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我国珍禽养殖现状及科学投资策略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汪志铮[1](2011)在《珍禽养殖前景喜人》文中指出珍禽作为特种养殖的一大分支,近几年发展迅速,从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增加特种养殖品种"到"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以珍禽为代表的特养业迎来发展好时期。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禽消费由原来仅局限于高档宾馆、饭店而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据统计,仅广东省年消耗商品珍禽就达4000万只以上。消费拉动使得沉寂多年的珍禽养殖业再度红火起来,而历经几年的科学攻

贺建庆[2](2011)在《珍禽养殖的科学投资策略》文中指出近年来,珍禽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养殖户在投资方面却存在不少误区。表现在对市场把握不准、饲养品种选择不理性、投资前对养殖风险没有预期、资金安排混乱、销售考虑不周全等。另外,珍禽养殖方式也朝多渠道方向发

汪志铮[3](2010)在《前景喜人的珍禽养殖业》文中指出当前,以猪鸡为主的养殖业正面临产能相对过剩、资源约束和市场约束不断增大的困境,农户养殖增收难度也越来越大。农户如何能确保增收,调整养殖结构方为上策。而珍禽作为特种养殖的一大分支,近几年发展迅速。从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增加特种养殖品种"到"加快发展特种养殖",以珍禽为代表的特养业迎来发展好时期。珍禽产业化程度在逐步提高,涌现了珍禽新品种繁育企业、珍禽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珍禽专用饲料企业。珍禽养殖呈现出品种越来越多、市场消费日趋成熟、利润可预期性强的特点,或将成为农户养殖致富新亮点!本期特推出珍禽专题,相信会托起您养殖致富的新希望!

刘拓[4](2005)在《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12%。土地沙漠化是当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我国土地沙漠化成因、危害及治理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策略。 依据1999年全国沙化监测结果,本文研究得出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281.41亿元,相当于重点土地沙漠化地区1999年财政收入的3.60倍,其中土地资源的损失为955.71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74.58%。本文提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方法,并对全国2000~2004年5年间防治土地沙漠化所形成的新增可利用土地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年均为872.6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7.27。河北省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5年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其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6.59。 本文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不合理的经济制度相耦合,并且相互影响和叠加放大,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密度过大,一些绿洲区人口密度大于500人/km2,远远超过联合国规定的低于7~20人/km2的标准,加之受教育程度较低,维持生计手段更多地依赖消耗自然资源;沙区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多样化指数在1.5—1.8之间;经济贫困,农民人均收入不足东部地区的一半,导致滥樵采、滥开垦、过度放牧以及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土地沙漠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制度和政策问题既是土地沙漠化的诱因又是防治乏力之源。土地权属的不安全给人们随意开垦土地提供了负向激励;林权草权虚置和缺位,导致人们竞相利用,制约投资者积极性;投资主体错位,政策的不可持续性、部门间的相互制肘、补偿机制无力、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合理等导致不能有效防治土地沙漠化。 研究提出了我国土地沙漠化防治需要采取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基本策略:1)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策略。应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照9项基本原则和分4个类型区12个亚区进行植被建设。2)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策略。通过实行沙区适度的人口控制政策,逐渐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沙区经济结构,协调农、林、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沙区加工业,调整区域布局;建立生态保障区,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贫困问题;大力发展沙产业。3)制度创新策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稳定投资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产权制度;实行国家生态购买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和草原管理等。4)制度保障策略。加强和完善组织保障、法律保障、科技保障、科技支撑和预警与监测等保障制度。

王宗焕[5](2004)在《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我国珍禽养殖形势特点1.1 珍禽养殖宏观政策法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保护了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并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作了法律上的规范。"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合理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经营管理方针的出台是我国第一次从政策法规上明确提出了鼓励社会成员对现有野生动物进行驯养繁殖。现在,包括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可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前提下,履行相应手续进行养殖。另外,还明文规定了对所驯养繁殖动物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即通过进行产品加工,

孙润成[6](2003)在《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文中研究表明“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 三江”,这幅现如今挂遍大街小巷商 家的对联其实蛮有些久远的渊源。 有人曾做过专门的考证,此联在西 汉后期就出现了。史书载,当时长安 城里有八大富人,其中言之凿凿的 有卖豆豉的樊少翁,卖丹药的长安 丹两位,皆拥资钜万(当为千万级。 首富“樊嘉五千万,其余皆钜万 矣”)。而这幅对联当年就贴在卖豆 豉的樊少翁家门口。 仔细想来,颇有感慨。卖豆豉而 能成千万富翁,这生意该做得多 大!豆豉是大豆的发酵物,家家户 户都能制作,且又不是生活必需品, 竞争者众多,替代品众多,很难有厚 利可图。樊少翁要在这样一个市场 中脱颖而出,其豆豉必须口味极佳、 选料上品、做工精良,并长期忍受微 薄利润。为此,樊少翁一定要“携通 家数十口”,加上雇用数百名匠人和 店员,每年采购、存贮数以十吨、百 吨计的大豆,规范各加工点的工艺流程,设立一个遍布长安的加工点和营销网络,才能积少成多,成为巨富。长安是首都,各郡县太守、县令到长安吃樊氏豆豉,然后把口味带到当地,进而使樊少翁把采购、存贮、运输、制作、销售豆豉的生意做到全国。如此说来,“生意兴隆通四海”倒真是不为过。 举通家之力以为巨富,樊少翁应当算是中国家族企业早期的经营者之一了。如此算来,中国古代家族企业家真可谓?

