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自制鼻中隔黏膜骨膜剥离器抽吸使用体会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应用自制带吸引的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器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颜永毅,刘青,谢佳,封新荣,王惠忠[1](2006)在《内镜下两种鼻中隔成形术的对比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鼻中隔成形术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以进一步完善鼻中隔成形术的相关操作。方法:回顾分析176例鼻中隔成形术、124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鼻中隔成形术中,3例再偏曲,2例需二次手术。124例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更多的鼻中隔骨和软骨,且术后恢复良好,操作简便易行。

翁祖勋,黄慧青[2](2005)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鼻中隔偏曲者应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中把切取的软骨修正后再植入鼻中隔腔内,骨性偏曲部分用骨折法进行矫正。结果84例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鼻中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无近、远期并发症。

崔勇男[3](2005)在《鼻内镜下利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的鼻中隔成形术》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鼻内镜下利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行鼻中隔成形术,探讨鼻内镜及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方法: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C形偏曲12例,S形偏曲者10例,鼻中隔棘状或嵴状突起者及其他不规则偏曲8例。全部患者在鼻内镜下,应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行鼻中隔成形术。 结果:鼻内镜下利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的鼻中隔成形术中一侧黏膜穿孔4例,双侧黏膜损伤错位穿孔1例,双侧黏膜均无穿孔25例。术后1个月复查鼻中隔均获得一次性彻底矫正。术后随访1~3年,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腔粘连等并发症。鼻腔通气功能良好30/30例,占100%,头痛缓解18/20例,占90%,鼻出血治愈3/3,占100%。 结论:鼻内镜下利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的鼻中隔成形术,具有视野广,直视下精确操作,损伤少,出血状态下可继续操作,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翁祖勋,林松兴[4](2002)在《应用自制带吸引的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器的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应用自制带吸引的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器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自制带吸引的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器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下两种鼻中隔成形术的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鼻中隔成形术176例
        1.1.2 改良鼻中隔成形术124例
    1.2 手术方式
        1.2.1 鼻中隔成形术[1, 2, 5]
        1.2.2 改良鼻中隔成形术
    1.3 手术器械与设备
        1.3.1 通用器械与设备
        1.3.2 自制吸引剥离器
2 结 果
3 讨 论

(2)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鼻内镜下利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的鼻中隔成形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4)应用自制带吸引的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器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构造和制作
2 应用与体会

四、应用自制带吸引的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器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下两种鼻中隔成形术的对比观察[J]. 颜永毅,刘青,谢佳,封新荣,王惠忠.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06(05)
  • [2]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 翁祖勋,黄慧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5(06)
  • [3]鼻内镜下利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的鼻中隔成形术[D]. 崔勇男. 延边大学, 2005(04)
  • [4]应用自制带吸引的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器的体会[J]. 翁祖勋,林松兴.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2(04)


鼻中隔论文 骨膜论文

上一篇:使用除草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论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