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姝[1](2018)在《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外资企业相比,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产业结构和管理机制十分落后,导致企业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产能过剩。面对着如此挑战,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现代管理模式,发展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因此,汽车制造企业若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集组织、编制、执行、控制为一体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办法。自20世纪初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运用以来,便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而且在审计署、国资委、财政部等多部委积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体系,其具有全面性,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采用预算方法对预算期内所有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并对预算执行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控制、核算、考评、奖惩,从而有效配置企业资源,以此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壮大。它有效的实现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业绩信息的全面获取、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企业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和配置率也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以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为案例,对华晨金杯有限公司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公司预算管理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通过与各部门沟通,调查取证,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方案和实施步骤,使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希望可以提高公司未来的经营效率。
博奇[2](2015)在《资本市场男神仰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仰融,曾任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华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理事长……现任香港圆通科技董事长以及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仰融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仰融其人,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他的籍贯、经历、学历无一不是媒体挖掘的热点。靠着当年的资本运作神技,他促成了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汽车企业,掌控资产达300亿元。后来,远走他国。而如今,他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挟600亿元造车计划,准备重回故土,再展资本运作雄风。
王蕾[3](2012)在《金杯汽车品牌的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进入21世纪的十年间,中国整体汽车市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整体市场增速达到25.3%,远远高于同期全球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重点关注和拓展的重要市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企业面临严峻形势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汽车的发展形势可以用“寒冬”来形容。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我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结构性调整期,市场需求两极分化,市场主体快速从一、二级城市向三、四级城市转移,市场增幅大幅回落,由“十一五”期间的年均30%的增幅降低到3%。究其原因,一是央行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企业融资越发陷入困境;二是购车优惠政策的退出,汽车消费已提前透支;三是多地限购限行政策的推出以及油价上涨等,都抑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虽然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纷纷采取大幅降价、投放低端新品的营销策略,但自主品牌汽车增速和市场份额仍持续快速下降,发展形势异常严峻。而在中国轻型客车领域,一、二线发达城市受政策影响较大,导致市场份额出现轻客下滑和MPV上升的趋势;而一些三、四线城市,对于轻客的刚性需求则有明显增加,但很多汽车厂家尚未有效启动这一部分市场。与此同时,欧系轻客的市场份额比例上升明显,加之微型客车呈现轻客化的趋势,这使得传统的日系轻客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本文选择汽车行业中轻型客车第一品牌金杯作为研究课题。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7月22日,作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重点整车生产企业,已连续15年蝉联中国轻型客车销量冠军,以“金杯品质”赢得了逾百万用户的信赖。但是,随着欧系高端轻客及微面低端产品的双重挤压,以及外部媒体环境的深刻变化,金杯品牌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金杯整体形象日益老化和模糊,金杯品牌等同于海狮品牌导致品牌的上升空间遭遇天花板,金杯品牌缺乏整合而使得金杯整体品牌的价值不够突显,金杯与阁瑞斯品牌关系亟需重新调整等问题日渐凸显,金杯的品牌资产严重超载。本文以品牌管理理论、品牌营销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轻客行业、竞争品牌的发展以及媒介环境等的分析,再通过金杯品牌自身发展状况,探讨金杯品牌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以品牌形象驱动力和品牌销售驱动力双引擎驱动为根本目标,提出金杯品牌未来发展的策略和具体的策略措施,以期为金杯品牌未来发展直至中国轻客行业的品牌策略提供些许借鉴。
