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燕萍,蔡伟,许文燕[1](2021)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三级质控小组的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三级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组建三级质控小组体系,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将其纳入研究组,选取2018年1—12月手术患者100例,给予常规管理,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100例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0%,对照组100例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0%,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100例患者中产生不良事件0例,不良事件出现率为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产生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出现率为3.0%,两组手术患者中不良事件产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中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失误现象的出现,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避免护患纠纷的出现。
李洪艳[2](2021)在《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编制信度和效度良好的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信行调查问卷,为准确评估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水平提供客观工具;调查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现状,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并为改善其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1.问卷编制:通过理论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专家函询法构建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问卷初稿;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预调查后通过区分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对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3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正式调查后评价其信效度,形成最终问卷。2.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纳排标准调查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12名手术室护士,采用频数和构成比对手术室护士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知信行得分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问卷编制及评价:最终形成的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调查问卷包含3个维度,共43个条目,经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10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965%;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程度总体较理想,X2/df=2.867,RMR=0.05,GFI=0.904,PNFI=0.791,AGFI=0.891,NFI=0.864;总问卷内容效度为0.83,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93-1.0;总问卷和3个分问卷的Cronbach’sɑ系数分别为0.876、0.837、0.938、0.867,重测信度分别为0.987、0.758、0.841、0.768。2.现状调查结果:(1)68.19%的手术室护士听说过ERAS,仅有22.91%参加过规范化培训,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问卷总分131分,平均得分(109.20±11.70)分,100分以上占78.32%,知识部分总分为21分,平均得分为(14.83±2.40)分,答题正确率为70.61%,态度部分总分为60分,平均得分为(52.39±7.18)分,行为部分总分为50分,平均得分为(41.98±6.76)分。(2)影响手术室护士ERAS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是否学习2018 ERAS指南(b=1.416)、职务(b=1.094)、是否接受过规范化培训(b=0.961)、最高学历(b=0.72);影响手术室护士ERAS态度得分的主要因素为:是否学习2018 ERAS指南(b=1.848);影响手术室护士ERAS行为得分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职务(b=2.618)、是否学习2018 ERAS指南(b=2.376)、职称(b=1.082)。(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知识与态度之间呈正相关(r=0.179,P<0.001),态度与行为之间呈正相关(r=0.27,P<0.001),知识与行为不相关(r=0.039,P=0.382)。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手术室护士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调查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水平的评估工具。2.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的ERAS相关知识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对ERAS态度较积极,但对ERAS措施执行现状不够理想,实施情况存在不一致性。3.建议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发挥政策主导作用,加强对手术室护士ERAS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指南和共识的学习,同时合理配置高学历护理人才,鼓励和促进低学历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并且尽早建立基于循证的手术室ERAS护理标准化实施流程,从而提高ERAS措施依从性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许佳斌[3](2021)在《福建省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福建省九个地市区部分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压力负荷及疲劳现状,探讨人口学特征、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压力负荷及疲劳对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离开手术室倾向、离开医院倾向及离开护理专业倾向)的影响程度,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构建离职倾向中介效应模型,为医院管理者及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制定有效干预策略,改善低年资手术室护士流失现状、稳定手术室护理人员队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法,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内9个地市区76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的439名低年资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压力负荷量表(SOS)、疲劳量表-14(FS-14)及离职倾向量表(TIS)进行调查。运用SPSS 26.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低年资手术室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压力负荷、疲劳、离职倾向状况及影响因素;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低年资手术室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压力负荷、疲劳和离职倾向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主要变量;使用AMOS 26.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变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描述性分析(1)离职倾向水平总分(13.03±6.14)分,各维度中离开护理专业倾向(2.16±1.01)分,离开组织倾向(7.12±3.56)分,离开手术室倾向(3.74±1.97)分。(2)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总分为(65.04±13.89)分,其中家庭支持(21.84±4.92)分,朋友支持(21.60±4.81)分,其他支持(21.60±4.73)分。(3)心理弹性总分为(66.16±0.87)分,各维度得分为坚韧性(33.31±0.47)分、力量性(22.46±0.29)分、乐观性(10.39±0.15)分。(4)压力负荷总分为(59.64±17.07)分,各维度得分为事件负荷(29.27±8.10)分,个体脆弱性(25.34±8.26)分。(5)疲劳水平总分为(6.17±3.44)分,其中生理疲劳(4.02±2.76)分,心理疲劳(2.15±1.41)分。2.