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雅[1](2015)在《网络时代下提升图书管理员服务质量的困境和途径探究》文中提出该文围绕网络时代下如何不断提升图书管理员服务质量展开研究。文章认为网络化时代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构成了极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刷新图书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由此,文章对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图书管理员难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需要。文章认为要提升图书管理员的服务质量,就必须从图书管理员自身入手。既要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练就广而专的知识结构,又要不断创新服务工作。
王静[2](2007)在《大学生对因特网与图书馆使用的问卷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大学生对因特网与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新文[3](2007)在《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文中指出文章论述了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意义,阐述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继续教育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王颖[4](2005)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探析》文中认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读者需求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和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创新的必要性,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信息服务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应积极迎接挑战,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服务。
胡承宁[5](2004)在《浅议高校图书资料员的综合素质》文中研究说明拥有高素质的高校图书资料工作队伍是办好高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高校图书资料电子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最有力的保障。构建高校图书资料员队伍要以全面、整体上提高图书资料员的综合素质。搞好高校图书资料工作,这既是服务于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资料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建设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我国高校图书资料员队伍尤其迫切。
李学钰[6](2003)在《Internet的普及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Internet的普及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齐艳杰,李晓明[7](2002)在《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 ,随着因特网在全世界的迅速拓展和国内外各种信息网络的建设 ,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图书馆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努力探索网络下的信息服务工作。
李颖[8](2001)在《高校图书馆利用因特网为师生服务纵横谈》文中认为根据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特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发网络资源 ,有效的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及保障大学生安全使用因特网的不同措施和建议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网络时代对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冲击 |
| 2 网络时代下提升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的困境 |
| 2.1 图书管理员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 |
| 2.2 被动应付读者的现象明显 |
| 2.3 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需要 |
| 3 网络时代下提升图书管理员服务质量的途径 |
| 3.1 强化敬业乐业的精神 |
| 3.2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 3.3 练就“广而专”的知识结构 |
| 3.4 不断创新图书管理服务工作 |
| 4 结语 |
| 一、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
| (一) 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
| (二) 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
| (三) 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
| 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
| (一) 计算机技术的掌握。 |
| (二) 图情知识的获得与补充。 |
| (三) 相关知识的补充。 |
| (四) 电子出版物的导读能力。 |
| (五) 网上信息整库能力。 |
| 三、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方法 |
| (一) 在职业务学习。 |
| (二) 高校进修。 |
| (三) 参观学习。 |
| (四) 撰写学术论文, 参加学术会议。 |
| (五) 开展学会活动。 |
| 四、继续教育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
| (一) 应建立专门的馆员培训机构. |
| (二) 主管部门应从思想上予以重视, 从经济上予以扶持。 |
| (三) 转变馆员自身的传统观念, 增强馆员的竞争意识, 使其克服困难, 通过自学等手段, 提高自身素质。 |
| (一) |
| (二) |
| (三) |
| 1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服务及其优势 |
| 2 积极开展有特色的信息服务活动 |
| 2.1 为学科带头人和重点科研项目提供特色服务 |
| 2.2 提供文献数据库、网上资源检索服务 |
| 2.3 加强读者教育、培训工作 |
| 2.4 提供科技成果的反馈信息 |
| 2.5 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服务 |
| 3 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服务业所要求的人才队伍, 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服务的质量 |
| 一、利用因特网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 |
| (一) 网上信息资源是教学、科研的基础 |
| (二) 建立信息资源指引库 |
| (三) 在因特网上充分利用Dialog等几个着名的国际联机系统 |
| (四) 充分利用中文信息数据库 |
| (五) 编制导航系统 |
| 二、利用因特网为大学生用户服务 |
| (一) 网络管理员是保护大学生安全上网的重要监督者和引导者 |
| (二) 学会使用网址 |
| (三) 学会使用各种搜索引擎 |
| (四) 学会使用“聊天室”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 |
| (五) 建立互信的监督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