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珊[1](2021)在《瑞金方言的屈折变调现象》文中提出瑞金方言中充当补语的谓词"掉""到"和"死"通过变调可以表示完成的语法意义,"稳"通过变调可成为句子的持续进行体标记。本文通过分析"掉""到""死"和"稳"的变调现象,发现这是一种内部屈折的语法化形式。
赫琳[2](2018)在《20世纪以来中国语言学话语的演进及相关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马氏文通》的问世,开启了中国现代语言学之路。20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学对我国语言学话语产生了强势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模仿、借鉴西方理论为主导的研究理念和范式,但同时也在不懈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语言学话语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具体来说,语法学,从模仿到结合;语音学,从传统到现代化和科学化;词汇学,从字的训诂到词汇的全面关注;文字学,从《说文》学到古今兼治各科并兴;修辞学,从"搭架子"到多样化;方言学和少数民族语言学,从辑释词汇到全面调查研究与保护;应用语言学,从现代语文运动到广泛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其中,有的领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但从整体上看,理论创新和体系构建还比较薄弱,需要反思和继续探索。需要增强学术自信,正视和克服问题,脚踏实地创新发展。
赵永刚[3](2016)在《韵律结构音系—句法接口研究:问题、目标及对策》文中提出韵律研究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而韵律结构的研究旨在发现句法结构中所隐含的音系规律,从而为构建韵律模型,并最终为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做出应有的贡献。韵律结构的研究可以把音系学和句法学两大语言学分支学科结合在一起。生成音系学的发展,尤其是以制约条件为重点的优选论的发展,为韵律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音系—句法的接口来探索汉语韵律结构,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涉及,研究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应对的策略需要根据研究目标进行不断调整。
潘琪,宫学军[4](2010)在《语言学中的优选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优选论的理论框架,运用优选论层级排列的限制条件解释语言现象的方法,回顾优选论在句法、音系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并简要介绍优选论在语义学、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优选论在汉语语言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和发展,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刘晓娟[5](2005)在《不充分赋值理论概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不充分赋值理论进行了概述,比较了不充分赋值理论内部的两种理论:激进的不充分赋值和标对比值,并讨论了激进的不充分赋值在普通话中的应用。
Duanmu San,杨春生[6](2004)在《《汉语普通话音系学》述评》文中指出
刘俐李[7](2004)在《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汉语声调的理论研究经历了四个时期 :(1)声调是音节内有辨义作用的一种相对音高的理论研究 ;(2 )声调是音位的理论之争 ;(3)声调的自主音段说 ;(4 )声调的优选论研究。音高说是声调自然属性的理论 ,音位说是声调语言属性的理论 ,自主音段说是声调与音段关系及声调生成的理论 ,声调的优选说是声调变化和组合的系统规则的理论
左岩[8](2000)在《《汉语音系学研究》评介》文中研究说明《汉语音系学研究》(StudiesinChinesePhonology,(eds.)Wang,J.-L.AN.Smith,1997,Berlin:MoutondeGruyter.289pp.)一书由天津师范大学王嘉龄教授和荷兰莱顿大学Norval S...
李智强[9](1999)在《《汉语音系学研究》评介》文中认为
李永华[10](1995)在《麻省理工学院与生成音系学的发展》文中提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是生成音系学的发祥地,并一直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成音系学的两位创建人Chomsky与Halle均在该校执教多年。生成音系学的奠基之作《英语音系》(sound Pattern of English,简称SPE)就是他们在该校任教时写的。60年代初,当他们还在该校电子研究实验室工作时,便开始招收语言学研究生并筹建语言学系。1965年第一批研究生完成了博士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至1990年6月已有171人获得语言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掉”“到”“死”的变调 |
| (一)发生变调的场合 |
| 1.告诉某人某件事“已经完成”。如: |
| 2.询问某人某件事“完成了吗”。如: |
| (二)不变调的场合 |
| 1.告诉某人某件事“没有完成”。如: |
| 2.询问某人某件事“没有完成吗”。如: |
| 3.要求某人做“还没有开始做或是还未完成”的某件事。如: |
| 二、“稳”的变调 |
| 三、此类变调是一种内部屈折的语法化形式 |
| 1. 引言 |
| 2. 韵律结构研究的几个问题 |
| 2.1 形式—功能取向 |
| 2.2 音系—句法接口 |
| 2.3 韵律—句法映射 |
| 2.4 汉语音系—句法研究现状及问题 |
| 3. 汉语韵律结构音系—句法接口研究的目标 |
| 3.1 理论目标 |
| 3.2 实践目标 |
| 4. 汉语韵律结构音系—句法接口研究对策 |
| 5. 结语 |
| 一、引 言 |
| 二、语言学理论中的优选论 |
| 三、优选论与汉语语言学研究 |
| 四、结 语 |
| 1. 古代的声调理论 |
| 2. 20世纪声调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音高观 |
| 3. 20世纪声调理论研究的第二阶段——音位观 |
| 4. 20世纪声调理论研究的第三阶段——自主音段说 |
| 4.1 自主音段声调学 |
| 4.1.1 汉语声调与非洲式、 日语式声调的区别 |
| 4.1.2 自主音段声调学的基本原理 |
| 4.1.3 自主音段声调学对汉语声调的分析 |
| 4.2 自主音段声调学对汉语方言声调的研究 |
| 4.3 调素论 |
| 5. 20世纪声调理论研究的第四阶段——优选论 |
| 6. 声调理论研究的基础——调值的描写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