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芝[1](2021)在《猪气喘病的防治》文中研究指明猪气喘病属二类动物疫病,它是由猪相互接触产生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能引发慢性渐进加剧的呼吸疾病综合证,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导致养殖者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药,治疗主要以四环素、土霉素、林可霉素等为主,同时应注意其与猪流行性感冒和猪肺疫、肺丝虫病及蛔虫病的区别。
李秋月,李耀林[2](2015)在《猪气喘病的中西药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慢性呼吸。主要临床症状是干性咳嗽和气喘,病变常局限于肺,表现为融合性肺炎,部分肺小叶呈肉样实变。本病一年四季可发,但以气候骤变和冬春二季发病较多,且和年龄、性别和品种无关。1预防现已研制出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可用于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该疫苗适用于断奶后各种年龄的猪以及种公猪、怀孕2个月以内的母猪,接种方法为胸腔注射。使用该
黎元亮[3](2015)在《猪气喘病的治疗与预防探究》文中提出在猪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猪气喘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最难治愈的一种疾病。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猪气喘病的治疗方法,并对该疾病的预防性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对规模化养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加力,黄海龙,温伟[4](2014)在《四种方法治疗猪气喘病的疗效对比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观察4种治疗方法治疗猪喘气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选出较好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猪喘气病的治愈率,本试验选某猪场确诊为猪喘气病的病猪60头,将患猪随机分4组,分别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西药穴位注射、单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单用西药及针灸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西药穴位注射组的治愈率为93.33%;麻杏石甘汤加味组治愈率为73.33%;西药组治愈率为80.00%;针灸组治愈率为46.67%。试验证明,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猪喘气病的疗效高于其他3种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王红英,刘祯,杨建斌[5](2014)在《猪气喘病防治》文中认为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干咳、喘、腹式呼吸为主,体温、食欲一般无显着变化,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2011年1-8月,我区某猪场猪群发生以气喘病为主的呼吸道疾病,经调整饲养管理方式,采取全群给药、注射疫苗、个体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吴帅成,宋舟,张翠,秦倩倩,谢闪闪,张长帅,付本懂,韦旭斌,申海清[6](2011)在《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文中提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具有经穴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穴位给药方式是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而常用穴位主要是后海穴、百会穴、肺俞穴。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经络穴位给药制剂和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已成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王金鹏[7](2009)在《肺俞穴注射治疗猪气喘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治疗猪气喘病通常采用抗生素以肌注或气管注射的形式进行治疗,临床上以疗程长、治疗费用高而使人觉得难缠,为改变这一局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了肺俞穴注射疗法,不仅缩短疗程,而且降低了治疗成本70%以上,现将有关治疗方
祁化成[8](2009)在《猪气喘病的预防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猪气喘病是全球养猪界公认的最难净化的猪病之一,控制和净化该病是养猪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国内的养猪生产中常采取疫苗预防、药物控制和生物安全的疫病防治三角形体系。
