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刺梨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蕾内源激素及碳氮养分动态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杜立言,俞洁蕾,周春玲[1](2021)在《内源激素对木本植物花芽分化影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木本植物花芽分化的进程和类型,木本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和植物内源激素间的互作对花芽分化的影响;探讨植物内源激素调控木本植物花芽分化的机制,展望了植物内源激素对花芽分化的研究方向,为外源激素对木本植物花芽分化进行调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2](2021)在《新疆灰枣、骏枣花芽分化过程及其生理变化研究》文中提出枣(Ziziphus Jujuba Mill.)属于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枣花芽分化不同于其他果树,属当年分化、当年开花,分化期短、分化速度快,在整个成花过程中可不断分化、多次分化。花芽分化是一个比营养器官分化更为复杂的过程,是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与生产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因此本研究通过新疆主栽品种灰枣、骏枣花芽分化过程中形态变化的显微结构观察,结合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关抗氧化酶活性、营养物质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同时在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观察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揭示其枣花芽分化生理生化过程及花期调控机制,期望人为调控枣花芽质量,并为育种工作和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灰枣和骏枣花芽形态分化进程可分为6个时期,自从枣股刚萌动开始进入花原基分化期到雌蕊分化期分别需7 d和11 d;枣单花寿命较短,灰枣和骏枣从进入蕾裂期到子房膨大期经历6个时期,且花发育各阶段差异不明显,但骏枣柱头开裂和授粉受精比灰枣提前。(2)花芽分化过程中IAA、GA3、ZT在萼片分化期前呈下降趋势,之后GA3、ZT及灰枣中IAA含量逐渐上升;骏枣萼片分化期至花瓣分化期IAA含量呈显着上升后再下降再上升;灰枣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ABA含量显着上升,而骏枣显着降低,随着分化的推进灰枣萼片分化期后ABA含量逐步降低,而骏枣逐步上升并在雌蕊分化期达到峰值。从此结果来看,高IAA含量和较高ABA含量不利于枣花芽分化。(3)花芽开始分化后骏枣ABA/IAA、ZT/IAA、GA3/IAA比值快速上升,但GA3/ABA、ZT/ABA的比值呈下降的趋势;灰枣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ZT/IAA、GA3/IAA显着上升后降低,分化结束后ZT/IAA、GA3/IAA的比值低于花原基分化期。说明,枣花芽分化过程中较高的ABA/IAA、ZT/IAA和GA3/IAA比率能够促进花芽形成。(4)灰枣花芽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瓣分化期较为平缓,转入雌蕊分化期时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但淀粉含量还在继续上升;骏枣花芽的淀粉、可溶性糖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急剧下降,但还原糖含量的下降幅度不大,转入花瓣分化期和雄蕊分化期时可溶性糖、淀粉和还原糖含量达到最高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相反,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上升再降低。由此可知,高含量的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有利于枣花芽形态分化。(5)灰枣和骏枣花芽的SOD活性由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先上升再降低,之后灰枣SOD含量不断降低,而骏枣显着上升;两个品种在整个分化过程中POD、PPO、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花芽开始分化后POD、PPO、CAT活性逐步降低,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从此结果来看,保护酶活性的降低有利于枣树花芽各分化阶段的启动,且有利于花芽分化。(6)骏枣在10 mg/L和20 mg/L外源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第二天达到最高的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而灰枣同样浓度第三天才能达到最高值;骏枣的花粉管长度以10 mg/L外源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第二天最长,达758.64μm;灰枣的花粉管长度以20 mg/L外源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第三天,达672.09μm;柱头的可授性和花粉量表现为低浓度的赤霉素(10 mg/L~30 mg/L)有一定的促进,而高浓度(50mg/L)产生抑制作用。

韦靖杰[3](2021)在《陆川油茶现蕾期至谢花期主要器官激素和营养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是广西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栽培物种之一,本研究以陆川油茶为材料,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实地观察记录其开花物候期,测定分析其现蕾期至谢花期主要器官(花蕾、叶芽、枝条、功能叶)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探究陆川油茶主要器官中内源激素、有机营养物质和矿质元素分配和变化规律,为树体内源激素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广西南宁市,陆川油茶开花期分为现蕾期(7月中旬至10月下旬)、初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盛花期(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谢花期(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等4个时期,各时期历时天数有差异。2.现蕾期至谢花期,陆川油茶不同器官间同一内源激素含量存在差异。花蕾生长定型前、花蕾定型至谢花期的大部分情况下,花蕾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极显着高于营养器官IAA、GA3含量。