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唐菖蒲种植期对匍匐茎和种球生长发育的影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唐菖蒲种球种植期对匍匐茎和子球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丁苏芹[1](2019)在《小苍兰球茎发育期间激素及糖代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苍兰是世界十大切花之一,繁殖和商品流通形式主要依赖种球,种球的质量直接影响其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不少研究已表明,球茎质量与内源激素和糖代谢及调控密切相关。本文以小苍兰品种‘上农黄金’为材料,在观测其球茎发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内源激素和糖代谢随球茎发育的动态变化,进而利用转录组分析,明确了与小苍兰球茎发育密切相关的内源激素和糖代谢途径,建立了球茎发育的差异表达谱。同时,对主要代谢途径的关键差异基因进行了表达特征分析,从分子层面揭示其球茎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旨在为指导其球茎生产与调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通过定期观测将小苍兰球茎形成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新球形成期(5090 DAP),地上植株表现为五叶期到八叶期;球茎膨大阶段,地上植株为现蕾期到开花期,包括两个时期,即90120DAP为增长初期,120140 DAP为快速膨大期;最后是球茎成熟期(140190 DAP),地上植株表现为开花末期至枯苗期。2.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方法,定期测定小苍兰球茎的内源激素。结果发现,GA3含量表现为双峰值“M”型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球茎膨大前期和球茎成熟初期;ABA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新球形成初期,现蕾期间降到最低值后有所回升,然后再次下降;IAA的变化趋势与ABA相反,整体呈上升趋势,球茎形成期IAA波动不大且维持较低水平,球茎膨大中期时达到一个峰值后出现下降至球茎膨大后期到一低值,然后再次快速上升至球茎成熟,达到最高值;ZR含量变化则表现为多峰值“M”型趋势,3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球茎形成初期、球茎膨大后期及球茎完全成熟期。相关分析表明,除ZR与发育进程无相关性外,其它所有测定指标均显着相关,说明GA3、IAA、ABA等内源激素水平以及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均与其球茎发育进程密切相关。3.蔗糖与淀粉的含量与小苍兰球茎发育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含量随球茎不断膨大总体表现为不断增加的趋势。蔗糖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蔗糖合成酶(Su Sy)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转化酶(INV)则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测定淀粉代谢途径3个关键酶的动态变化发现,淀粉酶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Q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的活性整体上则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4.以小苍兰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茎为材料进行了转录组重测序,构建了12个c DNA文库,测序共获得82.54Gb Clean Data,其Q30碱基百分比均高于89%,GC%约为48%。组装后共得到100,999条unigene,其N50为1,507,平均长度约为772 nt,组装完整性较高。在NR、Pfam等数据库中注释到了44,405条,约占总unigene的44%。通过COG和GO数据库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以及次生代谢过程的注释基因比较集中。利用MISA软件,在小苍兰‘上农黄金’球茎中共鉴定出6种类型的SSR,对筛选得到的1kb以上的Unigene做分析后共得到9,200个SSR位点,其中单碱基重复最常见,占总数的48.5%。5.内参基因对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目的基因表达的准确性影响很大。我们从上述转录组中选择了8个传统持家基因开展了内参基因的筛选,并通过Best Keeper、Norm Finder以及ge Norm综合分析其表达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小苍兰球茎的四个发育时期中,QCR、Actin、TUB的表达是最为稳定的,适宜作为内参基因,CYP和18sr RNA最不稳定;而在六个组织器官中,Actin和18sr RNA是最合适的内参基因。GAPDH、β-Tubulin和SAMDC的稳定性在不同软件分析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稳定性适中,而EF-1β最不最不稳定。6.构建了小苍兰球茎发育差异表达基因(DEG)数字基因表达谱,进一步通过q PCR研究了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比较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布,发现快速膨大期与成熟期对比得到的DEG最多且主要为下调基因,可见这两个时期是小苍兰球茎发育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基于KEGG的通路分析表明,小苍兰球茎发育相关DEG参与的代谢通路达20个以上,蔗糖-淀粉代谢和激素代谢活跃。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EG主要集中在代谢过程和发育过程等,除了基础生命活动的功能,球茎发育期间碳水化合物代谢居于第二位,代谢活动非常活跃。根据关键酶基因的FPKM值,构建了小苍兰球茎中内源激素与糖代谢的主要调控模式图。通过q PCR分析激素与糖代谢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模式,发现,α-葡萄糖苷酶基因在球茎成熟期表达量骤增,INV和Su Sy的基因表达量均在快速膨大期达到最高,Su Sy在开始形成期和增长初期相对表达较高,随后下降。Q酶在球茎发育前三个阶段表达量均较低,至成熟期则大量表达;ADPG焦磷酸化酶的表达随球茎发育而升高;β淀粉酶表达在前三个发育阶段呈现急剧增加趋势,但到成熟期则下降。ZR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细胞分裂素反式羟化酶在增长初期表达量最高;ABA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脱落酸8’-羟化酶在成熟期的表达量最低,而合成途径前期的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的表达量则最高;GA和IA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赤霉素-20-氧化酶和细胞分裂素脱氢酶的表达量在球茎开始形成期最高。推测ZR、GA和IAA促进小苍兰球茎形态建成,而ABA可能对促进球茎成熟有积极调控意义。