程林[4](2007)在《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轻型客车产品营销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专注于中国商用汽车市场的一个特殊部分—轻型客车市场,通过分析该市场中营销能力较为领先的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汽车)及其轻型客车产品,探悉营销理论在轻型客车企业具体营销工作中的应用,并对该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建议,对其即将上市的新产品V348提出营销策略。论文通过对江铃汽车外部环境的分析,勾划出轻型客车行业的概况及未来的前景。从内外环境分析、SWOT分析、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方案设计等方面,对江铃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全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认为:江铃汽车的营销能力代表着目前中国商用车生产企业较高的水平,公司在产品、渠道、服务水平等方面实力较强,并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是,公司面临着正在发生变化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要想实现公司制定的中远期发展规划,必须在产品定位、渠道深化改革等方面有更大的改进。
李友宾[5](2006)在《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汽车物流规划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汽车物流管理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物流管理的概念以及库存理论的内容,并结合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汽车物流管理现状,指出该公司在汽车销售网络布局以及库存规划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公司分销中心的物流网络规划方案。首先通过对汽车销售物流系统的分析,建立了汽车销售物流配送网络的基本框架,进而对汽车销售物流配送网络中各个配送服务区域进行划分。然后以物流配送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服务区域中的各个汽车销售中心城市为备选方案,通过建立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模型并求解,确定汽车销售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位置。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公司各配送中心合理库存量,以满足各销售网点的客户需求。最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汽车物流的管理和库存量控制,并提出了建设供应商集中管理库存的建议,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以及对公司内外部关系进行重新构建,以此来提高公司汽车物流的整体经济效益。
朱琼[6](2005)在《华晨江湖》文中提出华晨的管理层人来人往。业绩却一降再降。2002年6月3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国)创始人仰融出走。此后,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华晨金杯)便滑入产权纠纷、高层变动的旋涡中。纷争演绎到2005年6月,实际操盘者已换到第4任。
王馨[7](2005)在《华晨金杯与泰皇岛金程对簿公堂》文中提出10月9日下午2:00,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3号法庭。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原告)诉秦皇岛金程自动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称第一被告)及北京天驰飞宇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称第二被告)侵犯其轻型客车“锐驰”(SY648
吴冬艳[8](2005)在《破解金杯逆境崛起的奥秘》文中认为$F开放印迹$E $T1988年,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丰田商谈海狮项目的技术引进,成为客车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引进的产品在国内属于绝对领先的技术,加上后来引进的物流、生产等方面的管理经验,都奠定了金杯领先于
孙晓红[9](2005)在《自主研发——华晨金杯的品牌保证》文中研究表明自主品牌在目前,是风头正健的一个话题;但是,人人都知道,自主品牌的路,又是一条非常难走之路。人们洗去了以前的偏激,浮燥,对于竺延风的“耐住寂寞二十年”有了深刻的理解。华晨是我国自主品牌第一家,这些年也经过了太多的高层变动,股权风波,也?
刘之皓[10](2005)在《华晨金杯中华轿车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大汽车厂“纷纷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或以合资合作的方式,或以直接出口的方式,使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汽车市场竞争以国产车(包括合资产品)为主,而加入WTO对于任何一个汽车企业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进口产品的竞争也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因素。因此,金杯汽车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同样机遇也总是和挑战形影不离。中华轿车要想在风起云涌的轿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面临更多的艰辛,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经营战略--营销策略,并将其成功的贯彻执行。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对中华轿车的宏观环境、中国轿车市场供求状况、中国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华晨金杯的总体战略。对中华轿车的营销策略提出建议,然后对中国轿车市场进行细分,寻找中华轿车的目标市场,进行中华轿车的市场定位。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 1.3.2 研究方法 |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 第2章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概述 |
