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肝素锂抗凝血浆和未抗凝血清中受试离子的比较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肝素锂抗凝的血浆和不抗凝的血清检测离子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蔡芳[1](2021)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的临床数据表明,稳定期运动康复可显着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水平。本论文以血浆样本为分析对象,运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脂类代谢物,并对分析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脂质组学的高通量分析方法,研究运动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血浆中脂类代谢物提取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采用甲基叔丁基醚法和氯仿法提取脂类代谢物,并对分析检测的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进行优化。根据脂类代谢物的分子式规律,预测脂类代谢物可能的MS信息。通过与预测脂类代谢物的MS信息和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中的MS信息匹配获得的有效质谱特征数量、脂类代谢物定性分析的响应强度及稳定性(RSD≤30%)筛选最佳的提取方法,发现采用Folch法(提取溶剂:CHCl3:Me OH:H2O(8:4:3,v/v/v),复溶溶剂:CHCl3:Me OH(2:1,v/v))提取脂类代谢物,获得的有效质谱特征数量较多,代谢物的响应强度和稳定性较好。通过对液相色谱和质谱参数的优化,发现流动相中加入甲酸铵可以改善色谱峰的峰形,提高质谱的响应强度;质谱参数对不同类别脂类代谢物的检测影响差异较大。二、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脂类代谢物的定性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血浆中的脂类代谢物进行检测。基于脂类代谢物的质谱特征,运用整合定性过滤策略(诊断碎片离子过滤、氮规则过滤和中性丢失)过滤干扰质谱,并结合标准品、文献或数据库的信息及脂类代谢物的色谱流出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定性出308个血浆脂类代谢物,在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后的血浆中定性出257个脂类代谢物。三、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后的脂代谢特征研究。基于内标法半定量分析的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和运动康复后的判别模型,并将T检验的结果与变量重要投影相结合筛选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和运动康复后的脂代谢特征。在2组患者中筛选出30个差异代谢物,并对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鞘脂代谢对冠心病运动康复的影响较大。

谭延国,肖阳,亢涛,曾海青,王志阳,张磊,张莉,李佩,李格,钟侃,张岩[2](2020)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的血浆能否代替血清用于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方法选取在该院检测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40例患者,每位患者同时采集血清标本与肝素锂抗凝血浆标本各一份,分别使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常规生化项目39项。可接受标准(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相关系数(r)≥0.975;(2)回归方程的斜率在0.95~1.05;(3)对同一指标,90%以上患者血浆相对血清结果的偏倚≤1/2允许总误差(TEa)。结果 39项生化检测指标中,符合判定标准的有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尿酸(UA)、载脂蛋白B100(APOB100)、肌酸激酶(CK)、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GLU)、总胆汁酸(TBA)、前清蛋白(PA)、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脂蛋白(LPa)和碱性磷酸酶(ALP)共13项。结论大多数临床常规生化项目血浆与血清结果不符,在考虑使用血浆替代血清时应特别审慎。