影响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慢性病对离开护理专业倾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收入、家庭对工作的支持情况、个人对手术室工作的看法对离开护理专业倾向、离开组织倾向、离开手术室倾向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1)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弹性及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140~-0.297|及r=|-0.174~-0.246|,P<0.01)。(2)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及其各维度与压力负荷及疲劳呈正相关(r=|0.309~0.509|及r=|0.191~0.385|,P<0.0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1)纳入离开护理专业倾向与离开组织倾向回归方程中的变量有:“独自抚养孩子”OR值1.683(95%CI 1.042~2.718)、“力量性”OR值为0.939(95%CI 0.901~0.978)、“压力负荷”OR值为1.115(95%CI 1.069~1.162)、“事件负荷”OR值为0.887(95%CI 0.815~0.966)及“生理疲劳”OR值为1.122(95%CI 1.020~1.233)。(2)纳入离开手术室倾向的回归方程中的变量有:“三级医院”OR值2.348(95%CI 1.178~4.678)、“专科医院”OR值0.414(95%CI 0.183~0.94)、“与家人居住”OR值2.313(95%CI 1.045~5.119)、“与朋友合租”OR值3.414(95%CI 1.411~8.259)、月收入“小于3000元”OR值4.215(95%CI 1.748~10.162)、“3000~3999元”OR值4.099(95%CI 1.985~8.464)、“4000~4999元”OR值2.48(95%CI 1.212~5.075)、心理弹性中的“力量性”OR值为0.847(95%CI 0.763~0.942)、“坚韧性”OR值为1.078(95%CI 1.009~1.152)、压力负荷OR值为1.155(95%CI 1.098~1.216)、事件负荷OR值为0.83(95%CI 0.747~0.921)及年龄OR值为1.093(95%CI 1.008~1.185)。5.中介效应分析(1)领悟社会支持对压力负荷、疲劳及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关系,对心理弹性有直接作用,心理弹性对疲劳有直接作用,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间可通过心理弹性作为中介调节,疲劳对离职倾向有直接效应,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也可通过心理弹性、疲劳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离职倾向。(2)压力负荷对疲劳及离职倾向呈正相关作用,压力负荷对疲劳有直接作用,但压力负荷无法直接调节离职倾向,疲劳在压力负荷和离职倾向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压力负荷可通过疲劳影响离职倾向。(3)心理弹性对疲劳及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作用,心理弹性对疲劳有直接作用,疲劳对离职倾向有直接作用,因此心理弹性可通过疲劳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离职倾向。结论:1.福建省低年资手术室护士队伍,以低学历、女性、护师及以下职称为主,多数有参加倒班工作,且加班现象严重,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配比不足,需给予关注。2.离职倾向与有无慢性病、月收入、家庭对工作的支持情况、个人对手术室工作的看法等有关,应在相关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3.领悟社会支持对压力负荷、疲劳及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关系且有直接作用,心理弹性对疲劳有直接作用,心理弹性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间有中介效应作用,领悟社会支持也可通过心理弹性、疲劳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离职倾向,压力负荷无法直接调节离职倾向,需通过疲劳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离职倾向,因此,管理人员应采用有效形式,增强护士心理弹性,在生活和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帮助,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并通过合理、弹性的排班,降低护士工作压力和疲劳,从而预防护士产生离职倾向。
贺娅楠[4](2021)在《庆阳市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核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核算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H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分析成本构成及成本回收率,比较两所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总成本及成本构成比并分析原因,以期为临床护理成本管控和护士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为护理成本研究提供方法学思路,为有关部门对护理成本定价提供依据。方法在核算单项目护理成本和标准护理频次的基础上,计算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具体核算步骤:(1)界定护理项目名称及内涵;(2)基于成本相对值法计算护理项目人力成本,包括护理项目相对价值比率、货币转换系数和护理项目操作时间;(3)界定护理项目的材料构成,核算材料成本;(4)通过专家咨询法界定核算项目和分摊项目,并将分摊项目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分摊至核算项目;(5)借鉴人员费用分配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将全院间接成本分摊至眼科护理单元和手术室护理单元;(6)将核算单项目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分摊人力成本和分摊材料成本以及间接成本结果相加即为该项目的护理成本;(7)确定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的操作频次;(8)单项目标准操作频次与单项目护理成本相乘,继而累加不同护理项目,得到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的护理总成本。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的甘肃省某三甲医院(H医院)和某二甲医院(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病区护理项目分别为35项和34项;手术室护理项目均为24项。2.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核算护理项目分别为22项和21项,分摊护理项目均为37项。3.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总成本核算结果分别为609.08元和482.19元,临床实际收费分别为202.8元和91.8元,临床实际收费低于核算结果。4.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总成本回收比例分别为33.30%和19.04%,不同等级医院成本回收率不同,二甲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回收率更低。5.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构成比例显示,人力成本占比分别为76.65%和79.29%,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18.79%和17.76%,间接成本占比分别为4.56%和2.95%,两所医院成本构成比存在差异,但变化不大。结论1.H医院和G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收费项目少于临床实际项目数,相关部门对护理项目定价时应重视护士的无形成本投入。2.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收费欠合理,有关部门应参考护理成本核算结果制定临床收费标准。3.两所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回收率低,尤其二甲医院,收费标准有待调整。4.两所医院护理总成本存在差异,缩短患者术前待床日,集中进行护理服务,以减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护理总成本。5.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构成比不同,体现了两所医院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材料成本分配及间接成本管控方面存在差异。
