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妍,蒋法兴[1](2021)在《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说明扁平疣是一种人类乳头瘤病毒诱发的难以治疗的皮肤病,干扰素具有强大的广谱抗病毒作用,可以局部封闭、系统注射和外用治疗扁平疣,且局部封闭或系统注射为治疗扁平疣的主要手段,疗效优于外用剂型。干扰素联合物理疗法或其它外用疗法治疗扁平疣具有协同效应,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光动力联合系统使用干扰素治疗顽固性扁平疣可能会提高治愈率,减低复发率。
曹文娟,徐远,章含奇,刘腾,洪莉[2](2021)在《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2例面部扁平疣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实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研究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CO2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CO2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清除体内HPV病毒,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临床疗效佳。
袁艳丽[3](2020)在《芪苡退疣方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芪苡退疣方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液氮冷冻及外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芪苡退疣方随症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3个月、6个月时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皮损消退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42/43),对照组为83.7%(3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对照组复发7例(16.28%,7/43),观察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1例(2.33%,1/43),对照组复发8例(18.60%,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3%(5/43)、16.28%(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消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苡退疣方治疗扁平疣临床效果显着,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蔡超[4](2020)在《梅花针扣刺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梅花针扣刺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梅花针扣刺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出现3例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未经处理自行消退。结论梅花针扣刺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
翟虹[5](2020)在《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风热蕴结型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风热蕴结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风热蕴结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外涂阿达帕林凝胶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木贼蜂房汤口服并外敷,对照组木贼蜂房汤仅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皮损数目、大小、颜色消退程度及有无同形反应等方面的症状评分,并于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及无效率。结果:在治疗后患者的涉及部位、皮损数目、大小、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的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的基础上,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比仅口服治疗扁平疣更加有效。
徐凡[6](2020)在《火针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火针疗法在扁平疣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医学循证证据,并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01日已公开发表的关于火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数据库包括: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和中国知网(CNKI),并依据相应的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遵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发行的《Cochrane Handb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5.1.0手册提取数据,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和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均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3.1软件中完成。结果(1)最终纳入了23个符合标准的RCTs,共2154名受试者,皆为单一中心研究。(2)文献方法学评价:部分试验仅描述了"随机",未作进一步方法学的报道;除3项试验外,其余均未进行分配隐藏;所有试验均未描述盲法;4项有受试者退出的试验或描述了患者退出的原因或进行了意向性治疗(IT)分析,其余试验数据完整;2项研究存在选择性报告的高风险;其它偏倚风险方面都是不明确的。(3)痊愈率方面:在4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疗法与0.1%迪维霜比较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3.18,95%CI:1.66-6.09);1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与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的RCT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2.31,95%CI:1.44-3.69);9项RCTs分别将火针与液氮冷冻、光动力、聚肌胞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转移因子胶囊+酞丁安搽剂、中药面膜、温和灸、治瘊颗粒、消疣洗剂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扁平疣的痊愈率方面,组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14项治疗组为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更有优势(RR:1.78,95%CI:1.56-2.03)。