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性传播疾病中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在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非[1](2021)在《泌尿外科男性患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泌尿外科门诊男性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泌尿外科门诊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6例男性就诊者,对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运用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CT和NG检测。结果本文结果显示,66例男性就诊者中,NG阳性率为16.67%(11例),CT阳性率为22.73%(15例),NG和CT合并感染率为6.06%(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CT、NG感染中,未婚或离异OR值> 1,其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在NG、CT合并感染中,OR值均<1,未发现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门诊中CT、NG均存在较高的感染发生率,且主要集中在18~25岁,未婚或离异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

应晓芳,徐冬梅,张强[2](2021)在《丽水地区女性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女性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 152例丽水地区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其进行NG、UU和C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 152例患者中,NG、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1.32%(399/30 152)、68.11%(20 537/30 152)、7.24%(2 182/30 152)。在多重感染中,NG+UU+CT的阳性率为0.18%(56/30 152),UU+CT的阳性率为6.08%(1 834/30 152),是双重感染中最高的。各年龄段病原体阳性率不同,<20岁的NG和CT阳性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不同年龄段的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的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水地区UU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T和NG,2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阳性率较高,需要加强监测。

蒋燕成,张建明,陈辉华,陈紫萱,张志珊[3](2021)在《6932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感染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临床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泌尿科、妇产科、皮肤性病科就诊的患者6 932例,其中男性患者1 320例,女性患者5 612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泌尿生殖道的CT和NG。结果 6 932例患者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8.98%和6.85%,二者同时检出患者达1.60%。男性患者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95%,二者同时检出患者占1.11%;女性患者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5.50%和1.90%,二者同时检出患者占0.49%。男性NG感染率(4.95%)显着高于女性(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CT感染率(3.48%)低于女性(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以20~30岁年龄段2种病原体感染率最高。结论泉州地区泌尿生殖道CT、NG感染率不尽相同,该地区男性患者NG感染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CT感染率高于男性,CT、NG同时感染在男性患者中较为常见,20~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应该加强监测。

陈祥生,姜婷婷[4](2021)在《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通过上世纪50~60年代的综合防控,我国于1964年实现了梅毒等性病的基本消灭。然而,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性传播疾病在我国死灰复燃,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针对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治策略和措施,特别是2010年我国下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并通过"一个结合、两个体系和三查一规范"的策略在全国范围内加以实施,取得了显着性工作进展和防治效果。

余龙涛[5](2020)在《云南省某地MSM人群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调查地男男性行为(MSM)人群高危性行为情况、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现状,探讨MSM人群CT和NG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制定相关的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方便抽样,对前来玉溪市男同社会小组接受HIV咨询检测服务,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MSM人群招募到本次研究中,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集尿液、咽拭子和直肠拭子进行CT和NG核酸检测。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招募了 200名MSM。每名调查对象采集尿液、咽拭子、直肠拭子各一份。1.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为(38.1±14.3)岁,其中以20~39岁年龄段为主,占59.5%(119/200);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占59.0%(118/200);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上者占57.0%(114/200);性取向:同性恋占61.5%(123/200),其它(异性恋、双性恋、未确定)占38.5%(77/200)。2.性行为特征:调查对象中,82.5%(165/200)回答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5.5%(9/165)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17.0%(34/200)回答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最近6个月内发生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分别为80.6%(133/165)和 55.9%(19/34)。3.性病症状及性病史:调查对象中,有6入最近1年曾出现过一种及以上的性病相关症状;有5人自报最近1年曾患过性病。4.接受过的健康服务:在最近1年内接受过的健康服务中,90.5%(181/200)的MSM接受过同伴教育,只有5.5%(11/200)的MSM接受过性病检查(指主动寻求性病检查)或治疗。5.CT和NG感染现状:本次调查的200名MSM,CT总感染率为10.5%,CT在尿道、直肠、咽部3个解剖部位的感染率分别为3.0%、8.0%、0.5%,且直肠的感染率最高(P<0.05);NG总感染率为6.5%,NG在尿道、直肠、咽部3个解剖部位的感染率分别为0.5%、1.5%、4.5%,且咽部的感染率最高(P<0.05);CT合并NG感染的阳性率为2.5%(5/200)。6.CT 和 NG 感染的影响因素:NG 阳性(OR=5.467,95%CI:1.339~22.329)与 CT 感染存在协同作用;MSM的类型为浴池型(OR=17.722,95%CI:1.619~194.019)是NG感染的危险因素。7.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或同居者(OR=3.986,95%CI:1.021~15.566)、最近 1 年有过性病相关症状者(OR=16.298,95%CI:1.925~137.993)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更高。[结论]本次调查的MSM以青壮年、未婚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其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等媒介寻找男性性伴。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在MSM人群中较为流行,NG阳性与CT感染存在协同作用,MSM的类型为浴池型是NG感染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或同居者、最近1年有过性病相关症状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更高。建议在今后针对性的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及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提高MSM人群性病防治意识及主动检测意识。同时,要扩大CT和NG的检测覆盖面,对MSM人群的尿道、咽部、直肠部同时进行CT和NG筛查很有必要。建议未来能将MSM的CT和NG的定期筛查纳入常规的性病监测中。

