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云[1](2020)在《兴安盟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发力点》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而生活富裕不富裕主要反映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上。提高农民收入是各地做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盟工作的重中之重。
苏彩霞,李惠芝,郑爱军,王世武,刘燕[2](2011)在《浅谈生态农业在兴安盟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文中提出回顾了生态农业提出的背景、概念及中国建设生态农业的基本保障,分析了兴安盟的气候特点、资源优势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展望了今后兴安盟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王崴[3](2011)在《兴安盟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思路与措施的探讨》文中提出文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归纳总结了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及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针对兴安盟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黄明坤[4](2011)在《内蒙古兴安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生产安全和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中国自从加入WTO后,在农产品的贸易上绿色壁垒的出现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成为当前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对研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问题赋予了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绿色食品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的省份,兴安盟虽属全区十二个盟市中最小的盟市,但却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可以说是发展绿色食品,是振兴兴安盟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会带动全盟的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可持续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本文以内蒙古及兴安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理论,采用了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搜集、整理大量资料,对兴安盟绿色食品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优势及潜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提出了兴安盟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对策。
黄明坤[5](2010)在《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发展兴安盟生态农业》文中认为近年来,内蒙古兴安盟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开发,使绿色食品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有力地推动了兴安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忠信[6](2008)在《卜留克产业对兴安盟发展的战略机遇》文中研究说明卜留克是"VC之王",是大兴安岭地区的独有特产,由于卜留克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来,卜留克产品正在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占领着我国酱腌菜行业市场,卜留克产品的出现,冲击着我国酱腌菜行业一场新的变革和整合。目前,卜留克小菜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心目中的"雅桌小菜",在全国
隋维钧,李惠芝,梁淑华,李海峰,刘杰,范琦智[7](2006)在《发展绿色农业走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资源大幅度减少和环境持续恶化带来的巨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人们在寻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所谓"绿色农业",就是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基础,就是以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生产、加工、销售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绿色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的资源利用,是一种能够保持生态完好、技术先进、效益显着、社会可接受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吴宝权,张文忠,吴金花,李国庆[8](2002)在《兴安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
量理[9](2002)在《对巴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巴盟的实际提出实施大开发的几点建议,包括选项、人才、资本,发展非公有经济,扩大开放等。
侯翠荣,于秀华[10](2001)在《我盟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兴安盟农牧民收入现状 |
| 2 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
| 2.1 土地集约化程度低 |
| 2.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未能实现充分转移就业 |
| 2.3 农产品效益偏低 |
| 3 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发力点 |
| 3.1 要做好“土地”的文章,促进农牧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
| 3.2 积极引导创造更多就业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
| 3.3 发挥绿色农畜产品优势,着力提高农产品效益 |
| 1 生态农业 |
| 1.1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
| 1.2 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意义 |
| 1.3 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保障 |
| 1.3.1 国家农业政策是各级生态农业建设的最基本保障 |
| 1.3.2 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 |
| 1.3.3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 |
| 1.3.4 加强科技示范 |
| 2 兴安盟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 |
| 3 生态农业在兴安盟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
| 3.1 生态农业在兴安盟的发展状况 |
| 3.2 生态农业在兴安盟的发展前景 |
| 1 对现代农业基础理论的理解 |
| 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
| 1.2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
| 2 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
