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2001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干粮(万吨)进出口统计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2001年世界及部分国家进出口旱粮(万t)情况统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苏江,王楠,崔立伟,季根源,邓文兵,张彦文[1](2021)在《国内外石墨资源供需形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全球石墨资源的勘查与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石墨资源储量、生产、消费与进出口贸易等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全球近99.91%的石墨资源高度集中分布于除南极洲外其他六大洲的土耳其、中国、巴西、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印度、乌兹别克斯坦与墨西哥等9个国家;中国石墨产量约占2020年世界石墨总产量的59.09%,石墨消费量、进出口量分别约占2019年世界总市场份额的60%、24.28%与52.73%,均居全球第一;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优质高级别石墨较少、获取更高附加值石墨产品能力不足。随着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优质石墨资源的消费需求将大幅增加。因此,加大高品质石墨矿产勘查、加强石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石墨资源战略储备机制、推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全国石墨上中下游产业链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吴发富,王建雄,刘江涛,曾国平,向鹏,胡鹏,向文帅[2](2021)在《磷矿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文中提出世界磷矿储量近695亿t(2019年),但分布不均,磷矿储量最为丰富的北非地区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磷矿资源。该区域的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是世界磷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2019年其磷矿储量达500亿t,占世界的近72%。目前世界上主要利用的磷矿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矿,其最主要的成矿时代为震旦—寒武纪和中生代—新生代,前者以中国西南部大量产出的海相磷矿床为代表,后者以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到埃及一带的北非磷矿成矿省最为典型。2019年排名世界前10位的产磷国为中国、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美国、俄罗斯、约旦、沙特阿拉伯、越南、巴西、埃及和秘鲁,磷矿总产量逾2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89.29%。传统上美国、俄罗斯、摩洛哥和中国等是世界磷矿的主要出口地区,但随着北非和中东地区磷矿开发的不断深入和传统供给区资源的消耗,近年来磷矿供应中心向北非、中东地区转移。2018年世界磷矿粉出口前10位的国家有5个位于北非和中东地区,且北非的摩洛哥是第一大磷矿出口国。在磷肥的进出口方面,近年世界磷肥进口国主要有印尼、巴西、美国、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罗马尼亚、巴拉圭和荷兰等,出口国有中国、埃及、摩洛哥、以色列、澳大利亚、荷兰、黎巴嫩、墨西哥、秘鲁、阿根廷等。其中,曾经的磷肥出口大国美国,在2006年后逐渐转为磷肥进口国;磷矿进口大国印度的磷肥近年来基本实现自给。中国以不占优势的磷矿储量(2019年为32亿t,占世界储量的4.61%),在磷肥生产上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保持世界第一的磷肥出口,近10年来的磷肥出口量都占世界的18%以上,磷矿资源消耗速度快,资源形势严峻。

周月,武娜,孙小虹,牛仁杰[3](2020)在《我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及近年来情况分析》文中指出阐述我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发展历史:1999年以前,氯化钾对外依存度在92%以上,进口钾肥保持绝对的统治地位;2000年至今,国产钾肥产量大幅度增长,钾肥对外依存度下降至50%左右。介绍我国钾肥进口经营模式变迁、钾肥联合谈判制度的由来、钾肥进出口税收政策的变化。分析近年来我国钾肥进出口贸易情况,简述世界钾肥贸易概况。

张卫[4](2020)在《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马铃薯冬作区,开发冬闲田发展马铃薯产业空间大。近几年,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其它先进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推进广西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提高马铃薯总体单产水平,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补足、补齐产业短板,提升马铃薯附加值,对优化广西粮食生产结构、加快精准扶贫助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国家宏观政策和马铃薯主粮化的大背景出发,针对广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包括种植区域布局、生产状况、脱毒种薯繁育、品种推广、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加工、贸易、消费状况等方面,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广西马铃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广西有适宜的气候条件、耕地资源、区位优势、栽培技术,但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工发展滞后、种薯繁育不足,不易发展规模化种植以及易发生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等。广西应该抓住机遇,精确布局各产业带。以满足春季鲜薯供应淡季需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为目标,升级产业规模、水平,补足、补齐产业条,创建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加强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完善全产业链扶持政策,推进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促进一二三产产业融合,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马铃薯产业。

