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妲,王星,付兆君,刘红巾,刘晶,郑军,王军,崔丽[1](2020)在《不同年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临床特征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不同年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某医学中心收治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168例的病历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0岁组45例和>30岁组123例。比较两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痛风、结石、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中痛风18例(10.7%),无症状高尿酸血症150例(89.3%)。两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组间体质指数(BMI)、吸烟比例、饮酒比例均差异不显着(P>0.05)。年龄≤30岁组飞行人员血尿酸水平非常显着高于年龄>30岁组(P<0.01),舒张压显着低于年龄>30岁组(P<0.05),两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肝功能、铁蛋白及尿pH水平等临床指标均差异不显着(P>0.05);≤30岁组血肌酐水平显着高于>30岁组,但计算结果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也显着高于>30岁组(P<0.05)。两组间痛风、泌尿系结石发生率差异不显着(P>0.05)。年龄>30岁组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者比例均显着或非常显着高于年龄≤30岁组(P<0.05,P<0.01);两组合并脂肪肝、代谢综合征比例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多表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年龄≤30岁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血尿酸水平更高,而年龄>30岁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代谢疾病的比例更高。
费翔,徐占民,李谦,王雷,吕天翔,陈红艳[2](2019)在《民航飞行员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中国民航飞行员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该人群的肥胖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在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民用航空人员体检鉴定所进行年度体检的1 169名年龄≥18岁的现役民航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测定,并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飞行情况、锻炼情况、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民航飞行员肥胖的患病率为5.73%(67/1 169),其中1 160名男性飞行员肥胖的患病率为5.78%(67/1 160),9名女性民航飞行员均未发生肥胖。肥胖患病率随着年龄、总飞行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酒者肥胖患病率(7.20%)高于不饮酒者(4.31%);经常锻炼者肥胖患病率(5.22%)低于不经常锻炼者(15.7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与<30岁人群相比,30~<40、40~<50和≥50岁组的OR值分别为3.330、3.909和3.720)、总飞行时间较长(与<1 000 h人群相比,1 000~<3 000、3 000~<5 000和≥5 000 h的OR值分别为4.159、8.728和7.309)、经常饮酒(OR=2.002,95%CI:1.174~3.401)及不经常锻炼(OR=3.926,95%CI:1.760~8.759)是民航飞行员肥胖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年龄大、总飞行时间长、经常饮酒及不经常锻炼是民航飞行员肥胖患病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卫生宣传,并结合民航飞行员的生活、工作及身体特点,对肥胖进行控制。
谭权昌,蒋继亮,闫浩,周胜,童梁成,李颖[3](2018)在《军事飞行员下腰部疼痛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军事飞行员下腰部疼痛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资料来两与选择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军事飞行员下腰痛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56篇。资料综合下腰部疼痛是飞行员常见症状之一,歼击机、直升机及运输机军事飞行员均不同比例出现下腰痛症状,影响飞行员飞行操作、降低飞行任务完成的质量、降低作战能力,同时影响飞行安全等。影像学分析提示,下腰痛飞行员腰椎影像学表现均不同程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联,且集中在腰4-5、腰5-骶1节段,而腰椎间盘突出是当前飞行员停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年龄、肥胖、正加速度暴露、飞机振动、飞行时间等是飞行员下腰部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是降低下腰痛发生的主要方法 ;严格飞行员选拔、使用腰部支撑装置、加强腰部肌力锻炼以及传统治疗均可有效预防及缓解飞行员下腰部疼痛症状。结论下腰部疼痛是由飞行员自身及外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正确认识飞行员下腰部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能够有助于提高飞行员飞行效率,减少飞行事故发生及提高部队作战能力。
郝佳[4](2018)在《民航飞行员超重和肥胖状况及相关疾病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员超重和肥胖状况及相关疾病,为民航飞行员超重和肥胖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航2017年3月-2018年2月接受体检的258名飞行员超重和肥胖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飞行员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超重和肥胖相关的疾病情况。结果:相较于其它年龄段组,50-59岁年龄段组飞行员超重和肥胖率明显更高,与年龄段24-29岁飞行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重指数正常飞行员相比,超重和肥胖飞行员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明显更高,尤以在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方面,差异显着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航飞行员超重和肥胖以及相关疾病发病率与年龄有着一定的关系,年龄越大超重和肥胖以及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越高。
邓明钊,张传印,张丹,李强,雷方[5](2017)在《民航飞行员超重和肥胖状况及相关疾病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2015年度某民用航空公司飞行员体质指数及其相关疾病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飞行员超重和肥胖提供航空医学管理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度参加体检的3 134名民航飞行员,按照年龄分组,比较各年龄组不同体质指数的检出率,分析体质指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按体质指数分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组飞行员年龄及高血压、高甘油三脂血症等疾病的患病率,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结果民航飞行员年龄与体质指数呈微弱正相关(r=0.232,P<0.05);飞行员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大而明显增高(X2=7.783476.795,P<0.05)。不同体质指数组飞行员的年龄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46157.706,P<0.05)。结论体质指数是体现飞行员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指标。