李卫东[9](2006)在《猪气喘病的治疗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李振清[10](2006)在《猪气喘病的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病原与流行病学 |
| 1.1 病原 |
| 1.2 流行病学 |
| 2 猪气喘病症状及病理变化 |
| 2.1 急性型 |
| 2.2 慢性型 |
| 2.3 隐性型 |
| 2.4 病理变化 |
| 3 诊断的要点 |
| 3.1 与猪流感相区别 |
| 3.2 与猪肺疫区别 |
| 4 猪气喘病防治措施 |
| 5 治疗方法 |
| 6 结束语 |
| 1 引发猪气喘病的病原 |
| 2 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
| 2.1 传 染源 |
| 2.2 传 播途径 |
| 2.3 易 感染的畜群 |
| 2.4 流 行季节 |
| 3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 |
| 3.1 急 性病症 |
| 3.2 慢性疾病 |
| 3.3 隐性疾病 |
| 4 治疗方法 |
|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 4.2 特 殊治疗法 |
| 4.2.1 药物胸腔注射法 |
| 4.2.2 蟾 蜍涂耳法 |
| 4.2.3 自家血疗法 |
| 5 综合性预防措施 |
| 5.1 针对未发病的猪场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 |
| 5.2 针对受到猪气喘病威胁猪群的预防工作 |
| 结语 |
| 1 猪群发病情况 |
| 1.1 猪场基本情况 |
| 1.2 发病情况 |
| 1.2.1 临床症状 |
| 1.2.2 病理变化 |
| 2 诊断 |
| 2.1 流行性感冒 |
| 2.2 猪肺疫 |
| 2.3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
| 3 治疗 |
| 3.1 全群用药方案 |
| 3.2 个体治疗方案 |
| 3.3 临床治疗案例和效果 |
| 4 预防措施 |
| 4.1 完善管理制度 |
| 4.2 严格消毒 |
| 4.3 控制人员 |
| 4.4 改善猪舍环境卫生 |
| 4.5 注意引种安全 |
| 4.6 改善饲养方式 |
| 4.7 注射疫苗 |
| 5 小结 |
| 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作用机理 |
| 2 兽医临床常用经络穴位给药方式及其常用制剂特点 |
| 2.1 穴位埋植疗法 |
| 2.2 穴位注射疗法 |
| 3 兽医临床常用给药穴位 |
| 3.1 后海穴 |
| 3.2 百会穴 |
| 3.3 肺俞穴 |
| 4 问题与展望 |
| 1 穴位选择 |
| 2 治疗药物及剂量 |
| 3 疗效观察 |
| 4 典型病例 |
| 5 分析 |
| 1 土霉素疗法 |
| 1.1盐酸土霉素法 |
| 1.1.1肌肉注射 |
| 1.1.2气管注射 |
| 1.2土霉素碱法 |
| 1.3长效土霉素法 |
| 1.3.1单独使用 |
| 1.3.2配合卡那霉素 |
| 2 卡那霉素疗法 |
| 2.1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规格为25万IU/mL, 为无色液体。 |
| 2.2 猪喘平 (硫酸卡那霉素母液提取的棕色注射液) 按4万IU/kg |
| 2.3 肌注4~12 mg地塞米松注射液加15 |
| 3 泰乐菌素疗法 |
| 3.1 泰乐菌素 |
| 3.2 泰乐菌素+鱼腥草注射液 |
| 3.3 泰乐菌素配合黄芪多糖 |
| 4 林可霉素疗法 |
| 4.1 林可霉素肌肉注射 |
| 4.2 林可霉素拌料 |
| 4.3 林可霉素胸腔注射疗法 |
| 4.4 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混合肌注法用硫酸卡那霉素15 mg/kg、林可霉素10 mg/kg混合肌注, 每天1次, 用至3 |
| 4.5 林可霉素、自家血混合疗法 |
| 5 泰妙菌素 (支原净) 疗法 |
| 5.1 饮水法 |
| 6 喹诺酮疗法 |
| 7 其他抗菌疗法 |
| 8 中兽医疗法 |
| 8.1 镇喘散 |
| 8.2 蟾酥涂耳法 |
| 8.3 猪胆汁注射法 |
| 9 中西兽医结合疗法 |
| 9.1药物疗法 |
| 9.2穴位治疗法 |
| 1 0 维生素B6疗法 |
| 1 0.1 维生素B6注射法 |
| 1 0.2 维生素B6拌料法 |
| 1 1 914 (新砷凡纳明) 疗法 |
| 1 流行病学 |
| 2 临床症状 |
| 3 病理变化 |
| 4 治疗 |
| 4.1 西药治疗 |
| 4.2 中医治疗 |
| 4.3 卡耳疗法 |
| 4.4 胆汁疗法 |
| 4.5 土霉素碱片埋植法 |
| 4.6 土霉素油剂注射法 |
| 4.7 穴位用药治疗 |
| 5 预防 |
| 5.1 疫区用猪气喘病的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
| 5.2 坚持自繁自养, 尽量不从外地购入猪只, 以防疫病传入。 |
| 5.3 猪舍内的温度要适宜, 通风良好, 饲养密度适中, 定期进行消毒,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减少该病的发生。 |
| 5.4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全价饲料, 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尽量减少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