崔伟杰[5](2020)在《全球镍资源产业供需格局分析及预测》文中指出镍是我国战略性新兴矿产之一,在传统不锈钢部门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新兴产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众多国家列为“战略物资”。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镍资源消费国,且国内镍矿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国内巨大的资源需求。目前我国所需的镍矿资源依赖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极高,且资源供应国高度集中,90%以上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两国,供需矛盾导致常年来镍资源对外依存度维持高位,镍资源持续稳定供应存在很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论文以镍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于国内外镍资源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梳理了镍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全球镍资源的储量特点及分布特征、镍矿床类型及特征、产量供应形式、冶炼加工方法、勘察状况、消费、贸易流动特点及价格历史变化等情况。采用部门需求预测法对2025年及2030年我国及全球镍资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重点聚焦了镍资源产业集中的不锈钢及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部门走势的研究分析,从而研判我国镍资源的供需格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未来镍资源需求量将持续走高,至2025和2030年全球及我国原生镍资源需求量将达到264万t、174万t和398万t、230万t,较2018年分别增长18%、35%和78%、78%。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不锈钢部门及电池部门,其中传统不锈钢领域至2025和2030年全球原生镍用量达到约160万t和180万t,废不锈钢镍资源的回收利用是不锈钢领域中的重要补充,但只有欧美发达国家技术优势显着,我国至2025和2030不锈钢领域原生镍需镍量约132万t和150万t;新能源汽车产业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至2025和2030年全球及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部门初级镍用量占比将由2018年的5%、3%增长至20%、18%和40%、29%。镍资源需求产业格局变化显着。针对我国镍资源供应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初步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相关企业及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镍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战略,合理配置镍资源提供定量参考,对提高我国镍资源的供应水平及国家的稳定持续发展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肖智[6](2018)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及其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要素的格局、过程及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茶叶作为世界主要饮品原料之一,自二战结束70年来,世界茶叶生产、贸易与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贸易和消费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同时,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格局动态过程,分析产生变化的驱动因素,可对未来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规划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本论文通过综合运用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产业重心转移模型等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近70年来世界及中国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较为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论文从茶叶产量、茶园面积、茶园单产、茶叶品类四个方面统计分析了近70年全球茶叶生产过程并总结其变化特征。过去70年,全球茶叶总产年均增速(3.67%)大于茶园年均增速(2.85%);世界茶叶总产增长主要是来自茶园规模的扩张,茶园单产提高对茶叶产量增产贡献不到三成;1990年以来,CTC碎茶(Crush、Tear、Curl)是世界主要茶类,占世界茶叶品类份额六成以上,传统茶所占份额不到四成。(2)论文对世界茶叶生产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演变特点。过去70年,茶叶种植在全球范围持续扩散,茶叶种植国从二战后的20个增加到36个;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是亚洲主要生产国,肯尼亚、乌干达是非洲主要茶叶生产国,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中国茶产量在2006年首次超过印度,成为世界茶叶最大的生产国,世界茶叶生产中心在百年后重新回归中国。世界茶叶生产格局由“双巨头(印度+斯里兰卡)”演变为“新双核(中国+印度)”结构;过去70年,全球茶叶生产高度集中(生产基尼系数>0.71),茶叶生产国产量差异显着,在全球茶叶总产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各茶叶生产国所占份额差距进一步扩大。(3)论文对世界茶叶出口贸易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演变特点。过去70年,世界茶叶出口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世界茶叶出口年际间波动幅度不大,平均波动值维持在2万t左右;亚洲茶叶种植国的出口份额显着下降(从战后九成五降到近年的五成九),非洲茶叶出口已占全球近四成;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过去70年间,世界茶叶出口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茶叶出口贸易已由70年前的印度、斯里兰卡两家独大的局面,业已形成多极化格局:在亚洲,中国(18.28%)、斯里兰卡(15.62%)、印度(12.15%)三强鼎立;在非洲,肯尼亚一家独大(26.72%);在南美洲,阿根廷(4.76%)一支独秀的局面;70年间,随着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的出口贸易份额持续下降,肯尼亚、中国、越南、阿根廷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尤其是肯尼亚与中国在21世纪初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茶叶出口贸易格局。2009年,中国出口超过斯里兰卡,茶叶出口贸易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4)论文对世界茶叶消费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演变特点。过去70年,全球茶叶消费进口保持年均2.5%的增速持续上升,这说明全球对茶叶有相对长期稳定的需求;70年间,世界茶叶消费进口地由集中于欧洲(59%)、北美(18%)地区,逐渐演变成亚洲(40%)、欧洲(28%)、非洲(20%)三足鼎立的格局;从茶叶消费进口国看,世界茶叶消费进口格局由战后集中于英国(51.92%)、美国(13.68%)、澳大利亚(7.56%),到2016年形成亚洲巴基斯坦(10.12%)、阿联酋(3.65%)、阿富汗(3.24%)、非洲埃及(5.15%)、摩洛哥(3.92%)、欧洲英国(6.24%)、俄罗斯(9.32%)及北美的美国(7.63%)多极化格局。(5)论文定量分析了中国茶叶总产量增产的贡献因素,并选择世界主要茶叶生产贸易国作为参照对比,对中国茶叶生产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茶园面积增加是中国茶叶总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60%);近70年,中国茶园面积扩大277万hm2,茶叶产量增产230.89万t,年均增速分别为4.25%、6.23%;70年间中国茶叶单产呈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单产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4%);绿茶是我国最主要的茶类产品,其产量大、比重高;近70年中国茶叶出口增长了 43倍,年均增速5.76%,2009年以来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出口市场基本稳居第二;2015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额连续两年居全球之首;中国茶叶出口单价整体位于世界前列,2016年中国茶叶出口单价超过斯里兰卡位居全球第一;入世初期,加入WTO对中国茶叶进口影响微弱,从2009年之后,入世对中国茶叶进口拉动非常明显,中国茶叶进口年均增速达14.16%;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茶园资源大国、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大国、全球茶叶贸易量第二大国、全球茶叶贸易额第一大国。(6)论文揭示了中国茶叶生产时空演变特征。近30年来,中国茶叶生产空间格局变动较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从区域格局看,中国茶园集中度指数呈现“东部减小-西部增大”的变动趋势;中部的湖南、安徽与东部沿海的浙江、广东等传统茶叶产区的地位在逐渐下降,茶叶产业逐步向自然禀赋优势区集聚;西部茶区的贵州、云南、四川及中部茶区的湖北逐渐成为中国新兴茶园集中区及茶叶主产省。近30年来,中国茶叶生产布局(茶园面积重心与茶叶产量重心)明显向西转移;茶园面积的重心移动方向大致为“东-南”向“西-北”,茶叶产量的重心移动方向大致为“东-北”向“西-南”;从移动速度看,茶园重心的西移速度明显快于茶叶产量重心,中国省级茶区茶叶产量的区域波动大于茶园面积扩张的区域波动,茶园面积的西扩趋势更稳定。(7)论文应用主要驱动力及驱动机理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年中国茶叶生产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揭示了中国茶叶生产空间演变的驱动力模型。1)考察期国内因素中除新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对各茶区扩大茶园规模和提高茶叶单产的解释能力相对较低外,其余四个因素均有显着驱动作用。其中,土地成本对中国东部茶区、中部茶区、西部茶区茶叶生产发展的驱动作用均有显着驱动作用;劳动力成本对促进东部茶区及西部茶区的茶叶生产发展具有显着驱动作用;产业扶持政策对扩大西部茶区的茶园规模与促进东部茶区的茶叶单产具有显着驱动作用;自然地理条件对中部茶区扩大茶园规模、提高茶叶单产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2)在2001年加入WTO后,茶叶出口贸易对中国茶叶生产有正面引导作用。中国茶叶出口量与茶叶产量、茶园面积之间存在者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5和0.69),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的稳定和扩大,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之间已形成良性正向循环机制。3)考察期间在驱动力作用下,中国茶叶生产重心自东向西移动,但不同时期驱动力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即驱动力对茶叶产量重心驱动的波动性大,对茶园西移的驱动更为稳健。研究表明,在全球化大格局背景下,受国内、国外因素的综合影响,近30年来中国茶叶生产布局明显向西转移。西部茶区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为中国茶叶生产西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也为西部茶区茶园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西部茶区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的正面作用也在客观吸引着中国茶叶生产由东逐渐向西南转移。论文提出实施包括调产业结构、促三产融合、保质量安全、借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茶叶贸易、以区域化生产为基础等相应政策,实现“中国茶”,“全球卖”。论文拓展了茶叶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将空间地理技术引入到茶叶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中,实现了全球及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可视化,弥补了传统统计数据分析的不足。

