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红,李秀启,黄利华,贾宝华,郝浩浩[1](2022)在《南太行济源地区西瓜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文中提出南太行济源地区早春西瓜种植效益突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西瓜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发病轻的田块减产10%~20%,发病重的田块减产50%以上。笔者对南太行济源地区的西瓜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当地西瓜病毒病田间发生症状和发病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李基光,梁志怀,张屹,谭华,刘建雄[2](2016)在《西瓜长季节栽培病毒病的发生及其综防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西瓜病毒病的危害,主要病毒种类、主要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基因工程技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西瓜长季节栽培病毒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国臣,徐彬[3](2016)在《开封沙区地膜西瓜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封沙区是汴梁西瓜传统生产基地,西瓜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由于多年种植,瓜农与其他非瓜类作物轮作周期短,嫁接方法不当,田间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规范,造成田间病虫害发生较重。目前,开封地区西瓜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病毒病、蚜虫、红蜘蛛,危害轻者减产10%30%,重着减产50%左右。为确保西瓜稳产、优质和安全生产,西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从促进西瓜产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来分析,从
张先亮,霍治邦,吴占清,安水新,古勤生,康宇静[4](2015)在《西瓜病毒病的防治措施和育种实践探讨》文中指出详细介绍了西瓜病毒病的一般防治措施,对西瓜病毒病的防治最有效最关键的是消灭有害昆虫,切断传播途径,也是目前西瓜病毒病防治手段中可操可控性最强的一个环节。对西瓜病毒病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精选种质创新材料,开展高抗小西葫芦花叶病毒西瓜新种质创新,对西瓜病毒病进行抗性育种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杨志辉,周丽容,李琼,邢永峰,李新平,方思霞[5](2015)在《小麦持续高产障碍因子及消减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黄淮麦区生产中普遍存在的耕层过浅、盲目施肥用种等制约小麦持续高产的障碍因子,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实施麦田深耕、科学施肥等多项相应的消减措施。
王德田,李帆[6](2015)在《西瓜主要病虫综合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蚜虫是西瓜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害虫,6月后随着小麦的收获,麦田里大量的蚜虫就近转移到西瓜田继续迁飞、繁殖、危害的同时,也在瓜田传染病毒病。此时蚜虫、黄守瓜和西瓜病毒病、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陆续发生、为害。做好以病虫综合防治的田间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如下:1西瓜主要病虫1)地下害虫。危害西瓜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系鞘翅目害虫,主要危害西瓜幼
姚协丰[7](2014)在《江苏省西瓜主产区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对江苏省西瓜主产区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总结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指导生产、开展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李海生,周恒明,郑翔,唐玉林[8](2014)在《灌云县大棚西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文中认为介绍灌云县大棚西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西瓜枯萎病、炭疽病、蔓枯病、细菌性叶斑病及病毒病,以为大棚西瓜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袁培祥[9](2014)在《晚茬西瓜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文中提出介绍晚茬西瓜病毒病的病原与为害症状,分析西瓜病毒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温绍有,常红丽[10](2011)在《汝阳县西瓜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西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西瓜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西瓜病毒病在我地发生十分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整村整乡的农民因此不敢再种西瓜,严重影响了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发病症状 |
| 2 发病原因 |
| 2.1 昆虫传毒 |
| 2.2 农事操作 |
| 2.3 气候因素 |
| 2.4 地块选择不当 |
| 2.5 防治不当 |
| 3 防治对策 |
| 3.1 加强宣传和培训 |
| 3.2 合理选择地块 |
| 3.3 选择抗病品种 |
| 3.4 种子处理 |
| 3.5 基质处理 |
| 3.6 施用腐熟有机肥 |
| 3.7 做好田间管理 |
| 3.8 化学防治 |
| 1 西瓜病毒病的危害 |
| 2 西瓜病毒病的发生特点 |
| 3 综合防治技术 |
| 3.1 农艺防治措施 |