韩冰[2](2018)在《十五种百合在豫北地区引种调查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百合的十五个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对其成活率,物候期,株高和茎粗,花朵性状以及采后种球的产量和繁殖特性调查记录。同时通过对八个百合品种进行区域性试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生长情况,开花性状和种球繁殖情况。旨在为豫北地区发展百合生产中筛选几个优良品种,也为有关地区百合发展提供合适的品种组合或品种区划。研究结果如下:1.引种观察试验表明:(1)在豫北地区比较合适的引种品种有兰州,西伯利亚,索邦。在豫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质条件下,三个品种都能正常的完成其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食用百合品种兰州的成活率是97.5%,花期天数为26天,花朵数为4-9朵,采后种球重量要比原种球大2.83g,种球繁殖系数也较高,抗病虫害能力较强。(3)东方系切花百合品种索邦的成活率是98.5%,花期天数为23天,花朵数为4-8朵,采后种球重量要比原种球大3.16g,种球繁殖系数也较高,抗病虫害能力较强。(4)东方系切花百合品种西伯利亚百合的成活率是97.5%,花期天数为25天,花朵数为2-6朵,采后种球重量要比原种球大4.90g,种球繁殖系数也较高,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三个品种的经济效益以及繁殖系数和抗病虫害要优于其他引种品种,可以在豫北地区进行推广。2.区域试验表明:(1)在浚县地区栽培品种中生长情况较好的品种有兰州、索邦、西伯利亚、木门。开花性状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有科沃尔、泰伯、木门。种球繁殖情况较好的品种有兰州、索邦、西伯利亚。(2)在淇县地区栽培品种中生长情况较好的品种有双子红和泰伯。开花性状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有科沃尔、泰伯、木门。种球繁殖情况较好的品种有双子红和泰伯。(3)在林州地区栽培品种中生长情况较好的品种有基铺和科沃尔。开花性状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有科沃尔、泰伯、木门。种球繁殖情况较好的品种有双子红和泰伯。综合可以看出,浚县地区种植情况最佳,其次淇县地区,再次是林州地区。

僧珊珊[3](2016)在《GhAGPS1和GhAGPL1对唐菖蒲种球重量和籽球数目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是世界着名的鲜切花之一,主要通过球茎进行营养繁殖。唐菖蒲当年生的球茎由新球和籽球组成,新球是切花生产的种球,籽球是生产切花种球的繁殖材料,因此,其切花生产取决于新球的品质,而切花种球的生产则取决于籽球的品质和数量。目前,国内唐菖蒲生产由于病虫害、长期无性繁殖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原因导致种球退化严重,致使优质鲜切花种球完全依赖进口。淀粉是唐菖蒲新球和籽球中重要的贮藏物质,其合成和积累对球茎的膨大发育至关重要。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GPase)是淀粉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是决定球茎中淀粉含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研究AGPase基因在唐菖蒲新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提高新球的重量、增加籽球的数量、提高唐菖蒲切花的品质至关重要,以期为我国唐菖蒲的切花生产和优质种球的国产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唐菖蒲品种‘超级玫瑰’(’Rose Supreme’)为试验材料,采用反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及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唐菖蒲APGase的大、小亚基基因(GhAGPS1和GhAGPL1);采用酶切和重组质粒的技术,构建GhAGPS1和GhAGPL1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融合载体,使用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细胞观察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hAGPS1和GhAGPL1的时空表达;采用卢格氏碘液染色法、扫描电镜和葸酮硫酸法检测淀粉含量和数目的变化;异源转化拟南芥突变体和瞬时基因沉默(VIGS)技术分析GhAGPS1和GhAGPL1的在拟南芥中及其在唐菖蒲球茎膨大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1)GhAGPS1基因全长为1801bp,CDS 1581bp,编码526个氨基酸,推定的分子量为58.008 kD,等电位为7.87;GhAGPLl基因全长为1919bp,CDS 1554bp,编码517个氨基酸,推定的分子量为56.522 kD,等电位为7.47。两个蛋白均含有ATP-binding motif、catalytic motif、Glc-1-phosphate motif和activator site四个保守位点。(2)GhAGPS1和GhAGPL1蛋白分别定位于细胞的质体和细胞质中。(3)qRT-PCR结果表明,GhAGPS1和GhAGPL1在新球和籽球中均有较高的表达,蔗糖和葡萄糖处理使两个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增加,ABA处理降低了它们的表达量。(4)GhAGPS1和GhAGPL1基因异源转拟南芥突变体恢复了突变体的淀粉合成能力。(5)VIGS诱导的基因沉默的植株中GhAGPS1和GhAGPLl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3.47倍和1.14倍),与其对应的是AGPase酶活比对照降低54%和25%、叶片和新球中的淀粉含量也显着下降(69%和51.25%)、新球的鲜重和干重下降、籽球数目显着减少,从4.08个(对照)降至0.42个(TRV-GhAGPS1)和0.58个(TRV-GhAGPL1),表明在唐菖蒲中沉默GhAGPS1和GhAGPL1基因,抑制其表达,使淀粉的合成受阻,导致新球重量和籽球数目的显着降低。综上所述,淀粉合成限速酶基因AGPase在唐菖蒲球茎中表达,影响球茎中的淀粉合成,球茎中降低其表达会使新球的重量减少,籽球的数量降低,推测AGPase基因在唐菖蒲球茎膨大发育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本研究为提高唐菖蒲的良种繁育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邵小斌,赵统利,朱朋波,汤雪燕,孙明伟[4](2015)在《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切花质量、子球及新球的影响,旨在为生产提供技术及理论依据。以唐菖蒲品种"罗曼史"为试验材料,分别覆土2、4、6、8 cm,测量花序长度及粗度、小花数、现蕾期、子球的数量及质量、新球的直径及质量。结果表明,T2处理(盖土4 cm)比其他处理提前2 d左右现蕾,花梗最粗,为0.81 cm。T3处理(盖土6 cm)能够显着增加花序和花轴的长度,分别为118.5 cm和39.9 cm。种植深度对小花数影响较小。形成子球的数量随着种植深度增加而增加,T4处理(盖土8 cm)形成子球数量最多,为121.4个,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着,但T4处理获得的子球平均质量最小,为0.29 g。新球的直径与质量和种植深度呈负相关,T1处理(盖土2 cm)所获得的新球直径和新球的质量最大,分别达到了6.46 cm、80.82 g。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的花序长度、粗度、现蕾期有影响,对地下部分生长影响更为显着。以提高切花质量为目的,覆土6 cm最佳;以生长子球为目的,则覆土8 cm为宜。