王宗焕[7](2000)在《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文中指出 一、我国珍禽养殖形势特点 1.珍禽养殖宏观政策法规形势。珍禽养殖是野生动物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列》,保护了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并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作了法律上的规范。“加强资源保护,积极

吴耀庭,周长军,陆建飞,钱忠好[8](1999)在《扬州市城郊型农业结构优化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是合理利用区域农业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郊区作为一种处于城市生态系统与农村生态系统结合部的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其农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以江苏省扬州市为案例,对其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扬州市农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对其它类似地区加快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郊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珍禽养殖前景喜人(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环境驱动大发展
    1.1 西部大开发
    1.2 农民工创业
2 当前我国珍禽业的形势与特点
    2.1 珍禽养殖宏观形势分析
    2.2 珍禽养殖品种和数量变化
    2.3 珍禽养殖发展趋势
    2.4 珍禽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现状
    2.5 珍禽养殖存在的经济效益差距
3 科学投资策略
    3.1 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珍禽饲养品种
    3.2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才
    3.3 降低珍禽养殖成本
    3.4 客观安排资金在各项珍禽养殖生产中的投资比例
    3.5 广泛开辟珍禽及产品的销售渠道

(2)珍禽养殖的科学投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冷静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珍禽饲养品种
(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
(三)降低珍禽养殖成本
(四)客观安排资金在各项珍禽养殖生产中的投资比例
(五)广泛开辟珍禽及产品的销售渠道

(3)前景喜人的珍禽养殖业(论文提纲范文)

大环境驱动大发展
    (一) 西部大开发
    (二) 农民工创业
当前我国珍禽业的形势与特点
    (一) 珍禽养殖宏观形势
    (二) 珍禽养殖品种和数量变化
    (三) 珍禽养殖发展趋势
    (四) 珍禽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现状
    (五) 野禽养殖存在的经济效益差距
科学投资策略
    (一) 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珍禽饲养品种
    (二)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才
    (三) 降低珍禽养殖成本
    (四) 客观安排资金在各项珍禽养殖生产中的投资比例
    (五) 广泛开辟珍禽及产品的销售渠道

