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1](2019)在《基于文献研究的中药草乌安全性综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草乌为毛莫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疼痛、癌症及癫痫等多种疾病。然而,由于草乌含有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等毒性成分,加之超剂量服用、不遵循辨证论治等不合理应用,临床经常出现草乌的不良反应报道。为保证临床应用草乌的安全性,有必要对草乌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草乌的古代毒性记载、现代毒性记载及草乌临床不良反应报道进行了系统研究。古籍文献根据中医临床文献学家余瀛鳌所着《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田代华所着《中医文献导读》、严季澜所着《中医文献学》中所列书目,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发的“中医古籍知识库”平台,并利用第五版《中华医典》对草乌进行综合检索,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现代文献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英文数据库,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建立了不良反应报道数据库。结果:古籍文献共搜集到草乌毒性古籍记载14条,现代毒性研究文献71篇,草乌不良反应事件报道中文文献822篇,英文文献0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得到个案报道文献62篇,群案报道44篇,对1388例不良反应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古籍记载草乌有大毒,现代毒性研究证实草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血管系统,其动物毒理试验尚限于大鼠和原代乳鼠,在Beagle犬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小鼠及大鼠试验未见草乌的明显神经毒性。呼吸系统毒理试验,未见草乌对大鼠及Beagle犬的肺细胞损伤作用,仅在2.49g生草乌/kg的体内试验,导致了雄性Beagle犬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增大。关于草乌的特殊毒性研究,已证实草乌对大鼠具有胚胎毒性和生殖毒性,这为孕妇妊娠期间应禁用或谨慎服用草乌提供了毒理学依据。根据草乌提取物对小鼠骨髓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目前尚未发现草乌遗传毒性的毒理学证据。通过对1388例不良反应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服草乌药酒(将生草乌直接浸泡于酒内)或配合白酒生服草乌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例共计577例,占比49.23%。可见,民间误以为服用草乌药酒或者白酒送服生草乌,可以治疗疾病、滋补身体,是导致不良反应事件的重要原因。川乌、草乌同服,大大超过安全剂量,且炮制、配伍不当是发生不良反应时间的主要原因。此外,个体差异对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也有重要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服食草乌后具有特征性不良反应,集中表现为口、舌、四肢甚至全身的麻木,循环系统不良表现以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为主,轻者出现心悸、心慌,重者可致休克、心脏骤停,这是导致草乌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草乌不良反应事件常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除此之外,一些文献还表明误服草乌可出现言语不清、烦躁、抑郁、意识障碍、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关于症状出现的时间,时间短者数分钟、10min以内、15min、20min、30min均有报道,时间长者,有1例服用草乌药酒约30d后发病。大多数不良反应症状在1h内出现。草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经过及时送医院抢救,可以痊愈,文献统计痊愈率为95.03%,远大于死亡率(4.97%),并且无后遗症。可见草乌中毒后病情可逆,病因及不良反应可以根除。最终通过对草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在遵从辩证论治、药证相符、将剂量控制在0.3g以下,掌握草乌配伍、炮制规律,煎煮时间大于4h,临床应用草乌是安全的,可以在发挥草乌的有效性规避草乌安全性,保证草乌安全用药。
渠述秋,张文德,张彤妮,张少萍[2](2000)在《紧急床旁漂浮心脏起搏抢救川乌、草乌中毒1例》文中指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文献综述: 草乌有效性及安全性现代研究进展 |
| 1 文献检索 |
| 2 草乌有效性研究进展 |
| 2.1 药理作用 |
| 2.1.1 镇痛作用 |
| 2.1.2 局麻作用 |
| 2.1.3 强心作用 |
| 2.1.4 抗炎作用 |
| 2.1.5 抑瘤作用 |
| 2.1.6 免疫调节作用 |
| 2.1.7 其他作用 |
| 2.2 临床应用 |
| 2.2.1 除痹止痛 |
| 2.2.2 癌症 |
| 2.2.3 癫痫 |
| 3 草乌安全性研究进展 |
| 4 含草乌云南白药安全性研究进展 |
| 5 小结与分析 |
| 参考文献 |
| 前言 |
| 1 草乌有效性及安全性辩证关系 |
| 2 中医、西医毒性理论 |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 第一章 草乌基原考证 |
| 1 源流考证 |
| 2 现代研究 |
| 第二章 草乌毒性古代文献研究 |
| 第三章 草乌毒性现代文献研究 |
| 1 物质基础 |
| 2 毒性规律和靶器官的实验研究 |
| 2.1 心血管系统毒性 |
| 2.2 神经系统毒性 |
| 2.3 呼吸系统毒性 |
| 2.4 肾毒性 |
| 2.5 急性毒性研究 |
| 2.6 草乌的特殊毒性研究 |
| 3 小结与分析 |
| 第四章 草乌临床不良反应事件报道研究 |
| 1 文献检索 |
| 1.1 方法 |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 1.3 结果 |
| 表2 草乌临床不良反应个案数据摘录 |
| 表3 草乌临床不良反应群体数据摘录 |
| 表4 草乌不良反应表现及抢救措施(个案) |
| 表5 草乌不良反应表现及抢救措施(群体) |
| 第五章 草乌安全性的综合评价 |
| 1 服用原因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
| 2 服用剂量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
| 3 炮制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
| 表6: 草乌炮制、配伍方法的本草古籍记载 |
| 4 配伍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
| 4.1 草乌配伍增效 |
| 4.2 草乌配伍减毒 |
| 5 个体差异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
| 6 不良反应事件预后 |
| 7 中毒解救 |
| 7.1 清除体内毒物 |
| 7.2 开展生命监测,保证呼吸畅通 |
| 7.3 对抗心律失常 |
| 7.4 血液灌注 |
| 7.5 身心护理 |
| 8 风险控制措施 |
| 8.1 加强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教育,严格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
| 8.2 规范临床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 8.3 完善草乌中毒救治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
| 8.4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 |
| 总结与讨论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 个人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