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俄罗斯当代着名语言学家利哈乔夫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当代俄罗斯着名语文学家利哈乔夫(论文文献综述)

田洪敏[1](2021)在《斯拉夫语文学研究的空间流变:方法与思想》文中指出"斯拉夫语文学研究"在19世纪末形成,是对斯拉夫国家语言、文学、历史与民族的语文学研究。早期斯拉夫语文学研究主要在斯拉夫民族国家内部展开,现代意义上的斯拉夫语文学研究则是指在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历史进程中逐渐学科化、体系化,并且受到学术出版规则影响的语文学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特指溢出斯拉夫空间的非语文学范畴研究,归位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但是在五十余个国家中斯拉夫研究发展并不平衡,以语文学为参照系,其方法论与观念历史在英国、美国与欧洲大陆并行不悖,同时与斯拉夫国家内部研究形成学术张力,具体体现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学以及结构主义的对话与联系。在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其沿线国家本身就是斯拉夫世界的一部分,而民间经济和文化流转等问题也无不涉及斯拉夫语文学研究,在这一学术实践过程中如何激辩语文学知识与思想边界,调试全球语境与主题叙述的现代斯拉夫研究,逐渐成为显学。

张玉燕[2](2021)在《俄语熟语中“健康”与“疾病”观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于淼[3](2021)在《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文中研究表明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1890-1960),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诗人之一,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歌巨匠。在俄罗斯诗歌进程中,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抒情诗创作贯穿整个现代文学史,为20世纪俄罗斯诗歌和世界诗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帕斯捷尔纳克以独特的方式观察世界和反映生活。他写诗注重诗歌的哲学表达,将自己对人生、爱情、大自然和艺术的领悟写入抒情诗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近20年以来,俄罗斯文学研究界兴起一种新兴的文学研究理论——世界图景理论。该理论是源于物理科学的世界图景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发展与应用。文学研究中的世界图景理论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中作者世界感受的观念体系,考察作者对于人、自然、社会、政治等现实多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帕斯捷尔纳克在抒情诗创作中通过独一无二的诗歌形象概念化和范畴化现实,对他所关注的人的生活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自然世界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与评价,这就是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世界图景的主要内容。本论文借助世界图景理论,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世界图景的四大构成要素——人生观、爱情观、自然观和艺术观进行研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按照文学理论家哈利泽夫(В.Е.Хализев)对世界图景类型的划分,判定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世界图景的类型。本论文由绪论、第一至第五章、结论和参考文献构成。绪论简述论文研究对象和选题依据,综述俄罗斯国内外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的研究,指出论文的研究方法、任务、意义和创新之处。论文主体部分由世界图景理论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爱情观、自然观和艺术观五章组成。第一章对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概念、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明确本论文对于诗歌作品世界图景的定义和所采用的方法,阐明形象、观念和世界图景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从成长、命运和使命三个方面阐释帕斯捷尔纳克对于自我的认知,论证其全盘接受的人生哲学。第三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爱情观,分爱情-疾病、爱情-第二次诞生和爱情-永生三部分考察帕斯捷尔纳克对人与人之间隐秘关系的态度,揭示其观念体系中爱情与生活、生命的等同关系。第四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自然观,从大自然的主体性、神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理解帕斯捷尔纳克对大自然与人、大自然与上帝和大自然与艺术关系问题的看法,感受帕斯捷尔纳克对大自然的尊重、景仰与欣赏。第五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艺术观,从艺术吸收生活、艺术认知生活和艺术使生活变形三个角度梳理帕斯捷尔纳克对“现实新范畴”——艺术的看法,破解其创作的美学原则。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全文,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形象体系和世界认知观念体系进行概述,判定其抒情诗世界图景的类型,并对帕斯捷尔纳克的世界感受做进一步溯源和阐发。最后是本论文的参考文献。