王楠[6](2020)在《云南省部分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淋病流行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特征、安全套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8-10月,选择云南省2015年至2017年淋病发病率和报告病例数连续三年增幅均位于前7位的州(市)(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和昭通市)进行横断面调查;在确定的每个州(市)中选择2017年报告淋病患者例数最多的1个县(市、区),在每个县(市、区)选择2017年淋病报告例数最多的2个医院,共14家医院,每个医院选择性病诊疗门诊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连续方便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淋病患者开展一对一问卷调查。此外,采用目的抽样对淋病患者进行定性调查,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在独立空间内对淋病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性访谈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和分析总结。[结果]共计调查180名淋病患者,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99.4%。定性研究完成对18名淋病患者的深入访谈。1.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9.01±8.93)岁,其中20~2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50.2%(90/179);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3%(158/179);民族以汉族居多,占82.7%(148/17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1%(86/179);未婚者占48.0%(86/179);职业以服务业居多,占34.6%(62/179);居住地以本省为主,占 96.1%(172/179)。2.性伴类型:调查对象最近一次性行为主要为异性性接触占98.3%(176/179),最近一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的居多,占53.1%(95/179),配偶/固定性伴,占38.0%(68/179),商业性伴占8.9%(16/179)。最近一个月性伴数≥2人的占27.9%(50/179)。临时性伴的接触方式以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为主,占66.3%(63/95),其次为娱乐场所,占17.9%(17/95),朋友介绍或聚会等活动占15.8%(15/95)。3.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对象最近一次临时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1 7.9%(17/95),未使用安全套原因以“喝醉无意识使用”居多,占29.5%(23/78);配偶/固定性伴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19.1%(13/68),未使用安全套原因以“没有必要使用”为主,占30.9%(17/55);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18.8%(3/16),未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以“本人不愿意使用”为主,占38.5%(5/13)。4.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765,95%CI=1.259~11.253,P=0.018)、单身者(OR=3.141,95%CI=1.589~6.208,P=0.001)、最近一个月有多性伴(≥2 人)(OR=4.119,95%CI=1.829~9.278,P=0.001)是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危险因素。5.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922,95%CI=1.474~10.436,P=0.006)安全套使用的可能性较男性高。6.求医行为:调查对象中,91.6%(164/179)的患者出现过一种及以上的性病临床症状或体征,其中有59.1%(97/164)的人选择到综合医院就诊,16.5%(27/164)的人到私人诊所就诊,13.4%(22/164)的人选择自己买药,11.0%(18/164)的人选择到性病专科门诊就诊。有17.9%(32/179)的调查对象存在延迟就医现象。7.健康服务情况:调查对象中,有40.8%(73/179)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年至少接受过一种及以上的性病健康服务,17.3%(31/179)的人接受过性病知识宣传,13.4%(24/179)的人接受过性病咨询和检测,2.2%(4/179)的人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服务,3.4%(6/179)的人接受过妇科检查或治疗,12.3%(22/179)的接受过同伴教育,6.7%(12/179)的人自主从网络上了解过性病相关知识。8.定性访谈主要结果:性伴接触方式多样或“线上化”,年轻人易受同伴影响进入当地“夜总会”、“酒吧”或“宾馆”,发生临时性行为或商业性性行为;配偶/固定性伴间存在婚外性行为或多性伴现象。被访者防病意识薄弱,“花钱买享受”和对性伴的“信任”是未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被访者出现症状后首先倾向于网络查询或网络“问诊”,其次是咨询身边的朋友。被访谈者大部分人表示既往未听说过淋病,也不清楚其传播途径,需加大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结论]1.性病门诊淋病患者以临时性行为为主,其次为配偶和固定性伴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的占比较少。几种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均不到20%。调查结果提示云南省淋病患者感染淋球菌主要与无保护临时性行为、无保护配偶/固定性伴间性行为有关,.此外,配偶和固定性伴间存在高危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现象,下一步云南省的防治工作重点除了继续加强对暗娼、男同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外,还应开展针对临时性行为(特别是男性单身多性伴人群)和配偶间性行为的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进一步强化大众群体,特别是女性100%安全套使用的意识,推广使用安全套。2.性病门诊淋病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居多,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和学校的性健康教育。此外,男女性别差异还与女性感染淋球菌后临床症状不明显、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女性主动就医者少有关。提示社会层面存在一定数量的隐匿淋病患者和传染源,给淋病传染源发现和治疗带来较大挑战,建议倡导医疗机构将性病筛查纳入常规妇科检查中,及时发现和治疗女性隐匿性的性病患者。3.被调查对象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规范性求医和延迟求医现象,对自身感染性病的风险缺乏认识,防病意识较低。提示目前针对大众的性病危害、安全性行为和正确求医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性病防治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尚有待提高。4.淋病患者临时性伴接触方式以网络“APP”为主,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交软件的监管,同时可利用社交软件平台开展“线上”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服务信息的提供,进行“线上”行为干预。