齐萌萌,王士海[7](2018)在《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兼论中国甘薯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文中指出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基于其高产、强适应性和多种用途的特点,在世界111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种植。近年来,国际上对甘薯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越来越重视,"甘薯食用热"悄然兴起。关注世界甘薯生产和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趋势顺应了"甘薯热"的潮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发展中国甘薯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分布区域、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甘薯的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并从时间趋势、进出口市场和产品种类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甘薯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建议,以期为中国甘薯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赵璞,刘佳佳,杨海成,朱孟帅,张建华[8](2015)在《世界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及展望》文中认为世界畜产品贸易总量逐年增长,其中,禽肉、猪肉出口量大幅上涨,牛肉和绵羊肉保持不变。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牛肉和绵羊肉占比相对下降。畜产品贸易地区结构相对稳定,世界贸易量前10位国家变化较小。展望未来,畜产品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量仍会持续增长,但总体增速会放缓;贸易产品结构将发生一定变化,牛肉和绵羊肉比重将增加;贸易地区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家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需求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将导致畜产品进口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连庆[9](2015)在《世界蘑菇贸易发展与动态演进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世界蘑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基于FAO统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世界蘑菇生产量和进出口贸易现状,并通过测算2000—2011年世界7大蘑菇进出口国产业内贸易指数,探究了各国在面临广阔的国际市场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一是世界蘑菇生产国集中在亚洲、欧洲及美洲,其中中国为世界最大的蘑菇生产国。二是世界蘑菇贸易的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欧洲、东亚和北美;然而,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自身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中国蘑菇对外出口量在近年来出现了异常波动;世界蘑菇进口国主要集中于欧洲,又以英国居首。三是世界主要蘑菇出口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比利时和爱尔兰产业内贸易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四是世界5大蘑菇出口国出口流向格局各有特色。