3.同一器官内各内源激素的含量存在差异,任何时期均表现出IAA、脱落酸(ABA)含量均极显着高于GA3、玉米素核苷(ZR)含量。各器官的IAA和ABA均存在拮抗作用,IAA含量升高时,ABA含量则下降。4.花蕾GA3/ZR值极显着高于其他3种器官GA3/ZR值。功能叶ZR/ABA值极显着高于其他3种器官ZR/ABA值,大多数情况下GA3/ABA值极显着高于其他3种器官GA3/ABA值。枝条、功能叶ZR/IAA值均高于花蕾、叶芽ZR/IAA值。4种器官在不同时间内GA3/IAA值、IAA/ABA值变化规律不明显,但花蕾定型前,花蕾IAA/ABA值极显着高于其他3种器官IAA/ABA值,也极显着高于该器官其他时期IAA/ABA值。5.陆川油茶4种器官中淀粉含量均分别极显着高于自身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花蕾、叶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极显着高于自身可溶性糖含量,枝条、功能叶则反之;同时,花蕾、叶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极显着高于枝条、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同一有机营养物质成分中,各器官的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无规律性。6.现蕾期至谢花期,陆川油茶4种器官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各矿质元素含量无明显地变化规律。叶芽、枝条、功能叶中位列前三的矿质元素依次为氮、钙、钾;花蕾中全钾含量略高于钙元素含量,但均极显着低于全氮含量。花蕾、枝条中全磷含量分别高于其镁元素含量,叶芽、功能叶反之。4种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均为锰>硼>铜>锌。综上得出,陆川油茶开花过程中内源激素起着重要作用,IAA、GA3对陆川油茶花蕾的形成及开花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但器官生长和构建不是单一内源激素种类影响,而是其种类和比值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比值IAA/ABA能够促进陆川油茶花蕾生长。淀粉、全氮是各器官的主要成分,可溶性蛋白质是生长器官的主要成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有差异性。

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樊丁宇,岳婉婉,赵婧彤,郝庆[4](2021)在《枣花芽分化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新疆主栽品种灰枣和骏枣的花芽为材料,测定不同分化时期花芽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PPO、CAT活性以及内源GA3、IAA、ABA、Z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为枣花芽分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灰枣和骏枣花芽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于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降低后升高,至雌蕊分化期到达峰值;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上升再降低。(2)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其POD、PPO、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花芽开始分化后逐步降低,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两个品种花芽SOD活性在花原基分化期至分化初期时显着上升,之后SOD活性在灰枣中不断降低,而在骏枣中则显着上升。(3)两品种花芽IAA、GA3、ZT含量在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它们均在萼片分化期前呈下降趋势,之后GA3、ZT含量及灰枣中IAA含量逐渐上升,而骏枣IA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至花瓣分化期呈先显着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灰枣ABA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着上升,而同期骏枣则显着降低,随着分化进程的推进,灰枣AB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后逐步降低,而骏枣则逐步上升并在雌蕊分化期达到峰值。(4)花芽分化开始后,骏枣ABA/IAA、ZT/IAA、GA3/IAA比值快速上升,但GA3/ABA、ZT/ABA的比值呈下降趋势;灰枣ZT/IAA、GA3/IAA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着上升后降低,分化结束后低于花原基分化期。研究认为,枣花芽开始分化后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花芽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且整个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两个品种枣花芽分化过程中POD、CAT、PPO活性下降以及骏枣花芽分化过程中SOD活性的上升均有利于枣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且枣花芽分化过程中低水平的GA3和IAA、中等水平的ABA、较高水平的ZT,以及较高的ZT/IAA、ABA/IAA和GA3/IAA有利于枣花芽分化和花芽形成。

杜立言,郑娜,李静静,俞洁蕾,周春玲[5](2021)在《樱花品种‘十月樱’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文中研究指明内源激素的变化是影响花芽分化的重要因素,为从激素水平研究樱花二次开花的机理,以二次开花品种‘十月樱’和在园林中广泛应用的樱花主要栽培品种‘染井吉野’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两个樱花品种在花芽分化期花芽内源激素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花芽内含量较多的ABA和GA3能够加快‘十月樱’从生理分化期向形态分化期转变;花芽内含量较多的ABA和IAA促使‘十月樱’在分化初期和花原基分化期的分化速度快于‘染井吉野’,为‘十月樱’在环境温度未降至被迫休眠前开花提供了条件。花芽分化末期,ZR和IAA含量增多促使‘十月樱’在秋季被迫休眠前形成第1次花期。樱花花芽分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各种激素在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以不同含量的变化来调控成花,它们的动态平衡对樱花的花芽形成,二次开花起了关键作用。