陈晗[7](2020)在《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对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的优化》文中指出[背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最高、并发症众多、病程反复难愈的一类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统计,2018年女性衣原体感染率为692.7/100000,男性衣原体感染率为380.6/100000,女性衣原体感染率是男性的两倍。由于大多数Ct感染者无明显症状,Ct引起的最初损害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于感染率更高的女性来说更是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如盆腔炎,异位妊娠等。近年来,抗生素治疗Ct感染的有效抑制率显示出降低的趋势。虽然有相关动物模型和人体研究表明疫苗是可行的,但目前还没有关于针对治疗Ct感染有效疫苗的报道。噬菌体疗法在临床上用作治疗慢性、持续性或抗生素抵抗的细菌感染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目前针对Ct的特异噬菌体还尚未被发现。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豚鼠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Guinea Pig Inclusion Conjunctivitis Chlamydia,GPIC)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对体内外沙眼衣原体感染均有显着的抑制效应。我们通过Inter Pro网站预测到了VP1蛋白上第18-476位氨基酸位点是VP1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并构建出了VP1功能结构域截短蛋白VP1C,发现其对E型Ct抑制效果明显优于VP1蛋白。同时,也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Ct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的临床标本中筛选出了Ct特异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可能的基因序列,与目前已发现的6种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的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可达97%-99%。[目的]设计构建出一种针对Ct具有高效且特异抑制作用的重组蛋白,为Ct感染治疗抵抗探索新的解决方法。[方法]分别诱导含有6His-VP1-pET30a(+)和6His-VP1C-pET28a(+)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大量表达出保持结构和功能的VP1和VP1C蛋白;用带Ni+的His.Bind亲和树脂纯化重组蛋白并通过梯度透析复性,SDS-PAGE凝胶电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将纯化后的VP1、VP1C蛋白和杆菌肽分别与八种不同血清型Ct(D、E、F、G、H、I、K、L1)标准株于室温下预孵育3h后接种至Hela细胞,同时设置八种Ct感染对照组,48h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包涵体;将临床标本中筛选出的沙眼衣原体特异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可能的基因序列与PhiCPG1衣壳蛋白VP1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找出差异基因位点。在VP1C蛋白基因片段的基础上改变上述差异基因设计出VP1Cm蛋白的基因序列;利用基因合成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6His-VP1Cm-pET28a(+)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经抗生素抗性平板筛选,内切酶双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验证重组VP1Cm蛋白基因;VP1Cm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过程同上;BCA蛋白定量法测蛋白浓度;CCK-8法测定一系列稀释浓度的VP1、VP1C、VP1Cm蛋白及杆菌肽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并由此所得结果确定后续实验最适干预浓度范围;将相同浓度的VP1、VP1C、VP1Cm蛋白、杆菌肽及PBS溶液分别与E型Ct标准株于室温下预孵育3h后接种至致密单层的Hela细胞中,同时设置E型Ct感染对照组,48h后间接免疫荧光计数包涵体数,比较VP1、VP1C和VP1Cm蛋白对E型Ct的抑制作用;分别将相同浓度的VP1、VP1C、VP1Cm蛋白和杆菌肽与淋球菌菌液混合后均匀涂布至巧克力平板,48h后计数菌落数,观察VP1、VP1C、VP1Cm蛋白及杆菌肽对淋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干预浓度时,功能结构域截短蛋白VP1C蛋白对八种不同血清型Ct的抑制作用均优于PhiCPG1衣壳蛋白VP1(P均<0.0001)。VP1蛋白对八种血清型Ct抑制率分别为:78.19%,76.20%,77.89%,62.55%,64.60%,85.10%,73.97%,72.14%。VP1C蛋白对八种血清型Ct抑制率分别为:94.63%,85.13%,86.21%,81.46%,75.20%,89.64%,79.69%,74.91%。杆菌肽对八种不同血清型Ct抑制作用均不明显(P均>0.05);在VP1C基因序列基础上成功设计出VP1Cm基因序列,并成功表达纯化出VP1Cm蛋白;在相同浓度时,蛋白VP1、VP1C和VP1Cm对E型Ct的抑制率分别为76.20%、85.13%和90.01%,蛋白VP1Cm对E型Ct的抑制作用优于蛋白VP1(P<0.0001)和VP1C(P<0.01);杆菌肽对淋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P<0.0001),而蛋白VP1、VP1C和VP1Cm对淋球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功能结构域截短蛋白VP1C相较于PhiCPG1衣壳蛋白VP1对Ct抑制作用的优势具有普遍性;经设计过的蛋白VP1Cm对Ct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蛋白VP1及VP1C;蛋白VP1、VP1C和VP1Cm对Ct的抑制作用具有特异性。

