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有梁[1](2014)在《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文中认为"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问题"是复杂性问题;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他有回答;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去培养杰出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动力;展望未来,中国要培养大批杰出人才需要六个基本条件。
彭兴武[2](2011)在《探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的途径》文中指出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如何,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张德江[3](2010)在《用心去做 追求卓越 以10个数字谈体会——在2010年7月青年教师培养大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
闻讯[4](2006)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完善自学考试制度——湖北省首届自考校园文化节回眸》文中认为2006年5—6月,湖北省举办了首届自考校园文化节(以下简称自考校园文化节),在自学考试工作领域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很多人认为,自考校园文化节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扩大自学考试的社会影响,而且对于完善自学考试制度、促进自学考试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考校园文化节已成为湖北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带来了许多值得思索的东西。记者就文化节有关问题访问了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江畅先生。
单珊[5](2005)在《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文中认为诚信历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诚信危机已经成为我国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诚信内涵的解说入手,梳理了诚信概念的渊源和演变,概括了诚信的现代含义。在此基础上,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两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并探究了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基于以上分析,论文最后构建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框架,即明确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拓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并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保障体系。
李开复[6](2001)在《李开复说成才之道》文中研究说明这是微软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在离开中国前往微软总部任职之际,为中国青年留下的一封语重心长的信。我们相信对本刊读者定会有所助益,因此摘要刊登。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如何讲好一堂课:追求 |
| 二、如何树立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 |
| (一)教学观念的5个转变 |
| (二)创新教育的5条理念 |
| (三)追求卓越的4个“更重要” |
| 三、如何对待学生:建立7种关系 |
| 1.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 |
| 2.平等相处的师生关系。 |
| 3.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
| 4.授业加激发的师生关系。 |
| 5.直接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 |
| 6.师长加朋友的师生关系。 |
| 7.基于赏识教育的师生关系。 |
| 四、如何开展科研:给出5条建议 |
| 1.选准方向,坚持不懈。 |
| 2.严谨认真,刻苦钻研。 |
| 3.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
| 4.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
| 5.善于合作,肯于共事。 |
| 五、如何良性发展:实行5个互动 |
| 1.教学与教研互动。 |
| 2.教学与科研互动。 |
| 3.理论与实践互动。 |
| 4.教师与学生互动。 |
| 5.教师与教师的互动。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章 诚信与诚信教育 |
| 第一节 诚信解说 |
| 第二节 诚信教育 |
| 第二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
|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
|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 第三节 大学生顺利成人成才的保障 |
| 第三章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
| 第一节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
| 第二节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
| 第四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 |
| 第一节 明确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 |
| 第二节 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
| 第三节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保障体系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