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黄精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黄精有降胆固醇的功效(论文文献综述)

张越[1](2021)在《中医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第一部分对缺血性脑白质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行综述,并梳理了中医对脑的生理功能及与脑白质病相关的中医病名、病机、治疗的认识和探索。临床研究部分为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回顾性研究,筛选出治疗时间为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病例167例,共记录就0、1、2、3个月的就诊信息713 次。研究目的:(1)研究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合并疾病,分析其可能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2)评估中药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的症状疗效和检验指标疗效;(3)总结黄世敬教授治疗本病的核心处方和临床用药情况并探索中医对缺血性脑白质病的诊断、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诊断下的用药的异同。研究方法:筛选入组病例、编写病例报告表、提取研究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运用spss20.0进行均值±标准差的计算并绘制P-P图检验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应用Levene检验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最后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将所得结果绘制成图表。研究结果:(1)按照出现频率的高低,位于前十位的合并疾病分别为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抑郁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骨质疏松、失眠。(2)缺血性脑白质病主症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记忆减退、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等)、头部不适(包括头晕、眩晕、头昏蒙),急躁易怒、情绪抑郁、少气乏力、排尿异常、执行力差(包括反应迟钝、反应不当)、情感淡漠(包括兴趣减退或主动性差)和下肢功能障碍,除情感淡漠外,其余主症均有良好的改善。(3)检验指标方面:干预后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预一、二、三个月后收缩压分别平均降低8.06mmHg、9.61mmHg、11.03mmHg,舒张压分别平均降低2.77mmHg、7.63mmHg、7.01mmHg。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的最常用的中药为远志、茯苓、黄芪、葛根、石菖蒲、地龙、黄精、酸枣仁、三七和天麻。核心处方由远志、茯苓、石菖蒲、葛根、红花组成。(5)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常见中医诊断为眩晕病、健忘病、不寐病,水肿病、消渴病、中风病、耳鸣病、心悸病、痹病、头痛病、颤病;常见中医证型为肝肾不足证、气血不足证、痰瘀互结证、气滞痰郁证、气阴两伤证、肾精亏虚证、脾阳不足证。研究结论:(1)中药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白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2)中药可有效控制缺血性脑白质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3)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的核心处方为远志、茯苓、石菖蒲、葛根、红花,以安神益智,开窍化痰为主,可考虑作为本病的基础治疗方剂。

张继发[2](2021)在《T2DM患者血脂异常调查及探讨宋平教授治疗T2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分析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第二部分通过数据挖掘探究国医堂专家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组方规律。第二部分要点如下: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作为参考。方法:收集符合诊断及纳排标准的患者性别、年龄、化验、处方等资料,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处理,输出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高频药物及常用组合,分析组方用药规律和特色,并通过熵聚类分析新方的临床意义,并用图、表等形式展示。结果:(1)四气五味归经:四气以寒性药物最多,其次是温性、平性药物;五味以甘味药物最多,其次是苦味、辛味药物;归经以肝经药物最多,其次是肺经、脾经、心经、胃经和肾经药物。(2)高频药物: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等为主,代表药物有黄精、天花粉、玉竹、五味子、白术、丹参、绞股蓝、虎杖、荠菜花。(3)常用组合:天花粉-玉竹-黄精、天花粉-白术、玉竹-黄精-五味子、葛根-天花粉-黄精、天花粉-生地黄、白术-五味子、丹参-茯苓、白术-茯苓。(4)熵聚类新方:A旋覆花_白花蛇舌草_白及_白茅根_荠菜花,B知母_磁石_青皮_黄柏_车前子,C枳壳_莱菔子_厚朴_竹茹_陈皮_半夏,D金樱子_金银花_蝉蜕_桑白皮,E凌霄花_地骨皮_白鲜皮_地肤子_苏木,F生地黄_玉竹_天花粉_白术_山药_降香_远志_三七_合欢皮_郁金_首乌藤。结论:通过对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总结本病的核心病机为“气阴两虚、湿热瘀阻”,临床用药以甘寒为主,寒以清热,甘以养阴,适当加入温通经络血脉之品,以活血化瘀。从归经上看,入肝经、肺经、脾经最多,重在调理全身上中下三焦气机,以通为用,气机通畅则无以聚湿生痰生瘀。常用药物及药物组合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符合气阴两虚、湿热瘀阻的基本病机。通过熵聚类分析得出新方以湿热瘀阻主要病机兼夹其他症状表现时的治法,值得参考选用。
 1/13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黄精论文 多糖论文 血脂异常论文 胆固醇论文 对照实验论文


上一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无锡旅游智能化管理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