李敏[5](2012)在《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百合(Lilium spp.)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花杆挺直,花朵大,颜色艳丽,花期长等优点。在中国,百合因具有“百年好合”、“高贵纯洁”等美好寓意,倍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采收时期不当,或采后处理方式不当等原因使得切花采后品质严重下降。糖作为保鲜剂配方的基本成分之一已有大量应用,但其作用机理并非完全明确;脱落酸具引起气孔关闭、叶片保绿等作用开始应用于切花保鲜,但报道较少,应用于百合切花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以东方系百合‘索邦’(Lilium orential ‘Sorbonne’)为实验材料,从糖源种类、糖浓度及处理方式、脱落酸浓度、蔗糖和脱落酸混合处理及切花采收状态几个方面探讨了糖和脱落酸对‘索邦’百合切花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葡萄糖、甘露糖、蔗糖和麦芽糖瓶插处理对切花保鲜结果表明:各糖源瓶插处理的适宜浓度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低浓度处理保鲜效果好,高浓度处理缩短切花瓶插寿命,并明显导致叶片的黄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瓶插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5、5、1g L-1,而甘露糖瓶插处理各浓度保鲜效果均不显着,或许是由于甘露糖为非代谢糖,不能提供呼吸底物所致。蔗糖和葡萄糖处理保鲜效果比麦芽糖好,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和切花鲜重的增长。(2)对蔗糖进行不同处理方式及适宜浓度的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在适当浓度情况下,蔗糖处理延长切花瓶插寿命、促进鲜重升高及改善花色,但无论预处理还是瓶插处理,高浓度蔗糖处理都会使得叶片观赏价值快速降低,并且花瓣膜透性增强,尤其是瓶插处理。综合各指标,5g L-1蔗糖瓶插处理的效果最佳。(3)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切花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中低浓度(0.1、0.5、2mg L-1)ABA处理不同程度的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同时改善切花水分状况,其中0.1mg L-1ABA最佳。而高浓度(50mg L-1)ABA处理却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抑制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并且使得切花水分亏缺严重。(4)在添加蔗糖的基础上,低浓度0.1、0.5mg L-1ABA预处理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的增大,改善切花水分状况,减缓了花瓣花青素、叶片叶绿素的丢失,减缓切花花瓣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持最高,丙二醛(MDA)下降较快;而高浓度10、50mg L-1ABA作用则相反,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抑制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并且加快了叶片的黄化。另外,蔗糖、蔗糖与脱落酸混合处理推后了百合切花乙烯释放量第一个峰值的出现。(5)对不同采收状态的切花进行了蔗糖和ABA预处理,结果表明:30g L-1蔗糖的预处理明显提高了各个采收状态切花的鲜重。对采收较早的切花,由于其发育程度较低,自身营养物质较少,蔗糖的添加保证其开花率,并增大了切花花径,显着提前了切花盛花期。同时在蔗糖基础上ABA的添加减缓了切花叶片黄化度。对于中间状态的切花,蔗糖和ABA单独处理都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混合处理保鲜效果不显着;对于采收最迟的切花,ABA处理区、蔗糖与ABA混合处理区保鲜效果比较显着,促进了切花蔗糖的吸收,提高了花瓣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杨启慧[6](2011)在《唐菖蒲冬季种球生产技术要点分析》文中指出唐菖蒲(Gladiotus hybridus)亦名十样锦、菖兰、剑兰及十三太保,属鸢尾科唐菖蒲属,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切花植物,现有品种1万种以上,而切花生产中种球普遍存在退化现象。本文通过材料的选取、种圃的建立、种球的繁殖、种球的复壮、生长环境、日常管理、种球的采收与贮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唐菖蒲冬季种球生产技术。

刘爱丽[7](2010)在《唐菖蒲品种的切花生产及种球演替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陕西汉中地区气候为背景,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场进行,以“普丽西拉”、“蓝精灵”、“红怜”、“粉佳人”、“金色杰克逊”五个唐菖蒲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唐菖蒲切花指标和种球繁殖特点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从引自荷兰已种植多年的唐菖蒲品种中找出种性保持仍较好的品种和等级,结果如下:1.唐菖蒲不同品种切花栽培及种球繁育研究表明,“普丽西拉”、“蓝精灵”退化现象较轻,可作为切花生产的材料;“普丽西拉”、“粉佳人”产生的小子球数目较多,是较好的种球繁育品种;品种“金色杰克逊”存苗率低、切花质量差、母球繁育的小子球数目少,已经严重退化,不宜再做切花或繁育的种球材料;品种“红怜”综合性状表现较为一般,与种球直径大小有更大关系。总体来看,各品种Ⅱ、Ⅲ等级种球可用作切花用球;Ⅳ、Ⅵ等级种球可用作种球繁育材料;Ⅴ等级种球适宜当做种性保持材料种植一年,第二年做切花用球,Ⅰ等级种球应根据品种和种植经验酌情选择。2.唐菖蒲种球母子球间演替特征研究表明,两参试唐菖蒲品种“普丽西拉“和“粉佳人”子球各性状表现均与母球是否感病密切相关。母球感病等级高,则小子球萌芽时间晚、植株矮化、病情指数高。且研究证明小子球等级越大,受母球病害影响越大。3.不同规格唐菖蒲种球的切花品质研究显示,并非所有的大种球都不适合做切花生产,与种球横纵径比大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品种“普丽西拉”种球横纵径比为0.9-1.5范围、“蓝精灵”横纵径比范围在1.2-1.8间的Ⅰ级种球仍可产生优良切花;但当横纵径比值大于1.8时,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退化性状,不宜再选作切花生产的材料。

