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那北[1](2021)在《每天挖地不止》文中提出第一章铁罐1 2019年6月底,赵定力进了一趟福州城。他独自去,说表弟谢玉非病了,其实是他自己病了。身体这东西,每一个零部件既然长了,长年累月在固定位置上,就一定有它们各自的道理。嘴是用来贪吃的,屁眼是用来拉屎的,突然吃不香,拉不利索,人会上下不自在,一脚一脚踩下去都是虚的,全身力气都不知去向,不用说,肯定出问题了。什么问题呢?不知道,越不知道越心慌。赵定力忍了一个多月,再忍就没法忍了,于是起个大早。
阮氏兰(NGUYEN THI LAN)[2](2021)在《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汉语教学在我们越南国家已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教学需求和教学形态也不同。但不管是方法手段上,或是策略上存在差异,最终的目标仍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越南的汉语教学事业,实现汉语教学过程效果的优化。然而,一位教师如何能实现汉语教学优化之目标?应从哪方面入手?据现代教学思想,从教学优化的角度来看,想达成教学优化之目标,必须要从教学优化设计做起,要清楚教学准备实施之前的依据,和所遵循相关过程等,来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优化”该词在教学中一般都指的是创设相关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当前教学效率。提到“优化”这一说法,学术界研究者都以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尤·克·巴班斯基所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作为优化方案的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对世界学术界来讲,它并不陌生,该理论在很久以前,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苏联学者巴班斯基教授所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学术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的理论研究之中,以现代教学系统理论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体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求索。同时,该理论也获得学术界的共同观点,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负担,解决教学效率偏低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实际调查,笔者发现越南汉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缺陷,面临着瓶颈问题,处于“无顶层设计缺支撑”状态,并与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完善,急需现有一套标准、统一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流程方案,帮助每一位越南汉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任务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协调修改,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笔者也是怀着笃行致远的目标,为改善越南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进行撰写本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专业数据库、图书文献检索、调查问卷、非参与性课堂观察、综合数据的整理等工作手段。理论方面上,以二语习得理论、交际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汉语教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指导理论,其中,借鉴巴班斯基教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体系、汉语教学的理论(包括汉语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核心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第一章是从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去了解在过去中至今的越南汉语教学形态和状况,确认其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二章是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共调查了越南河内商业技术大学和越南河内首都大学两所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学校现行汉语教师使用的教材来源、教学的目标、教学所用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课件、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以及汉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汉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等,来了解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实施情况。第三章是根据目前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经过分析原因,针对学校现存的问题试图为越南高校归纳制定,提供一套标准的、规范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方案。第四章是通过优化设计的应用实施研究,来验证笔者的观点,为确认笔者在探索解决方法过程中,更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第五章是笔者为促进实施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方案提供的保障性建议。