潘燕鸿[5](2020)在《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叙事教学法对提升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性,为临床管理者实施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现状研究(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手术室护士15名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手术室护士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真实体验、感受。运用现象学研究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得出主题和各级亚主题。(2)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6月就职于福州市三家省级综合性医院及两家市级医院25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参考国内文献基础上,修订编制形成《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同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9月就诊于福州市三家省级综合性医院及两家市级医院的197名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护士关怀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使用SPSS25.0进行双人录入,正态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2.干预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0年7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7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施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文关怀培训,干预组采用叙事教学法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培训共历时8周,1次/周,每次1小时。两组在培训开始前、结束后填写《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调查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护士关怀行为评价表》、《共情能力评价表》,并在培训第8周结束后填写《教学活动满意度评估问卷》,干预组在培训后撰写反思日记。收集的资料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正态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非正态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Wilcoxon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质性研究的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护理人文关怀体验提炼三个主题:手术室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手术室护理人文关怀的临床实践要素、手术室护士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影响因素。其中内涵有3个亚主题:提供心理、社会、疾病层面的全方位照顾;服务对象拓展至患者家属为关怀服务对象;提供围手术期的持续性关怀。实践要素有3个亚主题:沟通性关怀、个性化关怀、情感性关怀。影响因素有3个亚主题:临床客观因素、护士自身因素、培训教育因素。2.量性研究的结果(1)护士调查1)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总得分128.35±15.57,得分率71.3%,其中人道利他价值观(20.06±2.77,得分率83.6%)、促进情感交流(16.44±2.57,得分率82.2%)、健康教育(22.41±3.61,得分率80.0%)得分率较高;提供良好环境(6.50±3.95,得分率32.5%)、帮助解除困难(10.32±3.56,得分率51.6%)、协助满足基本需求(12.09±1.76,得分率75.6%)得分率较低。2)不同出生地、年龄、工作年限、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是否接受人文关怀知识教育培训情况,对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均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调查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关怀行为感知评价的条目总均分5.23±0.74,得分率87.1%。知识和技能维度的条目均分5.39±0.77,得分率89.8%,支持和保证维度的条目均分5.25±0.86,得分率87.5%,尊重和联系维度的条目均分5.14±0.76,得分率85.6%。3.干预研究的结果(1)干预前基线纳入培训对象共70人,完成整个培训共62人,其中干预组33人、对照组29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在一般资料、关怀能力、关怀行为、共情能力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1)组间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关怀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培训后较培训前《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有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协助满足基本需求”、“帮助解决困难”、“提供良好环境”三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后较培训前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均有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培训前后量表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供良好环境”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关怀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培训后干预组组内人文关怀行为得分较培训前有显着提高(P<0.05),对照组组内人文关怀行为得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知识与技能”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共情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三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能力与人文关怀共情能力存在正相关(r=0.421,P<0.001)。4)干预组的教学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课堂内容满足需求”、“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学方式”4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反思日记的结果提炼干预组在培训结束后,撰写主题“人文关怀”的反思日记,对人文关怀护理临床实践进行回顾及自我反思。1)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体现在接待患者态度热情、提供语言表达性关怀、重视患者隐私保护、关爱患者家属。2)人文关怀护理中应使用共情技巧及换位思考。3)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知识储备不足。4)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群体的职业关怀,让护士“工作并快乐着”。结论:1.手术室护士对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护理人文关怀临床实践要素和影响因素均有一定的体验及认知。但手术室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仅处于中等水平,尚待提高。不同出生地、年龄、工作年限、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接受的人文关怀知识教育培训情况、手术室的工作时限、工作压力、手术室人力资源等均是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的能力和实施关怀行为的影响因素。2.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操作性行为(注射、技能等方面)的关怀度评价较高;而手术室护士的表达性行为(情感的倾诉、陪伴等)的关怀度评价较低。3.叙事教学法在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的培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人文关怀能力、关怀行为和共情能力水平的提高。
周楠[6](2020)在《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的研制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护理中术前访视、术后转运和术后随访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为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教育、培训方向提供参考,为临床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工具,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信度与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方法1.研究一,通过结合文献回顾及与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的结果,拟定调查问卷初始条目池。根据问卷初始条目池制定专家函询表,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聘请15位专家对初始问卷指标进行两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条目进行分析与修改,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预调查,确定测试版调查问卷。2.研究二,通过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测试版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选取2019年10月~2019年12月天津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中符合纳排标准的16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160份问卷),两周后重复抽取20人进行重测。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项目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内容效度指数(CVI)、Cronbach’α系数、折半信度及重测信度对调查问卷条目及信效度进行评定,确定应用版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结果1.