张绿萍,解璞,金吉林,王彬[6](2020)在《‘黑珍珠’和‘飞弹’莲雾对催花处理的生理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6年生‘黑珍珠’和‘飞弹’莲雾为试材,比较催花处理过程中二者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和芽体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花芽分化差异,探究‘黑珍珠’催花成功而‘飞弹’失败的生理原因和莲雾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黑珍珠’喷施催花药剂3 d内,可溶性糖略有消耗,淀粉快速积累,花芽形态分化启动;‘飞弹’喷施催花药剂3 d内,可溶性糖继续积累,淀粉持续消耗,叶芽萌动,同期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极显着低于‘黑珍珠’。遮阴期,二者芽体内ABA、IAA、GA3、ZT含量不断减少;喷施催花药剂时,二者芽体内ABA、IAA含量相近,‘黑珍珠’GA3和ZT含量约为‘飞弹’的2/3和1/2;喷施催花药剂后3 d,‘黑珍珠’芽体内ABA、IAA及ZT快速积累,含量分别为‘飞弹’的2、2、1.3倍,而‘黑珍珠’芽体内GA3的含量为‘飞弹’的1/3。可见莲雾花芽分化不仅与碳水化合物以及内源激素的含量密切相关,与积累速度和积累量也密切相关。

史绍林[7](2020)在《红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换中植物激素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温带地带性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是我国及东亚地区极其重要的优质珍贵用材树种和坚果树种。红松种子产业已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今后林业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红松具有漫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和遗传改良进程。本研究根据红松具有顶端结实现象、分权促进结实现象、嫁接缩短结实周期等现象,从内源激素的角度分析这些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探索红松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之间的转换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和各激素平衡规律,为调控红松提早结束营养生长,实现早花早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内源激素对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某种内源激素绝对含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各激素的相对含量。通过对3a、7a、15a、30a实生红松上部顶芽内源激素分析发现:生长旺盛的7a和15a红松顶芽中(CKs+IAA+GAs)/ABA高于幼龄期和成熟的红松;进入生殖生长的15a和30a红松顶芽中ABA/GAs低于未成熟的3a和7a红松顶芽中ABA/GAs,这种变化可能表明低比值的ABA/GAs有利于红松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生长活跃、旺盛、迅速的营养生长阶段iPA/ZR接近1,而成熟的阶段iPA/ZR小于1,幼龄期iPA/ZR大于1,因此我们推测iPA/ZR可以作为判断红松是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2、红松树冠不同部位枝条顶芽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不同,可能是导致花芽分化格局不同的重要原因。对30a成熟红松上、下部位分别采集顶芽进行分析发现:红松不同部位顶芽的内源激素含量有差异,上部枝条顶芽ZR、IAA、GAs含量较下部枝条顶芽ZR、IAA、GAs高;上部枝条顶芽(CKs+IAA+GAs)/ABA较下部枝条顶芽该比值高,表明上部枝条顶芽生长类激素活性高于下部枝条顶芽;红松在花芽形态分化前上、下部顶芽iPA/ZR符合红松的成熟和衰老的模型;8月19日之后下部枝条顶芽iPA/ZR增大可能表明雄球花花芽形态分化需要iPA,上部枝条顶芽iPA/ZR较低可能说明雌球花花芽形态分化中急需高浓度ZR有关;因此我们推断雌雄球花芽分化过程与iPA/ZR相关。3、红松嫁接后内源激素比值变化格局显示嫁接促进红松细胞活跃程度,促进生长发育,从而缩短了结实周期。以1a同砧嫁接红松、12a同砧嫁接红松、3a实生苗及15a红松实生树为试验材料分析内源激素变化及平衡变化规律分析发现:红松嫁接后短期内内源激素变化出现短暂异常活跃,之后逐渐缓和;嫁接后(CKs+IAA+GAs)/ABA高于同龄生红松实生苗,短期内降低了ABA/GAs 比值;嫁接后iPA/ZR 比值模型意义与实生树结论类似:但1a嫁接苗iPA/ZR小于1,却属于营养生长阶段,看似与这种比值模式的结果相悖,但1a嫁接树接穗来自成年树,iPA/ZR值变化正好说明成年树接穗中iPA/ZR小于1是合理的。我们推测:随着嫁接时间的延长iPA/ZR这种比例可能逐渐加大,完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后iPA/ZR在逐渐再变小。4、红松截顶处理打破了原有激素平衡,各种激素重新分配,截顶后有利于侧枝生长的激素含量增加,促进侧枝加速生长。对15a红松进行截顶,相比未截顶侧枝,截顶后侧枝后顶芽GAs、IAA含量短期内减少,之后逐渐增加;截顶增加了侧枝ZR、iPA含量;ABA短内迅速增加,之后逐步降低。相比未截顶侧枝,红松截顶后侧枝(CKs+IAA+GAs)/ABA较未截顶侧枝(CKs+IAA+GAs)/ABA增大,促进生长类的激素占优势,抑制类激素处于劣势,这与截顶后侧枝的生长发育状态相符。截顶后ABA/GAs相对未截侧枝减小,最高时侧枝顶芽ABA/GAs是截顶后侧枝顶芽ABA/GAs的3.5倍,表明低比值的ABA/GAs与截顶后侧枝向快速发展方向发展有关。5、红松顶芽材料转录组中激素信号传导和花发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丰富。以1a,5a,10a,15a,30a实生树和8a嫁接的红松顶芽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鉴定不同树龄组合红松顶芽差异表达的基因,DEG的数量会随着树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翻译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显着富集表达。KEGG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苯丙烷合成,光合成等代谢途径差异基因显着富集,说明这些基因和代谢途径,在红松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鉴定了激素信号传导途径差异表达基因140条,花发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167条,说明这些基因参与了红松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过程中激素响应及花的发育调控。综上所述:红松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过程是各种内源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而不是取决于某一种或某一类激素。