笔者是一位来自越南的汉语学习者,《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是笔者关注已久的课题,这一课题来源于笔者的汉语学习实践、教学实践和自身经历。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教学优化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明显有助提高越南教师对于汉语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习得效果,并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笔者的观点,证明这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本研究能为越南的高校之中的汉语言教学优化研究方面的实施提出启示。在实践意义上,可应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低效的问题。在理论意义上,可弥补越南高校教学优化设计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越南汉语教师给予理论性的帮助。同时,能够为当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一定价值性的参考依据。为推动和深化中国、越南两国之间的关系稳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贡献。
NOMACHI AYAKO[3](2021)在《日本留学生汉语拒绝表达的语用水平调查 ——以“请求”场景为中心》文中认为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拒绝是最容易引起交际失败的言语行为之一。因此在本文结合了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对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中,以“请求”场面为中心的拒绝表达,展开了研究。本文首先以英国学者Brown and Levinson(1987)的礼貌原则理论为基础分别对汉语、日语、汉日拒绝表达的句式、拒绝策略及语用的对比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以亲疏,上下关系来分析不同场合时采用的拒绝方式。在进行拒绝表达的研究对比后,从亲疏及上下关系的不同拒绝策略对上海外国语大学HSK高级水平的本科三、四年级的日本留学生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二年级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发放。问卷调查做成了2个版本,分别为日本同学版和中国同学版。另外回答问卷调查的日本留学生中选出10名有在中国打工经验并HSK6级以上(HSK200分-263分不等)的日本留学生进行了电话访谈,将访谈内容以6种亲疏、上下关系进行了题目的设计,每种关系设置了2题,共为12题(6道主观原因题、6道客观原因题)。主要以亲疏、上下关系的社会距离关系来考察这些有着在中国打工经历并且HSK6级以上的日本留学生在访谈中是否能良好的表达汉语拒绝表达,并分析出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根据调查发现,中国研究生和日本留学生在汉语拒绝表达上,中国同学拒绝亲下关系的妹妹更善于用延期型拒绝,而日本同学对于妹妹更善于用直接拒绝型。对于拒绝疏上关系的顾客,日本同学善用于延期型拒绝,而中国同学更善于回避型拒绝。对于拒绝疏同关系的同学,日本同学善用于直接拒绝型,中国同学善用于回避型拒绝。文章的最后分析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拒绝表达的语用水平的不足之处,根据得出的结论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习得拒绝表达的语用建议和对教师提出汉语拒绝表达上的教学建议,以期用于提高汉语拒绝表达的语用水平,帮助日本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衣向东[4](2021)在《身份 长篇小说》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初秋的风挟着绵密的雨丝,弥漫了香港域多利监狱的一处天井。天井外的一堵高墙下,并排站立着七个人,都是五花大绑,伤痕累累。最末端,是一位学生模样的青年女子,穿一身灰色布裙,脸上挂着悲伤。这悲戚的表情让她清秀、美丽的脸庞更加生动。她稍稍探出身子,歪着头,打量着排头那边一个魁梧的男人,看得很专注。魁梧的男人也在看她,同样满眼的渴望。
徐风[5](2021)在《忘记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楔子时间深处的一个越洋电话二○○二年深秋。北京时间下午四点,布鲁塞尔时间上午十点。电话铃如期响起,话筒里传来一个苍老而温润的声音,是一口不走样的江南宜兴话:"您好!我是钱秀玲。""钱奶奶您好,我是家乡电视台的,前些天托您的亲属与您联系,想请您通过电话,对家乡的父老乡亲说几句话。""父老乡亲……""是的,钱奶奶,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就是想念您,想听听您的声音。"
廖旋[6](2021)在《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穷尽性地统计分析了《HSK标准教程》、《汉语教程(第3版)》和《发展汉语(第2版)》三套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语篇省略,共收集到1318条语料。将语篇省略归纳为名词性成分省略、动词性成分省略和多个成分省略三大类。其中名词性成分省略以名词(或名词词组)省略和人称代词省略为主;动词性成分省略以动词词组省略为主,且大多是动宾短语省略;多个成分省略主要以两个以上名词性成分省略为主,在句中作主语和宾语。研究发现汉语综合教材均注意到了语篇省略,教材课文大都呈现了各类语篇省略形式,语言点注释部分也均有简略说明,但课文语篇省略编排合理性不够,复现量不足;语言点注释不全面,未遵循“级差”原则;课后练习亦未能紧扣课文对应的语篇省略形式展开,题量不足,题型单一。编写汉语综合教材语篇省略相关内容时,建议:教材课文注意不同语篇省略类别的齐全,重视语篇省略的复现,语篇省略结构形式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等级相当;教材语言点注释注意不同类别语篇省略的对比,注意在与其他语法知识点的结合过程中凸显语篇省略类型的特点;围绕课文语篇省略展开相关练习,增加广告语篇练习,依据练习层级性丰富语篇省略题型,保证习得语篇省略所需的练习量。