| 2.1 发展现代农业,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
| 2.2 发展现代农业, 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
| 2.3 发展现代农业, 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 3 兴安盟农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现代农业的差距 |
| 3.1 农业现状 |
| 3.2 存在问题 |
| 3.3 与现代农业存在的差距 |
| 3.3.1 结构比例不合理 |
| 3.3.2 科学技术水平滞后, 新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低, 缺乏创新技术的研发和与之配套技术组装 |
| 3.3.3 机械化水平低 |
| 3.3.4 政策引导不强 |
| 3.3.5 龙头企业少 |
| 3.3.6 特色园区建设落后 |
| 4 兴安盟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思路与措施 |
| 4.1 基本思路 |
| 4.1.1 注重三个开发, 即人才资源开发, 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开发 |
| 4.1.2 优化三个布局, 即人口布局, 作物布局和畜牧业布局 |
| 4.1.3 加大三个投入, 即资金投入、物质投入、科技投入 |
| 4.1.4 建立三个体系, 即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市场体系 |
| 4.1.5 实现三个转变, 即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
| 4.2 主要措施 |
| 4.2.1 以设施、绿色、有机、特色、高效农业为突破口,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 |
| 4.2.2 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 实现现代农业粮食总产稳定 |
| 4.2.3 以农田水利建设为核心, 确保现代农业粮食单产提高 |
| 4.2.4 以科学技术为手段, 增加现代农业经济效益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 1、选题的背景 |
| 2、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 |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
| 1、相关概念的界定 |
| 2、绿色食品特征 |
| 3、理论依据 |
| (三) 研究方法和内容 |
| 1、研究目标 |
| 2、研究方法 |
| 3、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 一、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历程和产业状况分析 |
| (一) 国外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 (二) 国内绿色食品发展历程 |
| 二、内蒙古及兴安盟绿色食品发展历程与现状 |
| (一) 内蒙古绿色食品发展历程和现状 |
| (二) 兴安盟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 1、兴安盟绿色食品开发较稳定,绿色食品基地稳步增长 |
| 2、初步形成了绿色食品管理和技术监督网络 |
| 3、形成了较完善的绿色食品申报、审定规程 |
| 4、广泛开展了绿色食品的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
| 三、兴安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及潜力 |
| (一) 生态环境优势 |
| (二) 丰富的资源优势 |
| (三) 政策优势 |
| (四) 技术优势 |
| (五) 区位优势 |
| (六) 兴安盟绿色食品发展潜力巨大 |
| 四、内蒙古兴安盟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问题 |
| (一) 绿色食品生产中的问题 |
| 1、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
| 2、生产者质量控制、可追踪体系实施的到位程度普遍欠完善 |
| (二) 缺乏政策项目支持,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
| (三) 绿色食品数量少,产业化优势不明显 |
| (四) 管理及服务体系不健全 |
| 五、推进兴安盟绿色食品生产和发展对策 |
| (一)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 (二) 加大投入,优化绿色食品产业政策 |
| (三) 强化绿色食品管理,完善监督体系 |
| (四) 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 (五) 培育和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 |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1 开发绿色食品是实现兴安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
| 1.1 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
| 1.2 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
| 1.3 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
| 2 兴安盟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 2.1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卓有成效 |
| 2.2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出现良好势头 |
| 2.3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开发 |
| 2.4 促进了农民增收 |
| 3 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主要措施 |
| 3.1 加大对绿色食品开发的领导和扶持力度 |
| 3.2 切实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
| 3.3 扎实抓紧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 |
| 3.4 加快绿色食品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的步伐 |
| 3.5 大力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食品 |
| 3.6 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老百姓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
| 一、我国酱腌菜市场走势 |
| 二、大兴安岭地区卜留克产业现状分析 |
| (一) 卜留克是世界品牌的“VC之王”。 |
| (二) 卜留克是大兴安岭地区的独有特产。 |
| (三) 卜留克产业是滚动增值“农民、企业、政府”三受益的“金娃娃”产业。 |
| (四) 卜留克产业在大兴安岭地区正在涌动规模发展的势头。 |
| 三、兴安盟面临的发展机遇 |
| 1“绿色农业”的涵义。 |
| 2“绿色农业”与常规的传统农业比较 |
| 3 兴安盟农业发展方向 |
| 3.1 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 |
| 3.2 具有丰富的产品资源 |
| 3.3 生产技术日趋完善 |
| 3.4 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前景看好 |
| 3.5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及其产品的开发,已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
| 4 发展绿色农业应采取的措施 |
| 4.1 以优质农产品开发为重点,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
| 4.2 以建立合理利益机制为纽带,鼓励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推进产业化经营 |
| 4.3 以科技为依托,强化科技投入,增强绿色农业发展后劲 |
| 4.4 制订配套政策,扶持绿色农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