内源激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互拮抗,它们的动态变化和平衡状况的改变对红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通[8](2020)在《敦煌‘李光杏’花芽分化形态观察及雌蕊败育的转录组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肃是杏的原产中心之一。敦煌‘李光杏’(Prunus Armeniaca L.var.glabra Sun S.X.)为甘肃三大名杏之一,花期长,开花量大,但严重的雌蕊败育已成为影响‘李光杏’果实结实、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试验以8年生盛果期的‘李光杏’为试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系统了解‘李光杏’的生理形态分化及花芽形态的起止时间,并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矿质元素及碳水化合物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以败育花和正常花为试验材料,石蜡切片观察败育花内部形态变化,转录组分析其败育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树势败育花占比例差异显着,其中弱树败育率为91.26%,强树为87.51%,中庸树为71.08%;同一树势不同类型结果枝中,花束状果枝的败育率最低,分别为强树(83.41%),中庸树(55.79%),弱树(93.85%)。测定了不同结果分枝类型的花粉活力和发芽率。花粉活力测定结果如下:花束果枝>短果分枝>中果枝>长果枝。发芽率为:短果枝>花束果枝>中果枝>长果枝。2.李光杏花芽分化于6月20日至10月上旬完成。分化过程分为7个阶段: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和花粉细胞期,分化盛期集中在8-9月份,且各时期均有重叠现象。3.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ABA和CTK含量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IAA含量在9月达到高峰;和G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9月份达到高峰;6月份(未分化期)ABA/IAA、ABA/GA、ZR/IAA比值显着高于其他时期,ZR/GA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7月份出现最高值,9月份(雌蕊分化期)最小。GA/IAA在6月份最高,进入形态分化期后逐渐下降。ZR/ABA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9月份最高。4.全氮、全碳含量不断降低,直至10月初分化完成后显着升高,且C/N呈先升后降趋势。李光杏不同分化时期叶片、枝条和花芽中的淀粉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9月份花芽中的淀粉含量最高,大多数花芽都处于雌蕊分化期,淀粉含量在9月份(雌蕊分化期)达到顶峰。花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长再下降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7月。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期内,需要更多的矿质元素的参与,P、Mg含量的变化呈先降后升趋势,且8月份出现最低值,但Ca、Cu、Fe、K含量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5.李光杏雌蕊败育表现出多种类型。与正常花相比,败育花的雌蕊外观正常,但子房发育异常。多数生长点不均,子房壁薄。雌蕊的花柱低于花丝。显微结构表明,败育花的花粉粒急剧减少,子房萎缩,胚珠原基发育停滞。败育花中ZR、IAA和CTK的激素水平显着降低。但ABA和G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花。6.根据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出664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43个,下调基因4104个。根据KEGG途径,丙酮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剪接体、RNA转运、内质网蛋白加工等代谢途径显着富集。生长素途径中的AUX1、AUX/IAA、TIR1、ARF、GH3和SAUR,以及脱落酸中的JAZ、MYC2和茉莉酸中的ABF、SnRK2、PP2C等相关基因均有差异表达。同时,正常花中乙烯反应信号因子ERF1/2(DN70415)表达显着上调,乙烯可能是影响李光杏败育的关键调控因子。

吴洁秋,朱根发,王凤兰,杨凤玺[9](2021)在《竹叶兰花器官发育过程及生理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解剖形态学观察,并检测主要代谢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阐述竹叶兰花器官发育特征及生理特性,为新花卉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广州地区户外栽培条件下,竹叶兰全年可开花,为总状花序,单朵次第开花,整枝花期188 d;(2)根据花器官发育特征分为5个时期:花芽分化期、萼片伸长期、合蕊柱发育期、花瓣着色期及花朵绽放期,单花发育仅需32 d;(3)进入生殖生长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平稳上升趋势;(4)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持续上升,在花芽发育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脱落酸(ABA)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显着上升,在花芽发育后期下降;推测竹叶兰体内低水平的IAA、GA3和高水平的ABA可能对花芽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杨爽[10](2020)在《两个自封顶番茄品系表型性状、生理特性差异及基因组变异分析》文中认为番茄果实数量和果实大小对其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单株花序数和单花序中花的数目是影响果实数量的最主要因素。自封顶类型番茄受到花序数的限制,导致产量较低。因此,选育高节位自封顶番茄品种既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延长商品供应期,也可降低人工成本。