梁晓声[7](2021)在《我和我的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二〇〇二年我大二了。我遭遇了爱情。某日去上课时,我被一名踏滑板的男生撞着了——通往教学楼的路上行人匆匆,有的同学边走边吃东西。一只尚不会飞的小麻雀不知何时从树上掉在了路上,在学生们的脚步间盲目蹦跳,却少有注意到它的人,谁注意到了,也只不过高抬脚跨过而已。它的妈妈在树上焦急地叫个不停,不时在学子们头顶盘旋,对于这异常的现象也根本没谁注意。我注意到它时,它恰被一只脚踢翻。那一踢使它不动了,居然趴在无数匆匆的脚步之间了。我赶紧快走两步,双手捧起了它,欲将它放到草坪上。
吕铮[8](2020)在《纵横四海》文中提出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已经四十岁了。都说四十岁是道坎儿,该人生不惑,但我迎来的却是四六不靠的中年危机。自己的警察生涯已经进行了二十年,往前似乎踮着脚就能瞄到终点,但回望却充满了遗憾和不安。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他们,那几个老警察。
滕肖澜[9](2020)在《心居》文中指出一清晨六点,顾士宏推着那辆老式的凤凰自行车,走出单元门。初冬天气,早晚已凉得很了,夹克衫里只穿件长袖T恤,有些抵不住,脖子一缩,把领口那粒扣子系紧。环保袋往车龙头上一套,骑上去。遇见邻居,老远便打招呼,"顾老师,这么早买小菜啊!"他忙不迭点头,腾出一只手挥动着,一笑,嘴角的皱纹挤出来,"礼拜六老规矩,聚餐。"
张冠仁[10](2020)在《万能先生谭坦》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认识几个朋友的谭坦叶瞳瞳叶瞳瞳不记得还有比2014年2月12日更倒霉的日子了,早上7点开始打工:斯塔拉菲尔德火车站对面那家60平方米小店:庄仔牛肉面大王,老板额头上明明都是抬头纹,还让别人管自己叫庄仔。中午,叶瞳瞳错单了,一个波兰胖子点了五香牛肉面,她通知后厨说成了霸王牛肉面,难道一个波兰胖子真能吃得出泡椒和辣椒的区别吗?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第一章铁罐 | 
| 1 | 
| 2 | 
| 3 | 
| 4 | 
| 第二章第一个故事:谢氏 | 
| 1 | 
| 2 | 
| 3 | 
| 第三章第二个故事:赵聪圣 | 
| 1 | 
| 2 | 
| 3 | 
| 4 | 
| 第四章挖地吧 | 
| 1 | 
| 2 | 
| 3 | 
| 4 | 
| 第五章陈细坤回来了 | 
| 1 | 
| 2 | 
| 3 | 
| 4 | 
| 第六章第三个故事:谢氏与何燕贞 | 
| 1 | 
| 2 | 
| 3 | 
| 4 | 
| 第七章第四个故事:赵聪明 | 
| 1 | 
| 2 | 
| 3 | 
| 4 | 
| 第八章蓝花楹与髹 | 
| 1 | 
| 2 | 
| 3 | 
| 4 | 
| 第九章李翠月啊李翠月 | 
| 1 | 
| 2 | 
| 3 | 
| 4 | 
| 第十章细米死了 | 
| 1 | 
| 2 | 
| 3 | 
| 4 | 
| 第十一章打开西髹房 | 
| 1 | 
| 2 | 
| 3 | 
| 4 | 
| 第十二章大漆门 | 
| 1 | 
| 2 | 
| 3 | 
| 4 | 
| 5 | 
| 摘要 | 
| Abstract | 
| 导论 | 
| 一、问题的提出 | 
| (一)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发展呈现新需求 | 
| (二)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亟需解决低效问题 | 
|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是低效问题解决的关键 | 
| (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不足 | 
| (五)本研究者具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研究的条件 | 
| 二、概念界定 | 
| (一)外语教学 | 
| (二)高校汉语教学 | 
| (三)汉语教学的优化 | 
| 三、文献综述 | 
| (一)外语教学优化研究 | 
| (二)汉语教学优化研究 | 
|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 | 
| (四)研究述评 | 
| 四、理论基础 | 
| (一)二语习得理论 | 
|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 (三)汉语教学理论 | 
| (四)交际学理论 | 
| 五、研究设计 | 
| (一)研究目标 | 
| (二)研究内容 | 
| (三)研究方法 | 
| (四)研究步骤 | 
| 第一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 
| 一、萌芽阶段(公元前1 世纪至黎朝时期) | 
| (一)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政治、宗教上的影响和需求 |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建立最早的封建社会汉语教学大学 |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个别式教学 |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育资源受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 
| 二、形成阶段(阮朝时期至1975 年) | 
| (一)社会背景:受政治的影响,汉语成为越南人学习的一种外语 |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汉语主要由国家公办外语系大学进行教授 |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递—接受为标准教学形式 |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 | 
| 三、发展阶段(1975 年至今) | 
| (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教育的需求,汉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公办大学及民办大学大量开设汉语系 |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达—交换信息为标准教学形式 |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面临瓶颈问题 | 
| 第二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 
| 一、现状描述 | 