| 3.1.1 选择抗病品种 |
| 3.1.2 种子消毒 |
| 3.1.3 加强田间管理 |
| 3.1.4 加强肥水管理 |
| 3.2 生物防治措施 |
| 3.2.1 利用天敌, 以虫制虫 |
| 3.2.2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
| 3.2.3 应用植物源农药防虫 |
| 3.3 物理防治措施 |
| 3.3.1 利用杀虫灯捕杀害虫 |
| 3.3.2 利用黄、蓝板诱杀害虫 |
| 3.3.3 银膜驱蚜 |
| 3.4 化学防治措施 |
| 3.5 基因工程防治措施 |
| 4 结语 |
| 一、地膜西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误区 |
| (一)西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
| (二)西瓜主要病虫害防治误区 |
| 二、西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
| (一)西瓜枯萎病的防治现状 |
| 1. 高抗枯萎病的西瓜优良品种少,适应本区域市场需要的高抗品种更少,对于常年种植西瓜的沙区通过选用高抗品种防治枯萎病有很大的局限性。如目前有籽西瓜品种已培育出少量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的品种,但无籽西瓜还没有培育出高抗枯萎病的品种。 |
| 2. 轮作周期短,发病普遍。 |
| 3. 嫁接技术不规范。 |
| (二)西瓜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技术难以全面推广落实 |
| (三)瓜农文化、科技素质较低,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推广进展缓慢 |
| (四)西瓜抗病品种科研及产销无序竞争,瓜农选购品种盲目 |
| 1. 西瓜抗病品种繁多、更新快,瓜农选购盲目。 |
| 2. 基层种子经销商盲目销售抗病品种,瓜农认识不清,跟风选购不当。一是基层多数西瓜种子经销者为了市场利益,在没有充分认识种子抗病性的情况下就开始推销;二是瓜农对西瓜抗枯萎病概念认识不清,如西瓜连作地块,选购的不是抗枯萎病或高抗枯萎病的品种。三、西瓜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
| 三、西瓜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
| (一)推广简约、经济、高效可行的农业防治技术 |
| 1. 因地制宜选用综合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 |
| 2. 推广适宜的轮作模式。 |
| 3. 大力培育西瓜种苗专业化、标准化育苗基地,规范化嫁接栽培技术,确保绿色高效生产需要。一是加强对瓜农、育苗专业户、农资经销商的产前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开展插接育苗,杜绝砧木与西瓜双根栽培。二是涉农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扶持政策,完善育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专业化育苗水平,引导专业育苗大户逐步向工厂化穴盘育苗方向发展。 |
| 4. 规范栽培管理,改善栽培环境,推广健身栽培。 |
| (二)合理使用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 |
| 1. 预防病毒病。 |
| 2. 早防早控蚜虫危害。 |
| 3. 及时防治红蜘蛛。 |
| 1 西瓜病毒病的分类 |
| 2 西瓜病毒病危害症状 |
| 3 西瓜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
| 4 西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探讨 |
| 4.1 预防为主,避病原则 |
| 4.2 消灭有害昆虫,切断传播途径 |
| 4.3 农业防治,压低病源、虫源 |
| 4.4 西瓜病毒病化学防治 |
| 5 开展的西瓜病毒病相关研究 |
| 6 西瓜抗病毒新种质创新和育种实践 |
| 1 障碍因子 |
| 1.1 耕层较浅 |
| 1.2 施肥盲目 |
| 1.3 “白籽”播种 |
| 1.4 用种随意 |
| 1.5 播量较大 |
| 1.6 冬管不力 |
| 1.7 病虫防治不及时 |
| 2 消减措施 |
| 2.1 实施麦田深耕 |
| 2.2 实行科学施肥 |
| 2.3 改盲目用种为实行适地选种 |
| 2.4 实行药剂拌种 |
| 2.5 科学播种 |
| 2.6 冬前分类管 |
| 2.7 及时防治病虫害 |
| 1 西瓜主要病虫 |
| 2 综合防控技术 |
| 1 西瓜枯萎病 |
| 1.1 病原及危害症状 |
| 1.2 流行规律 |
| 1.3 综合防治措施 |
| 2 西瓜炭疽病 |
| 2.1 病原及危害症状 |
| 2.2 流行规律 |
| 2.3 综合防治措施 |
| 3 西瓜病毒病 |
| 3.1 病原及危害症状 |
| 3.2 流行规律 |
| 3.3 综合防治措施 |
| 4 西瓜蔓枯病 |
| 4.1 病原及危害症状 |
| 4.2 流行规律 |
| 4.3 综合防治措施 |
| 1 西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
| 1.1 西瓜枯萎病 |
| 1.2 西瓜炭疽病 |
| 1.3 西瓜蔓枯病 |
| 1.4 西瓜细菌性叶斑病 |
| 1.5 西瓜病毒病 |
| 2 综合防治措施 |
| 2.1 农业防治措施 |
| 2.1.1 选用良种, 培育壮苗。 |
| 2.1.2 合理控制温湿度。 |
| 2.1.3 清洁田园, 科学管理。 |
| 2.2 物理防治措施 |
| 2.2.1 温汤浸种。 |
| 2.2.2 太阳能土壤消毒。 |
| 2.3 化学防治措施 |
| 2.3.1 种子处理。 |
| 2.3.2 营养土消毒。 |
| 2.3.3 药剂防治。 |
| 1 病原分析 |
| 2 为害症状 |
| 3 发生原因分析 |
| 3.1 蚜虫、飞虱等昆虫是主要传毒媒介 |
| 3.2 气候条件适合病毒病大发生 |
| 3.3 品种抗病性差导致田间发生严重 |
| 3.4 人为传播导致病毒病迅速扩展蔓延 |
| 4 综合防治措施 |
| 4.1 选用抗病品种 |
| 4.2 种子处理 |
| 4.3 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田间毒源 |
| 4.4 加强水肥管理 |
| 4.5 减少人为传播 |
| 4.6 采用生物防治 |
| 4.7 喷药灭蚜 |
| 1、西瓜病毒病的发生规律 |
| 1.1 西瓜病毒病的发生时间 |
| 1.2 温度 |
| 1.3 西瓜生育期 |
| 1.4 降水、浇水 |
| 1.5 地形 |
| 1.6 虫害 |
| 1.7 其它病害 |
| 1.8 农业耕作制度 |
| 2、防治方法 |
| 2.1 栽培避病, 促进壮苗早发, 避开发病高峰期 |
| 2.2 品种选择 |
| 2.3 农业措施 |
| 2.4化学药剂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