本试验以不同封顶节位的番茄品系AXF和GXF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个番茄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可溶性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并利用高通量重测序技术对基因组进行变异检测分析,从而为高节位封顶番茄品种选育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表型性状研究表明,GXF的株高、首花节位、自封顶花序数、叶片数、节间距分别为:191.47 cm、6.43节、12.67个、23.2个、8.68 cm,均显着高于AXF(37.49 cm、4.67节、2.77个、8.60个、4.92 cm),二者在叶片类型、叶片性状、生长习性、花序间隔节位、果实颜色、熟性、果实性状、果形指数、单果重等中基本表现一致。2.生理指标研究表明,GXF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皆高于同时期AXF,说明高节位封顶植株叶片数增多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积累,有利于植株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推迟植株封顶;GXF叶片中SOD酶活性高于AXF,表明高节位封顶植株叶片中SOD酶活性高有利于花芽的产生,可能是延缓植株封顶因素之一;植物内源激素是影响番茄成花的重要因素,与番茄封顶有着密切的关系,GXF和AXF叶片中ABA、CTK、IAA、GA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GXF叶片中的ABA、CTK、IAA、GA含量高于AXF,ABA含量高于其他激素,表明高含量ABA有利于花芽分化,细胞分裂素对花芽有促进作用,GXF叶片中的CTK含量显着高于AXF。3.基因组变异检测结果表明:AXF和GXF基因组中检测到SNP个数为2496 666、2 540 062,Indel个数为198 036、197 549,基因组的改变多以单核苷酸变异为主,且以转换类型为主;通过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10 738个变异基因被注释,其中涉及信号转导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部分变异基因最多;对无义变异SNP和Indel的基因KEGG富集分析,玉米素生物合成变异均存在于两种变异类型中;根据KEGG富集结果进行基因筛选,发现基因变异主要存在于细胞分裂素合成代谢中。

二、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内源激素对木本植物花芽分化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木本植物花芽分化的规律
    1.1 木本植物花芽分化的过程
    1.2 木本植物花芽分化类型
2 植物内源激素对木本植物花芽分化的影响
    2.1 生长素类
    2.2 细胞分裂素类
    2.3 赤霉素类
    2.4 脱落酸
    2.5 其他植物生长激素
3 内源激素间互作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4 问题与展望

(2)新疆灰枣、骏枣花芽分化过程及其生理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新疆枣树栽培现状
    1.2 花芽分化及开花发育研究进展
        1.2.1 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1.2.2 开花发育研究进展
    1.3 植物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1.3.1 赤霉素与花芽分化
        1.3.2 生长素与花芽分化
        1.3.3 细胞分裂素与花芽分化
        1.3.4 脱落酸与花芽分化
        1.3.5 激素平衡与花芽分化
    1.4 植物营养物质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1.4.1 碳水化合物与花芽分化
        1.4.2 可溶性蛋白与花芽分化
    1.5 植物抗氧化酶活性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1.5.1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花芽分化
        1.5.2 过氧化氢酶与花芽分化
        1.5.3 过氧化物酶与花芽分化
        1.5.4 多酚氧化酶与花芽分化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枣花芽分化和单花发育过程观察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仪器设备
        2.1.4 石蜡切片制作
        2.1.5 花发育过程观察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灰枣、骏枣花芽分化进度及解剖结构特征
        2.2.2 灰枣、骏枣花发育过程
        2.2.3 灰枣、骏枣花器结构比较
    2.3 讨论
第3章 枣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设备
        3.1.3 花芽采集与处理
        3.1.4 激素含量测定
        3.1.5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芽分化过程中GA_3含量的变化
        3.2.2 花芽分化过程中IAA含量的变化
        3.2.3 花芽分化过程中ABA含量的变化
        3.2.4 花芽分化过程中ZT含量的变化
        3.2.5 花芽分化过程中四种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
    3.3 讨论
        3.3.1 单一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3.3.2 激素平衡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第4章 枣花芽分化过程中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设备
        4.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花芽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4.2.2 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2.3 花芽分化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4.2.4 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2.5 花芽分化过程中SOD含量的变化
        4.2.6 花芽分化过程中POD含量的变化
        4.2.7 花芽分化过程中CAT含量的变化
        4.2.8 花芽分化过程中PPO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
        4.3.1 代谢产物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4.3.2 抗氧化酶活性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第5章 赤霉素对枣花器官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设备