研究一,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与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的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形成了包含术前访视认知情况、术后转运认知情况及术后随访认知情况三个维度共30个条目的问卷初始条目池。两轮Delphi法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34和0.938。分析专家函询结果,获得包含术前访视认知情况、术后转运认知情况及术后随访认知情况三个维度共27个条目的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测试版。2.研究二,根据项目筛选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3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2.749%;I-CVI在0.933~1.0之间,S-CVI/UA为0.923,S-CVI/Ave为0.991。各维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9、0.951和0.893,总体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62;各维度的折半信度分别为0.844、0.950、0.827,总体折半信度为0.927;重测信度为0.978。形成包括术前访视认知情况、术后转运认知情况、术后随访认知情况三个维度,共26个条目的调查问卷应用版。结论本研究研制和评价了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术后转运和术后随访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分为3个维度,共26个条目,术前访视的认知情况7个条目、术后转运的认知情况12个条目、术后随访的认知情况7个条目。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合格的工具进行手术室护士的围手术期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
申媛[7](2020)在《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风险预警能力,初步构建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自评问卷调查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第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初步拟定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修订、完善,形成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序图(Precedence Chart,简称PC)法对能力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再采用平均数法和乘积法计算二级指标复合权重。根据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培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2)第二部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现状调查。选取山东省某地2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1)构建的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分别是护理风险基础、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权重分别为0.150,0.444,0.245,0.161,二级指标30项。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65、0.888,均大于0.7,说明专家权威度较高。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系数(Kendall’s,W)分别为0.315、0.347(P<0.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两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CV)分别是0.000~0.295、0.000~0.189。(2)《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信效度检验。预调查分析,问卷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为0.942,重测信度为0.958,问卷总体内容效度(S-CVI)为0.85,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分布在0.83~1.00之间,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公因子旋转方法采用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前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629%,4个公因子与与问卷中一级指标对应。(3)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总分是83.15±15.22,四个维度护理风险基础、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得分分别是16.15±3.74、38.06±7.65、11.64±2.76、17.11±3.29。职称、手术室类型、手术室工作年限、职务是护理风险基础维度、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维度、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维度以及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职称、手术室类型、职务是不良事件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构建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30项。(2)编制《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进行信度和检验,问卷信效度较好。(3)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职称、手术室类型、职务以及手术室工作年限是影响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
周珺[8](2020)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并实施手术室行为导向教学具体方案,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240人展开研究。所有护理实习生在护理部按照完全随机的分配方法,分别进入手术室A病区和B病区实习。应用抛硬币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A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干预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同期进入B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周期为4周,分别应用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一般自我效能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表,对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进行评价。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均值±标准差、率和构成比等方法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共236名护生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对照组117人,干预组119人,结果显示:1.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总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05);干预后,对照组总分为(107.92±3.59)分,干预组总分为(118.18±5.72)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12±0.52)分,干预组为(2.2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4.21±3.65)分,干预组为(89.75±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5.13±4.33)分,干预组为(91.3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干预组在进行带教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4.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68.36±4.68)分,干预组得分为(90.14±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1)。5.临床带教教师行为锚定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9.07±1.17)分,干预组(11.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结论1.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增强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其熟练掌握手术室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2.