(4)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切入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小结
2 土地沙漠化问题研究回顾
    2.1 土地沙漠化概念
    2.2 土地沙漠化成因研究
    2.3 土地沙漠化治理技术研究
    2.4 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研究
    2.5 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研究
    小结
3 土地沙漠化防治理论基础
    3.1 生态学理论
        3.1.1 生态学概念
        3.1.2 现代生态学研究重点
        3.1.3 生态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意义
    3.2 生态经济学理论
        3.2.1 主要研究内容
        3.2.2 研究方法
        3.2.3 生态经济学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1 产生背景
        3.3.2 理论核心
        3.3.3 理论内涵
    3.4 制度经济学理论
        3.4.1 制度经济学内涵
        3.4.2 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3.5 灾害经济学理论
        3.5.1 灾害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
        3.5.2 灾害经济学基本规律及原理
    3.6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小结
4 中国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危害
    4.1 中国土地沙漠化现状
        4.1.1 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
        4.1.2 中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
        4.1.3 沙漠化土地类型
        4.1.4 沙漠化土地分布特点
        4.1.5 我国沙漠化土地动态
    4.2 中国土地沙漠化危害
        4.2.1 造成土地退化、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导致农牧业减产
        4.2.2 导致生态环境及生存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4.2.3 威胁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4.2.4 加剧贫困,影响社会稳定
    小结
5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估
    5.1 土地沙漠化灾害经济损失评价程序
    5.2 土地沙漠化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5.3 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价中若干理论问题
        5.3.1 计算基准
        5.3.2 计算内容
        5.3.3 计算参数
        5.3.4 累积破坏量
        5.3.5 基准存量
        5.3.6 最终效果原则
        5.3.7 贴现率在土地沙漠化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5.4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
        5.4.1 土地沙漠化造成土地资源经济损失
        5.4.2 土地沙漠化对农牧业生产损失
        5.4.3 土地沙漠化造成水利设施损失
        5.4.4 土地沙漠化对生活设施(房屋)造成的损失
        5.4.5 土地沙漠化对交通运输损失
        5.4.6 沙尘暴对人类健康影响
    5.5 典型案例—西藏自治区沙漠化经济损失
    小结
6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综合效益评价
    6.1 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生态资源的价值性
    6.2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
    6.3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3.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6.3.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内涵
    6.4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6.5 全国防治土地沙漠化逆转的经济效益分析
        6.5.1 生态效益
        6.5.2 经济效益
        6.5.3 社会效益
    6.6 土地沙漠化防治效益分析—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河北省沽源县为例
        6.6.1 沽源县概况
        6.6.2 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情况
        6.6.3 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
    小结
7 土地沙漠化产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根源
    7.1 土地沙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及全球变化影响
        7.1.1 干旱气候
        7.1.2 大风
        7.1.3 地表丰富的沙物质
        7.1.4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沙漠化影响
    7.2 中国土地沙漠化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7.2.1 人口压力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2.2 产业结构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2.3 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2.4 生产方式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3 案例—甘肃省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扩展的原因
        7.3.1 民勤绿洲的基本情况
        7.3.2 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状况
        7.3.3 民勤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分析
    小结
8 土地沙漠化问题的制度及政策因素
    8.1 土地沙漠化防治利益主体冲突分析
        8.1.1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利益群体及其理性分析
        8.1.2 土地沙漠化防治主体的利益冲突分析
    8.2 土地沙漠化及影响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制度因素
        8.2.1 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市场失灵问题
        8.2.2 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政府失灵”问题
    8.3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现实制度问题分析
        8.3.1 土地制度问题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8.3.2 现有的林权制度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8.3.3 投入体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4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政策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5 现行管理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6 草原利用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7 水资源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8 政策失误
    小结
9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一: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
    9.1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原理
    9.2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9.3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成功的标准
    9.4 我国土地沙漠化分区恢复与重建途径
        9.4.1 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
        9.4.2 半干旱沙地类型区
        9.4.3 高原高寒沙漠化土地类型区
        9.4.4 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沙地类型区
    小结
10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二:经济社会发展
    10.1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0.1.1 人力资本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10.1.2 加强沙区人力资本发展的有效措施
    10.2 优化沙区经济结构,实现沙区经济良性循环
        10.2.1 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0.2.2 沙区产业结构应着力战略调整
        10.2.3 积极调整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的关系
        10.2.4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0.2.5 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10.3 以解贫、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沙区经济发展
        10.3.1 我国贫困地区的成因分析
        10.3.2 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对策
        10.3.3 积极发展沙产业,为沙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
        10.3.4 典型案例—甘肃省张掖市荒漠绿洲特色产业发展
    10.4 倡导生态文明,提高生态伦理道德
        10.4.1 生态伦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10.4.2 生态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小结
11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三:制度创新
    11.1 投入体制创新
        11.1.1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稳定投入机制
        11.1.2 改革投资管理方式,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
    11.2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创新
        11.2.1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原理
        11.2.2 生态效益补偿的基本内容
        11.2.3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途径
        11.2.4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
        11.2.5 开征生态税
    11.3 产权制度创新
        11.3.1 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作用
        11.3.2 完善产权制度,赋予农牧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11.3.3 实行森林产权制度创新
        11.3.4 实行国家生态购买制度
    11.4 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11.4.1 水资源利用现状
        11.4.2 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措施
    11.5 草原管理制度创新
    小结
12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四:保障体系
    12.1 组织保障体系
    12.2 法津保障体系
    12.3 科技支撑体系
        12.3.1 土地沙漠化防治科技支撑现状
        12.3.2 防治土地沙漠化科技支撑重点领域
    12.4 土地沙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
        12.4.1 土地沙漠化灾害监测预警理论
        12.4.2 监测预警指标的选取
        12.4.3 监测方法的选择与推广
        12.4.4 监测体系建设
        12.4.5 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小结
13 结论及讨论
    13.1 结论
    13.2 讨论
附件1:不同的制度安排对生态治理的影响
附件2:不同国家生态补偿机制
附表1:2000年全国荒漠化省区主要农作物产值统计数据
附表2:1978-2000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附表3: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四、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珍禽养殖前景喜人[J]. 汪志铮.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02)
  • [2]珍禽养殖的科学投资策略[J]. 贺建庆. 农村养殖技术, 2011(03)
  • [3]前景喜人的珍禽养殖业[J]. 汪志铮. 农村养殖技术, 2010(16)
  • [4]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刘拓.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5]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J]. 王宗焕.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04(04)
  • [6]中国家族企业创业秘史[J]. 孙润成. 科学投资, 2003(04)
  • [7]我国珍禽养殖形势及科学投资策略[J]. 王宗焕. 农村养殖技术, 2000(01)
  • [8]扬州市城郊型农业结构优化初探[J]. 吴耀庭,周长军,陆建飞,钱忠好. 南京农专学报, 1999(02)


土地沙漠化论文 国珍论文 科学论文 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上一篇:爱知互促教育示范阶段实验报告
下一篇:阿普唑仑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