        5.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赤霉素对灰枣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5.2.2 赤霉素对骏枣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5.2.3 赤霉素对灰枣、骏枣花粉活力的影响
        5.2.4 赤霉素对灰枣、骏枣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5.2.5 赤霉素对灰枣、骏枣花粉量的影响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陆川油茶现蕾期至谢花期主要器官激素和营养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油茶内源激素、营养物质研究现状
        1.1.1 油茶内源激素研究
        1.1.2 油茶营养物质研究
    1.2 其他木本植物内源激素、营养物质相关研究
        1.2.1 内源激素相关研究
        1.2.2 营养物质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开花物候期调查
        2.5.2 内源激素测定
        2.5.3 有机营养物质测定
        2.5.4 矿质元素测定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开花物候期观察
    3.2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3.2.1 同一时间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3.2.2 不同时间同一器官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3.2.3 不同时间各器官内源激素比值变化分析
    3.3 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
        3.3.1 同一时间不同器官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
        3.3.2 不同时间同一器官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分析
    3.4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分析
        3.4.1 同一时间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分析
        3.4.2 不同时间同一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4.2.2 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4.2.3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4.3 展望
    4.4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枣花芽分化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材料和方法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方法
    1.3 花芽相关指标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枣花芽分化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
    2.2 枣花芽分化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2.3 枣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2.4 枣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特征
3 讨 论

(5)樱花品种‘十月樱’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树样
        1.1.2 取样
    1.2 试验方法
        1.2.1 石蜡切片
        1.2.2 内激素提取与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樱花花芽分化期划分
    2.2 樱花花芽分化期花芽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2.2.1 脱落酸含量变化
        2.2.2 赤霉素含量变化
        2.2.3 生长素含量变化
        2.2.4 玉米素核苷含量变化
    2.3 樱花花芽分化期不同内源激素比值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6)‘黑珍珠’和‘飞弹’莲雾对催花处理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开花情况调查
    1.4 碳水化合物及激素含量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催花处理后花芽萌发情况调查
    2.2 喷药催花处理后花芽分化进程观察
    2.3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叶片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2.3.1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3.2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
    2.4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内源激素的影响
        2.4.1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ABA含量的影响
        2.4.2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IAA含量的影响
        2.4.3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GA3含量的影响
        2.4.4 催花处理对‘黑珍珠’和‘飞弹’莲雾ZT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7)红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换中植物激素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1.3 影响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因素
        1.3.1 基因对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1.3.2 外部环境对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