石景荪[8](2008)在《冀西北高原唐菖蒲切花生产及种球繁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冀西北高原冷凉气候资源为背景,于2006年5月~2007年9月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进行,试验地土壤为冀西北高原典型的砂质栗钙土。以“桃红”、“玫瑰粉”、“超级玫瑰”和“超级红”四个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叶面积、播期、施肥、栽培措施、覆膜方式、营养转移、子球繁殖以及种球呼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以数码相机结合Photoshop软件研究的唐菖蒲叶面积,利用不同叶位叶片的长径(L)和宽径(W)求得唐菖蒲叶面积的矫正系数及回归方程。以矫正系数(K)法求算叶面积:品种“桃红”LA=0.65LW,品种“玫瑰粉”LA=0.71LW;回归方程法求算叶面积:“桃红”LA=0.58×L×W+7.02,“玫瑰粉”LA=0.69×L×W+1.58。经分析比较证明,应用回归方程法计算的叶面积比用矫正系数法更为可靠。2.坝上唐菖蒲切花生产的最佳种植时期是5月,开花后地下球茎开始迅速膨大,4月5日和4月20日播种的新球干重近线性增长出现在9月中、下旬,5月5日以后播种的新球快速增长期出现在9月底10月初。播期越晚,到种球收获之日越不能充分积累干物质,如果以繁殖种球为目的,4月20日播种为宜。3.唐菖蒲长出5~6片叶时是肥料敏感期,此时施肥对地上部分叶面积的积累起了关键作用;30d施肥一次,种球质量表现最好,施肥量不是越多越好,施氮量达9kg/667m2时,对唐菖蒲种球质量的积累最有利;不同施肥间隔期和不同施肥量会影响唐菖蒲对氮、磷、钾的吸收,在施纯氮量为9kg/667m2,唐菖蒲种球中氮、磷、钾含量最高。4.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前者地径小于后者,而前者叶面积、花葶长、花穗长都要大与后者,而两者小花数、小花直径差异不显着;荫棚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两者的切花质量和种球质量差异不显着;小拱棚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前者的出苗期比后者提前了3d,开花期也相应的提前了3d。5.覆盖黑膜对种球切花品质和种球质量影响与露地栽培相比差异不显着,但黑膜覆盖抑草效果非常理想。不完全覆膜是三种覆膜栽培方式中的最佳选择,前期有效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后期有利于自然降水的渗入。6.种球收获后,地上部枝叶中的养分向下进行了转移,球茎中含N量和含P量分别升高了188.43%、28.23%。7.通过播种子球,收获的新球质量比子球增加了17.55g,是播种前的37.6倍。通过子球繁殖的种球,直径与高度的比为1:1.1,而多代种球为1:1.9。8.球茎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同一温度下,球茎直径为7~8cm的比2~3cm的呼吸强度高出54.58%83.63%,呼吸强度与种球大小成正比;同一等级种球,多代种球呼吸强度要高于一代种球31.3%;感病球茎要比健康球茎的呼吸强度大。

谢争争[9](2008)在《唐菖蒲品种的引种与种球繁育区试研究》文中认为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是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单子叶球根花卉,是世界有名的四大切花之一,由于种球退化严重,导致目前优质的切花种球仍然是依赖进口,未能实现种球的国产化生产。本研究从国外引进新星、金色杰克逊、普丽西拉、马加烈、红怜、蓝精灵、粉佳人、超级玫瑰、夏威夷等9个品种,首先在杨凌栽培种植,观察其品种特性,然后再选择汉中、太白、杨凌三地进行区域栽培试验,旨在为寻找合适的优质种球繁育基地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实现种球的国产化生产。研究结果如下:1.唐菖蒲品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唐菖蒲各品种的物候期差异显着;花期差异较大;金色杰克逊品种的绿叶期最长达182d;不同品种营养生长期内株高的动力学曲线呈现不同个数的“S”型曲线;马加烈和粉佳人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在蕾期后呈下降趋势,而其余品种在花后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马加烈品种叶片相对宽大,超级玫瑰品种叶片相对狭长;各品种在花和花蕊的特征方面均存在差异。2.在唐菖蒲品种鲜切花栽培区试研究中,以出苗率、发病率以及反映生长势强弱的苗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个生态区的品种生长势及苗期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均能良好生长;利用模糊概率的分析方法对各品种的切花品质做出了合理、全面的评判,结果表明,红怜、蓝精灵、马加烈品种在杨凌的综合指数较高;其余品种的综合指数则以“汉中—杨凌—太白”的顺序降低,比较适宜在汉中生产切花。3.在唐菖蒲种球繁育区试研究中,以种球的外观和种球贮藏物为评价依据,结果显示,三个生态区的种球外观指标值和种球贮藏物含量都随着“太白—杨凌—汉中”的顺序递减;种球繁殖数量的多项指标均以太白较高;子球贮藏物含量也以太白相对较高,且杨凌和太白两地均适合以0.8~1.0cm的子球来繁殖种球;单个植株繁殖数量方面,红怜品种在杨凌略高于太白,其余品种则表现为以太白较高,利用模糊概率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凌比较适合新星和红怜品种繁殖,其余品种则比较适合以太白区域作为繁殖地。

何秀丽,苑智华,徐哲,义鸣放[10](2008)在《脂氧合酶对唐菖蒲籽球形成和膨大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探讨脂氧合酶(LOX-1)对唐菖蒲籽球形成和膨大的影响,以‘Rose Supreme’和‘Ad- vanced Red’两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籽球的生长发育与LOX-1活性,内源茉莉酸甲酯(MJ)、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唐菖蒲叶片中检测不到LOX-1活性,匍匐茎中LOX-1活性和内源MJ含量最高,籽球数量较多的品种‘Rose Supreme’LOX-1活性和MJ含量显着高于‘Advanced Red’,说明LOX-1在唐菖蒲籽球形成和膨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茉莉酸类化合物(JAs)的生物合成对籽球的发生和生长进行调控。在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过程中,新球和籽球中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都不同程度升高,并且与LOX-1活性呈正相关,说明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对唐菖蒲新球和籽球的形成和膨大起着重要作用。