实行个性化管理,将飞行员的体质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杨艺琦,潘玲玲,高健,刘晓蓉,唐少文[6](2017)在《中国民航飞行员疾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Meta分析了解我国民航飞行员各种疾病的患病率,研究民航飞行员的疾病现状与特点,从而为改善飞行员体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自数据库收录以来至2016年6月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民航飞行员体检相关的中文文献。采用Open Meta[Analyst]软件进行单个率的合并,并以患病率(或检出率)及95%CI表示,同时依据研究对象特征进行亚组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研究对象总人数为122 424人,年龄为1673岁。检出的主要疾病涉及到心血管系统、肝脏、眼以及血生化指标异常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9.2%(95%CI为7.1%11.4%,I2=98%);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42.2%(95%CI为29.0%55.5%,I2=100%);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8.2%(95%CI为24.1%52.4%,I2=100%),其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8.0%(I2=98%)、19.9%(I2=99%)、23.4%(I2=97%)和19.3%(I2=98%);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3.1%(95%CI为0.7%5.6%,I2=95%)和22.6%(95%CI为18.5%26.6%,I2=79%);脂肪肝和胆囊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0.2%(95%CI为10.4%30.0%,I2=98%)和5.2%(95%CI为4.7%5.8%,I2=0%);白内障和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0.2%(95%CI为0.1%0.3%,I2=80%)和9.4%(95%CI为9.0%9.7%,I2=0%);10.2%飞行员检出听力下降(I2=54%)。不同年龄间高血压患病率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目前我国民航飞行员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民航飞行员的体质。
陈学东,陈姝姝[7](2017)在《我国民航飞行员体质现状与业余体育锻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文献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探讨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体质现状,分析飞行员不同体质状况与其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646名飞行员中,BMI正常比例55.6%(n=359),超重和肥胖比例35.9%(n=232);WC正常比例62.5%(n=404),中心性肥胖比例37.5%(n=242);卡方检验显示: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飞行员在体质健康上明显比平时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飞行员的体质好,即BMI是否达到正常水平,x2(1,n=646)=4.69,p=0.03,phi=-0.91;飞行员BMI、WC值与其体育锻炼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0.183、-0.095,-0.393、-0.133和-0.118(P值均<0.05);结论是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心性肥胖比例增高明显;提高飞行员体育锻炼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或对增强其体质健康具有显着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强飞行员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其业余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王芳,陈翀,金清清[8](2016)在《华东地区民航飞行员体质指数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华东地区民航飞行员的体质指数(BMI)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高飞行员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4 023名符合标准的民航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earma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BMI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 023名民航飞行员BMI平均为(23.96±2.58)kg/m2,超重率为43.3%,肥胖率为6.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公司、地区、婚姻状况、年龄的飞行员BMI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未婚者BMI[(23.14±2.55)kg/m2]较已婚及离异丧偶等其他婚姻状况者的低[(24.21±2.54)kg/m2和(24.25±2.56)kg/m2];随着年龄的增大,BMI呈逐渐增大趋势,<30岁的BMI最低,为(23.49±2.63)kg/m2,>50岁的BMI最高,为(25.30±2.33)kg/m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少油饮食和低盐饮食与BMI存在负相关,b及其95%CI分别为-0.226(-0.396,-0.055)和-0.181(-0.331,-0.032),均P<0.01;年龄、月平均飞行时间、吸烟、吃早餐与BMI存在正相关,b及其95%CI分别为0.594(0.497,0.690)、0.256(0.163,0.350)、0.363(0.196,0.531)和0.355(0.164,0.547),均P<0.05。[结论]华东地区民航飞行员BMI较高,并与其工作及生活行为因素相关。建议在该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飞行员的健康。
李敬,杨敏,林静,汪娟[9](2016)在《某学院飞行员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及健康指导》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2015年上半年飞行人员体重指数超重和脂肪肝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存在正相关性,证明体重指数的控制可以减少脂肪肝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指导意见。进行健康体检。方法对学院2015年上半年2 704例飞行人员(教员:181人,学员:2 523人)进行体检鉴定。结果检测出体重指数为超重的人员为445人,教员:59人,学员:386人,检测出脂肪肝的人员为90人,教员:14人,学员:76人;既检测出超重又检测出脂肪肝的人员为40人,教员:9人,学员:31人。结论开展航卫知识讲座、宣传等多种途径对飞行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让飞行人员全面的了解控制体重对脂肪肝及其并发症的意义,从而控制疾病的转归,延长空勤人员的飞行寿命,保障飞行训练的安全。
王乐年[10](2016)在《某航空公司员工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几乎各行各业的人都抱怨自己压力很大,日益严重的压力给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带来了很多的躯体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在民用航空这一特殊领域,飞行员、乘务人员和地勤人员受自身、行业及其社会外界等各方面的影响,工作压力更为巨大,由员工健康问题而引起的事故比例也呈上升趋势。研究目的:了解某航空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员工存在的躯体疾病,分析疾病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疾病的转归趋势,为保障航空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评价航空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保障公司员工心理健康,从而使其能从容应对紧张工作。