| (一)调查对象 | 
| (二)数据收集方法 | 
| (三)调查结果 | 
|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 
| (一)教学设计问题 | 
| (二)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 
| 三、原因分析 | 
| (一)内部因素 | 
| (二)外部因素 | 
| 第三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的优化 | 
| 一、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 | 
| (一)能够引导教学活动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 
| (二)要考虑到课程时间标准、精力的消耗和教学环境条件 | 
| (三)要明确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能否达到汉语能力培养目标的可能性 | 
| 二、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内容 | 
| (一)内容要以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为基础 | 
| (二)内容要有完整性 | 
| (三)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 
| (四)内容要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可接受的可能性 | 
| (五)内容要符合教程规定的课时标准 | 
| (六)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物质条件 | 
| 三、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理据 | 
| (一)二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 (三)汉语教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 (四)交际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 四、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形态 | 
| (一)教学设计优化的理念 | 
| (二)教学设计优化的形式 | 
| (三)教学设计优化的原则 | 
| (四)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 | 
| 五、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条件 | 
| (一)汉语教师能力要满足工作的专业性要求 | 
| (二)教学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 
| (三)发挥现有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 
| (四)创造适合本土学习的教学条件 | 
| 六、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过程 | 
| (一)课堂教学的前期信息调查分析阶段 | 
| (二)课堂教学的中期的课程策划阶段 | 
| (三)后期教学实施阶段 | 
| 第四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施优化 | 
| 一、准备的优化 | 
| (一)教学对象分析的优化 | 
| (二)教学环境分析的优化 | 
| 二、运行的优化 | 
| (一)教学目标定制的优化 | 
| (二)课堂管理组织的优化 | 
| 三、评估的优化 | 
| (一)评估的标准 | 
| (二)评估的内容 | 
| 四、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 
| (一)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 (二)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 (三)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 第五章 促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建议 | 
|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 
| (一)推动针对越南本土学生的教材编写 | 
|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 二、教师教学的建议 | 
| (一)教师的自身素养 | 
|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 | 
| 三、教学管理的建议 | 
| (一)创设必要的教学基础条件 | 
| (二)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主体能力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一 研究对象综合信息调查问卷 | 
| 附录二 研究对象特征调查问卷 | 
| 附录三 学校教学环境调查问卷 | 
| 附录四 教学对象特征的访谈提纲设计 | 
| 附录五 教师的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学观念调查问卷 | 
| 附录六 越南高校教师的访谈提纲设计 | 
| 致谢 |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选题缘由 | 
| 1.2 研究综述 | 
| 1.2.1 汉语本体研究现状 | 
| 1.2.2 日语本体研究现状 | 
| 1.2.3 汉日对比研究现状 | 
| 1.2.4 小结 |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 1.4 理论基础 | 
| 1.4.1 礼貌原则 | 
| 1.4.2 面子理论 | 
| 1.4.3 关联理论 | 
| 1.5 研究价值 | 
| 第二章 “请求”场面的拒绝表达的汉日对比研究 | 
| 2.1 汉语“请求”场面的拒绝表达 | 
| 2.1.1 汉语拒绝句式 | 
| 2.1.2 汉语拒绝策略 | 
| 2.1.3 汉语不同环境下的拒绝语用分析 | 
| 2.2 日语“请求”场面的拒绝表达 | 
| 2.2.1 日语拒绝句式 | 
| 2.2.2 日语拒绝策略 | 
| 2.2.3 日语不同环境下的拒绝语用分析 | 
| 2.3 汉日“请求”场面的拒绝表达对比 | 