二、唐菖蒲种球种植期对匍匐茎和子球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菖蒲种球种植期对匍匐茎和子球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小苍兰球茎发育期间激素及糖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苍兰简介
    1.2 植物内源激素研究进展
        1.2.1 植物内源激素概述
        1.2.2 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 蔗糖-淀粉代谢研究进展
        1.3.1 蔗糖、淀粉与球茎发育的关系
        1.3.2 蔗糖代谢相关的酶研究进展
        1.3.3 淀粉代谢相关酶研究进展
    1.4 内参基因的筛选
    1.5 转录组测序在球茎类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苍兰球茎发育进程及其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小苍兰的球茎发育进程观测
        2.2.2 小苍兰新球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2.3 讨论
第三章 小苍兰球茎发育过程中蔗糖-淀粉代谢酶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淀粉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
        3.2.2 蔗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
    3.3 讨论
        3.3.1 糖代谢与球茎生长发育的关系
        3.3.2 蔗糖代谢中的关键酶分析
        3.3.3 淀粉代谢中的关键酶分析
第四章 小苍兰球茎发育过程中转录组重测序及功能注释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RNA提取、c DNA文库构建、测序及组装
        4.1.3 All Unigene功能注释
        4.1.4 All Unigene预测编码蛋白区CDS
        4.1.5 All Unigene基因表达量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NA检测结果
        4.2.2 测序和组装结果
        4.2.3 All Unigene基因注释和功能分类
        4.2.4 SSR分析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小苍兰实时荧光定量PCR中的内参基因筛选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RNA、引物及c DNA质量检测
        5.2.2 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小苍兰球茎形成与发育不同时期数字基因表达谱构建及特征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6.1.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1.3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6.1.4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6.1.5 蔗糖与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qRT-PCR检测
        6.1.6 四种内源激素代谢关键酶基因的qRT-PCR检测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布
        6.2.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析
        6.2.3 差异表达基因的COG功能分析
        6.2.4 差异表达基因的通路分析
        6.2.5 蔗糖-淀粉及四种内源激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聚类分析
        6.2.6 淀粉-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qRT-PCR分析
        6.2.7 四种内源激素代谢关键酶的qRT-PCR分析
    6.3 讨论
        6.3.1 小苍兰球茎发育阶段表达谱
        6.3.2 小苍兰球茎蔗糖与淀粉代谢的基因表达分析
        6.3.3 小苍兰球茎四种内源激素代谢的基因表达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2)十五种百合在豫北地区引种调查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百合栽培概况
        1.1.1 百合分类与分布
        1.1.2 百合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1.1.3 百合栽培历史
        1.1.4 百合的价值
        1.1.5 百合发展现状
    1.2 引种的重要性
    1.3 目的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百合引种试验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品种百合成活率和物候期的观察
        2.2.2 百合生长情况调查
        2.2.3 百合开花性状调查
        2.2.4 百合种球采后性状调查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百合区域化试验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区域百合品种生长情况
        3.2.2 不同区域百合品种切花性状情况
        3.2.3 不同区域百合品种种球繁殖特性调查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GhAGPS1和GhAGPL1对唐菖蒲种球重量和籽球数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淀粉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
    1.2 AGPase的结构和功能
        1.2.1 AGPase的结构
        1.2.2 AGPase的功能
    1.3 AGPase基因表达的特异性
    1.4 AGPase酶活性与氨基酸残基的关系
    1.5 AGPase酶对淀粉合成的作用
    1.6 AGPase酶活性的调控
        1.6.1 别构调控
        1.6.2 热钝化
        1.6.3 翻译后修饰—氧化还原修饰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GhAGPS1和GhAGPL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类材料及载体
        2.1.3 相关酶及试剂
        2.1.4 相关培养基
        2.1.5 相关溶液的配制
        2.1.6 基因枪轰击及观察
        2.1.7 基因的克隆和载体构建
        2.1.8 序列分析