(4)有效率方面:在4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疗法与0.1%迪维霜比较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0.15,95%CI:0.07-0.29);1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与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的RCT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火针疗法在有效率方面更有优势(RR:1.20,95%CI:1.00-1.44);9项RCTs分别将火针与液氮冷冻、光动力、聚肌胞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转移因子胶囊+酞丁安搽剂、中药面膜、温和灸、治瘊颗粒、消疣洗剂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扁平疣治疗的有效率方面,组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15项治疗组为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更有优势(RR:1.16,95%CI:1.12-1.21)。(5)复发率方面:当治疗组为单纯火针疗法时,5个RCTs报告了扁平疣受试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疗法能显着降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RR:0.30,95%CI:0.16-0.58);1个试验同时还报告了随访6个月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RR:0.40,95%CI:0.08-1.90)。当治疗组为联合火针疗法时,6个RCTs报告了扁平疣受试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疗法能显着降低随访3个月时的复发率(RR:0.24,95%CI:0.15-0.40);1个试验同时还报告了随访6个月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治疗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RR:0.09,95%CI:0.01-1.57);1个试验报告了随访1年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治疗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1年时的复发率(RR:0.55,95%CI:0.10-2.87)。(6)不良反应方面:在治疗组扁平疣患者接受单纯火针疗法的6项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火针疗法的副反应更少(RR:0.45,95%CI:0.33-0.61);在治疗组扁平疣患者接受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8项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扁平疣并不能显着减少副反应的发生(RR:0.94,95%CI:0.67-1.30)。(7)血清学指标方面,2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IL-2、IL-10、INF-γ变化方面,组间统计学差异显着(MD:5.35,95%CI:3.65-7.05;MD:1.76,95%CI:1.05-2.47;MD:8.30,95%CI:6.49-10.12)。结论(1)在扁平疣的治疗中,当将其它疗法联合火针时能显着提高治疗的效果。(2)火针疗法与部分外用西药相比(0.1%迪维霜、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有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3)火针疗法与光动力、液氮冷冻相比有效率相当,综合副反应及成本等情况,火针不失为一种更倾向的选择。(4)可以考虑把火针疗法作为扁平疣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但由于此次系统评价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数量有限、样本量普遍较少以及高偏倚风险的存在,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设计良好的RCT。
李红果[7](2020)在《维A酸乳膏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扁平疣采用维A酸乳膏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维A酸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8.571,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分别为(44.28±2.28)%、(30.02±1.98)%、(1.52±0.38),均高于对照组(t=12.148、13.259、10.256,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9/42),观察组为23.81%(10/4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05)。结论扁平疣采用维A酸乳膏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
刘彦,仝敏,韩丽清[8](2019)在《中药鸦胆子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鸦胆子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试验组采用中药鸦胆子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对照组仅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两组疗程最长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有效率为72.1%,对照组有效率为34.8%,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P<0.05)。结论:中药鸦胆子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好,安全性高。
罗杰元,任真玮,申莎菲[9](2019)在《疣外洗Ⅰ号联合CO2激光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疣外洗Ⅰ号联合CO2激光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皮肤科2015年10月-2018年7月收治的扁平疣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CO2激光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疣外洗Ⅰ号,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皮损处开始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完全脱痂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完全脱痂时间分别为(2.65±0.49)d、(5.19±1.10)d、(7.02±1.50)d,显着短于对照组(2.94±0.65)d、(5.82±1.43)d、(7.96±1.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分别为16.67%与7.14%,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8.10%与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疣外洗Ⅰ号联合CO2激光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扁平疣可加快皮损消退,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