卡洛·蒙塔尼,陈国本,陈欣[10](2015)在《2013年世界建筑装饰石材生产和贸易概览》文中研究表明虽然2013年世界装饰石材总体概览姗姗来迟,但对中国了解世界石材业仍是重要的资料,故本刊一次全文刊出以飨读者。1宏观经济与石材经济2012年世界生产总值又达到一历史新高点,已超过7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韩国等前15个国家就占总值的3/4,而美国和中国是增长率最高的,这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

二、2001年世界及部分国家进出口旱粮(万t)情况统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世界及部分国家进出口旱粮(万t)情况统计(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石墨资源供需形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资源概况
    1.1 世界资源概况
    1.2 中国资源概况
2 国内外生产概况
    2.1 世界生产概况
    2.2 中国生产概况
3 国内外消费概况
    3.1 世界消费概况
    3.2 中国消费概况
4 国内外贸易概况
    4.1 世界贸易概况
    4.2 中国贸易概况
5 思考与建议
    5.1 思考
    5.2 建议
6 主要结论

(2)磷矿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世界磷矿的资源禀赋与分布
    2.1 世界磷矿的资源禀赋
    2.2 世界磷矿的分布
3 磷矿的地质特征
    3.1 磷矿的主要类型
        3.1.1 工业类型
        3.1.2 成因类型
    3.2 磷成矿作用及地质分布
        3.2.1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
        3.2.2 变质型磷矿床
        3.2.3 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3.2.4 次生磷矿床
    3.3 磷矿成磷时代及不同类型磷矿的资源禀赋
        3.3.1 成磷时代
        3.3.2 典型矿床
        3.3.3 不同类型磷矿的资源禀赋
4 世界磷矿的开发利用情况
    4.1 世界磷矿产量及其变化
    4.2 世界磷矿供需形势及其变化
        4.2.1 世界磷矿粉进出口情况
        4.2.2 世界磷肥进出口情况
5 结论

(3)我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及近年来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钾肥进出口发展历史
2 我国钾肥进口经营模式变迁
    2.1 独家进口
    2.2 进口体制改革
    2.3 进口主体扩容
    2.4 增加生产企业
    2.5 渠道日益多元
3 我国钾肥联合谈判制度由来
    3.1 谈判小组的构成与作用
    3.2 海运大合同价格的变化
4 我国钾肥进出口税收政策变化
    4.1 进口税收政策变化
    4.2 出口税收政策变化
5 中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分析
    5.1 进口情况分析
    5.2 出口情况分析
    5.3 进出口价格对比
6 世界钾肥贸易简述
    6.1 世界钾肥进口
    6.2 世界钾肥出口
7 结语