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改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督促带教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实践中,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完善和补充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郭丽丽[9](2020)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理论的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基础,构建一套科学、量化、实用的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以规范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和要素,使介入手术室护理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基础,初步拟定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筛选和确定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肯德尔协调系数和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评估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将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应用于临床,进一步验证该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介入手术室为研究对象。2019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为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实施前的一个监测点,按照医院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实施常规的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该阶段为对照组。2019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为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实施后的一个监测点,采用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该阶段为实验组。通过比较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介入手术患者和医生对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估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应用Excel 2003、SPSS 22.0统计软件、yaahp10.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本研究构建的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专家为21位,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0.86,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Cr值均大于0.7,表明专家咨询结果可靠;两轮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35、0.169,卡方检验P<0.05。层次分析法结果为:一级指标权重系数为0.1335,二级指标权重系数为0.6551,三级指标权重系数为0.2114。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后,介入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手术患者及医生对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其CI值均小于0.1,本研究构造的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级指标权重结果可接受。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本研究已达到预期效果,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一套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评价工具,突出介入手术室工作特点,注重专科特色,提高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
马宇霞[10](2020)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构建及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直肠癌患者术前信息需求,构建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为进行针对性地术前访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运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实证研究,探讨本研究构建的访视内容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前不良应激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1)采用文献回顾法,充分查阅现有文献,以了解国内外术前访视内容及患者术前信息需求的发展与现状;(2)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内蒙古某三甲医院符合入选条件并自愿参与的9名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以深入了解直肠癌患者术前的情感及信息需求;(3)以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及指南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回顾及直肠癌患者信息需求访谈结果,拟定《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初稿,运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重要性赋值结合专家意见及指标筛选标准对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终稿;(4)选取内蒙古某三甲医院确诊直肠癌并接受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常规术前访视,试验组采用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进行访视,观察两组患者深睡眠质量、心率、收缩压、焦虑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半结构访谈:经过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提炼出直肠癌患者术前信息需求的6个主题:术前注意事项信息、手术室环境信息、手术流程信息、感觉/不适信息、手术预后信息、心理支持需求。(2)专家函询:两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介于0.8-0.95之间,整体权威系数为0.89;两轮函询专家协调系数范围分别为0.177-0.281、0.292-0.337;经过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3)实证研究:86例研究对象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比较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术前一晚)试验组睡眠质量得分3(3-5)分低于对照组5(4-6)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试验组心率、收缩压和焦虑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19.63±0.78)分大于对照组(17.40±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半结构访谈和Delphi法,建立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包含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内容标准符合直肠癌患者术前信息需求,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2)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可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前睡眠状况,降低患者麻醉前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幅度,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评价标准 |
| 1.4 统计学计算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得分比较 |
|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 3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提出问题 |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4 技术路线 |
| 第一部分 手术室护士 ERAS 知信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研究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1.4 质量控制 |
| 2 结果 |
| 2.1 专家函询结果 |
| 2.2 预调查与问卷条目筛选结果 |
| 2.3 正式调查与问卷信效度评价结果 |
| 2.4 问卷的最终形成 |
| 3 讨论 |
| 3.1 问卷编制的意义 |
| 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 3.3 问卷的信度分析 |
| 4 结论 |
| 第二部分 手术室护士 ERAS 知信行现状调查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调查对象 |
| 1.2 调查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1.4 质量控制 |
| 2 结果 |
| 2.1 手术室护士一般基本资料 |
| 2.2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情况 |
| 2.3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 |