        2.1.9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GhAGPS1和GhAGPL1基因的克隆
        2.2.2 GhAGPS1和GhAGPL1蛋白序列分析
        2.2.3 GhAGPS1和GhAGPL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2.4 GhAGPS1和GhAGPL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GhAGPS1和GhAGPL1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异源转化及功能验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类材料及载体构建
        3.1.3 拟南芥的种植
        3.1.4 拟南芥的转化
        3.1.5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筛选和检测
        3.1.6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AGPase活性测定
        3.1.7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淀粉含量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GhAGPS1和GhAGPL1基因在拟南芥突变体中的过表达
        3.2.2 异源转化GhAGPS1和GhAGPL1分别恢复了aps1和apl1突变体的AGPase酶活性
        3.2.3 异源转化GhAGPS1和GhAGPL1分别恢复了aps1和apl1突变体的淀粉合成
        3.2.4 异源转化GhAGPS1和GhAGPL1分别恢复了aps1和apl1突变体植株的生长发育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沉默GhAGPS1和GhAGPL1基因对唐菖蒲球茎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类材料及载体构建
        4.1.3 相关试剂
        4.1.4 烟草脆裂病毒诱导的唐菖蒲基因沉默(VIGS)
        4.1.5 沉默植株的qRT-PCR检测
        4.1.6 沉默植株的叶片淀粉染色
        4.1.7 沉默植株中AGPase活性测定
        4.1.8 沉默植株的淀粉含量及蔗糖含量测定
        4.1.9 沉默植株细胞中淀粉颗粒的观察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沉默植株的PCR检测
        4.2.2 基因沉默降低了植株的AGPase活性、淀粉含量及蔗糖含量
        4.2.3 基因沉默降低了新球的重量和籽球的数量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4)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种植时间及处理
    1.3栽培基质
    1.4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生长发育时间的影响
    2.2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茎秆高度、花轴长度、花梗粗度、小花数的影响
    2.3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籽子球和新球的影响
3讨论与结论
    3.1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生育时间的影响
    3.2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子球和新球的影响

(5)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百合切花概述
        1.1.1 百合的生物学特征概述
        1.1.2 百合切花生产现状
    1.2 切花采后衰老机理
        1.2.1 切花衰老过程中的水分代谢
        1.2.2 切花衰老过程中的呼吸代谢
        1.2.3 切花衰老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1.2.4 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1.3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3.1 切花物理保鲜技术研究
        1.3.2 切花化学保鲜技术研究
        1.3.2.1 切花化学保鲜技术研究概述
        1.3.2.2 糖与切花保鲜及其机理研究
        1.3.2.3 脱落酸与切花保鲜及其机理研究
    1.4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来源
        2.1.1 实验材料
        2.1.2 材料来源
    2.2 实验方法
        2.2.1 处理方法
        2.2.2 指标测定
        2.2.2.1 切花瓶插过程中外观形态指标的测定
        2.2.2.2 切花瓶插保鲜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3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糖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3.1 不同糖源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实验材料
        3.1.1.2 实验方法
        3.1.1.3 测定指标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各糖源不同浓度处理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3.1.2.2 各糖源最适浓度处理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3.1.3 结论与讨论
    3.2 蔗糖不同处理方式对百合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实验材料
        3.2.1.2 实验方法
        3.2.1.3 测定指标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蔗糖不同处理方式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3.2.2.2 蔗糖不同处理方式对百合切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测定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观赏品质的影响
        4.2.2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3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4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观赏评价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5.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1.1 材料与方法