(4)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马铃薯与马铃薯产业概述
        1.2.2 世界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1.2.3 中国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及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1.1 生产
        2.1.2 消费
        2.1.3 贸易与加工
    2.2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2.1 生产
        2.2.2 消费
        2.2.3 贸易与加工
    2.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3.1 生产
        2.3.2 加工、贮藏及贸易
        2.3.3 育种与栽培
        2.3.4 消费
    2.4 马铃薯种植意愿与消费意愿调查
        2.4.1 调查方法
        2.4.2 种植意愿调查
        2.4.3 消费意愿调查
第三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劣势分析
    3.1 主粮化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3.2 主粮化背景下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种薯繁育基地,脱毒种薯应用率低
        3.2.2 优良品种少,缺乏加工型品种
        3.2.3 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2.4 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不够
        3.2.5 科研条件薄弱
        3.2.6 缺乏精深加工
        3.2.7 冷链物流设施缺乏,贮藏调控能力弱
        3.2.8 缺少大型专业市场
        3.2.9 效益不稳定,影响马铃薯的发展规模
        3.2.10 自然灾害频发
    3.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
        3.3.1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3.3.2 具备良好的栽培基础
        3.3.3 节令优势
        3.3.4 气候优势
        3.3.5 区位优势
        3.3.6 土地资源优势
    3.4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劣势
        3.4.1 种薯繁育先天条件不足
        3.4.2 规模化种植推进有难度
        3.4.3 自然灾害威胁
        3.4.4 易发生病虫害
        3.4.5 外部竞争压力大
        3.4.6 种植成本较高
        3.4.7 加工发展严重滞后
第四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4.1.1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涉农部门协同合作
        4.1.2 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4.1.3 抓好优势区建设
        4.1.4 抓种植面积扩增
        4.1.5 多元发展,多方发力
        4.1.6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2 加强基础研究,加速品种选育
        4.2.1 加强基础研究
        4.2.2 根据不同产业带进行品种选育
    4.3 合理布局,扩展加工产业链
        4.3.1 合理布局,填补空档
        4.3.2 扩大加工型马铃薯种植
        4.3.3 实现初加工
        4.3.4 大力推进精深加工
        4.3.5 推动广西特色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
        4.3.6 建设绿色加工体系
    4.4 健全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4.4.1 加强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4.4.2 建立种薯质量监测和检测体系
        4.4.3 建设脱毒良种繁育基地
        4.4.4 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4.5 科技引领,多种形式推广先进栽培技术
        4.5.1 科技引领,健全栽培技术体系
        4.5.2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4.5.3 强化技术培训
        4.5.4 示范带动
    4.6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4.7 提高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能力
        4.7.1 抓好防霜抗冻工作
        4.7.2 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4.7.3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
    4.8 产业扶持全覆盖,保障薯农收益
        4.8.1 财政扶持全面覆盖
        4.8.2 普及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
        4.8.3 试点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保障农民收益
    4.9 健全销售网络
        4.9.1 建立东盟营销网络
        4.9.2 利用节令优势大力拓展外省市场
        4.9.3 积极推广订单式、合同式生产
        4.9.4 推进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
        4.9.5 抓好农民营销队伍建设
    4.10 强化马铃薯主粮化消费宣传引导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马铃薯种植意愿调查表
附录2 马铃薯消费意愿调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全球镍资源产业供需格局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镍资源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
第2章 镍矿资源概况
    2.1 镍的性质和用途
        2.1.1 基本性质
        2.1.2 应用领域
    2.2 全球镍资源概况
        2.2.1 全球镍资源储量及分布
        2.2.2 全球镍矿床类型及特征
    2.3 中国镍资源概况
        2.3.1 中国镍资源储量及时空分布
        2.3.2 中国镍矿床类型及特征
第3章 全球镍资源历史供需格局分析
    3.1 全球镍供应历史及现状
        3.1.1 镍矿的采选和冶炼
        3.1.2 镍矿勘察情况分析
        3.1.3 全球镍供应历史及现状
        3.1.4 中国镍供应历史及现状
    3.2 国内外镍消费历史及现状
        3.2.1 世界消费状况
        3.2.2 我国消费状况
    3.3 国内外贸易状况历史及现状
        3.3.1 世界贸易状况
        3.3.2 我国贸易情况
    3.4 价格走势
        3.4.1 国际镍金属价格
        3.4.2 国内镍金属价格
第4章 全球镍资源需求预测数据来源与预测理论方法
    4.1 数据来源
    4.2 镍资源预测研究现状
    4.3 预测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第5章 全球镍资源需求预测过程
    5.1 不锈钢部门
        5.1.1 世界不锈钢产量
        5.1.2 我国不锈钢产量
        5.1.3 不锈钢需求预测结果
        5.1.4 世界不锈钢镍需求量预测
        5.1.5 我国不锈钢产业镍需求量预测
    5.2 电池部门
        5.2.1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5.2.2 电池发展趋势
        5.2.3 电池部门镍资源需求量预测
    5.3 电镀部门、合金铸造部门及其他部门镍资源需求量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6.2.1 扩大海外镍资源开发,打破镍资源进口渠道单一局面
        6.2.2 增大国内镍矿勘察力度,加强镍资源自身供应能力
        6.2.3 加强资源供需格局变化研究,做好我国镍资源的全球配置
        6.2.4 建立健全镍资源储备政策,促进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2.5 优化冶炼工艺,提高低品位镍矿的提炼技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及其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厘清
        1.2.1 茶树
        1.2.2 茶叶
        1.2.3 茶类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茶叶生产研究
        1.3.2 茶叶需求研究
        1.3.3 茶叶贸易研究
        1.3.4 空间格局研究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数据来源
第2章 近70年世界茶叶生产、贸易及消费格局演变
    2.1 全球茶叶生产时间序列的演变
        2.1.1 全球茶园资源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2.1.2 全球茶叶总产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2.1.3 全球茶园单产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2.1.4 全球茶叶生产品类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2.1.5 全球茶叶总产增长贡献分析
    2.2 世界茶叶生产空间格局分析及区域差异
        2.2.1 世界茶叶生产空间格局演变过程
        2.2.2 世界茶叶生产空间格局演变特点
        2.2.3 世界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趋势
    2.3 世界茶叶贸易空间格局分析及区域差异
        2.3.1 世界茶叶生产国出口贸易量变化
        2.3.2 世界茶叶生产国出口贸易格局演变过程
        2.3.3 世界茶叶生产国出口贸易格局演变特点
    2.4 世界茶叶消费空间格局分析及区域差异
        2.4.1 世界茶叶消费进口空间格局演变过程
        2.4.2 世界茶叶消费进口空间格局演变特点
        2.4.3 世界人均茶叶消费的地域差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70年中国茶叶生产、贸易的时序演变
    3.1 中国茶叶生产时间序列的演变
        3.1.1 中国茶园资源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3.1.2 中国茶叶产量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3.1.3 中国茶园单产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3.1.4 中国茶叶总产增长贡献分析
        3.1.5 中国茶类生产结构变化分析
    3.2 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时间序列的演变
        3.2.1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量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3.2.2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额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3.2.3 中国茶叶出口单价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3.2.4 中国茶叶进口贸易的时序演变及特征
    3.3 不同时期茶叶生产的影响因素评价
        3.3.1 变量选择
        3.3.2 不同时期茶叶生产的影响因素评价
    3.4 中国茶叶生产与贸易在世界的地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30年中国茶叶生产格局演变过程及特征
    4.1 中国茶叶生产区
    4.2 近30年来中国茶叶生产空间格局演变过程
        4.2.1 中国省级茶区茶园空间格局过程及特征
        4.2.2 中国省级茶区产量空间格局过程及特征
    4.3 近30年来中国茶叶生产的产业重心演变
    4.4 中国茶叶生产面临的挑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30年来中国茶叶生产格局演变驱动机制
    5.1 中国茶叶生产格局演变驱动力分析
        5.1.1 回归分析
        5.1.2 国内因素对中国茶叶生产驱动强度分析
        5.1.3 出口贸易对中国茶叶生产影响机理分析
        5.1.4 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动的驱动因素讨论
    5.2 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动的驱动机理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可能的贡献
    6.4 论文的创新点
    6.5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兼论中国甘薯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世界甘薯生产情况
3 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
    3.1 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3.1.1 缓慢发展阶段:1961—1981年
        3.1.2 迅速发展阶段:1981—1991年
        3.1.3 贸易收缩阶段:1991—2001年
        3.1.4 稳定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3.2 世界甘薯主要进出口市场演变
        3.2.1 进口市场
        3.2.2 出口市场
    3.3 近年来甘薯主要贸易国变化
        3.3.1 主要进口国情况
        3.3.2 主要出口国情况
4 中国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
    4.1 中国甘薯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4.1.1 中国甘薯进出口贸易的阶段性特征
        4.1.2 主要贸易品种的变化
    4.2 中国甘薯主要贸易市场
        4.2.1 主要进口来源地
        4.2.2 主要出口目的地
5 中国甘薯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建议