金娜演[10](2019)在《祛疣汤治疗扁瘊风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中医皮肤科临床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祛疣汤治疗扁瘊风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性质为临床观察。方法:选取60例患者,临床诊断符合扁平疣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扁瘊风热蕴结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祛疣汤口服,药物组成为赤芍15g、马齿苋30g、夏枯草15g、板蓝根20g、白鲜皮15g、香附10g、木贼草15g、生薏苡仁20g、龙骨30g、牡蛎30g、蝉蜕15g、防风15g、僵蚕15g。早晚各1袋,1日2次,温水冲服。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药物组成为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1次10毫升,日3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疗程。结果:本课题经临床证实,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显着差异,证实祛疣汤治疗扁瘊风热蕴结证的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中药祛疣汤是治疗扁瘊风热蕴结证的安全有效药物。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IFN局部封闭治疗 |
| 2 系统注射IFN治疗扁平疣 |
| 2.1 单纯系统注射IFN或联合其他药物 |
| 2.2 IFN联合光动力治疗 |
| 3 IFN外用治疗 |
| 3.1 IFN单独外用治疗 |
| 3.2 IFN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 |
| 3.3 IFN联合其他外用药物 |
| 3.4 IFN联合物理治疗 |
| ①冷冻、激光和电灼治疗冷冻: |
| ②ALA-PDT: |
| ③铒点阵激光: |
| 3.5 IFN联合其它系统治疗 |
| 4 总结与展望 |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3.1 疗效判定及标准: |
| 1.3.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6](DLQI): |
| 1.3.3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疗效比较: |
| 2.2 DLQI评分比较: |
| 2.3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纳入标准 |
| 1.3 排除标准 |
| 1.4 治疗方法 |
| 1.5 观察指标 |
| 1.5.1 临床疗效[5] |
| 1.5.2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
| 1.6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临床疗效 |
| 2.2 复发率 |
| 2.3 不良反应 |
| 2.4 皮损消退时间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病例选择 |
| 1.3 方法 |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治疗效果 |
| 2.2 不良反应 |
| 3 讨论 |
| 提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临床研究 |
| 资料和方法 |
| 一、研究资料 |
| (一) 资料来源 |
| (二) 西医诊断标准 |
| (三) 中医扁平疣诊断标准 |
| (四) 纳入标准 |
| (五) 排除标准 |
| (六) 剔除标准 |
| 二、研究方法 |
| (一) 分组 |
| (二) 疗程 |
| (三)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 三、观察指标 |
| 四、疗效标准 |
| 五、统计方法 |
| 治疗结果 |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 (一)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 (二)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 |
| (三)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的比较 |
| 二、各体征评分差值的比较 |
| (一) 皮损数量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 (二) 皮损大小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 (三) 皮损颜色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 (四) 同形反应变化比较 |
| (五) 皮损涉及部位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 (六) 综合疗效的比较 |
| (七) 安全性分析 |
| 讨论 |
| 一、青年扁平疣的中医研究 |
| (一) 病名溯源 |
| (二) 病因病机 |
| (三) 辨证分型 |
| 二、青年扁平疣的西医研究进展 |
| 三、木贼蜂房汤方解及药理分析 |
| (一) 方中木贼与蜂房共为君药 |
| (二) 牛蒡子、败酱草、板蓝根、马齿苋共为臣药 |
| (三) 醋香附、紫草、薏苡仁、柴胡、菊花共为佐药 |
| (四) 甘草引药入经为使药 |
| 四、阿达帕林凝胶的药理作用 |
| 五、基础用药 |
| 六、疗效分析 |
| 七、本试验存在的问题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扁平疣的临床治疗现状及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发表论文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文献系统评价 |
| 1 方法 |
| 1.1 纳入标准 |
| 1.2 排除标准 |
| 1.3 文献检索 |
| 1.4 文献筛选 |
| 1.5 数据提取与管理 |
| 1.6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 1.7 统计分析 |
| 2 结果 |
|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筛选流程 |
| 2.2 纳入研究特征描述 |
| 2.3 偏倚风险评估 |
| 2.4 干预措施的效果 |
| 讨论 |
| 1 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 2 对火针的认识 |
| 3 治疗效果 |
| 4 安全性 |
| 5 方法学质量 |
| 6 对临床的意义 |
| 7 对研究的意义 |
| 结论 |
| 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临床疗效 |
| 2.2 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 |
| 2.3 不良反应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治疗方法 |
| 1.2.2 疗效判定标准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 2.2 不良反应 |
| 3 讨论 |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 1.3 方法 |
| 1.3.1 对照组: |
| 1.3.2 观察组: |
| 1.4 观察指标 |
| 1.4.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 |
| 1.4.2 皮损消退进度: |
| 1.4.3 不良反应与术后复发: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临床疗效: |
| 2.2 皮损消退时间: |
| 2.3 不良反应与术后复发情况: |
| 2.4 典型病例: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语 |
| 引言 |
| 文献综述 |
| 实验研究 |
| 1 临床资料 |
| 2 研究方法 |
| 3 治疗结果 |
| 讨论 |
| 1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 |
| 2 药物组成和组方分析 |
| 3 单位药物论述 |
| 4 体会 |
| 5 典型病例 |
| 6 预防与调护 |
| 7 不足与展望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 个人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