胡树昆[3](2019)在《快速定量检测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干化学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α-羟丁酸脱氢酶为乳酸脱氢酶同功酶之一,在人体内普遍存在,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筛查。人体血液中α-羟丁酸脱氢酶的测定对鼻咽癌、肺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镰状细胞病等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临床上检测α-羟丁酸脱氢酶的方法为液生化法,但此方法需要大型的自动化生化仪器,仪器价格昂贵,且需要成熟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的POCT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临床上。本研究利用干式生化检测原理和技术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人体中α-羟丁酸脱氢酶的干化学试纸,同时配套自行开发的小型台式反射光度计可以定量检测人体血液当中的α-羟丁酸脱氢酶含量,经过临床验证性能符合临床需要,形成的产品已获得CFDA注册文号,可以投入临床实际应用。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干化学产品的空白,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试剂成本低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设计了单因子及全因子实验对试纸材进行料筛选及试纸配方的优化。确定了测试条件:测试波长为550nm,反应时间为120s,加样量为15μL;对试纸反应中涉及到的底物浓度、缓冲溶液pH值和离子浓度、显色剂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稳定剂、辅酶和保护剂主要组分进行优化。试纸的配方优化结果:α-羟丁酸的浓度为15mmol/L、缓冲液离子浓度为100mmol/L、pH值为8.2、显色剂浓度为50mmol/L、吐温-20的浓度为0.5%,稳定剂浓度为4%,辅酶浓度为10%,保护剂浓度为1%。对试纸材料进行筛选,试剂层选用15μm孔径的CNPC-SS12,扩散层选用PES30/24,中间层选用6613。将优化后配方应用于试剂层中,结合筛选好的膜材组装成试纸,对试纸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纸的批内精密度6.8%~7.1%、批间精密度4.0%~4.9%、总精密度7.8%~8.6%,均小于10%;测试朗道校准品高低值准确度的偏差分别为4.9%和5.3%,都小于15%;试纸线性范围在24U/L~953 U/L内,相关方程为y=0.970x+1.971,相关系数R2=0.9997;试纸开瓶21天,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试纸保持稳定;在37℃储存14天,试纸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表明α-HBDH干化学试纸在2~8℃冷藏条件下可储存12个月;常见干扰物质低于以下浓度时:血红蛋白5g/L、胆红素342μmol/L、甘油三酯37mmol/L、抗坏血酸170μmol/L,对α-HBDH检测无明显干扰。干化学试纸与液体参考方法学比较,相关方程为y=0.995x+20.934(r=0.995),Passing-Bablok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995,接近理论值1;Bland-Altman分析显示4.16%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之外。表明干化学与液体试剂相关性良好,具有可比性。对不同抗凝剂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肝素钠血浆与血清检测结果同源性最好,肝素钠血浆的相对偏倚为5.7%,试纸测定脑梗患者α-HBDH浓度与正常人的差异性对比明显,表明该试纸适用于脑梗患者的辅助诊断。临床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试纸可应用于α-HBDH的检测,可在基层医院进行应用推广。

易金燕,黄善三,何小萍,蒋丰亦,苏玉珑,卢佳美[4](2017)在《危重病人不同途径采血检测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介绍目前国内外危重病人不同途径采血检测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提示护士在给危重病人采血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采血途径。

孙芬芬[5](2017)在《平高原警犬血液矿质元素和酶活性研究》文中指出警犬在国防安全与警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警犬的健康问题、特殊环境适应能力及体能耐受力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对血液矿质元素及酶活性分析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矿质元素、抗氧化酶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对警犬高海拔适应性、警用性和健康保障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对平、高原成年警犬以及不同饲料添加剂喂养下的警犬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AAS)、原子荧光(AFS)和质谱仪(ICPMS)对血液矿质元素Fe、Ca、Zn、Mn、Cu、Se和血浆关键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如下:(1)通过血液矿质元素测定,初步确定了5种警犬犬种血液中6种主要矿质元素正常含量范围。警犬血液中SOD、GSH-PX、CK、LDH等四种酶的健康参考范围分别是85.57±14.10U/mL、2342.42±605.37U/mL、0.3354±0.1281U/mL、2.626±0.763U/mL。(2)高原警犬血液中Fe、Cu、Zn、Se含量均低于平原组,Ca、Mn含量均高于平原组。其中Cu、Zn、Se在平原、高原间显着性差异,Ca、Mn差异不显着,Fe元素含量在马犬的平、高原组间差异不显着,在昆明犬平、高原组间显着性差异。(3)优秀犬(衔取欲望高、运动能力强、易兴奋)血液中Cu、Fe、Se含量均高于普通警犬,其中Cu差异极显着(P<0.01);Fe差异显着(P<0.05);Se在马犬与史宾格的优秀犬与普通犬间差异显着。Ca、Zn、Mn在普通犬与优秀犬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高原组警犬血浆中SOD、GSH-PX均低于平原组,LDH、CK高于平原组警犬。其中,GSH-PX、SOD、LDH显着性差异(P<0.05),CK不显着;高原昆明犬的GSH-PX、LDH极显着高于高原马犬(P<0.01),可知:昆明犬更具有适应高原低氧的生理特征。(5)通过对马犬和昆明犬运动前后血浆酶活性持续测定,发现昆明犬血液中GSH-PX、SOD、LDH和CK等酶活恢复速度要先于马犬,即相同条件下,昆明犬的体能恢复优于马犬。(6)通过对健康、非健康马犬血液酶活性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数据拟合,建立了BP神经网络,此神经网络对数据的拟合度较高,可以对马犬的健康值进行预测。(7)通过对警犬饲喂红景天和亚硒酸钠一个月,结果发现其对高原警犬低氧环境运动所导致的自由基代谢失衡有保护、调节作用。红景天对SOD升高显着;亚硒酸钠对GSH-PX升高显着。