(8)世界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畜产品贸易
    1.1 贸易总量持续增长
    1.2 贸易产品结构变化较大
    1.3 贸易地区结构相对稳定
2 世界畜产品贸易变化因素
    2.1 世界经济发展, 贸易总量逐年增长
    2.2 收入水平提高, 猪肉、 禽肉需求增加
    2.3 消费结构优化, 肉类消费增长
    2.4 贸易争端频现, 畜产品贸易受限
    2.5 生长周期限制, 牛羊肉产量较小
    2.6 生产成本变化, 贸易地区结构改变
    2.7 大规模疫病扩散, 畜产品产量受严重影响
3 世界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展望
    3.1 贸易总量持续温和增长, 但增速放缓
    3.2 贸易产品结构变化, 牛羊肉占比增加
    3.3 贸易地区结构发生 改变 , 畜产品进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9)世界蘑菇贸易发展与动态演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世界蘑菇的生产概况
3 世界蘑菇贸易发展现状及各国贸易指数动态演进轨迹
    3.1 世界蘑菇出口量年际间虽存在起伏,但总体上升态势明显
    3.2 蘑菇出口国主要分布于欧洲、东亚和北美,波兰、荷兰居于世界前列
    3.3 蘑菇进口国主要集中于欧洲,又以英国居首
    3.4 主要贸易国蘑菇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演进轨迹
4 世界主要蘑菇出口贸易流向格局分析
    4.1 波兰:主要流向俄罗斯和欧盟各国
    4.2 荷兰:全部流向欧盟内部
    4.3 爱尔兰和比利时的蘑菇出口国较为集中,中国的蘑菇出口国相对分散
5 主要结论

