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焱雄[1](2018)在《基于STM32芯片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的设计》文中指出尿液分析是目前医院和私人单位检测人们泌尿系统重要工具,也是泌尿系统病理进行确诊、观查以及后期复查首选手段。由于人体产生的尿液中各个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检测工具测量来反映人体健康状况,而尿液分析仪的到来为人体尿液成分检测提供便捷之路,能快速定量地测出病人尿样中的酮体、红细胞、葡萄糖、比重、潜血、PH值、胆红素、蛋白质、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成分值,且该仪器具有:低功耗、低价格、智能化、快速化、微型化、易于测量等优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的主控制选用的是STM32F407芯片,该芯片具有主频高,能快速处理图像数据,且该芯片增设多种外设接口使得电路的复杂度降低的特点。该设计选用OV5640摄像头可以直接获取试纸条上所有试剂块的像素值,并且通过步进电机进行传动采集,使运行的效率得到提升。在照明光源的选择上,本设计选用的是LED光源,实现了光源的稳定照射同时降低了光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结果显示的模块选择方面,使用了触摸式液晶屏,既可以实现触摸按键功能,又可以进行结果显示,省去了上位机的操作界面,实现了一体化的功能。在图像处理方面,通过顶点法实现了试纸条边框检测,通过中值滤波法实现了图像的滤波去噪,完成了测试项试剂块位置检测,通过对图像R,G,B值进行数据补偿减少了信息的缺失,并通过HSI算法中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频度值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等。最后对整机调试进行可能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在程序上做了校正。详细说明了系统的调试方法和如何对仪器进行标定。系统的标定主要将整个频率带进行分割,使对应的梯度和浓度准确地与频率范围相吻合,最后在得到实验数据后,对系统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使得该仪器能够达到相应要求,测试结果准确,运行稳定。本文采用嵌入式芯片驱动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的方法,缩短了测试时间,降低了电路复杂度,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速率及性能均有所提升,同时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及测试准确性,整体性能更加完善。
程小燕,彭建彬,方铁[2](2017)在《Uritest-200A型尿液分析仪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Uritest-200A型尿液分析仪由开关电源、CPU、光电转换系统、电流转换器、电压转换器、显示组件以及传送机构等组成,该设备采用双波长反射原理制成,由试纸条试剂区与尿液生化成分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测定尿液中生化成分的含量[1]。配合专用试纸条可快速、准确检测尿液p H值、亚硝酸盐、葡萄糖、蛋白质、隐血、胴体、胆红素、尿胆原、尿比
黎萌[3](2016)在《普及型尿液分析仪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尿液分析仪是临床检验中不可缺少的医疗工具,它能够准确并且快速地检查出人体尿液的各个重要成份,反应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是医生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的一项重要依据。当前,尿液分析仪已经普遍运用至各个医疗组织之中。尽管市面上的尿液分析仪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尿液分析仪的使用范围还局限于医疗机构。因而,开发一款可以满足基层社区、广大农村甚至于每家每户而使用的,性能稳定、技术先进、价格实惠、操作简易且基本功能齐全的普及型尿液分析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当前尿液分析仪的现状、发展趋向与现存的问题,做了简明介绍,并且以国内外现有尿液分析仪为对象,重点研究其机械构造、检测模式、稳定性、准确度以及信息处理等多个层面,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所研发的普及型尿液分析仪的基本技术参数需求。在满足基本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该尿液分析仪的设计,本着制造成本低、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原则,达到普及化的目的。其中,根据技术参数要求,完成了普及型尿液分析仪的基本设计,包括尿液分析仪的控制系统、下位机系统、上位机系统、操作界面等等。针对尿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规划电路体系、简单化电路,并增强系统的信息处理水平以及调控的可靠度。制定了可靠度高的通信协议,完成了上位机对于下位机的调控,使得尿液分析仪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对下位机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开发,实现尿液分析仪的自动控制。
吕全江[4](2013)在《老年人非肾脏性疾病所致血尿对尿液干化学蛋白定性检测的干扰试验》文中认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欧美等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不仅表现在人的躯体、皮肤、头发,器官功能将出现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减退,其肾脏储备功能也逐渐降低,此时可以出现蛋白尿。老年人还易患泌尿系结石。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中,经常会遇到因输尿管或膀胱结石等非肾脏损伤造成的血尿,血液污染会干扰尿液干化学蛋白定性检测,导
赵磊[5](2012)在《尿液分析仪的测试原理与故障排除》文中指出目的:介绍尿液分析仪的结构、测试原理、临床应用以及故障排除的方法。方法:通过了解其结构组成和测试原理,结合仪器维修情况,对仪器不自检、显示屏无显示和测试结果显示"error"无检测结果进行故障分析排除。结果:通过对仪器的保养与维修,保证仪器可以正常使用。结论:尿液分析仪在日常使用中,要求工程师熟悉仪器原理,加强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保证仪器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长处,提高尿液分析质量。
李明际[6](2008)在《优利特-200A型自动尿液分析仪故障检修1例》文中研究指明我院2002年引进优利特系列尿液分析仪2台,该仪器根据双波长反向原理制成,配合专用试纸条可以方便、准确、快速地测出人体尿液中的pH值、亚硝酸盐、葡萄糖、蛋白质、隐血、酮体、胆红素、尿胆素原、尿比重、白