解青俊[6](2016)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受检人员80例,分别使用干燥管以及肝素钠抗凝管装受检人员标本各5 mL,对比血清以及肝素抗凝血浆的检验结果。结果在血清以及肝素抗凝血浆的检验结果对比方面,氯、钠、尿素氮、葡萄糖、肌酐、胆碱酯酶、肌酸激酶以及淀粉酶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钾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能力显着,不易溶血,并且分离血浆的速度较快,多种急诊生化检验都能够使用肝素抗凝血浆作为标本,不过需要注意钾离子的检验结果存在浓度差。

贺淑巍,王旭[7](2015)在《肝素锂血浆与血清样本进行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素锂血浆行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43例。按常规方法分别采血至2个真空玻璃试管中各3 m L,其中一管不抗凝,另外一管为肝素锂抗凝。取血后充分混匀即刻离心分离血浆,不抗凝血清室温放置1 h后血清析出离心分离血清供检。于同一Uni Cel Dx I800 Access化学发光仪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肝素锂血浆与血清的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经比较,T3、FT3、FT4、TSH肝素锂血浆与血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锂血浆的T4与血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肝素锂血浆与血清均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r>0.700)。结论肝素锂血浆适合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但肝素锂血浆的T4测定结果需建立回归方程将血浆值换算成血清值。

姚燕峰[8](2014)在《不同真空采血管对34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自动生化仪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各级医院实验室的普遍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已不再是影响检验报告特别是急诊检验报告快速发出的关键因素。由于血清分离太慢,易凝,容易堵塞仪器吸样针,使重复测定费时费试剂,因此许多医院为了尽快出具检测报告而使用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项目检测,但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以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

张木珠[9](2014)在《血清与血浆样本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标本用于免疫项目检验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对比测定我院门诊病人随机采样的肝素钠抗凝血浆和不抗凝的血清标本的16项免疫项目,统计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血清与血浆中16项免疫学指标得出的结果高度一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代替血清既可提高检测速度,又可减少溶血的干扰;既适合免疫学指标的常规检测,也适合免疫学指标的急诊分析。

费鲜明,袁武峰,蒋雷,张蕾,严长水,周永列[10](2013)在《丁胺卡那霉素的抗凝功能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丁胺卡那霉素作为抗凝剂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硅化试管法测定10例健康志愿者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抗凝全血的凝血时间(CT),以CT超过7天(168h)的最低浓度确定为抗凝浓度。测定30例志愿者新鲜全血在分别使用抗凝浓度的丁胺卡那霉素和相关抗凝剂抗凝后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LY%和GR%)、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功能试验(PT、APTT、TT和Fib)、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表达水平、全血和血浆黏度以及血浆电解质(K+、Na+、Cl-、Ca2+、总Mg2+、总P)浓度,同时测定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丁胺卡那霉素抗凝浓度为18g/L。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LY%显着低于而GR%显着高于EDTA-K2抗凝组(P均<0.01);丁胺卡那霉素抗凝血放置1h时血小板计数显着低于即刻检测结果(P<0.05),放置24h时,血小板计数显着高于放置1h时的结果(P<0.05),而与即刻检测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PT、APTT、TT显着高于柠檬酸三钠抗凝组(P<0.01),而两组间Fib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血小板聚集率显着低于柠檬酸三钠抗凝组(P<0.01);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血小板CD62P和Fib-R表达率显着低于EDTA-K2抗凝组(P均<0.05);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与EDTA-K2抗凝组无显着差异,全血和血浆黏度以及电解质浓度与肝素锂抗凝组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丁胺卡那霉素在临床检验中可作为抗凝剂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抗凝血可用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参数、血液流变学以及电解质检测,但不适用于白细胞分类、凝血功能试验、血小板功能和活化指标的检测。