(10)2013年世界建筑装饰石材生产和贸易概览(论文提纲范文)

1 宏观经济与石材经济
2 产量与用途
3 国际贸易
    3.1 2013年走势
    3.2 2013年主要地区进出口状况
    3.3 长期走势
    3.4各类产品进出口
4 主要国家和地区
    4.1 意大利
    4.2 西班牙
    4.3 中国
    4.4 亚洲的主角作用
    4.5 美国
5 消费走势
6 技术设备进出口
7 技术消耗品
8 营业额
9 石材业成功因素与展望

四、2001年世界及部分国家进出口旱粮(万t)情况统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石墨资源供需形势分析[J]. 张苏江,王楠,崔立伟,季根源,邓文兵,张彦文. 无机盐工业, 2021(07)
  • [2]磷矿的分布、特征与开发现状[J]. 吴发富,王建雄,刘江涛,曾国平,向鹏,胡鹏,向文帅. 中国地质, 2021(01)
  • [3]我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及近年来情况分析[J]. 周月,武娜,孙小虹,牛仁杰. 磷肥与复肥, 2020(09)
  • [4]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卫. 广西大学, 2020(07)
  • [5]全球镍资源产业供需格局分析及预测[D]. 崔伟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6]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及其演变研究[D]. 肖智. 南京大学, 2018(05)
  • [7]世界甘薯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兼论中国甘薯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 齐萌萌,王士海. 世界农业, 2018(01)
  • [8]世界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及展望[J]. 赵璞,刘佳佳,杨海成,朱孟帅,张建华. 农业展望, 2015(02)
  • [9]世界蘑菇贸易发展与动态演进分析[J]. 连庆. 世界农业, 2015(02)
  • [10]2013年世界建筑装饰石材生产和贸易概览[J]. 卡洛·蒙塔尼,陈国本,陈欣. 石材, 2015(02)


中国现状论文 世界茶园论文 马铃薯论文 磷矿石论文

上一篇:具有可跟踪可伸缩流的链式回归集的动态特性
下一篇:建立健全企业评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