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楠[1](2009)在《普通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DH群体遗传性状分离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对普通白菜中的小菘菜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影响其成功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普通白菜小孢子培养的DH群体,通过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研究了其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普通白菜中的三个小菘菜品种,对影响其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蔗糖浓度和春化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显着,春化材料培养后基本无小孢子胚出现,极乐天小孢子胚诱导率最低;对供体材料进行2天低温预处理,诱导培养基活性炭浓度为0.2g/L,热激培养24小时,诱导胚的效果最好。2.利用NJ089×NJ074构建的普通白菜DH群体,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普通白菜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色、抽薹指数和冷害指数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7个性状均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除抽薹指数为三主基因,无多基因外,其余均为两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色、开展度、叶宽、叶长、冷害指数和株高。
殷志芳,李俊峰[2](2003)在《日本小松菜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 日本小松菜性味微苦,速冻加工后青绿脆嫩。由于其含钙较高,有高钙蔬菜之称。在日本市场,小松菜经常供不应求,深受日本消费者青睐。种植日本小松菜具有成本低、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短、平、快的订单农业。我地经5~6年种植,已掌握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一般亩产达优质商品菜2000~3000kg,单茬亩产值在1200元左右。1 品种选择 小松菜品种间具有一定差异,应根据加工企业要求选择品种,我地一般种植的是“极乐天”和“丸
许进,马友发[3](2003)在《日本小松菜“极乐天”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为了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001年我镇科技示范园区引种日本小松菜1.3公顷,一举获得成功。2002年又扩大种植到16.7公顷,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每667平方米产鲜菜2000公斤,毛收入1000元,纯收入590元。日本
许进[4](2003)在《日本小松菜“极乐天”的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日本小松菜适应种植的范围比较广,生长势强。小松菜叶片长椭圆型,叶色嫩绿,味美质佳,适合速冻出口。实践证明:种植日本小松菜具有用种量少、成本低、生长期短、花工少、产量高、效益可靠等优点。其栽培要点如下: 一、适期播种 日本小松菜春季与秋季均可播种。春2—4月、秋9~11月份均可播种。最理想的播种季节是秋季9月
李海兵,马友发[5](2003)在《日本小松菜“极乐天”的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
佘建,马友发[6](2003)在《日本小松菜“极乐天”的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殷海燕,马友发[7](2003)在《日本小松菜“极乐天”的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为了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001年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科技示范园区引种日本小松菜20亩,一举获得成功。2002年又扩大种植到250亩,又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亩产鲜菜2000千克,收入1000元。日本小松菜适应种植的范围比较广,生长势强,小松菜植株呈直立型,叶片长椭圆型,叶色嫩绿,味美质佳,在日本市场上小松菜一直是供不应求,适应速冻出口。实践证明:种植日本小松菜具有用种量少、成本低、生长期短、花工少、产量高、效益可靠等优点。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佘建,马友发[8](2003)在《日本小松菜“极乐天”的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 日本小松菜适应种植的范围比较广,生长势强,小松菜植株呈直立型,叶片长椭圆型,叶色嫩绿,味美质佳,在日本市场小松菜一直供不应求,适应速冻出口。实践证明种植日本小松菜具有用种量少、成本低、生长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其栽培技术要点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 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
| 1.1 普通白菜 |
| 1.2 小孢子培养的意义 |
| 1.3 小孢子培养的研究概况 |
| 1.4 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因素 |
| 1.4.1 基因型 |
| 1.4.2 小孢子发育时期 |
| 1.4.3 培养前的预处理 |
| 1.4.4 花粉密度 |
| 1.4.5 培养基成分 |
| 1.5 胚状体发育及植株再生 |
| 1.5.1 转移时间 |
| 1.5.2 再生培养的环境湿度 |
| 1.5.3 低温诱导 |
| 1.5.4 褐化现象 |
| 1.6 游离小孢子培养存在的问题 |
| 2. 普通白菜DH群体遗传性状分离分析研究进展 |
| 2.1 遗传分离分析方法的发展 |
| 2.2 普通白菜遗传性状分离分析 |
| 2.2.1 形态指标 |
| 2.2.2 抽薹指数 |
| 2.2.3 冷害指数 |
| 第二章 普通白菜中小菘菜的小孢子培养 |
| 摘要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 |
| 1.2 试验设备 |
| 1.3. 试验方法 |
| 1.3.1 采样 |
| 1.3.2 镜检 |
| 1.3.3 培养基配制 |
| 1.3.4 培养方法 |
| 1.3.5 多因素实验 |
| 2 结果 |
| 2.1 不同品种间出胚率的差异 |
| 2.2 低温预处理对胚诱导率的影响 |
| 2.3 蔗糖浓度对胚诱导率的影响 |
| 2.4 活性炭浓度对胚诱导率的影响 |
| 2.5 高温诱导时间对胚诱导率的影响 |
| 2.6 春化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
| 2.7 培养过程中小孢子发育形态的变化 |
| 3. 讨论 |
| 附图 |
| 第三章 普通白菜DH群体遗传性状分离分析 |
| 摘要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
| 1.2 数据转换和数据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表型性状及其差异 |
| 2.2 遗传模型 |
| 2.2.1 混合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值和AIC值的获得 |
| 2.2.2 农艺性状最优遗传模型的获得 |
| 2.3 遗传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
| 2.3.1 株高 |
| 2.3.2 最大叶长 |
| 2.3.3 最大叶宽 |
| 2.3.4 开展度 |
| 2.3.5 叶色 |
| 2.3.6 抽薹指数 |
| 2.3.7 冷害指数 |
| 3 讨论 |
| 全文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 致谢 |
| 一、日本小松菜的特征特性 |
| 二、栽培技术 |
| 1. 适期播种 |
| 2. 基地选择 |
| 3. 整地施肥 |
| 4. 开行播种 |
| 5. 大田管理 |
| 6. 病虫害防治 |
| 7. 适时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