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1](2021)在《从段云率组考察港澳到经济特区的建立》文中指出林乎加率中国经济代表团,段云为顾问,先行考察日本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4个代表团(组)到海外调研取经,其中包括4月10日至5月6日,以段云为组长、房维中为副组长的国家计委、外贸部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当时我任段云的秘书,参加了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对港澳的考察。当时决定,段云和房维中、陈一平、肖秧三人先到日本,而后直接到香港。段云在离开北京之前对我说:现在"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发展很快,我们到港澳考察,
闻斌[2](2009)在《科尼集装箱搬运设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和对港口设备的需求,使得集装箱搬运设备在中国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科尼起重机作为一家世界上着名的港口机械的专业生产厂家,自然也加如到了这场竞争当中。虽然通过3年的努力在市场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临现有竞争对手的排挤、打压和潜在进入者在价格和付款方面灵活的销售政策,公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需要对客户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一条适合公司发展的市场战略,并对公司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提出改进建议。本文首先对中国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码头的分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各集装箱搬运设备品牌的占有量进行调查比对,对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历史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客户市场进行了细分,了解到不同客户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客户对集装箱搬运设备的购买能力、购买方式,以及对各品牌设备所持的态度和忠诚度,然后通过用SWOT分析方法对科尼公司在竞争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战略组合,又通过“五力”模型分析了科尼公司在中国集装箱搬运设备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得出科尼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最佳战略,总结为基本竞争中的差异化战略,通过差异化的市场推广行动强调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质量,差异化的售后服务方式来提升公司产品在客户心中的价值,差异化的大客户管理方式对市场上主要港口码头进行跟进和管理,最后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角度为科尼公司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作为科尼公司的一名前线人员,此课题的研究对公司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公司面临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市场战略,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公司的市场战略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姚成权[3](2006)在《厦门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中国成功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经济连续十多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集装箱货物生成量增长迅速,大大推动了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同时,集装箱运输也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如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面对这些发展趋势及其引发的世界港口的深刻变化,厦门港将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把厦门港定位于建成全国沿海集装箱区域性枢纽港,加快其发展步伐,迎接新的挑战,正是适应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的要求;满足其在国际贸易港口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的需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集装箱枢纽港的相关理论,得出了一个港口建设成为集装箱枢纽港所必备的条件,并结合上述必备条件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的集装箱枢纽港的案例。接着,在第3章中先分析了厦门港的现状,并找到厦门港在建设集装箱枢纽港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结合厦门港集装箱发展的未来趋势,分析了厦门港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该港建设集装箱枢纽港提出的一些发展策略。
集[4](2002)在《漳州招商局码头成批订购诺尔(中国)公司集装箱机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2001年12月4日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与诺尔起重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在厦门“翔鹭”号游轮上举行了2台岸壁式集装箱装卸桥和4台轮胎式龙门吊订购合同的签字仪式。 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创建一年来,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与4家船公司合作,开通了5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已完成集装箱5 750标箱,同比增长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林乎加率中国经济代表团,段云为顾问,先行考察日本 |
