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上海农民工首次享受拖欠工资保障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上海外来务工者首享欠薪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王阳[1](2014)在《我国城镇化中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城乡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重要表现是人力资源服务管理机构统一提供服务管理,以及法律政策统一对市场行为规范指导。伴随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却面临流动受限制、受歧视,劳动权益受侵害,就业服务需求受忽视等问题,表明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监察执法不到位,就业服务体制分割,社会保险转接受阻,户籍制度改革滞后,转移就业培训实效差等障碍。为此,应保证城乡人力资源同权利、同待遇、同服务、同管理,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就业政策体系;推进法制化建设,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农村转移就业培训体制改革:实现城乡社保转接,扩大城镇保障范围: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力资源有序流动。

李珍[2](2013)在《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以杭州市开发区和嘉兴市南湖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必须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之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实现非农就业。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返乡,第二代农民工成为了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第二代农民工所处的时代环境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所面临的“生存、就业、发展”问题也产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他们的需求层次已不仅注重于物质层面的满足,而开始实现由生存型需要向发展型转变;他们在城市的就业理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希望得到平等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平等的权益保障以及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的机会;他们更容易接受城市现代科技和文明的熏陶,形成独立、包容、开放的价值观,并希望能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社会中的平等成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在就业中遇到了相似的困境,但是我们必须要用“新眼光”来看待在第二代农民工身上依旧延续的“老问题”。只有通过全面分析新背景下第二代农民工特有的社会特征,了解现有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深入挖掘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本文首先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切入,同时对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多元文化主义研究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可行性的基础上,以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嘉兴市南湖区为例,随机抽取两地第二代农民工发放“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一手资料,进而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视角“多元文化主义”起源于卡伦对于“熔炉论”中同化主义的批判,是在移民文化越来越明显、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显现的背景下产生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平等与融合。在研究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时,平等层面包括求职机会平等、就业过程平等和就业结果平等;融合层面则涵盖了制度融合、组织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部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我们发现在第二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力市场管制失灵和供求失衡,就业指导和培训模式不健全,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城乡二元制度障碍以及社会资本薄弱、社会关系网络狭隘等问题。所以,政府在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和融入城市方面应采取如下对策建议: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维护劳动力市场公平;加大培训力度,改革创新就业培训模式;建立平等的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解决维权问题;健全平等就业的制度保障,促进城乡劳动力融合;加强社会互动,提高社会资本存量。

严健峰[3](2013)在《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建构研究 ——以《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的城乡结构的也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农民工这一群体也因为代际的更替而呈现出新的特点。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首次提到新生代农民工,并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其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迅速地被置于媒体和社会的镁光灯之下。都市报媒体如何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及其报道中所反映的现实问题也就成为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选取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新生代农民工报道为研究样本,分析总结四川和广东两地都市报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形象建构中的共同点和各自特征,对都市报的新生代农民工报道进行总结反思,以期为大众媒介相对客观,全面,深入塑造新生代农民工的形象提供实践范式。在具体的研究中,本文运用量化与质化方法探讨了城乡一体化政策下的都市报中新生代农民工形象报道状况,分析发现在具体报道中不论是《南方都市报》还是《华西都市报》仍存在模式化现象和固有的报道框架,比如新生代农民工仍然较多的被塑造成“受苦受难”,“接受帮助者”的形象,而且尤其是《华西都市报》采用满足城市庸俗趣味视角进行的报道依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这些框架机制在逐步变化、报道语词和情感倾向逐步中性化,反脸谱化和反“污名化”报道比例有所提高;同时,报道中都市报的他者与自我意识不断冲突与融合,“他者”意识虽然存在,但相较都市报对传统农民工的报道,已经逐步淡化。而且都市报在报道中已经开始探索采用“自我”的视角来再现新生代农民工,而且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相关问题进行报道,一些报道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权益”进行摇旗呐喊。但是,报道发现这种来自城市的善意的关注总是缺少新生代农民工的主动姿态,如果在都市报的报道中,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城市生活融入者形象的话,这种融入也更多的只是一种“被融入”。对于都市报来说,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全面、真实、客观、准确的形象,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陈樨圆[4](2006)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外出务工规模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和调查,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11390万人,①比上年的11000万人增加了390万人,增长4.1%;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9%,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37.1%。②农民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间的上述双向流迁状态和他们对流入地城镇和流出地乡村的双重归属,使其在人口分类中既有别于其迁出地的乡村人口,也难以归入其迁入地的城市人口,而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一个跨越城乡界限、与城乡都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口类型。③近年来,这一群体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颁发了一系列的行政规章和政令,加大了监察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对前述政策和规章政令作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有制度的藩篱,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些新的制度,确立和采取了一些新的行政措施。另外,政府部门参与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的劳动保障部门扩展至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建筑部门、财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全社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可以说,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取得瞩目的成绩。当中央第8个一号文件如期发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国家战略,视野中熟悉地土地,今天看来如此新鲜而充满活力,它承载着中国城乡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希望和梦想。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一直不乏心怀破解“三农”问题的热望,投入精

