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荣[1](2018)在《回盲部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一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通过对1例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诊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避免误诊的措施。
邓党华,赵晴,陈琴[2](2015)在《回盲部结肠癌18例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并发阑尾炎的回盲部结肠癌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年间收治并发阑尾炎而误诊的回盲部结肠癌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初期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3例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误诊时间3 d2个月。14例在我院急诊行阑尾切除术,4例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支持急性阑尾炎诊断。在我院急诊行阑尾切除术12例,术中经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确诊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另6例阑尾切除术后病情未缓解,于术后12个月在我院行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结肠癌,均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本组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未分化癌1例,黏液癌4例,腺癌13例。本组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出院15例;切口感染3例,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出院。结论并发急性阑尾炎的回盲部结肠癌临床诊断困难,术前、术中甚至术后均可能出现误漏诊。详细病史采集、仔细体格检查、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及认真进行鉴别诊断、病情分析,可减少其误漏诊。
张淞盛[3](2014)在《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在各种急腹症中居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高热及阑尾点压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诊断较困难。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于结肠部位,早期症状大多不明显,易漏诊、误诊。当结肠癌,尤其是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时,因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较为突出而掩盖了结肠癌的表现易造成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研究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提高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从2003.10-2013.10收入院的29例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或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后,症状不缓解,从下级医院转入我科诊断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次研究的病例,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1±12.7岁。本组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部分行2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病例基本一致。术后5年存活率达54.55%。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并不罕见。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过程中,应提高对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存病,特别是合并结肠肿瘤的警惕性和认识,若急性阑尾炎术后症状持续不缓解,应考虑并存结肠肿瘤的可能;详细病史询问,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做一些必要的结肠镜、钡灌肠等影像学检查是避免漏诊误治的重要环节。如果术中、术后确诊为结肠肿瘤者,立即行根治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腹腔镜技术有助于提高结肠癌术中发现率。肿瘤分期、手术性质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马文超,张伟辉,薛东波,赵松,高博[4](2013)在《32例结肠癌合并阑尾炎的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阑尾炎的原因,减少误诊漏诊概率。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1 094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 094名结肠癌患者中,有31例首诊时都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1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其中6名患者术中发现回盲部肿瘤,24名患者术后1年内被诊断结肠癌,1名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引流管持续引出褐色液体,1例非手术治疗复发。结论结肠癌本身临床症状不典型,当并存阑尾炎时往往表现出阑尾炎的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医生对阑尾炎患者应提高警惕,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行相关检查,必要时术中探查,以减少误诊漏诊的概率。
周毅[5](2012)在《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0例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盲部肿瘤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因与阑尾解剖位置接近,常有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症状或并存急性阑尾炎就诊,容易误诊,延误诊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对我科收治10例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表现的结肠癌病人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本组病例男性6例,女性4例,病程1周~2年,年龄32~68岁。10例均以急性右下腹痛为主诉,均存在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白细胞(1.1~2.1)×109/L,有4例触及右下腹包块,无大便习惯改变和粘液血便,未行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5例拟