| 段云考察港澳后提出工业、金融、贸易与旅游等业务建议 |
| 工业业务建议 |
| 金融业务建议 |
| 贸易与旅游业务建议 |
| 港澳工委要参与宝安、珠海两县基地建设的领导 |
| 华国锋在听取汇报后说:“看准了,就要抓落实。” |
| 华国锋派谷牧率中央工作组到广东、福建两省考察,形成了中发[1979]50号文件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2 论文研究的结构和内容 |
| 第2章 科尼起重机公司及宏观环境分析 |
| 2.1 科尼起重机公司介绍 |
| 2.1.1 公司背景及发展历程 |
| 2.1.2 科尼起重机在中国的基本情况 |
| 2.1.3 科尼集装箱搬运设备及其市场介绍 |
| 2.2 宏观环境分析 |
| 2.2.1 政治与经济环境 |
| 2.2.2 社会和技术环境 |
| 第3章 中国的市场状况及分析 |
| 3.1 中国的地理与港口分布 |
| 3.2 中国的集装箱增长情况与搬运设备市场分布 |
| 3.2.1 中国的集装箱增长情况分析 |
| 3.2.2 中国的主要集装箱码头分布 |
| 3.2.3 集装箱搬运设备市场分布 |
| 3.3 国内主要港口搬运设备市场分析 |
| 3.3.1 上海港 |
| 3.3.2 深圳/广州港-广东地区 |
| 3.3.3 青岛港 |
| 3.3.4 宁波港 |
| 3.3.5 天津港 |
| 3.3.6 厦门港 |
| 3.3.7 大连港 |
| 3.3.8 其他内河码头 |
| 3.4 国内主要码头运营商分析 |
| 3.4.1 中国招商局集团 |
| 3.4.2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 |
| 3.4.3 中远集团(COSCO) |
| 3.4.4 A.P.穆勒-马士基集团 |
| 3.4.5 和记黄埔(HUTCHINSON) |
| 第4章 竞争对手分析 |
| 4.1 主要集装箱搬运设备生产厂商 |
| 4.2 各集装箱搬运设备厂商在国内的销售情况 |
| 4.3 各竞争对手在国内的分布情况 |
| 4.4 各竞争对手集装箱搬运设备在国内的市场反馈 |
| 4.5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 4.5.1 卡尔玛(KALMAR) |
| 4.5.2 梵特仕(FANTUZZI) |
| 4.5.3 CVS FERRARI |
| 4.5.4 林德(LINDE) |
| 4.5.5 海斯特(HYSTER) |
| 4.5.6 TEREX PPM |
| 4.5.7 三一重工(SANY HEAVY MACHINE) |
| 4.5.8 国内其它竞争厂家 |
| 第5章 科尼公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
| 5.1 科尼公司SWOT分析及其战略组合 |
| 5.1.1 竞争优势(S) |
| 5.1.2 竞争劣势(W) |
| 5.1.3 机会(O) |
| 5.1.4 威胁(T) |
| 5.2 SWOT矩阵分析 |
| 5.3 科尼集装箱搬运设备五力模型分析 |
| 5.3.1 新进入者的威胁 |
| 5.3.2 替代品的威胁 |
| 5.3.3 买方议价能力 |
| 5.3.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 5.3.5 行业内的竞争情况 |
| 5.4 竞争战略选择 |
| 第6章 科尼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
| 6.1 产品质量战略 |
| 6.1.1 加强生产管理,杜绝质量隐患 |
| 6.1.2 提高产品适应能力,以品质换价值 |
| 6.2 差异化的服务策略 |
| 6.3 差异化的销售策略 |
| 6.3.1 实行大客户销售策略 |
| 6.3.2 促进交叉销售策略 |
|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 1.2 本文主要内容 |
| 第2章 枢纽港问题概述 |
| 2.1 枢纽港的定义和分类 |
| 2.1.1 定义 |
| 2.1.2 分类 |
| 2.1.3 枢纽港必备条件 |
| 2.2 国外枢纽港概况及分析 |
| 2.3 国内枢纽港概况及分析 |
| 第3章 厦门港集装箱发展现状 |
| 3.1 集装箱发展概况 |
| 3.1.1 自然条件 |
| 3.1.2 地理位置 |
| 3.1.3 港区分布 |
| 3.1.4 周边港口概况 |
| 3.1.5 厦门港的管理 |
| 3.2 厦门港成为枢纽港所存问题 |
| 第4章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 4.1 预测方法选择 |
| 4.2 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 |
| 4.3 小结 |
| 第5章 厦门港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 5.1 必要性分析 |
| 5.1.1 世界经济和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要求 |
| 5.1.2 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 5.1.3 实现海峡两岸“三通”的需要 |
| 5.1.4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
| 5.2 可行性分析 |
| 5.2.1 区位和深水优势 |
| 5.2.2 政府的共识和政策的支持 |
| 5.2.3 良好的软环境、先进的装卸设备和高效率作业 |
| 5.2.4 对外通商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和集装箱运输初具规模 |
| 第6章 厦门港成为集装箱枢纽港的发展策略 |
| 6.1 SWOT分析 |
| 6.2 功能定位 |
| 6.3 措施 |
| 6.3.1 制定厦门湾港口总体规划,发挥厦门湾资源的整合优势 |
| 6.3.2 发展港口经济,实现港城一体化 |
| 6.3.3 改善交通环境,扩大腹地范围 |
| 6.3.4 吸引省内中转货源,扩大港口吞吐量 |
| 6.3.5 吸引航商,增开航线 |
| 6.3.6 利用“区港联动”等有利政策,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 |
| 6.3.7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以港口为核心公共信息平台 |
| 6.3.8 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
| 6.3.9 加强人才培养 |
| 第7章 结束语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 致谢 |
| 研究生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