左世梅,付学丽,宋瑞瑜,徐子程,张晓刚[8](2020)在《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概述》文中提出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菌,淋病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淋病传播的关键。试验诊断技术在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试验诊断方法有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查和快速检查等。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大多常用革兰染色,但是有其局限性,细菌培养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也是目前诊断淋病最可靠的方法,但淋病奈瑟菌培养困难,仅做细菌学培养检查,诊断意义有限。随着新仪器的研发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快速、准确、特异、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试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上还需要开发新的核酸扩增试验技术,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临床医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检测方法,有时建议选择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本文就淋病奈瑟菌感染的试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NationalCenterforSTDControl,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VenereologyGroup,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SubcommitteeonVenereology,ChinaDermatologistAssociation[9](2020)在《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指明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按照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神经梅毒、隐性梅毒及先天梅毒等。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其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伴发各种并发症,差别较大。这3种性病的诊断应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确定。应尽早、规范并按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应进行必要的随访。淋病的病原体耐药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曲沛,郭杰,李韦杰,徐新民,郭晶晶,方茜,王雅杰[10](2019)在《4387例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和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 387例性病门诊患者CT、NG、UU检测结果。结果在4 387份标本中,男性样本2 639例、女性样本1 748例。其中男性患者CT、NG、UU阳性率分别为9.6%(253/2639)、11.0%(290/2 639)和12.5%(329/2 639),女性患者CT、NG、UU阳性率分别为8.5%(149/1 748)、2.3%(41/1 748)和38.2%(668/1 748),不同性别患者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G、UU在小于20岁年龄段患者中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3.1%、11.3%、35.4%,不同年龄段患者CT、NG、UU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混合感染中,不同性别CT+UU和CT+NG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CT+NG混合感染率最高,为47.4%;女性患者CT+UU混合感染率最高,为71.0%。结论随着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低龄化,应加强中青年人群性病防治工作,同时应对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情况加以重视,以明确诊断和治疗。

二、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在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在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泌尿外科男性患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疾病患病率
    2.2 一般资料
3 讨论

(2)丽水地区女性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提取和扩增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NUC检出基本情况
    2.2 不同年份NUC阳性检出率
    2.3 不同年龄段NUC阳性检出率
    2.4 NUC混合感染情况
3 讨论

(3)6932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感染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CT、NG感染阳性率及感染类型分布
    2.2 不同标本类型、性别、年龄患者CT、NG阳性率比较
    2.3 不同临床诊断男性患者CT、NG阳性率比较
    2.4 不同临床诊断男性患者CT、NG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4)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性病的流行状况
    1.1 梅毒
    1.2 淋病
    1.3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1.4 其他性病
2 我国性病防治策略与规划
3 我国性病防治规划与试点
4 展望