        5.1.1.1 实验材料
        5.1.1.2 实验方法
        5.1.1.3 测定指标
        5.1.2 结果与分析
        5.1.2.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5.1.2.2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1.3 结论与讨论
        5.1.3.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观赏指标的影响
        5.1.3.2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2 蔗糖和脱落酸对不同采收状态百合切花品质及内源糖含量的影响
        5.2.1 材料与方法
        5.2.1.1 实验材料
        5.2.1.2 实验方法
        5.2.1.3 测定指标
        5.2.2 结果与分析
        5.2.2.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
        5.2.2.2 蔗糖和脱落酸处理对不同状态百合切花糖含量的影响
        5.2.3 结论与讨论
    5.3 蔗糖和脱落酸对不同采收状态百合百合切花品质及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5.3.1 材料与方法
        5.3.1.1 实验材料
        5.3.1.2 实验方法
        5.3.1.3 测定指标
        5.3.2 结果与分析
        5.3.2.1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及观赏品质的影响
        5.3.2.2 蔗糖和脱落酸对不同采收状态百合切花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5.3.2.3 蔗糖和脱落酸处理对不同状态百合切花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5.3.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糖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6.1.2 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6.1.3 蔗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6)唐菖蒲冬季种球生产技术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种圃的设计与建立
3 种球的繁殖
    3.1 子球繁殖
        3.1.1 种植前子球预处理。
        3.1.2 土壤处理。
    3.2 球茎切割繁殖
4 种球复壮
    4.1 组培脱毒技术
    4.2 生态复壮技术
5 生长环境
    5.1 温度
    5.2 土壤
    5.3 水
    5.4 光照
    5.5 空气
6 日常管理
    6.1 温度与水分管理
    6.2 施肥
    6.3 病虫害防治
    6.4 剪花促球
7 种球的采收与贮藏
    7.1 种球的采收与处理
    7.2 种球贮藏
    7.3 贮藏期间病虫害防治
        7.3.1 球腐病。
        7.3.2 球茎根腐病。
        7.3.3 软腐病。
        7.3.4 干腐病。

(7)唐菖蒲品种的切花生产及种球演替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唐菖蒲的研究及产业发展现状
        1.1.1 唐菖蒲起源及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唐菖蒲研究现状
        1.1.3 我国唐菖蒲主要面临问题
    1.2 唐菖蒲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球繁殖
        1.2.1 形态特征
        1.2.2 生态习性
        1.2.3 种球繁殖
        1.2.4 种球退化与复壮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唐菖蒲不同品种切花栽培及种球繁育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品种唐菖蒲分级种球地上部分生长性状及存苗率
        2.2.2 不同品种唐菖蒲分级种球切花指标
        2.2.3 不同品种唐菖蒲分级种球繁殖
    2.3 讨论
第三章 唐菖蒲种球母子球间演替特征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同一母球不同等级子球性状比较
        3.2.2 不同母球同一等级子球性状比较
        3.2.3 母球与不同等级子球内含物贮藏量关系
    3.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规格唐菖蒲种球的切花品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规格唐菖蒲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期的比较
        4.2.2 不同等级不同横纵径比的唐菖蒲的病情指数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不同品种唐菖蒲的花
附录二 同一单株母子球田间生长示意图
致谢
作者简介

(8)冀西北高原唐菖蒲切花生产及种球繁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河北省坝上地区基本生态、社会条件
    1.2 唐菖蒲研究现状与生物、生理、生态、栽培和栽培特性
        1.2.1 唐菖蒲研究与生产现状
        1.2.2 唐菖蒲的生态适应性
        1.2.3 唐菖蒲生物学特性及观测方法
        1.2.4 唐菖蒲种球特性
        1.2.5 唐菖蒲花芽分化特点
        1.2.6 唐菖蒲栽培特性
        1.2.7 唐菖蒲种球退化与复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唐菖蒲叶面积测定方法
        2.2.2 播期对唐菖蒲生物学特性、切花质量及种球繁育特性的研究
        2.2.3 不同施氮间隔期和施肥量对唐菖蒲切花质量及种球质量的影响
        2.2.4 覆盖黑膜对土壤含水量及唐菖蒲切花质量的影响
        2.2.5 不同栽培措施对唐菖蒲切花质量及种球质量的影响
        2.2.6 唐菖蒲营养生长后期养分转移积累规律的研究
        2.2.7 唐菖蒲子球的繁殖
        2.2.8 唐菖蒲种球贮藏特性的研究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唐菖蒲叶面积的测定方法
        3.1.1 矫正系数法对叶面积估算效果分析
        3.1.2 回归方程法对叶面积估算效果分析
        3.1.3 矫正系数法与回归方程法的比较
    3.2 播期对唐菖蒲生物学特性、切花质量及种球繁育特性的影响
        3.2.1 播期对唐菖蒲生育期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
        3.2.2 播期对唐菖蒲生物解剖学特征的影响