邵明倩[4](2020)在《德·谢·利哈乔夫的古罗斯文学研究》文中提出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俄罗斯文学、文化学、哲学等邻域独树一帜的伟大学者。他曾遭遇坎坷,却用毕生精力谱写了俄罗斯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的华章。他对《伊戈尔远征记》、《往年纪事》等杰作细致的解读,使当代人认识了俄罗斯灿烂的文化底蕴。他的文学研究贡献不仅体现在对古文献的全面解读和价值挖掘,对古代文学史、文学特点的概括与分析等方面,还体现在文学研究角度与方法的创造性上。对于文学研究,他有独到的见解,主张将文学研究应置于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打破学科间的隔绝状态,为当今文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利哈乔夫院士的文学研究成果不仅对俄罗斯文化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也为世界文学研究提供了借鉴。鉴于此,本文作者将结合利哈乔夫院士一生的文学学术成就,分析他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独到的观点和方法。本论文的结构由绪论、正文三章、结语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意义,明确了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指出了论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德·谢·利哈乔夫及其学术活动》包含三小节。首先在第一节中介绍了德·谢·利哈乔夫的生平经历,分析其古代文学研究兴趣的产生、积累以及形成条件;第二节分段概括其学术活动的早期尝试和成熟阶段,以及主要成就,在第三节中整理并分析了俄罗斯与中国学界对德·谢·利哈乔夫文学遗产的研究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资料支撑。第二章《德·谢·利哈乔夫最突出的功绩:恢复俄罗斯古代文学的荣耀》分为四小节。第一节归纳德·谢·利哈乔夫对古代文学的研究的总体情况;第二节分析他对古代文学各时代风格转变和发展的研究;第三节总结他的突出成果——对《伊戈尔远征记》和《往年纪事》两部经典文献的研究贡献;第四节分析了他对十至十七世纪罗斯文学体系的研究贡献。第三章《德·谢·利哈乔夫文学研究的经验与意义》有三节,主要分析利哈乔夫院士文学研究对于现当代的借鉴经验,指出他的研究方法。第一节从文化的视角解读德·谢·利哈乔夫文学研究思想;第二节分析其人文学科整合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三节总结其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对今后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结语在前期开展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评价了德米特里·利哈乔夫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点明其古代文学研究对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的启发意义,认为对利哈乔夫院士在文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研究与借鉴是新时代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史雨禾[5](2019)在《利哈乔夫的古俄罗斯文学研究》文中提出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俄罗斯当代着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政论家、被誉为“俄罗斯民族精神之父”、俄罗斯当代知识分子的象征。俄罗斯媒体称其为“俄罗斯伟大智者”、“俄罗斯永远为之骄傲的真正公民”。谈及利哈乔夫最大的成就便是挖掘和挽救了七百年的俄罗斯古代文学,在此之前俄罗斯古代文学就像是“尘封的记忆”。众所周知,11-17世纪的古代俄罗斯文学在俄罗斯文学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俄罗斯文学反映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状态。古俄罗斯文学作品多是经过修道院神职人员收藏和抄写才得以保存,所以流传下来的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宗教性质的。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古代俄罗斯文学的了解只限于《伊戈尔远征记》,但是古代俄罗斯文学是包罗万象的,不仅是对古代生活,社会风貌完整的还原,还包括俄罗斯古教堂建筑、圣像画等各个艺术领域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其中还蕴含着古代人们的精神意志和普世智慧。利哈乔夫凭借着对于古俄罗斯文学的执着热爱,对古文学作品的逐字逐句的解读,将沉睡的古俄罗斯文学作品重新呈现给我们。利哈乔夫的作品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作品不仅涉猎古俄罗斯文学,还涉及俄罗斯文化、历史和园林艺术等等方面。利哈乔夫也被认为是百科全书似的学者,但这正是古俄罗斯文学研究所赋予他的精神财富,他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也都是建立在俄罗斯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上,以文学为基垫,发现古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与其他人文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从而以更新更全面的视角思考问题。本文的选题意义在于,古俄罗斯文学通常晦涩难懂,但在利哈乔夫的解读下,不仅可以清晰地理解,而且很多细节隐藏的深意更是让我们惊叹。国内研究利哈乔夫的作品很有限,他创新地提出文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研究方法,以文学作为基础,与历史,文化,艺术等进行跨学科联合研究。这种研究方法要求学者具有很高的知识储备量,思维的灵活转换,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丰富的经历等等,这些也正是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本人所具备的能力。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古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细节解读,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利哈乔夫及其跨学科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文学作品,同时开启一种新的思维来帮助我们认知世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也会反观我们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如何将人文学科整合性研究方法运用到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如何挖掘和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等等,从而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本文从对利哈乔夫创作和思想观点入手,分析利哈乔夫对古俄罗斯文学作品和学术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阐述了利哈乔夫创新型的以文学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五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利哈乔夫的创作及其主要思想观点,以及他与古俄罗斯文学的不解之缘,造就了他无可争辩的文化和文学地位。