二、肝素锂抗凝的血浆和不抗凝的血清检测离子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素锂抗凝的血浆和不抗凝的血清检测离子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质组学概述
        1.1.1 脂质的简介
        1.1.2 脂质组学的发展
        1.1.3 脂质组学的应用研究
    1.2 脂质组学的研究策略
        1.2.1 脂类代谢物的提取方法
        1.2.2 脂类代谢物的分离
        1.2.3 脂类代谢物的检测
        1.2.4 脂类代谢物的鉴定
    1.3 冠心病运动康复的概述
        1.3.1 冠心病运动康复的简介
        1.3.2 冠心病运动康复的脂质组学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血浆中脂类代谢物提取和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样本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内标溶液的制备
        2.3.2 脂类代谢物的提取
        2.3.3 质控样本的制备
        2.3.4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2.3.5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2.4.2 流动相对色谱分离性能的影响
        2.4.3 质谱参数对质谱检测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脂类代谢物的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样本
        3.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内标溶液的配制
        3.3.2 样本的制备
        3.3.3 检测条件
        3.3.4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脂类代谢物的色谱流出规律
        3.4.2 脂类代谢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3.4.3 脂类代谢物的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后的脂代谢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本信息
        4.2.2 运动处方的制定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后的脂代谢变化
        4.3.2 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前、后的分类模型研究
        4.3.3 筛选差异代谢物
        4.3.4 代谢通路分析
        4.3.5 对运动康复的认识及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2)肝素抗凝血浆用于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清、血浆结果比较及统计学描述
    2.2 39项指标血浆和血清结果的偏倚、r及斜率
    2.3 结果判定
3 讨论
4 结论

(3)快速定量检测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干化学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干化学介绍
        1.2.1 干化学定义
        1.2.2 干化学检测方法
        1.2.3 干化学的发展进程
        1.2.4 干化学试纸的反应原理与技术类型
        1.2.5 干化学的应用
    1.3 α-羟丁酸脱氢酶的介绍
        1.3.1 α-羟丁酸脱氢酶的理化性质
        1.3.2 α-羟丁酸脱氢酶与疾病的关系
        1.3.3 α-羟基丁酸脱氢酶检测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α-羟丁酸脱氢酶干化学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反应条件探究
        2.3.1 反应原理
        2.3.2 测定波长
        2.3.3 试纸结构及其制备
        2.3.4 初步显色验证
        2.3.5 反应加样量研究
        2.3.6 反应时间
    2.4 试纸配方单因素探究
        2.4.1 α-羟丁酸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2.4.2 缓冲溶液pH值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2.4.3 缓冲液离子强度对反应的影响
        2.4.4 显色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5 表面活性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6 分析方法
    2.5 试纸配方的全因子实验探究
        2.5.1 实验方法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1 实验反应条件探究结果
        2.6.2 试纸配方单因素探究结果
        2.6.3 试纸配方的全因子实验探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α-HBDH干化学试纸膜材的筛选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试剂层材料的选择
        3.3.2 扩散层材料的选择
        3.3.3 中间层材料的选择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试剂层膜材的结果分析
        3.4.2 扩散层膜材的结果分析
        3.4.3 中间层膜材的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α-羟丁酸脱氢酶干化学试纸性能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α-HBDH干化学测定试纸的制备
        4.3.2 仪器的规格及测定方法
        4.3.3 标曲的建立
        4.3.4 精密度评价
        4.3.5 准确度评价
        4.3.6 线性范围
        4.3.7 试纸条稳定性
        4.3.8 干扰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4.4.2 精密度结果
        4.4.3 准确度结果分析
        4.4.4 线性范围结果分析
        4.4.5 试纸条稳定性结果分析
        4.4.6 干扰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α-羟丁酸脱氢酶干化学试纸的临床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与分析方法
        5.2.1 方法学比较
        5.2.2 抗凝剂类型研究
        5.2.3 脑梗死患者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方法学比较结果
        5.3.2 不同抗凝剂类型血浆比较结果
        5.3.3 脑梗死患者的测定结果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危重病人不同途径采血检测电解质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常用的采血途径
2 采血途径、标本处理及检测仪器的选择
    2.1 同为抗凝或无抗凝的外周动脉血与外周静脉血
    2.2 同为无抗凝的外周静脉血
    2.3 同为无抗凝的外周静脉血与中心静脉血
    2.4同为无抗凝的外周静脉血与血液透析管血
    2.5 同为无抗凝的外周动脉血与动脉测压管血
    2.6 同为固体肝素抗凝动脉测压管血与中心静脉血
    2.7 固体肝素抗凝外周动脉血与无抗凝外周静脉血
    2.8 肝素抗凝外周动脉血和无抗凝外周动脉血
    2.9 其他
3 小结