殷鹤龙[7](2005)在《Uritest-2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故障维修两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鹏飞,朱辰[8](2003)在《Uritest-2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TROUBLE-4等故障排除》文中提出
李亚飞[9](2002)在《URITEST-200A型自动尿液分析仪原理及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URITEST-200A型尿液分析仪是根据双波长反射原理制成的自动分析仪器。它集电子、光学、机械于一体,是由我国广西桂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系列尿液分析仪中的一种类型。由于其价格低,并具有快速、准确、精密、灵活、方便的特点,同时还能对仪器的一般故障进行各种检测和故障特征指示,目前国内许多医院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2 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的简介 |
| 1.3 尿液分析仪的发展概况 |
| 1.3.1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
| 1.3.2 尿沉渣分析仪 |
| 1.3.3 自动尿液分析仪 |
| 1.4 尿液分析仪通常的检测项目 |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 |
| 第2章 STM32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的系统原理及组成 |
| 2.1 试纸颜色识别的理论基础 |
| 2.1.1 RGB颜色空间原理 |
| 2.1.2 HSI颜色空间原理 |
| 2.2 尿液分析仪系统工作流程 |
| 2.3 试纸条图像处理方法及分析原理 |
| 2.4 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指标 |
| 2.4.1 工作原理及试纸垫的特点 |
| 2.4.2 尿液分析仪的设计指标 |
| 2.5 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的组成 |
| 2.6 本章总结 |
|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 3.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 3.2 系统模块设计 |
| 3.2.1 硬件系统设计 |
| 3.2.2 SD卡接口电路设计 |
| 3.2.3 图像采集电路设计 |
| 3.2.4 LCD显示电路设计 |
| 3.2.5 照明光源模块设计 |
| 3.2.6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 3.2.7 电机模块 |
| 3.2.8 按键模块 |
| 3.3 本章小结 |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 4.1 STM32开发调试环境的介绍 |
| 4.2 系统软件设计 |
| 4.2.1 系统的软件的主程序流程 |
| 4.2.2 系统初始化 |
| 4.3 图像采集模块的程序设计 |
| 4.3.1 OV5640的初始化及实现程序 |
| 4.4 LCD显示屏的程序设计 |
| 4.5 图像边框检测子程序 |
| 4.6 图像去噪子程序 |
| 4.7 本章小结 |
| 第5章 整机调试与结果分析 |
| 5.1 仪器测试结果分析方法 |
| 5.2 整机的调试与标定 |
| 5.3 测试结果稳定性及准确度分析 |
| 5.4 本章小结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 6.1 总结 |
| 6.2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 致谢 |
| 1 故障案例一 |
| 2 故障案例二 |
| 3 故障案例三 |
| 4 故障案例四 |
| 5 小结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引言 |
| 1.1 课题意义和来源 |
| 1.2 尿液分析仪简介 |
| 1.3 尿液分析仪及相关技术发展概况 |
| 1.3.1 尿液分析仪的发展 |
| 1.3.2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
| 1.3.3 尿沉渣分析仪 |
| 1.3.4 自动尿液分析仪 |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 第二章 普及型尿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
| 2.1 普及型尿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
| 2.1.1 工作原理 |
| 2.1.2 检测原理 |
| 2.2 普及型尿液分析仪的组成 |
| 第三章 仪器的整体设计 |
| 第四章 下位机系统的设计 |
| 4.1 下位机系统设计要求 |
| 4.2 嵌入式处理器 |
| 4.2.1 LPC213x功能特性 |
| 4.2.2 LPC213X的功能接口及相关引脚描述 |
| 4.3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
| 4.3.1 ucn5804管脚介绍: |
| 4.3.2 ucn5804概述与工作特点 |
| 第五章 上位机系统的设计 |
| 5.1 上位机需求分析 |
| 5.2 软件平台选择 |
| 5.3 上位机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 5.3.1 Au1250高速处理器 |
| 5.3.2 核心板模块 |
| 5.3.3 上位机串口扩展设计 |
| 5.3.4 人机接口设计 |
| 5.4 上位机软件结构设计 |
| 5.5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模块 |
| 5.6 驱动程序开发 |
| 5.6.1 Au1250内置LCD驱动开发 |
| 5.6.2 触摸屏输入接口驱动 |
| 5.6.3 音频模块驱动 |
| 5.7 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
| 5.8 系统操作界面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 6.2 发展方向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标本来源 |
| 1.2 实验仪器 |
| 1.3 实验试剂 |
| 1.4 方法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测试原理 |
| 2 尿液分析仪的结构与组成 |
| 2.1 机械系统 |
| 2.2 光学系统 |
| 2.3 电路系统 |
| 3 H-500尿液分析仪故障排除 |
| 3.1 故障一 |
| 3.1.1 故障现象 |
| 3.1.2 故障分析 |
| 3.1.3 故障排除 |
| 3.2 故障二 |
| 3.2.1 故障现象 |
| 3.2.2 故障分析 |
| 3.2.3 故障排除 |
| 4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