第二章首先描述的是利哈乔夫对于古俄罗斯经典作品的细节解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往年纪事》,以及世俗作品《彼得与费伏罗妮娅的故事》,伊凡雷帝信件等。其次是利哈乔夫对古俄罗斯文学的贡献(对文学人的保护和文学出版物的出版和收藏等方面的贡献)。第三章是由古俄罗斯文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引出利哈乔夫在不同阶段早期(1938-1958)、中期(1959-1973)和后期(1974-1999)对古代俄罗斯文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深入,从文学史与历史的结合到文学史与文化艺术史的结合、从个别人文学科结合研究方法到人文学科整合性研究方法的变化。论文结语中,指出利哈乔夫经历了20世纪各个变革年代,他一生对于学术研究的坚持和严谨的精神令人敬重。利哈乔夫对于古俄罗斯文学的挖掘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很多作品都是由晦涩的古斯拉夫语编写的,但通过利哈乔夫的翻译和注释,还原了作品的原有风貌并赋予我们所能理解的真挚情感。利哈乔夫的学术研究是以古俄罗斯文学作为中心进行开展的,向外延展至其他人文学科,实现文学与历史、文化、艺术等学科的联合。该研究方法值得广泛应用在当今的学习中,无论是对于古俄罗斯文学还是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方法都会使我们对于文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作品的把握更加准确,突破思维惯性,建立学科整合性思想,丰富知识视野。

刘宏[6](2016)在《利哈乔夫:俄语与文化观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哈乔夫作为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人文学者,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深深影响到21世纪的人文学科。通过对古代俄罗斯文学的研究,利哈乔夫积极对俄语和文化观念等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认为,利哈乔夫在语文学和语言文化学领域的最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语文学学科连接其他学科的功能;二是通过大量古代俄罗斯文学语料证明俄语的独特性及多样性特征;三是进一步丰富文化观念及文化观念域的概念及内涵,研究俄罗斯文化观念域与俄罗斯文学及俄语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共变关系。

谢·齐巴利尼克,马千钤[7](2016)在《亚·米·潘琴科和彼得堡“文化现象学”学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论述了圣彼得堡文学研究当中的一个特殊学派,阐明该学派在普希金之家得到了发展。德米特里·利哈乔夫、亚历山大·潘琴科属于该学派;格奥尔吉·弗利德连杰尔、尤里·洛特曼、鲍里斯·叶戈罗夫的晚期研究属于该学派;弗拉基米尔·科列索夫、亚历山大·戈尔冯克利以及很多其他学者也属于该学派。本文作者认为,如同莫斯科-塔尔图符号学派一样,该学派可以被看作是文学理论研究当中的一个特殊学派。

史思谦[8](2017)在《《古史纪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早期编年史《古史纪年》(Повестьвременныхлет,其首个版本约编纂于1113年)是古罗斯国家建立史、古罗斯宗教史以及俄罗斯民族思想史中开端性的、尤为重要的一环,其以史书形式记载了古罗斯由氏族部落向罗斯国家的建立历程、古罗斯基督教化的历程、古罗斯民族与异族外邦的交往历程、古罗斯内外战争史,以及古罗斯民族思想的变迁历程。时至今日,《古史纪年》这一编年史本身,以及由其所生发出的种种宗教文化现象,已然成为俄罗斯民族史、宗教史与思想史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作为一部编年史体裁的文学-史学作品,《古史纪年》囊括了文学与史学的双重维度叙事,构建了《古史纪年》的独特叙事特征:经由对古罗斯国内外各历史事件的拣选、编纂与排列,古罗斯编年史家显示了独特的编纂观与历史观,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文本结构与叙事策略。编年史家力图赋予古罗斯民族以源自《圣经》的神圣、合法起源,赋予《古史纪年》的时空以《圣经》神性时空的特征,成为“神圣之史”。宗教叙事是《古史纪年》文本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叙事(按其叙事内容可分为基督教叙事与多神教叙事)反映了古罗斯基督教化、由多神教信奉转向基督教信仰的宗教引入历程。世界各民族大都具有本民族的创世神话,对其民族创世神话的研究,能够解读出该民族对世界、造物、神、人等维度的最初想象与民族观照。魔鬼形象作为《古史纪年》中与上帝形象分庭抗礼、相伴相生的重要形象,既可视为解读上帝形象的“反面”与“参照”,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罗斯基督教化历程中所遭遇的困难、阻碍。“神圣罗斯”是全罗斯首任都主教伊拉里昂在其《法与神赐说》(1)中首次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在《古史纪年》的记载文本中得到了更为明确、具体的呈现:古罗斯人认为他们是神圣的民族,是被上帝所最后选中、也最为接近上帝的民族,是真正的“上帝之选民”。编年史家以一系列古罗斯国内外历史事件,反映了古罗斯时期的神人、生死及善恶观等,表达了古罗斯民族英勇善战、虔诚信神、追求终极等民族精神,是展示俄罗斯诸多民族精神的发端源流之作。

张美[9](2015)在《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研究 ——以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在其产生于苏联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并作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反叛,以“地下”文学、“另类”文学的面貌长期与苏联官方意识形态对峙;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俄罗斯民族追求终极信仰的精神性传统的坚守。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将前辈作家对苏联神话的批判激情引入民族文化场域,解构俄罗斯文化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力图重新建构能够包容个性化、多元化真理中心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东正教与村社性构成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其中,东正教尤其成为俄罗斯民族精神性价值取向的形而上基础。东正教“神选”意识在奠定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中弥赛亚主义的同时,也埋下民族中心主义的种子。俄罗斯民族性的这种悖论性特质被完整地包含于传统民族理念“神圣罗斯理念”之中。神圣罗斯理念神性与尘世性的双重指涉在俄罗斯文学的神性叙事传统与民族主义叙事传统中得到鲜明体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俄罗斯性体现为在其戏谑游戏、亵渎神圣的面孔下仍然保持着对俄罗斯文学神性精神性传统的继承。当代俄罗斯民族精神危机体现为精神性传统的失落以及民族主义思潮的迭起。后现代主义作家索罗金、佩列文和马卡宁是当代俄罗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重要的文学创作个性中心。索罗金的后现代主义诗学旨在解构俄罗斯文学神性言说中的帝国神话;马卡宁在其“合成”书写中立足人之个性,对当代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后现代“混沌”状态进行了深入思考;而佩列文以其虚幻空间诗学和“虚空”美学为陷入文化转型进退两难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建构了一个别样的“避难”时空。从根本上来讲,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基于后现代主义个性化、多元化的诗学美学立场所解构颠覆的并非本民族追寻终极信仰的精神性取向,而是与其相伴随的权力话语体系。