| 2.4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 2.5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 3 讨论 |
| 3.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 3.2 手术室护士ERAS了解情况分析 |
| 3.3 手术室护士ERAS知识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 3.4 手术室护士ERAS态度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 3.5 手术室护士ERAS行为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 3.6 手术室护士ERAS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 3.7 强化手术室护士ERAS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
| 4 结论 |
| 5 不足与展望 |
| 5.1 问卷编制方面 |
| 5.2 现状调查方面 |
| 5.3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手术室护士对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 研究问题 |
| 1.4 研究目的 |
| 1.5 研究意义 |
| 2 研究理论框架 |
| 2.1 操作性定义 |
| 2.2 研究假设 |
| 2.3 研究理论框架 |
| 3 研究方法 |
| 3.1 研究设计 |
| 3.2 研究场所 |
| 3.3 研究对象 |
| 3.4 研究工具 |
| 3.5 资料收集方法 |
| 3.6 资料分析方法 |
| 3.7 科研质量控制 |
| 3.8 科研伦理原则 |
| 3.9 研究技术路线 |
| 4 结果 |
| 4.1 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和工作特征 |
| 4.2 低年资手术室护士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压力负荷、疲劳及离职倾向现状 |
| 4.3 低年资手术室护士基础资料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
| 4.4 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
| 4.5 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 4.6 疲劳、心理弹性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效应 |
| 5 讨论 |
| 5.1 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的人口学特征和工作特征分析 |
| 5.2 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压力负荷、疲劳与离职倾向现状分析 |
| 5.3 人口学特征和工作特征对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分析 |
| 5.4 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压力负荷、疲劳对离职倾向的相关性分析 |
| 5.5 疲劳、心理弹性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低年资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 6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 6.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 6.4 研究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 附录2 心理韧性量表(CD-RISC) |
| 附录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
| 附录4 压力负荷量表(SOS) |
| 附录5 疲劳量表-14(FS-14) |
| 附录6 离职倾向量表(TIS) |
| 附录7 知情同意书 |
| 文献综述 手术室护士离职倾向研究现状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第一章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3.1 国外护理成本核算研究现状 |
| 3.2 国内护理成本核算研究现状 |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1 操作性定义 |
| 2 研究对象 |
| 3 研究内容 |
| 3.1 界定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及内涵 |
| 3.2 核算老年性白内障单项目护理成本 |
| 3.3 护理项目标准操作频次 |
| 3.4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总成本 |
| 3.5 比较两所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
| 4 研究方法 |
| 4.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 4.2 研究工具 |
| 4.3 质量控制 |
| 4.4 统计分析方法 |
| 4.5 技术路线图 |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 1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及内涵确定结果 |
| 1.1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的确定 |
| 1.2 老年性白内障新增护理项目内涵 |
| 2 单项目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
| 2.1 单项目护理人力成本核算结果 |
| 2.2 护理项目材料成本核算结果 |
| 2.3 分摊项目成本分摊结果 |
| 2.4 护理间接成本核算结果 |
| 2.5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单项目护理成本 |
| 3 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操作频次 |
| 4 老年性白内障单病种护理成本核算结果 |
| 4.1 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 |
| 4.2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总成本 |
| 5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构成比 |
| 6 核算结果与临床实际收费比较 |
| 6.1 核算项目与实际收费比较 |
| 6.2 病种核算与实际收费比较 |
| 第四章 讨论 |
| 1 确定老年性白内障相关护理项目的必要性 |
| 2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分析 |
| 2.1 老年性白内障病种单项目核算成本与实际收费比较分析 |
| 2.2 老年性白内障病种护理成本与实际收费比较分析 |
| 3 不同等级医院老年性白内障护理成本比较分析 |
| 3.1 护理总成本比较 |
| 3.2 护理成本构成比比较 |
| 4 单病种护理成本核算的实践意义 |
| 结语 |
| 1 研究结论 |
| 2 课题的创新性 |
| 3 研究的局限性 |
| 4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文献综述 我国护理成本核算研究现状分析 |
| 综述参考文献 |
| 致谢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 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3 研究问题 |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5 相关概念 |
| 6 理论基础 |
| 7 研究技术路线图 |
| 8 科研伦理 |
| 第一部分 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研究 |
| 一、手术室护士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相关体验的质性研究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5 小结 |
| 二、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量性调查(护士角度) |
| 1 研究对象 |
| 2 调查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5 小结 |
| 三、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行为的量性调查(患者角度) |
| 1 研究对象 |
| 2 调查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5 小结 |
| 第二部分 叙事教学在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的应用效果研究 |
| 1 研究对象 |
| 2 干预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5 小结 |
|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 2 研究创新点 |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 4 未来研究的方向 |
| 5 研究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附录一 手术室护士访谈提纲 |
| 附录二 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调查问卷 |
| 附录三 护士关怀行为量表 |
| 附录四 关怀能力评价量表 |
| 附录五 共情能力量表 |
| 附录六 教学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 |
| 附录七 “手术室护士访谈”知情同意书 |
| 附录八 反思日记(节选)“白衣天使”为什么去关怀 |
| 附录九 叙事教学活动节选 |
| 综述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 前言 |
| 研究现状、成果 |
| 研究目的、方法 |
| 一、调查问卷的研制 |
| 1.1 研究目的 |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1.2.1 制定初始问卷条目池 |