(5)云南省某地MSM人群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流行现状
    1.2 男男性行为人群概述
    1.3 男男性行为人群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现状
    1.4 男男性行为人群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资料整理与分析
    2.7 伦理学问题
    2.8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性行为特征
    3.3 性病相关症状、就医情况及性病史
    3.4 接受过的健康服务
    3.5 CT和NG感染情况
    3.6 CT和NG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7 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人口学特征
    4.2 性行为特征
    4.3 性病相关症状及就医情况
    4.4 接受健康服务情况
    4.5 CT/NG实验室检测方法
    4.6 MSM人群CT和NG感染状况
    4.7 MSM人群CT和NG感染影响因素
    4.8 MSM人群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6 建议
7 研究创新性
8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男男性行为人群健康调查问卷
MSM人群沙眼衣原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云南省部分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现场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内容及工具
    3.5 伦理学
    3.6 质量控制
    3.7 资料整理分析
    3.8 技术路线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建议
8 研究创新性
9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健康问卷调查表
    附录3: 个人深入访谈提纲(新发淋病患者)
综述 云南省淋病患者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现况研究
    办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对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VP1和VP1C蛋白对八种不同血清型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细胞株、菌株、沙眼衣原体株
        1.1.2 试剂及液体配置
        1.1.3 仪器与耗材
        1.1.4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重组蛋白VP1与VP1C的表达与纯化结果
        1.2.2 重组蛋白VP1与VP1C的浓度测定
        1.2.3 VP1和VP1C蛋白对八种不同血清型沙眼衣原体的影响
    1.3 讨论
        1.3.1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1.3.2 VP1和VP1C蛋白对八种不同血清型沙眼衣原体的抑制作用
    1.4 小结
二、VP1Cm—一种对沙眼衣原体高效抑制蛋白的设计与构建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相关试剂、仪器与耗材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VP1Cm基因序列的设计结果
        2.2.2 重组6His-VP1Cm-pET28a(+)质粒的鉴定结果
        2.2.3 重组蛋白VP1Cm的表达与纯化结果
        2.2.4 VP1Cm、VP1、VP1C及杆菌肽作用浓度的确定
        2.2.5 VP1、VP1C和 VP1Cm蛋白对E型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的比较
    2.3 讨论
        2.3.1 VP1Cm基因序列的设计
        2.3.2 对照组的选择
        2.3.3 VP1、VP1C、和VP1Cm蛋白和杆菌肽干预浓度的确定
        2.3.4 VP1Cm蛋白对E型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的优势
    2.4 小结
三、VP1、VP1C、VP1Cm蛋白和杆菌肽对淋球菌生长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相关试剂、仪器与耗材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VP1、VP1C、VP1Cm蛋白和杆菌肽对淋球菌作用的比较
    3.3 讨论
        3.3.1 淋球菌菌种的保存
        3.3.2 VP1、VP1C、VP1Cm蛋白对Ct抑制作用的特异性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噬菌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细菌学检查
    1.1 直接涂片镜检
    1.2 分离培养
    1.3 生化反应
2 免疫学检查
    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1.1 多肽抗原检测淋病奈瑟菌抗体ELISA法
        2.1.2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一步法
    2.2 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COA)
    2.3 免疫荧光法
    2.4 免疫胶体金技术
3 分子生物学检查
    3.1 直接检测核酸技术
    3.2 核酸扩增试验
        3.2.1 聚合酶链反应(PCR)
        3.2.2 连接酶链反应(LCR)
    3.3 膜基因芯片技术
4 快速检查
5 展 望

(10)4387例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标本采集
    3 检测方法
        3.1 仪器与试剂
        3.2 检测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检出情况
    2 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检出情况
    3 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讨 论

四、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在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泌尿外科男性患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分析[J]. 王亚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20)
  • [2]丽水地区女性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J]. 应晓芳,徐冬梅,张强. 中国性科学, 2021(07)
  • [3]6932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感染调查分析[J]. 蒋燕成,张建明,陈辉华,陈紫萱,张志珊.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07)
  • [4]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与防治[J]. 陈祥生,姜婷婷. 皮肤科学通报, 2021(01)
  • [5]云南省某地MSM人群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余龙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6]云南省部分地区淋病患者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楠.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衣原体噬菌体PhiCPG1衣壳蛋白VP1对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的优化[D]. 陈晗.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概述[J]. 左世梅,付学丽,宋瑞瑜,徐子程,张晓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04)
  • [9]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J]. NationalCenterforSTDControl,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VenereologyGroup,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SubcommitteeonVenereology,ChinaDermatologistAssociation.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03)
  • [10]4387例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淋球菌、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分析[J]. 曲沛,郭杰,李韦杰,徐新民,郭晶晶,方茜,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12)


沙眼衣原体论文 淋球菌论文 男性淋病论文 性病的症状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中药配方金桂参芪丸影响Bcl-2家族成员蛋白质水平并抑制人淋巴细胞凋亡
下一篇:草原文物宝库——内蒙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