二、上海外来务工者首享欠薪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外来务工者首享欠薪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2)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以杭州市开发区和嘉兴市南湖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框架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概述
        一、第二代农民工的涵义
        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
    第二节 理论分析框架——多元文化主义
        一、多元文化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解释
        三、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建构
        四、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践——美国多元文化政策
    第三节 多元文化主义研究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可行性
第三章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开发区和嘉兴市南湖区为例
    第一节 问卷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平等与融合的分析
        一、平等层面问题分析
        二、融合层面问题分析
第四章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失灵与供求失衡
    第二节 现有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模式不健全
    第三节 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
    第四节 城乡二元的制度障碍
    第五节 社会资本薄弱,社会关系网络狭隘
第五章 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维护劳动力市场公平
    第二节 加大培训力度,改革创新就业培训模式
    第三节 建立平等的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解决维权问题
    第四节 健全平等就业的制度保障,促进城乡劳动力融合
    第五节 加强社会互动,提高社会资本存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致谢

(3)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建构研究 ——以《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相关概念及界定
        1.4.1 新生代农民工
        1.4.2 新生代农民工与再现
        1.4.3 新生代农民工与他者
第2章 报道议题框架
    2.1 媒介样本基本情况
        2.1.1 报道指涉对象
        2.1.2 报道样式
    2.2 内容主题
    2.3 再现视角
    2.4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归因及解决框架
    2.5 再现倾向
        2.5.1 选题倾向
        2.5.2 情感倾向
    2.6 新生代农民工性格态度
    2.7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特质
    2.8 小结
第3章 报道的深层特征
    3.1 他者意识的存在
        3.1.1 他者称谓的歧视化
        3.1.2 被隐去姓名的他者
        3.1.3 作为城市“奇观”的他者
    3.2 他者与自我的冲突
    3.3 他者与自我的融合
        3.3.1 新生代农民工的称呼逐步自我化
        3.3.2 报道内容的转变
第4章 报道的语篇分析
    4.1 样本1——无头苍蝇式的“闯荡者”
    4.2 样本2——挣扎在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4.3 样本3——理性对待城市生活的“觉悟者”
    4.4 样本4——走上行骗道路的“不良青年”
    4.5 样本5——荒唐可笑的“幸运儿”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研究基础和相关理论的评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劳动权益理论
    第三节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相关理论述评
第二章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缺失的现状
    第一节 工作权的实现得不到保障
    第二节 不能享有完整的社会保障权和劳动福利权
    第三节 缺位的权利监督保护机制和救助途径
第三章 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户籍制度是导致城乡利益差别的基本原因
    第二节 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及其对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
    第三节 全社会缺乏普遍的劳动权益保障意识
    第四节 农民工自身因素是内在因素
第四章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根本——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第二节 健全劳动法制体系
    第三节 增加就业岗位、保障就业权益
    第四节 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工会的维权作用
    第五节 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四、上海外来务工者首享欠薪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城镇化中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研究[J]. 王阳. 劳动经济评论, 2014(02)
  • [2]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第二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以杭州市开发区和嘉兴市南湖区为例[D]. 李珍. 浙江工商大学, 2013(08)
  • [3]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建构研究 ——以《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D]. 严健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4]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 陈樨圆.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华西都市报论文 南方都市报论文 农民工论文 多元文化论文

上一篇:“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模式
下一篇:小儿全身性类风湿9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