| 2.3.1 汉日拒绝句式的对比 | 
| 2.3.2 汉日拒绝策略的对比 | 
| 2.3.3 汉语不同环境下的拒绝语用分析 | 
| 2.4 小结 | 
| 第三章 日本留学生汉语拒绝表达语用水平调查 | 
| 3.1 调查对象与设计 | 
| 3.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 3.3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 | 
| 3.3.1 日本留学生个人信息统计 | 
| 3.3.2 日本留学生个人信息分析 | 
| 3.4 访谈调查 | 
| 3.4.1 日本留学生个人信息分析 | 
| 3.4.2 日本留学生个人信息分析 | 
| 第四章 日本留学生汉语拒绝表达语用水平的差异分析及语用能力培养的建议 | 
| 4.1 语用水平的分析 | 
| 4.1.1 问卷调查的分析 | 
| 4.1.2 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 
| 4.2 语用能力的培养 | 
| 4.2.1 培养语用意识 | 
| 4.2.2 提高语用能力 | 
| 第五章 结语 | 
| 5.1 本研究的总结 | 
| 5.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一:日本学生调查问卷 | 
| 附录二:中国学生调查问卷 | 
| 附录三:调查对象背景信息汇总 | 
| 附录四:访谈调查回答内容汇总 | 
| 第一章 | 
| 第二章 | 
| 第三章 | 
| 第四章 | 
| 第五章 | 
| 第六章 | 
| 第七章 | 
| 第八章 | 
| 第九章 | 
| 第十章 | 
| 第十一章 | 
| 第十二章 | 
| 第十三章 | 
| 第十四章 | 
| 第十五章 | 
| 第十六章 | 
| 第十七章 | 
| 第十八章 | 
| 第十九章 | 
| 第二十章 | 
| 第二十一章 | 
| 第二十二章 | 
| 第二十三章 | 
| 第二十四章 | 
| 后记 | 
| 楔子时间深处的一个越洋电话 | 
| 一、杰罗姆想听听奶奶老家的故事 | 
| 二、一座古桥的宿命 | 
| 三、钱家祠堂的乌托邦 | 
| 四、黄浦江,唯君懂我心事 | 
| 五、失忆的莫瑞斯,幸好还有巴斯塔护士 | 
| 六、鲁汶大学,钱秀玲在一间教室里等我 | 
| 七、快,叫辆马车 | 
| 八、梦里关山 | 
| 九、留他一条命,便是天大造化 | 
| 十、乱云飞渡,何堪从容 | 
| 十一、上帝派来的使者 | 
| 十二、人质大街:莫瑞斯把回忆的棒子交给了雷蒙 | 
| 十三、那条路 | 
| 十四、天堂的门是窄的 | 
| 十五、人生就是,不该来的来了,不该走的走了 | 
| 十六、寻找挂过张大千山水画的那面墙 | 
| 十七、海水岂可斗量 | 
| 十八、尘归尘,土归土 | 
| 十九、无法补偿的亏欠 | 
| 二十、我奶奶是英雄吗? | 
| 尾声杰罗姆踏上了奶奶的土地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 1.2 研究综述 | 
| 1.2.1 语篇省略相关研究 | 
| 1.2.2 语篇省略教学相关研究 | 
| 1.3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 第2章 三套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 | 
| 2.1 语料来源 | 
| 2.2 语篇省略的类别和特点 | 
| 2.2.1 课文中的各类省略 | 
| 2.2.1.1 名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1.2 动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1.3 多个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2 语言点注释中的各类省略 | 
| 2.2.2.1 名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2.2 动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2.3 多个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3 练习中的各类省略 | 
| 2.2.3.1 名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3.2 动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3.3 多个成分省略及特点 | 
| 2.2.4 小结 | 
| 2.2.4.1 名词性成分省略 | 
| 2.2.4.2 动词性成分省略 | 
| 2.3.4.3 多个成分省略 | 
| 第3章 问题与对策 | 
| 3.1 存在的问题 | 
| 3.1.1 课文的语篇省略方面 | 
| 3.1.2 语言点注释的语篇省略方面 | 
| 3.1.3 练习的语篇省略方面 | 
| 3.2 建议与对策 | 
| 3.2.1 课文语篇省略的类别齐全与呈现 | 
| 3.2.2 语言点注释语篇省略的对比与结合 | 
| 3.2.3 练习语篇省略的设计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三套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语料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八 | 
| 九 | 
| 十 | 
| 十一 | 
| 十二 | 
| 十三 | 
| 十四 | 
| 十五 | 
| 十六 | 
| 十七 | 
| 十八 | 
| 十九 | 
| 二十 | 
| 第一章认识几个朋友的谭坦 | 
| 叶瞳瞳 | 
| 七号助理 | 
| Shirley Huang(雪梨黄) | 
| Joey周怡 | 
| Mr.Tan(谭坦) | 
| 第二章中医协会会长的烦恼 | 
| 杨仲英 | 
| 钱博思 | 
| 第三章漂洋过海的李茜大夫 | 
| 李茜 | 
| 杨仲英 | 
| 七号助理 | 
| 第四章卧虎藏龙唐人街 | 
| 老唐 | 
| 阿迪王 | 
| 第五章首次见面 | 
| Joey | 
| 谭坦 | 
| 第六章杨仲英的秘密回忆 | 
| 第七章从万能到万万不能 | 
| 李茜 | 
| 钱博思 | 
| 第八章黑猴子剧团的燃眉之急 | 
| 马修斯皮德 | 
| 第九章如果红灯能再漫长一些 | 
| 谭坦 | 
| 李茜 | 
| 第十章一无所有的人 | 
| 七号助理 | 
| 谭坦 | 
| 第十一章一场入籍仪式 | 
| 李茜 | 
| 谭坦 | 
| 李茜 | 
| 第十二章最后的游行 | 
| 杨仲英 | 
| 李茜 | 
| 杨仲英 | 
| 谭坦 | 
| 最后的游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