| 1.2.2 专家函询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 1.3 结果 |
| 1.3.1 初始条目池的形成 |
| 1.3.2 专家函询结果 |
| 1.3.3 预调查结果 |
| 1.4 讨论 |
| 1.4.1 设计原则 |
| 1.4.2 条目池的全面性 |
| 1.4.3 专家的代表性和积极性 |
| 1.4.4 专家的权威性和协调性 |
| 1.4.5 专家函询结果讨论 |
| 1.4.6 预调查结果讨论 |
| 1.5 小结 |
| 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 2.1 研究目的 |
| 2.2 研究类型 |
|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3.1 研究对象 |
| 2.3.2 研究工具 |
| 2.3.3 调查方法 |
| 2.3.4 质量控制 |
| 2.3.5 伦理原则 |
| 2.3.6 统计分析 |
| 2.4 结果 |
| 2.4.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
| 2.4.2 项目分析 |
| 2.4.3 效度检验 |
| 2.4.4 信度检验 |
| 2.5 讨论 |
| 2.5.1 条目的筛选 |
| 2.5.2 效度评价 |
| 2.5.3 信度评价 |
| 2.5.4 应用版调查问卷的确定 |
| 2.5.5 可行性分析 |
| 2.6 小结 |
| 结论 |
| 创新性 |
| 研究的局限性 |
| 参考文献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 附录 |
| 综述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
| 综述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部分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1 成立研究小组 |
| 2 指标构建原则 |
| 3 研究对象 |
| 4 研究方法 |
| 5 预调查 |
| 6 统计学方法 |
| 7 技术路线图 |
| 8 质量控制 |
| 研究结果 |
| 1 文献研究结果 |
| 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 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 讨论 |
| 1 研究的可靠性 |
| 2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
| 第二部分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现状调查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方法 |
| 3 统计学方法 |
| 4 技术路线图 |
| 5 质量控制 |
| 研究结果 |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 2 手术室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现状 |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分析 |
| 4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 讨论 |
| 1 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种类多 |
| 2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 4 对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
| 结论 |
|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综述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 附录 |
| 缩略词表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对象和方法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方法 |
| 2.1 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教 |
| 2.2 干预组:护生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干预的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 |
| 2.3 基于行为导向的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比较 |
| 3 工具与效应指标 |
| 3.1 实习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
| 3.2 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CIRN) |
| 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
| 3.4 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 |
| 3.5 教学满意度评分 |
| 3.6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 |
| 4 数据处理 |
| 5 质量控制 |
| 5.1 排除教学内容差异的影响 |
| 5.2 排除教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影响 |
| 5.3 排除考核标准评分差异的影响 |
| 5.4 排除数据录入误差的影响 |
| 5.5 排除问卷收集过程的影响 |
| 6 技术线路图 |
| 结果 |
| 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
| 2 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比较 |
| 2.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护士核心能力比较结果 |
| 2.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
| 3 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
| 3.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
| 3.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 4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
| 4.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考核成绩比较结果 |
| 4.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影响 |
| 5 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 |
| 6 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 6.1 教学干预前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 6.2 教学干预后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 讨论 |
| 1 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优势分析 |
| 2.1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护生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
| 2.2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显着提高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
| 2.3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 |
|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3.1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力量局限性 |
| 3.2 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资料不足 |
| 结论 |
| 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综述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 缩略词表 |
| 附录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 前言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研究现状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缩略语表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个人简历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 前言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2 相关概念 |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 1.4 技术路线 |
| 2 直肠癌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构建 |
| 2.1 研究目的 |
| 2.2 对象与方法 |
| 2.3 结果 |
| 2.4 讨论 |
| 2.5 小结 |
| 3 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内容标准实证 |
| 3.1 研究目的 |
| 3.2 对象与方法 |
| 3.3 结果 |
| 3.4 讨论 |
| 3.5 结论 |
| 4 研究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
| 4.1 本研究的创新性 |
| 4.2 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标准沟通模式下术前访视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缩略语表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个人简历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