        3.2.3 播期对唐菖蒲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4 播期对唐菖蒲切花质量的影响
        3.2.5 播期对花色的影响
        3.2.6 不同播期种球繁育特性分析
    3.3 不同施氮间隔期、施肥量对唐菖蒲植株及种球质量的影响
        3.3.1 施肥对唐菖蒲叶面积积累的影响
        3.3.2 施肥对唐菖蒲叶色的影响
        3.3.3 追肥处理对唐菖蒲种球质量的影响
        3.3.4 追肥处理对唐菖蒲N、P、K养分吸收的影响
    3.4 覆盖黑膜对土壤含水量及唐菖蒲切花质量的影响
        3.4.1 黑色地膜覆盖下土壤水分的变化
        3.4.2 黑色地膜覆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3.4.3 黑色地膜覆盖对唐菖蒲质量的影响
    3.5 不同栽培环境对唐菖蒲切花质量及种球质量的影响
        3.5.1 温室与露地栽培条件对唐菖蒲生态指标的影响
        3.5.2 小拱棚与露地两种栽培条件下对唐菖蒲质量的影响
        3.5.3 荫棚与露地栽培条件下对唐菖蒲质量的影响
    3.6 唐菖蒲营养生长后期养分转移积累规律的研究
    3.7 唐菖蒲子球的繁殖
    3.8 唐菖蒲种球收获后种球贮藏特性
        3.8.1 唐菖蒲种球对温度的响应
        3.8.2 一代种球与多代种球呼吸强度比较
        3.8.3 感病种球与健康种球呼吸强度差异
4 讨论
    4.1 唐菖蒲叶面积测定方法的研究
    4.2 追肥对唐菖蒲种球质量的影响及与坝上生态环境的关系
    4.3 覆盖黑色地膜的应用
    4.4 不同栽培措施条件下对唐菖蒲的影响
    4.5 唐菖蒲营养生长及后期养分转移积累
    4.6 唐菖蒲子球繁育与坝上生态环境的关系
5 结论
    5.1 唐菖蒲叶面积测定方法
    5.2 播期对唐菖蒲生物学特性、切花质量及种球繁育特性的研究
    5.3 不同施肥方式对唐菖蒲植株及种球质量的影响
    5.4 覆盖黑膜对土壤含水量及唐菖蒲切花质量的影响
    5.5 不同环境对唐菖蒲切花质量及种球质量的影响
    5.6 唐菖蒲营养生长后期养分转移积累规律的研究
    5.7 唐菖蒲子球的繁殖
    5.8 唐菖蒲种球收获后种球贮藏特性
参考文献
附录I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发表论文

(9)唐菖蒲品种的引种与种球繁育区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1.1.1 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1.1.2 国外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1.1.3 陕西省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1.2 新品种引种的研究进展
        1.2.1 目前开展新品种引种的种类
        1.2.2 新品种引种的重要性
    1.3 区域试验的研究进展
        1.3.1 区域试验的重要性
        1.3.2 目前开展区域试验工作的种类
        1.3.3 观赏植物区域试验
    1.4 唐菖蒲的研究背景
        1.4.1 唐菖蒲的生物学特性
        1.4.2 唐菖蒲的产业发展现状
        1.4.3 唐菖蒲引种栽培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唐菖蒲品种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物候期
        2.2.2 生长发育期
        2.2.3 生长发育规律的观察研究
        2.2.4 品种田间性状调查
    2.3 结论
    2.4 讨论
第三章 唐菖蒲品种鲜切花栽培区试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地区对品种出苗与感病情况的影响
        3.2.2 苗期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2.3 切花品质的综合评价
    3.3 结论
    3.4 讨论
第四章 唐菖蒲品种种球繁育区试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种球繁殖地区的比较选择
        4.2.2 种球生理指标的比较
        4.2.3 不同生态区的品种选择
        4.2.4 种球品质的综合评价
        4.2.5 不同直径等级子球与贮藏物含量的关系
    4.3 结论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不同品种唐菖蒲的花
附录二 不同品种唐菖蒲的种球
致谢
作者简介

(10)脂氧合酶对唐菖蒲籽球形成和膨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测定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的变化
    2.2 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过程中LOX-1活性和茉莉酸甲酯(MJ)含量的变化
    2.3 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四、唐菖蒲种球种植期对匍匐茎和子球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苍兰球茎发育期间激素及糖代谢研究[D]. 丁苏芹.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2]十五种百合在豫北地区引种调查试验[D]. 韩冰.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5)
  • [3]GhAGPS1和GhAGPL1对唐菖蒲种球重量和籽球数目的影响[D]. 僧珊珊.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2)
  • [4]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J]. 邵小斌,赵统利,朱朋波,汤雪燕,孙明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7)
  • [5]糖和脱落酸对百合切花保鲜机制的研究[D]. 李敏.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6]唐菖蒲冬季种球生产技术要点分析[J]. 杨启慧. 现代园艺, 2011(03)
  • [7]唐菖蒲品种的切花生产及种球演替特征研究[D]. 刘爱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8]冀西北高原唐菖蒲切花生产及种球繁殖关键技术研究[D]. 石景荪.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9]唐菖蒲品种的引种与种球繁育区试研究[D]. 谢争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10]脂氧合酶对唐菖蒲籽球形成和膨大的影响[J]. 何秀丽,苑智华,徐哲,义鸣放. 园艺学报, 2008(01)


唐菖蒲论文 小苍兰论文 脱落酸论文 四大切花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上一篇:论公共行政中的道德推理水平
下一篇:知白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