马骊[10](2014)在《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编年史是记录俄罗斯历史的重要史料,是俄罗斯中世纪按年代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文献体裁,内容涉及文字、文学、历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全面反映古罗斯历史的最重要文献之一。作为古罗斯流传下来最古老的一部编年史汇编,《往年纪事》已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编年史,而是了解古罗斯社会的百科全书,也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文献,而被视为探寻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基石。《往年纪事》自18世纪初开始就成为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所关注的焦点,如果说编年史研究被视为俄罗斯历史学科的开端,那么《往年纪事》研究则是编年史研究的起始点。因此,开展《往年纪事》研究不仅成为了解俄罗斯国家发展历程及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提供了还原古罗斯历史真实面貌的可能性,对重新审视俄罗斯早期的历史问题,及探究现阶段俄罗斯民族问题的症结和出路提供了历史依据。尽管《往年纪事》在整个俄罗斯编年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往年纪事》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目前公开出版的相关着作所侧重的是对文本和注解的翻译,虽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的同时也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工作,但这与开展专题的历史研究还是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大都是研究者在开展其它研究工作时兼顾而得,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往年纪事》进行具有深度的历史专题研究不仅对开展俄罗斯编年史和俄罗斯古文献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而且可以为探究其它相关俄罗斯早期历史问题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为参考,基于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尝试从文本、语言、史料构成、历史传说和历法体系等多个角度开展研究工作。全文共分为绪论、五个章节和结语。绪论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往年纪事》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逻辑架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一章主要涉及两部分的内容。其一、明晰相关史料和编年史的基本概念,分析俄罗斯编年史的自身发展历程和研究特点;其二、介绍《往年纪事》的基本情况,阐述《往年纪事》的编撰意义及其在俄罗斯编年史中的重要地位。本章主要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第二章对《往年纪事》的文本展开研究。在厘清“文献学”及“文本考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本考证的研究方法开展以下研究工作:梳理相关作者、版本等容易含混不清的问题,分析《往年纪事》的编撰原因,解析《往年纪事》的文本层次,探究《往年纪事》的文本构成。第三章对《往年纪事》的文本语言展开研究。在分析《往年纪事》的语言特点和文体风格的基础上,探究《往年纪事》中所收录远古时期重要文献体现出的古罗斯编撰者的书写习惯和词汇使用规范,同时对俄罗斯语言的形成和东斯拉夫民族文字起源等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辨析,从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古罗斯时期标准语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四章以《往年纪事》中的历史传说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总结学术界对编年史中民间口头文献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选取其中两个相关东斯拉夫民族和罗斯国家起源的历史传说展开分析,对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喻意、现实原型和文化精神做出解读,并从编撰思想、现实依据和社会根源等方面展开深入解析,从而还原出东斯拉夫民族和罗斯早期社会真实的历史状况,为探究古罗斯各种社会现象的历史根源提供现实依据。第五章对《往年纪事》中的古罗斯历法体系展开研究。通过对《往年纪事》中复杂多变的纪年体系展开分析,梳理出古罗斯历法发展演变的脉络,厘清古罗斯占主导地位的纪年方法,进而阐释《往年纪事》中时间记录所具有的宗教内涵。结语对以上五个部分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主旨做出总结,并概括了《往年纪事》研究工作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二、当代俄罗斯着名语文学家利哈乔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俄罗斯着名语文学家利哈乔夫(论文提纲范文)

(3)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第1节 研究对象及选题依据
    第2节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研究述评
    第3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任务、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1章 世界图景理论研究