        1.3.3 植物激素对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
    1.4 红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研究概述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2 红松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草河口地区红松物候特性
        2.1.3 试验设置与样品采集
        2.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生长季内ZR含量变化
        2.2.2 生长季内iPA含量变化
        2.2.3 生长季内IAA含量变化
        2.2.4 生长季内GAs含量变化
        2.2.5 生长季内ABA含量变化
        2.2.6 生长季内内源激素平衡状况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红松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垂直分异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样品采集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ZR含量变化
        3.2.2 iPA含量变化
        3.2.3 IAA含量变化
        3.2.4 GAs含量变化
        3.2.5 ABA含量变化
        3.2.6 内源激素平衡状况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嫁接对红松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置与取样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嫁接对ZR含量变化影响
        4.2.2 嫁接iPA含量变化影响
        4.2.3 嫁接对IAA含量变化影响
        4.2.4 嫁接对GAs含量变化影响
        4.2.5 嫁接ABA含量变化影响
        4.2.6 嫁接对内源激素平衡状况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截顶对红松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设置与取样
        5.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截顶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影响
        5.2.2 截顶对内源激素平衡状况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红松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
    6.2 方法
        6.2.1 RNA提取和检测
        6.2.2 文库构建和测序
        6.2.3 CDS预测和SSR检测
        6.2.4 功能注释
        6.2.5 差异表达分析
        6.2.6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6.2.7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6.2.8 软件列表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样品检测结果分析
        6.3.2 表达谱测序结果评估
        6.3.3 功能注释
        6.3.4 基因表达分析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敦煌‘李光杏’花芽分化形态观察及雌蕊败育的转录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1.3 雌蕊败育研究进展
    1.4 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
    1.5 雌蕊败育与内源激素
    1.6 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与花芽分化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敦煌李光杏生物学特性及雌蕊败育观察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李光杏不同质花的分布
        2.2.2 不同地区李光杏开花坐果率的调查
        2.2.3 不同花型李光杏的花粉活力及发芽率的变化
        2.2.4 不同树势李光杏的果实品质的变化
        2.2.5 李光杏正常花与败育花蕾外部形态的变化
        2.2.6 李光杏雌蕊败育时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
    2.3 讨论
第三章 李光杏花芽分化时期内源激素及碳氮比值的动态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3.1.3 试验指标测定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李光杏’花芽生理分化时期的确定
        3.2.2 ‘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时期的划分及观察
        3.2.3 ‘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2.4 ‘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时期不同激素比值的变化
        3.2.5 ‘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时期全碳、全氮及C/N比值的变化
    3.3 讨论
第四章 ‘李光杏’花芽分化时期光合、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的动态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4.1.3 试验指标测定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李光杏不同分化时期光合指标的变化
        4.2.2 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时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4.2.3 ‘李光杏’花芽形态分化时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
第五章 ‘李光杏’雌蕊败育的显微结构观察及转录组揭示内源激素参与雌蕊败育的机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概况
        5.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5.1.3 试验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李光杏正常花与败育花的形态差异