李正强[6](2012)在《10例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误(漏)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结肠癌并存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探讨结肠癌并存阑尾炎出现误诊及漏诊的临床症状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2年收治的结肠癌并存阑尾炎误诊以及漏诊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研究10例患者均被先诊断为阑尾炎,1例阑尾未处理,9例进行阑尾炎常规治疗。在阑尾炎手术中,医务人员发现其为阑尾炎和结肠癌并存,及时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手术者6例,横结肠切除1例,左半结肠切除1例;在阑尾切除术后1—3月,发现为阑尾炎和结肠癌并存,行横结肠切除1例,左半结肠切除1例。结论: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误诊和漏诊发生率极高,为6%—20%。因此,提高术前诊断技术,加强术中检测,对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贵达[7](2011)在《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40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总结40例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阑尾炎,术中发现并确诊回盲部肿瘤25例;术前诊断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7例;术后发现回盲部肿瘤8例。结论:对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漏诊率高。仔细询问病史,粪便隐血试验、B超、纤维结肠镜、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治。
袁家天,吕波,李叔强,王斌,范俊,邹志强,王志敏,李锋[8](2011)在《回盲部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30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回盲部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如何避免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0月误诊为阑尾炎的回盲部结肠癌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4~78岁,平均56岁。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中发现回盲部结肠癌28例而改行其他术式,其中一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2例,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回肠横结肠短路术6例,二期手术5例;1例于阑尾切除术后15d发现回盲部结肠癌,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例于阑尾切除术后6个月因肠梗阻明确诊断而再次手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20例术后行全身静脉联合化学疗法治疗。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经局部换药、抗感染及支持等治疗后切口丙级愈合;其余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无肠漏发生。住院时间12~68d,平均18d,住院期间无死亡者。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回盲部结肠腺癌,其中合并阑尾炎28例。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2年,平均5.6年。6例因无法切除病灶而行回肠横结肠吻合短路手术,于术后6~15个月死亡;5例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于术后9~27个月死亡;余9例随访2~12年无复发。同期收治回盲部结肠癌167例,误诊、漏诊率为18%。结论回盲部结肠癌有时易误诊为阑尾炎,或并发阑尾炎时易漏诊;应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不要盲目自信是防止误诊、漏诊的关键。
吴伟兵,张敏剑,姚卫康,曹苇,霍红梅[9](2011)在《右半结肠癌合并阑尾炎误诊16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合并阑尾炎误诊的原因和避免措施。方法总结1988年8月至2006年2月太仓中医院收治16例该类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3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其中9例患者在阑尾术中诊断右半结肠癌;4例术后复诊时确诊并再次手术;3例误诊为阑尾炎性包块而保守治疗后经确诊方手术治疗。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阑尾炎易发生误诊、漏诊。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术中注意探查回盲部,再配合三大常规、B超等检查,从而尽量避免右半结肠癌误诊和漏诊。
骆伟,张育平,何俊华[10](2011)在《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5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预防误诊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阑尾炎的回盲部肿瘤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回盲部肿瘤患者误诊为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结论:对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有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的中老年患者,应警惕有回盲部肿瘤的可能,回盲部肿瘤可能以阑尾炎为首发病症。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病例资料 |
| 2 讨论 |
| 2.1 阑尾炎的发病原因 |
| 2.2 回盲部结肠癌与阑尾炎并存的理论基础 |
| 2.3 误诊的原因分析 |
| 2.3.1 病史采集不完善, 检查不周密, 分析不全面 |
| 2.3.2 体检不详细, 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 或辅助检查质量不高 |
| 2.3.3 医务人员对回盲部结肠癌的认识不足 |
| 2.3.4 鉴别诊断意识不强, 思想麻痹大意 |
| 2.3.5 患者临床表现比较隐蔽 |
| 2.4 避免误诊的措施 |
| 2.4.1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
| 2.4.2 病史询问要详细完整、体格检查需全面细致 |
| 2.4.3 要选择合理的检查项目, 不能随意省略 |
| 2.4.4 完善三级查房制度及会诊制度 |
| 2.4.5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思想认识水平 |
| 1临床资料 |
| 2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符号说明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附图 |
| 参考文献 |
| 综述: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资料与方法 |
| 2结果 |
| 3讨论 |
| 3.1误诊原因分析 |
| 3.2预防误诊的措施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临床表现 |
| 1.3 治疗情况 |
| 1.4 检查结果 |
| 2 讨论 |
| 2.1 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病理原因 |
| 2.2 误诊、漏诊的原因 |
| 2.2.1 缺乏明确的认识 |
| 2.2.2 病史重视程度不足 |
| 2.2.3 术前、术中检查粗略 |
| 2.3 防止误诊、漏诊的相关措施 |
| 2.3.1 医务人员加大对结肠癌、阑尾炎及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病例研究, 区分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不同, 并做出详尽的分析。 |
| 2.3.2 医务人员对患者病史要给予高度重视, 特别是一些慢性症状。 |
| 2.3.3 医务人员加大术前、术中的检查工作。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诊断及治疗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3.1 右半结肠癌与阑尾炎的关系 |
| 3.2 误漏诊的主要原因 |
| 3.3 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