    1.1 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1.2 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
    2.1 成长:苦痛与恐惧
        2.1.1 伽倪墨得斯
        2.1.2 灰姑娘
        2.1.3 浮士德
    2.2 命运:死亡与复活
        2.2.1 角斗士
        2.2.2 哈姆雷特和耶稣
    2.3 使命:宇宙与时间
        2.3.1 飞行员
    本章小结
第3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爱情观
    3.1 爱情-疾病
        3.1.1 神经系统疾病
        3.1.2 呼吸系统疾病
        3.1.3 传染病和皮肤病
        3.1.4 药
    3.2 爱情-第二次诞生
        3.2.1 诗人的诞生和重生
        3.2.1.1 夜莺
        3.2.1.2 书架
        3.2.1.3 诗歌
        3.2.2 世界的更新与希望
        3.2.2.1 白色
        3.2.2.2 光
    3.3 爱情-永生
        3.3.1 摇篮曲
        3.3.2 心跳
    本章小结
第4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自然观
    4.1 大自然的主体性
        4.1.1 谈论者
        4.1.2 观察者
        4.1.3 指导者
    4.2 大自然的神性
        4.2.1 圣歌
        4.2.2 教徒
        4.2.3 教堂
    4.3 大自然的艺术性
        4.3.1 艺术家
        4.3.2 艺术品
    本章小结
第5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艺术观
    5.1 艺术吸收生活:海绵
    5.2 艺术认知生活:大雨
    5.3 艺术使生活变形:镜子,勃拉姆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4)德·谢·利哈乔夫的古罗斯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Автореферат
摘要
Введение
Глава Ⅰ. Д.С. Лихачев и его научн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1.1.Жизненный путь Д.С. Лихачева
    1.2.Периодизация науч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Д.С. Лихачева
        1.2.1. Ранние работы и достижения Д.С. Лихачева(30-е годы-перваяполовина 40-х годов ⅩⅩ века)
        1.2.2. Зрелый период науч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вторая половина 40-х годов-90-c годы ⅩⅩ века)
    1.3.Разработанность 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Д.С. Лихачева
Глава Ⅱ. Ученые заслуги Д.С. Лихачева: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е славы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2.1.Общее положение изучения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Д.С. Лихачевым
    2.2. Определение стилей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на разных этапах
        2.2.1. Стиль монументального историзма Ⅺ-ⅩⅢ вв
        2.2.2. Эпический стиль в литературе Ⅺ-ⅩⅢ вв
        2.2.3. Экспрессивно-эмо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иль конца ⅩⅣ-ⅩⅤ вв
        2.2.4. Стиль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умиротворения ⅩⅤ вв
        2.2.5. От 《второго монументализма》 ⅩⅥ века до《барокко? ⅩⅦвека
    2.3. Вклад Д.С. Лихачева в изучение главных литературных памятников
        2.3.1. Защита 《Слова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2.3.2.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овести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
    2.4. Изучение литературной системы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Д.С. Лихачевым
Глава Ⅲ. Опыты и значение наследия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Д.С. Лихачева
    3.1.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Д.С. Лихачевым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культуры
    3.2. Метод интеграции гуманитарной науки
        3.2.1.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гуманитарной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
        3.2.2. Применение Лихачевым метода интеграции гуманитарной науки
    3.3. Истор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 и современная ценность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древне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Д.С. Лихачевым
Заключение