        5.2.2 李光杏正常花和败育花的显微观察
        5.2.3 Unigene长度分布
        5.2.4 Illumina测序和转录组的从头组装
        5.2.5 DEGs的功能分类
        5.2.6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鉴定
        5.2.7 unigenes的 KEGG分类
        5.2.8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5.2.9 DEGs对植物激素信号通路的响应
        5.2.10 几种关键激素相关基因表达的验证
    5.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9)竹叶兰花器官发育过程及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形态观察测定
        1.2.2 生理生化特性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叶兰营养生长特性
    2.2 竹叶兰生殖生长特性
        2.2.1 外部形态特征
        2.2.2 花器官发育
    2.3 竹叶兰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
    2.4 竹叶兰SOD、POD及CAT活性
    2.5 竹叶兰IAA、GA3和ABA含量及相互间的平衡
        2.5.1 竹叶兰IAA、GA3和ABA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10)两个自封顶番茄品系表型性状、生理特性差异及基因组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花序发育相关研究
        1.2.1 营养物质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1.2.2 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1.2.3 酶活性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1.2.4 植物花序节位与花期的关系
    1.3 高通量测序技术
        1.3.1 高通量测序的产生及发展
        1.3.2 高通量测序在农作物中的应用
        1.3.3 高通量测序在植物基因组变异挖掘中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封顶番茄表型性状差异比较
    2.1 试验材料
    2.2 表型调查方法和标准
        2.2.1 植株性状
        2.2.2 果实性状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自封顶番茄植株性状比较
        2.4.2 自封顶番茄果实性状比较
    2.5 讨论
第三章 自封顶番茄生理特性差异比较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叶绿素含量测定
        3.2.2 光合参数的测定
        3.2.3 蛋白质含量测定
        3.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2.5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3.2.6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2.7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自封顶番茄生理指标比较
        3.4.2 自封顶番茄叶片光合参数比较
        3.4.3 自封顶番茄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3.4.4 自封顶番茄封顶期内源激素含量比较
    3.5 讨论
第四章 自封顶番茄全基因组重测序变异检测及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DNA提取及检测
        4.2.2 全基因组重测序
        4.2.3 基因组变异检测与注释
        4.2.4 KEGG Pathway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基因组重测序概况
        4.3.2 基因组SNP检测与注释
        4.3.3 基因组Indel检测与注释
        4.3.4 KEGG富集分析
        4.3.5 差异基因筛选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第六章 研究展望及创新点
    6.1 研究展望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内源激素对木本植物花芽分化影响研究进展[J]. 杜立言,俞洁蕾,周春玲.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2]新疆灰枣、骏枣花芽分化过程及其生理变化研究[D]. 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陆川油茶现蕾期至谢花期主要器官激素和营养变化研究[D]. 韦靖杰. 广西大学, 2021(12)
  • [4]枣花芽分化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J]. 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樊丁宇,岳婉婉,赵婧彤,郝庆. 西北植物学报, 2021(01)
  • [5]樱花品种‘十月樱’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J]. 杜立言,郑娜,李静静,俞洁蕾,周春玲.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1(01)
  • [6]‘黑珍珠’和‘飞弹’莲雾对催花处理的生理响应[J]. 张绿萍,解璞,金吉林,王彬. 中国果树, 2020(05)
  • [7]红松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换中植物激素动态研究[D]. 史绍林.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8]敦煌‘李光杏’花芽分化形态观察及雌蕊败育的转录组学分析[D]. 赵通.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9]竹叶兰花器官发育过程及生理特性研究[J]. 吴洁秋,朱根发,王凤兰,杨凤玺. 热带作物学报, 2021(01)
  • [10]两个自封顶番茄品系表型性状、生理特性差异及基因组变异分析[D]. 杨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花芽分化论文 激素论文 灰枣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上一篇:理顺地方人大决策权与同级党委决策权的关系
下一篇:浅谈电视广告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