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崇[1](2019)在《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沈克斌[2](2013)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寻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新途径,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成都7所大学的部分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简称:辅导员)为研究调查对象,对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效果追踪调查,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辅导员的体育认知情况的调查,辅导员能正确认识到体育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持赞同的态度,但是,辅导员体育知识的欠缺、事务性工作较多和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等因素阻碍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2、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当前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总体较好,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持积极态度,但是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总体偏少和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和管理等原因阻碍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有待进一步改进。3、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提高辅导员对体育的认知水平,激发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锻炼中,从而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得到有效开展。4、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满足发展需要。
杨文山[3](2007)在《创新学生教育管理 凸显特色职业教育》文中认为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现状,创新学生管理,凸显特色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三方面:积极欣赏学生;侧重职业技能实训;开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曹连众,高圆媛[4](2006)在《略论辅导员角色的嬗变与定位》文中提出辅导员作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自建国以来至今,其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从辅导员的角色追溯入手,着重分析了对辅导员认识领域存在的几点偏差,以培养合格人才目标为核心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高校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吴志明[5](2003)在《学生辅导员应当好“四种人”》文中认为辅导员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辅导员工作应努力在品德上、学术上、管理上及生活上当好“四种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1 绪论 |
| 1.1 选题依据 |
| 1.2 研究目的 |
| 1.3 研究意义 |
| 2 国内外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
| 2.1 国外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
| 2.2 国内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
| 3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概念 |
| 3.1 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概念 |
| 3.2 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理论 |
| 4 研究对象、方法和思路 |
| 4.1 研究对象 |
| 4.2 研究方法 |
| 4.3 研究思路 |
| 5 研究结果和分析 |
| 5.1 辅导员对体育的认知情况 |
| 5.2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情况 |
| 5.3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
| 5.4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参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措施的制定 |
| 5.5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采用体育手段的制定 |
| 5.6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被动与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比较分析 |
| 5.7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采用体育手段与非体育手段的效果分析 |
| 6 结论和建议 |
| 6.1 结论 |
| 6.2 建议 |
| 本文的后续研究工作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攻读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