Библиография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利哈乔夫的古俄罗斯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Введение
Глава Ⅰ Д.С. Лихачев и его древнерусский источник
    1.1 Положение Д.С. Лихачева в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и литературе
    1.2 Д.С. Лихачев и его основные мысли
    1.3 Творчество и древнерусский источник Д.С. Лихачева
    Выводы по главе Ⅰ
Глава Ⅱ Вклад Д.С. Лихачева в древнерусскую литературу
    2.1 Изучение Д.С. Лихачевым в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1-17веков
        2.1.1Интерпретация классических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ы
        2.1.2?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
        2.1.3?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2.2 Защита Д.С. Лихачевым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2.2.1поддержка интеллигентов
        2.2.2Коллекция, редакция и публикация литературных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Выводы по главе Ⅱ
Глава Ⅲ Инновации Д.С. Лихачева в методах изучения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ы
    3.1 Проблемы и традиционные методы изучения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3.2 Инновация и воплощение методов изучения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Д.С. Лихачева
        3.2.1Ранние метод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Д.С. Лихачева
        3.2.2Промежуточные метод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Д.С Лихачева
        3.2.3Поздние метод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Д.С. Лихачева
    3.3 Значение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х методов
    Выводы по главе Ⅲ
Заключение
Литература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8)《古史纪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一、俄罗斯学界研究概述
    二、中国学界研究概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理论支撑
    四、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
第一章 《古史纪年》的文学维度
    第一节 《古史纪年》的体裁与结构
        一、体裁问题
        二、文本结构
    第二节 《古史纪年》的叙事策略
        一、叙述者与叙事视角
        二、圣经化、重复、删减、空白等
    第三节 《古史纪年》的时空观
        一、时间观
        二、空间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古史纪年》的宗教维度
    第一节 《古史纪年》中的创世神话
    第二节 《古史纪年》中的宗教叙事
        一、基督教叙事
        二、多神教叙事
    第三节 《古史纪年》中的神魔形象
        一、上帝形象
        二、魔鬼形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史纪年》的思想维度
    第一节 《古史纪年》中的“神圣罗斯”理念萌芽
    第二节 《古史纪年》中的神人、生死与善恶观念
        一、神人观
        二、生死观
        三、善恶观
    第三节 《古史纪年》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研究 ——以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一、本论文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
    二、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文化语境
    三、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文化语境研究
    四、本论文的研究价值、任务与方法
    五、本论文的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当下形态
    第一节 俄罗斯文学的当代形态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文化思潮
        一、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俄罗斯后现代与西方后现代文化语境
    第三节 苏联解体后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图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罗斯民族精神及其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体现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历史形成与核心理念
        一、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民族精神
        二、神圣罗斯理念
    第二节 俄罗斯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感性言说
        一、俄罗斯文学的神性传统——神圣苦难、弥赛亚意识与圣愚形象
        二、俄罗斯文学的民族主义传统——对民族命运的忧思与帝国形象的维护
    第三节 当代民族精神危机及其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体现
        一、当代俄罗斯民族精神的现代性危机