(5)平高原警犬血液矿质元素和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警犬概况
        1.1.1 我国警犬发展简史
        1.1.2 我国主要警用犬种及分类
        1.1.3 我国警犬发展现状
    1.2 矿质元素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
        1.2.1 Fe、Ca的生理作用
        1.2.2 Zn、Mn、Cu的生理作用
        1.2.3 Se的生理作用
    1.3 矿质元素对犬作用的研究现状
    1.4 关键性酶对动物机体的作用
        1.4.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理作用
        1.4.2 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生理作用
    1.5 高原环境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警犬血液中六种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2.1 实验警犬
    2.2 仪器与试剂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采样方法
        2.3.2 处理方法
        2.3.3 血液中Fe、Ca、Zn、Mn、Cu、Se测定
        2.3.4 数据统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相关系数、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
        2.4.2 平高原犬血液中矿质元素测定结果与分析
        2.4.3 优秀犬与普通犬矿质元素测定结果与分析
        2.4.4 警犬血液矿质元素正常参考范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警犬血液中四种关键酶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处理
        3.3.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
        3.3.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
        3.3.4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3.3.5 肌酸激酶(CK)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性别对警犬血液中SOD、GSH-PX、CK、LDH的影响
        3.4.2 犬种对警犬血液中SOD、GSH-PX、CK、LDH的影响
        3.4.3 海拔对警犬血液中SOD、GSH-PX、CK、LDH的影响
        3.4.4 平原警犬血液中SOD、GSH-PX、CK、LDH正常参考值
        3.4.5 警犬血液酶活性与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3.4.6 警犬健康指标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原警犬运动前后酶活性测定
    4.1 血样采集
    4.2 仪器和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SOD、GSH-PX、CK、LDH活力测定
        4.3.3 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高原昆明犬、马犬运动前后酶活测定结果
        4.4.2 不同喂养方式对高原警犬耐受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肝素锂血浆与血清样本进行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与处理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不同真空采血管对34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1. 2 仪器与试剂
    1. 3 检测项目
    1. 4 方法
    1. 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血清与血浆样本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样品收集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肝素锂抗凝的血浆和不抗凝的血清检测离子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D]. 蔡芳.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2]肝素抗凝血浆用于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可行性研究[J]. 谭延国,肖阳,亢涛,曾海青,王志阳,张磊,张莉,李佩,李格,钟侃,张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9)
  • [3]快速定量检测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干化学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胡树昆.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危重病人不同途径采血检测电解质的研究现状[J]. 易金燕,黄善三,何小萍,蒋丰亦,苏玉珑,卢佳美. 护理研究, 2017(15)
  • [5]平高原警犬血液矿质元素和酶活性研究[D]. 孙芬芬.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6]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J]. 解青俊. 基层医学论坛, 2016(18)
  • [7]肝素锂血浆与血清样本进行甲状腺功能指标测定的对比分析[J]. 贺淑巍,王旭. 中外医疗, 2015(20)
  • [8]不同真空采血管对34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 姚燕峰.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4(01)
  • [9]血清与血浆样本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对比分析[J]. 张木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01)
  • [10]丁胺卡那霉素的抗凝功能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 费鲜明,袁武峰,蒋雷,张蕾,严长水,周永列. 医学研究杂志, 2013(01)


血浆蛋白论文 元素分析论文 健康论文 警犬论文 试剂论文

上一篇:心理训练与气功练习及其作用原理对比分析
下一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做好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