射血分数EF值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功能评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心包剥离术能够降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升高收缩压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心包剥脱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3)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治疗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5)PICCO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材料
        1. 材料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PICCO技术开展及分组
    (二) 研究方法
        1. 一般治疗
        2. 手术治疗
        3. PICCO置管时机
        4. PICCO置管方法
        5. 容量管理
        6. 容量管理药物的选择
        7. 研究起点及终点起点
        8. 研究观察项目
        9.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二) 两组患者术后短期预后指标的比较
    (三) 并发症种类及病例数
    (四)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理化指标的比较
    (五) 两组患者手术当日容量相关指标比较
    (六) 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后出现并发症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七) PICCO组出现并发症事件的ROC曲线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四、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的管理及分析
    参考文献

(6)缩窄性心包炎诊治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1.1 检查
        1.1.1 常规检查
        1.1.2 超声心动图
        1.1.3 CT 心包增厚是CT诊断该病的直接征象。
        1.1.4 核磁共振成像
        1.1.5 心导管检查
    1.2 鉴别诊断
2 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
    2.1 治疗方法
    2.2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7)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2.2 随访期间疗效
    2.3 41例患者心包剥脱术前后血压、LVEF比较
3 讨论
    3.1 病因
    3.2 临床症状及诊断
    3.3 术前准备
    3.4 外科治疗
    3.5 手术效果及预后

(9)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与内皮素变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1.4.2 患者心钠素(ANF)水平检测
        1.4.3 患者内皮素(ET)水平检测
        1.4.4 患者血压水平检测
        1.4.5患者临床效果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ANF水平比较
    2.2 治疗前后ET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2.4 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缩窄性心包炎1例并文献复习[J]. 曲越,张金国.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1(03)
  • [2]心包剥脱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分析[J]. 严进锦,邬海,韩斌德. 中国当代医药, 2021(14)
  • [3]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治疗[J]. 王伟,程力剑,罗勇,袁武,陈剑,曹安强,赵龙,陈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11)
  • [4]心包剥脱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单中心结果[J]. 曹安强,罗勇,袁武,程力剑,陈剑,王伟,赵龙,陈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04)
  • [5]PICCO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应用价值研究[D]. 朱鹏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缩窄性心包炎诊治现状及进展[J]. 卢彦娜,田天,唐群中,唐强.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07)
  • [7]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42例临床分析[J]. 黎增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9(18)
  • [8]重症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37例临床分析[J]. 李海慧,刘以尧,施超,刘戈,孟金金,刁文杰,申国争,张娜娜,石宇,刘学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02)
  • [9]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D]. 唐孝武. 重庆医科大学, 2017(02)
  • [10]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与内皮素变化影响的研究[J]. 昌睿杰,王贤裕,罗卉丽. 安徽医药, 2016(08)


心包炎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缩窄性心包炎论文 心包穿刺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浅谈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论社会变迁时期政策决策的非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