        二、当代后现代主义文学视域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解构“话语”:索罗金对俄罗斯帝国诱惑的消解
    第一节 爆破与休克:索罗金解构权力话语的诗学
        一、索罗金小说对权力话语体制的爆破
        二、索罗金小说的“休克”审丑美学
    第二节 拷问帝国意识:权力话语的“身体化”
    第三节 反新帝国主义叙述:俄罗斯的未来难题
        一、对俄罗斯文化神话主义的解构——以“冰的三部曲”为例
        二、俄罗斯未来道路:两种模式,一种困境——以《特辖军的一天》和《暴风雪》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宙”的建构:马卡宁对民族精神失序的思考
    第一节 个性与传统:马卡宁创作民族性的诗学体现
    第二节 后现代混沌图景中的民族文化反思
        一、《洞口》:从当代向文化原型的延伸
        二、《高加索俘虏》:“美”的另一种言说
    第三节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建构民族精神的“混宙”
        一、“合成”叙事中个性与权威的游戏
        二、解构“地下”神话与对“道”的追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我与虚空:佩列文的民族精神“拯救”方案
    第一节 一种逃离现实之后的“Happy end”
    第二节 进入虚空:当代俄罗斯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第三节 立足自我:俄罗斯民族精神狂热症的诊治
        一、荒诞虚像中解构苏联英雄神话
        二、自我视域中审视民族精神弊病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逻辑架构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俄罗斯编年史与《往年纪事》
    第一节 史料、史料学与俄罗斯编年史
        一、史料与史料学
        二、史料的分类
        三、编年史是记录俄罗斯历史最重要的史料
    第二节 有关编年史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编年史和编年史汇编
        二、编年史(汇编)的版本和抄本
        三、编年史(汇编)的命名体系
    第三节 俄罗斯编年史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特点
        一、俄罗斯编年史的发展进程
        二、俄罗斯编年史的研究特点
    第四节 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
        一、《往年纪事》概述
        二、《往年纪事》的编撰意义
    小结
第二章 《往年纪事》的文本研究
    第一节 “文本考证”是俄罗斯古文献研究的基础
        一、“文献学”与“文本考证”
        二、“文献学”在中国的一般理解和定义
        三、俄罗斯“文献学”和“文本考证”的关系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往年纪事》的版本、作者及编撰原因
        一、《往年纪事》的版本
        二、《往年纪事》的作者
        三、《往年纪事》的编撰原因
    第三节 《往年纪事》的文本构成
        一、《往年纪事》文本的多层次特点
        二、《往年纪事》之前的编年史汇编
    小结
第三章 《往年纪事》文本语言的研究
    第一节 《往年纪事》语言研究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 从《往年纪事》探究俄罗斯语言形成和东斯拉夫文字起源
        一、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形成历史
        二、东斯拉夫文字的起源
    第三节 基于《往年纪事》的语言特点阐释古罗斯标准语形成和发展
        一、古罗斯标准语问题的研究现状
        二、《往年纪事》的语言特点反映出古罗斯标准语的发展状况
    小结
第四章 《往年纪事》中的历史传说
    第一节 俄罗斯编年史中民间口头文献的研究状况
    第二节 “邀请瓦良格王公”的传说
        一、俄国史学界对“邀请瓦良格王公”传说的不同看法
        二、“邀请瓦良格王公”传说是基辅和诺夫哥罗德政治思想融合的产物
        三、“邀请瓦良格王公”传说产生的现实依据和社会根源
    第三节 “波利安人祖先基伊”的传说
        一、俄国史学界对“波利安人祖先基伊”传说的研究
        二、对“波利安人祖先基伊”传说的研究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往年纪事》中的古罗斯历法体系
    第一节 俄罗斯历法的发展演变
        一、历法、纪年法与年代学
        二、俄罗斯历法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往年纪事》中的古罗斯历法体系
        一、俄国史学界对古罗斯编年史的年代学研究
        二、《往年纪事》中的古罗斯历法体系
    第三节 《往年纪事》中时间的宗教内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当代俄罗斯着名语文学家利哈乔夫(论文参考文献)

  • [1]斯拉夫语文学研究的空间流变:方法与思想[J]. 田洪敏.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02)
  • [2]俄语熟语中“健康”与“疾病”观念研究[D]. 张玉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D]. 于淼.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德·谢·利哈乔夫的古罗斯文学研究[D]. 邵明倩. 山东大学, 2020(11)
  • [5]利哈乔夫的古俄罗斯文学研究[D]. 史雨禾. 辽宁大学, 2019(01)
  • [6]利哈乔夫:俄语与文化观念研究[J]. 刘宏. 俄罗斯文艺, 2016(03)
  • [7]亚·米·潘琴科和彼得堡“文化现象学”学派[J]. 谢·齐巴利尼克,马千钤. 俄罗斯文艺, 2016(03)
  • [8]《古史纪年》研究[D]. 史思谦.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9]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研究 ——以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为例[D]. 张美. 黑龙江大学, 2015(06)
  • [10]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研究[D]. 马骊.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3)


文学论文 俄罗斯民族论文 俄罗斯历史论文 罗斯论文 文学历史论文

上一篇:基于鲁棒线性二次算法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下一篇:老年早期梅毒11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