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全有,王海波[1](2011)在《对我国档案馆馆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档案馆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渐突显,有关档案馆馆长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馆长素质和馆长管理两个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者素质等方面。
苏全有,常县宾[2](2011)在《对我国有关图书馆馆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20多年来我国有关图书馆馆长研究的3个重点和3个视角,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杨鹏星[3](2009)在《浅议现代图书馆领导应具备的素养》文中研究表明一、现代图书馆的特点随着现代图书馆向数字化时代迈进,现代图书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信息管理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就是用计算机进行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报刊管理和读者检索等工作流程,完
林霞[4](2009)在《图书馆领导者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必备要素浅析》文中研究表明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组成的。相对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动性。图书馆领导者要提高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就应当注重品德修养、努力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以实现最佳领导效能。
张兵[5](2009)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领导角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出了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出管理者务必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注重适才适用,才能切实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郭东霞[6](2008)在《浅谈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高校图书馆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探讨,希望引起人们对图书馆领导者作用的重视,进而促使图书馆领导者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马自树[7](2008)在《馆长论》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有博物馆在管理体制上一般实行馆长负责制,即馆长是博物馆第一责任人,受上级委派对全馆事务进行管理。现实情况显示,条件相同的博物馆,由不同的馆长领导,博物馆的面貌往往表现出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博物馆,由不同的馆长领导,情况也很不一样。这说明,馆长的素养对博物馆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张雪香[8](2007)在《刍议档案馆馆长的人格修养及其途径》文中提出馆长是搞好档案馆管理工作的关键。本文阐述了馆长的人格修养的作用及人的其基本内涵,提出了要想塑造高尚的人格必须加强修养的主要途径。
周军[9](2007)在《试论提升图书馆馆长影响力的方法——基于市场营销理念的观点》文中研究指明文章认为图书馆馆长影响力的含意是指图书馆馆长在行使领导职责时,有效地影响和改变本馆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使之纳入组织活动目标轨道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制约图书馆馆长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包括馆长的个性条件和员工的相关性,并分别对于如何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这些制约因素,有效提升馆长影响力进行了阐述。
贺霞[10](2005)在《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办馆理念》文中研究表明论述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长的办馆理念,以及所采取的办馆思路。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馆长素质方面 |
| (一)馆长素质的宏观总体研究 |
| (二)馆长素质的微观研究 |
| 1. 馆长思维能力研究 |
| 2. 馆长修养研究 |
| 二、馆长管理方面 |
| (一)馆长负责制的研究 |
| (二)馆长工作方法的研究 |
| 三、值得反思的方面 |
| (一)研究内容方面 |
| (二)研究方法方面 |
| (三)研究者素质方面 |
| 1 图书馆馆长研究的3个重点 |
| 1.1 任职机制研究 |
| 1.2 角色定位研究 |
| 1.3 素质修养研究 |
| 2 图书馆馆长研究值得关注的3个视角 |
| 2.1 图书馆馆长史研究 |
| 2.2 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馆长研究 |
| 2.3 国外图书馆馆长研究 |
| 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 3.1 理论方法方面 |
| 3.2 研究队伍方面 |
| 3.3 研究内容方面 |
| 3.4 学术规范方面 |
| 1 品德因素是提高图书馆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前提因素 |
| 2 学识因素是提高图书馆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根本因素 |
| 3 能力因素是提高图书馆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因素 |
| 3.1 人际协调能力 |
| 3.2 知人善任能力 |
| 3.2.1 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
| 3.2.2 取长补短, 才尽其用。 |
| 3.3 改革创新能力 |
| 3.4 授权能力 |
| 4 结语 |
| 1 图书馆领导素质 |
| 1.1 政治素质。 |
| 1.2 创新思维。 |
| 1.3 领导才能。 |
| 1.4 专业素质。 |
| 1.5 人格素质。 |
| 2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
| 3 适才适用 |
| 1 树立科学的办馆理念 |
| 1.1 增强现代服务意识 |
| (1) 服务理念创新。 |
| (2) 服务手段创新。 |
| (3) 改变服务内容。 |
| (4) 改变服务模式。 |
| 1.2 激励创新 |
| (1) 创造图书馆和谐环境。 |
| (2) 图书馆要有知名度。 |
| (3) 图书馆要有合理待遇。 |
| (4) 倡导相互尊重的风气。 |
| (5) 发挥特殊馆员的优势。 |
| 2 协调关系 |
| 2.1 协调各系部关系 |
| 2.2 协调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 |
| 2.3 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 |
| 3 培养关心馆员 |
| 3.1 全员培训 |
| 3.2 发挥人才优势 |
| 3.3 严格要求下属 |
| 3.4 树立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