|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和作用 |
|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 |
|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与作用 |
| 2.2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
| 2.3 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框架 |
| 2.3.1 预算的编制 |
| 2.3.2 预算的执行 |
| 2.3.3 预算的控制 |
| 2.3.4 预算的考评 |
| 第3章 案例描述 |
| 3.1 企业简介 |
| 3.1.1 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介绍 |
| 3.1.2 组织机构图 |
| 3.2 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全面预算工作现状 |
| 3.2.1 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
| 3.2.2 预算编制的工作情况 |
| 3.2.3 预算的执行与完成情况 |
| 3.2.4 预算的考评工作 |
| 第4章 案例分析 |
| 4.1 金杯公司的预算编制整体分析 |
| 4.2 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 4.2.1 轻视预算管理,认知度不高 |
| 4.2.2 预算机制不健全 |
| 4.2.3 全面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
| 4.2.4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力和控制不到位 |
| 4.2.5 预算考评力度不强 |
| 4.2.6 信息化经验缺乏 |
| 第5章 案例启示 |
| 5.1 在思想方面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
| 5.1.1 预算管理理念认识的深化 |
| 5.1.2 提高预算目标与战略的关联度 |
| 5.2 完善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 |
| 5.3 预算的组织结构的调整 |
| 5.3.1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重建 |
| 5.3.2 预算组织目标的调整 |
| 5.4 完善预算的编制 |
| 5.4.1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
| 5.4.2 完善预算管理编制方法 |
| 5.4.3 预算编制方案设计 |
| 5.5 预算的执行方面 |
| 5.5.1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
| 5.5.2 完善监控制度 |
| 5.6 完善公司的预算考核 |
| 5.6.1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 |
| 5.6.2 完善全面预算的考评标准 |
| 5.6.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 5.6.4 运用分数评估法 |
| 5.7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方面 |
| 5.7.1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的信息系统保障 |
| 5.7.2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的资源保障 |
| 5.8 构建战略预算体系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研究方法 |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
| 第2章 品牌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 2.1 品牌相关概念 |
| 2.1.1 品牌定义 |
| 2.1.2 品牌内涵 |
| 2.1.3 品牌外延 |
| 2.2 品牌管理理论 |
| 2.2.1 市场细分理论 |
| 2.2.2 品牌定位理论 |
| 2.2.3 USP 理论 |
| 2.2.4 ROI 理论 |
| 2.3 品牌营销理论 |
| 2.3.1 4P 营销理论 |
| 2.3.2 4C 营销理论 |
| 2.3.3 双引擎驱动理论 |
| 第3章 金杯品牌市场环境分析 |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 3.1.1 轻客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
| 3.1.2 竞争品牌分析 |
| 3.1.3 媒介环境分析 |
| 3.2 内部环境分析 |
| 3.2.1 金杯品牌价值 |
| 3.2.2 金杯品牌产品定位 |
| 3.2.3 金杯品牌消费者细分 |
| 3.3 SWOT 分析 |
| 3.3.1 金杯品牌的机会 |
| 3.3.2 金杯品牌的威胁 |
| 3.3.3 金杯品牌的优势 |
| 3.3.4 金杯品牌的劣势 |
| 第4章 金杯品牌的发展策略 |
| 4.1 双引擎驱动一:提升品牌形象力 |
| 4.1.1 创新品牌形象 |
| 4.1.2 差异化品牌定位 |
| 4.1.3 统筹管理品牌形象 |
| 4.2 双引擎驱动二:提升品牌销售力 |
| 4.2.1 创新营销模式 |
| 4.2.2 深耕行业市场 |
| 4.2.3 下沉推广渠道 |
| 第5章 金杯品牌策略的保障体系 |
| 5.1 品牌调研保障体系 |
| 5.1.1 品牌美誉度调研 |
| 5.1.2 产品好感度调研 |
| 5.2 品牌输出支持体系 |
| 5.2.1 明确职责分工 |
| 5.2.2 链状协作制度 |
| 5.2.3 指导方案及培训支持 |
| 5.3 后市场项目支持体系 |
| 5.3.1 后市场产品开发 |
| 5.3.2 后市场政策支持 |
| 5.4 售后服务支持体系 |
| 5.4.1 改进服务质量 |
| 5.4.2 强化服务品质 |
| 第6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 |
| 致谢 |
| 论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 第二节 相关理论简介 |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 第一章 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
