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飞[1](2008)在《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声功率与耐受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将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家兔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观察此类麻醉方式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声功率对治疗耐受性的影响,以指导临床麻醉用药方案的制定。材料和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声功率不同随机分为0W、100W、150W、200W、250W、300W、350W共七个组,在动脉穿刺及监护固定兔之前分别静脉缓推一次咪达唑仑4mg/kg和芬太尼40 g/kg,固定兔之后即开始大腿部肌肉组织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记录最后一次推药至兔出现频繁体动的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连续行为学观察及客观生命体征监护,治疗后对治疗部位解剖,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随着声功率的增加,在达到一定麻醉状态下的麻醉维持时间也逐渐缩短,各功率组麻醉维持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声功率与麻醉维持时间之间有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46.721-0.102x;各治疗组(100~350W)HR、R、MAP、T与对照组(0W)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功率组实验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副反应少。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产生的疼痛需要麻醉,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是可行的;声功率是影响治疗耐受性的重要因素,声功率的增加会导致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耐受性的下降。
张小飞,魏安宁[2](2007)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麻醉处理》文中认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无创的高温治疗肿瘤方法,其治疗时需要麻醉,本文就其治疗肿瘤的机制、麻醉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外针对不同部位肿瘤实施的麻醉方法作一总结。
龚文婷,陈玉培,徐昆,季道如,但玲[3](2003)在《罗比卡因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下肢骨肿瘤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体外肿瘤治疗手段,在临床作为肢体骨肿瘤保肢治疗方法之一,已被成功地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局部治疗技术。既往在HIFU过程中通常应用利多卡因等药物作为持续硬膜外腔用药,从2002年12月我们尝试罗比卡因替代利多卡因,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例 ASAⅠ~Ⅱ级下肢骨肿瘤行HIFU治疗的病人,男14例,女6例,年龄8~40岁,中位年龄18岁,体重24~72kg。其中原发性骨肉瘤18例,软骨肉瘤2例,肿瘤位于股骨下段16例,胫骨上段4例,HIFU治疗范围包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符号说明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论文正文: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声功率与耐受性的相关性研究 |
| 前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回顾性分析 |
| 文献综述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