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从新加坡进口的对虾(亲虾)中分离出三种致病性弧菌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从新加坡进口班节对虾(亲虾)中分离出三种致病性弧菌(论文文献综述)

陈美华[1](2009)在《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本文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概念、必要性与重要性、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对象和程序,进出境水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等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对进出境水生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2)水生动物病原生物的基础研究落后。(3)进出境检疫机关实验仪器不够先进,检疫技术水平有待提高。(4)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证书真伪鉴别问题;②进境水产品输出国官方证书不符合要求;③进境水产品包装标识真伪鉴别问题;④检疫标准、设备和技术离检疫实际需求有不少差距;⑤全国各口岸进境水产品检疫执法尺度存在差别;⑥远洋捕捞水产品的检疫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5)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水生动物病害产地检疫工作有待加强;②动植物检疫部门水产信息资料缺乏;③企业的认证滞后,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针对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工作的认识。(2)建立健全检疫机构,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提高水生动物病害检疫能力。(3)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①进一步完善“国外官方检疫证书分析及验证识别系统”;②加快对向我国输出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厂注册登记及注册标准的制定工作;③进一步加强对进境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口岸管理;④加强对水生动物引种携带病原的风险分析与监督管理;⑤加强对进口深加工水产品的风险管理;⑥尽快对《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进行修改。(4)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①完善出口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监管模式;②建立三级信息预警通报机制;③加强出口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管理;④科学合理处理把关与服务的关系;⑤加强部门合作与联系机制;⑥加强口岸与产地局之间合作和信息沟通。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立法、水生动物病害检测、水生动物进出境监督管理和水生动物进出口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陈信忠[2](2006)在《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福建南部地区海水养殖石斑鱼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调查和研究。首次阐明了该地区养殖石斑鱼传染病的主要种类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是该地区最常见、危害也最大的传染病,常导致大批石斑鱼鱼苗和幼体发病死亡。该传染病具有典型的神经症状,游动异常,中枢神经和视网膜组织出现空泡坏死病变。病鱼除了神经异常外,无其它临床病症,体表及体内也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或寄生虫寄生。该病通过鱼卵行垂直传播,也可经养殖水体行水平传播。来自受感染亲鱼的垂直传播是鱼苗感染的主要途径。各种石斑鱼以及不同日龄的石斑鱼均易感,但对幼体的危害更严重。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每年的4-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从发病的石斑鱼分离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 V. parahaemolyticus)和河流弧菌(V. fluvialis)等10株病原菌,大多为继发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加剧了病情,导致更多石斑鱼死亡。匹里虫(Pleistophora)和本尼登虫(Benedenia)是石斑鱼最常见的寄生虫,由于这些虫的寄生导致石斑鱼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其它传染性病原的感染。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NV)的检测操作规程,并应用到传染病调查和厦门口岸进出境鱼类病害检疫中。同时,用组织切片法对石斑鱼脑部和视网膜的特征性病变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厦门地区网箱养殖的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点带石斑鱼(E. malabaricus)、青石斑鱼(E. awoara)、赤点石斑鱼(E. akaara )和云纹石斑鱼(E. moara)等5种石斑鱼共100多份样品进行检测,NNV平均检出率约90%。对上述5种石斑鱼的NNV PCR扩增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超过99%,与基因库中其它石斑鱼的NNV的同源性也大于97%。石

庄琰[3](2002)在《从新加坡进口班节对虾(亲虾)中分离出三种致病性弧菌》文中认为

二、从新加坡进口班节对虾(亲虾)中分离出三种致病性弧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新加坡进口班节对虾(亲虾)中分离出三种致病性弧菌(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现状
    1.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概念
        1.1 检疫的概念
        1.2 水生动物检疫的概念
        1.3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概念
    2.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 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突显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2 随着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增加
        2.3 从法律依据、国际惯例和检疫实践等方面来看实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必要性
    3. 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简介
        3.1 我国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简介
        3.2 与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国际性法规与公约内容简介
        3.3 与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相关的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的水产品技术法规简介
    4.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对象
        4.1 水生动物的主要病害
        4.2 水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主要病原体
    5. 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程序
        5.1 报检
        5.2 查证
        5.3 查物
        5.4 判定
        5.5 处理
    6. 进出境水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6.1 免疫学检测技术
        6.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6.3 环媒恒温扩增(LAMP)技术
        6.4 基因芯片技术
    7. 进出境水产品检疫监管新技术简介
        7.1 检验检疫电子监管模式
        7.2 无线射频识别(RFID)监管技术
        7.3 二维码移动通信监管技术
    8.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
        8.1 我国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
        8.2 我国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概况
第二章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对进出境水生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1.2 水生动物病原生物的基础研究落后
        1.3 进出境检疫机关实验仪器不够先进,检疫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4 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5 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 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面临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对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工作的认识
        2.2 建立健全检疫机构,增加投入,依靠科技,提高水生动物病害检疫能力
        2.3 进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4 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和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2)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养殖石斑鱼的主要病原及其危害
        一、病毒性传染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三、寄生虫病
        四、其它病因
        五、病害的防治
    第二节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进展
        一、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二、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
        三、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危害
        四、神经坏死病毒的传播途径
        五、神经坏死病毒的检测方法
        六、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治
第二章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流行病学调查
    前言
    第一节 养殖石斑鱼病害流行情况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1. 流行病学特点
        2. 病原学调查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神经坏死病毒的确认及其组织病理学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1.VNN 的 RT-PCR 检测结果
        2. RSIV 的 PCR 检测结果
        3.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三、讨论
    小结
第三章 RT-PCR 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前言
    第一节 RT-PCR 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1. 核酸抽提结果比较
        2. cDNA 结果比较
        3. 一步法 RT-PCR 扩增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RT-PCR 方法检测5 种养殖石斑鱼 NNV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1. RT-PCR 检测结果
        2. 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和比较
        三、讨论
    小结
第四章 荧光定量 RT-PCR 法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1. 阳性控制品的克隆及鉴定
        2. 标准曲线的建立
        3. Mg~(2+)浓度的优化
        4. 退火温度的选择
        5. 石斑鱼NNV 的检测结果
    三、讨论
    小结
第五章 鞍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 RNA1 和 RNA2 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
    前言
    第一节 鞍带石斑鱼 NNV 的 RNA1 和 RNA2 基因组序列测定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1. RT-PCR 结果
        2. 鞍带石斑鱼 NNV 核苷酸序列检测结果
        3. DGNNV 的 RNAs 二级结构预测
        4. 在基因库中的编号
        三、讨论
    第二节 鞍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DGNNV)基因组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1. 核苷酸同源性比较
        2. 氨基酸序列比较
        3. 非编码区(non-coded region,NCR)基因序列比较
        4. 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三、讨论
    小结
图版
参考文献
缩略词
在学期间已取得的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一.科研成果
    二.主持科研课题
    三.论文
致谢

四、从新加坡进口班节对虾(亲虾)中分离出三种致病性弧菌(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进出境水生动物病害检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 陈美华. 苏州大学, 2009(09)
  • [2]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D]. 陈信忠. 厦门大学, 2006(06)
  • [3]从新加坡进口班节对虾(亲虾)中分离出三种致病性弧菌[J]. 庄琰. 中国动物检疫, 2002(01)


对虾论文

上一篇:2004年《山东工业大学学报》总目录
下一篇:浅谈《史记》中的互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