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评价航空公司员工的健康状况,为保障民航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研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多重横断面整群调查的方法,收集某航空公司员工2009年至2013年的健康体检资料,整理体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五年来公司员工各种常见疾病,了解员工的患病情况;并纵向比较各项主要体检指标的变化,分析其变化趋势;同时于2013年体检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航空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SPSS19.0及SAS9.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若不同年龄、不同年度间存在差异,则进一步做趋势性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①对于调查的人群的常见病分布来说,结果提示:航空公司员工中飞行员患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视力不良、老视、听力异常、屈光不正、心电图异常较多;乘务员患屈光不正、视力不良和心电图异常较多;而视力不良、脂肪肝、高甘油三酯血症、心电图异常、肥胖、高血压、胆囊息肉等疾病在地勤人员中多见。各种疾病总体上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②2013年度数据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的空勤人员(飞行员和乘务员)在肥胖、高血压、脂肪肝、高甘油三酯血症、心电异常这几种疾病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地勤人员在高血压、脂肪肝、高甘油三酯血症、视力不良这几种疾病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龄段空勤人员与地勤人员在肥胖、脂肪肝、心电异常、视力不良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航空公司员工的SAS和SDA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航空公司员工的心理状况普遍良好,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都比较低(SAS、SDS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不同特征的飞行员中年龄、婚姻状况、技术等级、飞行年限及小时的SAS和SDS粗分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征乘务员的婚姻状况的SAS和SDS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技术等级、飞行年限及小时的SDS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征地勤人员的婚姻状况的SAS和SDS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与建议:从健康体检数据来看,某航空公司员工五年来健康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员工年度体检的异常指标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这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心理量表结果来看,当前航空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反映出航空公司员工与其他从业人员相比,有着较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前提下,为了更好地保障航空公司员工的身心健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制定健康干预措施:①从政府层面出发,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法律成为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坚实后盾。②从航空公司层面出发,需要航空公司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分类制定保障计划、加强健康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员工的健康水平。③从个人层面出发,航空公司员工仍需强化学习健康保健知识,学会自我放松与减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高效工作。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 1.1 对象 |
| 1.2 方法 |
| 1.3 诊断标准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 果 |
| 2.1 两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一般情况比较 |
| 2.2 两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血尿酸等指标比较 |
| 2.3 两组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 3 讨 论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对象 |
| 1.2 方法 |
| 1.3 诊断标准和相关定义 |
| 1.4 质量控制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一般资料 |
| 2.2 民航飞行员中肥胖者与非肥胖者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
| 2.3 不同特征民航飞行员肥胖情况比较 |
| 2.4 民航飞行员肥胖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不同年龄段飞行员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 |
| 2.2 不同体重指数飞行员相关疾病检出情况。 |
| 3 讨论 |
| 3.1 针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分析。 |
| 3.2 针对本文结果的原因分析。 |
| 3.3 针对本文结果的对策分析。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设计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 3.1 我国民航飞行员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
| 3.2 我国民航飞行员业余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
| 3.3 我国民航飞行员不同体质人群业余体育锻炼特点分析 |
| 4 结论与建议 |
| 4.1 结论 |
| 4.2 建议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对象 |
| 1.2 调查内容及相关指标的定义 |
| 1.2.1 调查内容 |
| 1.2.2 相关指标的定义 |
| 1.3 质量控制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 2.2 调查对象的BMI概况 |
| 2.3 不同特征飞行员的BMI差异比较 |
| 2.4 不同飞行时间及生活方式与BMI的关联 |
| 2.5 不同生活方式及职业紧张情况下飞行员的BMI比较 |
| 2.6 BMI的影响因素分析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诊断标准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引言 |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 第二章 2009年-2013年航空公司飞行员、乘务员、地勤人员常见病分析 |
| 2.1 研究步骤 |
| 2.1.1 研究对象 |
| 2.1.2 研究方法 |
| 2.1.3 部分疾病或指标的诊断依据 |
| 2.1.4 统计学分析 |
| 2.2 某航空公司职员2009-2013年健康状况结果 |
| 2.3 某航空公司职员2013年健康状况分析 |
| 2.4 讨论 |
| 2.4.1 超重和肥胖 |
| 2.4.2 脂肪肝 |
| 2.4.3 高血压 |
| 2.4.4 心电异常 |
| 2.4.5 视力异常 |
| 2.4.6 不同性别人群的异常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
| 2.4.7 不同年龄组异常指标检出率的结果分析 |
| 第三章 航空公司员工心理分析 |
| 3.1 研究方法 |
| 3.1.1 研究对象 |
| 3.1.2 研究工具 |
| 3.1.2.1 心理健康调查表 |
| 3.1.2.2 量表算分方法 |
| 3.1.3 研究程序 |
| 3.1.4 资料收集 |
| 3.1.5 统计学分析 |
| 3.2 航空公司员工心理数据分析 |
| 3.2.1 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 |
| 3.2.2 航空公司职员量表测试结果 |
| 3.3 讨论 |
| 第四章 航空公司员工健康对策分析 |
| 4.1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
| 4.2 建立员工健康风险评估机制 |
| 4.3 分类并制定健康保障计划 |
| 4.4 加强员工健康管理 |
| 4.5 自我放松减轻压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