| 第一节 市场营销学的内涵 |
| 第二节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 |
| 第三节 STP理论 |
| 第四节 4Ps理论 |
| 第五节 本文应用的分析模型 |
| 第二章 轻型客车行业和江铃汽车简介 |
| 第一节 中国轻型客车行业简介 |
| 第二节 江铃汽车简介 |
| 第三节 江铃汽车发展规划 |
| 第三章 中国轻型客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 第一节 中国轻型客车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
| 第二节 中国轻型客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
| 第三节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 第四节 中国轻型客车的消费者研究 |
| 第五节 中国轻型客车市场的未来展望 |
| 第六节 江铃汽车的市场定位 |
| 第七节 公司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 第四章 江铃汽车营销策略分析 |
| 第一节 江铃汽车产品分析 |
| 第二节 江铃汽车轻客产品定价分析 |
| 第三节 江铃汽车分销渠道分析 |
| 第四节 江铃汽车促销手段分析 |
| 第五节 江铃汽车的售后服务 |
| 第六节 江铃汽车CRM及其作用 |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 第二节 给江铃汽车未来发展的建议 |
| 第三节 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后记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导论 |
| 1.1 选题背景 |
| 1.2 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 2 汽车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 |
| 2.1 汽车物流的概念及模式 |
| 2.2 第三方物流在汽车行业中的作用 |
| 2.3 汽车物流与库存的关系 |
| 3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
| 3.1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物流管理职能部门 |
| 3.2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的汽车物流管理现状及分析 |
| 4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物流配送网络规划 |
| 4.1 汽车物流配送网络规划所应考虑的指标 |
| 4.2 汽车物流的网络规划 |
| 4.2.1 网络布局规划的基本数据 |
| 4.2.2 汽车物流配送网络基本类型的确定 |
| 4.2.3 汽车物流配送系统的规划 |
| 5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汽车物流库存规划 |
| 5.1 汽车物流库存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
| 5.2 汽车销售物流库存规划的特殊性 |
| 5.3 汽车销售物流系统库存规划 |
| 5.3.1 汽车整车物流的库存模型 |
| 5.3.2 确定汽车物流库存量的简单方法 |
| 5.3.3 随机需求条件下汽车库存量的确定方法 |
| 6 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汽车物流管理对策 |
| 6.1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汽车物流及库存管理 |
| 6.2 建立集中管理库存的思想 |
| 6.3 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
| 6.4 公司内外部关系的构建 |
| 7 结论与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1 引言 |
|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 1. 2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 1. 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 1. 3. 1 目标市场确认与市场定位 |
| 1. 3. 2 战略理论 |
| 1. 3. 3 营销组合理论 |
| 2. 外部环境分析 |
| 2. 1 一般环境分析 |
| 2. 1. 1 国家政策与法律环境 |
| 2. 1. 2 人口与经济环境 |
| 2. 1. 3 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 |
| 2. 1. 4 国内外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
| 2. 2 行业与竞争环境分析 |
| 2. 2. 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 2. 2. 2 新进入者的威胁 |
| 2. 2. 3 替代品的威胁 |
| 2. 2. 4 供方议价能力 |
| 2. 2. 5 买方议价能力 |
| 3 中华轿车内部环境分析 |
| 3. 1 公司发展概况 |
| 3. 2 公司资源与竞争能力 |
| 3. 2. 1 研发能力 |
| 3. 2. 2 质量保证能力 |
| 3. 2. 3 生产能力与采购能力 |
| 3. 2. 4 营销能力 |
| 3. 3 华晨汽车总体发展战略 |
| 3. 3. 1 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目标 |
| 3. 3. 2 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
| 4. 中华轿车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
| 4. 1 中华轿车STP分析 |
| 4. 1. 1 中国轿车市场的细分(Segmentation) |
| 4. 1. 2 中国轿车的目标市场(Targeting) |
| 4. 1. 3 中华轿车的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 4. 2 中华轿车的营销策略组合 |
| 4. 2. 1 产品策略 |
| 4. 2. 2 价格策略 |
| 4. 2. 3 渠道策略 |
| 4. 2. 4 促销策略 |
| 5 营销策略的执行 |
| 5. 1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组织结构 |
| 5. 2 提高营销队伍素质 |
| 5. 3 加强销售服务管理 |
| 5. 3. 1 售前服务 |
| 5. 3. 2 售中服务 |
| 5. 3. 3 售后服务 |
| 5. 4 渠道管理与控制 |
| 5. 4. 1 对经销商的评估和激励 |
| 5. 4. 2 建立市场信息反馈系统 |
| 6 结束语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