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硬玉表面结构特征及其鉴定评价意义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翡翠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其鉴定、评估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魏保红[1](2021)在《缅甸翡翠“棉絮”的类型及成因初探》文中提出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多晶矿物集合体,缅甸是翡翠的主要产地,但是近几年来,资源不断枯竭,优质翡翠逐渐减少,市场上许多含有瑕疵的翡翠也成为了新宠,含“棉絮”的翡翠就是其中之一。翡翠“棉絮”的产出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对翡翠的质量评价也有不同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棉絮”的产出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对翡翠的“棉絮”根据成因和产出特征进行新的分类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棉絮”的成因及其与翡翠的相互关系,为翡翠质量评价提供对应的科学依据。根据“棉絮”的类型不同,将其划分为“结构棉”和“矿物棉”。“结构棉”主要是由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硬玉在大小和组合关系上的不同导致呈现出的“棉絮”;“矿物棉”主要是翡翠矿物组合中存在有其它矿物,由于折射率和矿物组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产生的“棉絮”。通过对含有“结构棉”和“矿物棉”的两类不同“棉絮”的特征翡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和成因探讨,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含“结构棉”翡翠的“棉絮”部位与主体部位光泽一致,折射率与相对密度值均在翡翠的正常范围内;而含“矿物棉”翡翠的“棉絮”部位光泽要比翡翠主体部位弱,相对密度值与折射率也低于翡翠标准值。2.通过显微组构观察:含“结构棉”翡翠的“棉絮”部位与翡翠主体部位均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主要出现大颗粒的残余变晶结构和细颗粒的细粒交织变晶结构;含“矿物棉”翡翠的“棉絮”部位可观察到与霞石的光性特征类似,而翡翠主体部位仍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主要出现细粒变晶结构。3.通过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以及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发现,含“结构棉”翡翠的“棉絮”部位与其翡翠主体部位为同一物相成分,主要为硬玉矿物;而含“矿物棉”翡翠的“棉絮”部位主要成分为霞石矿物,其翡翠主体部位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同时,含“结构棉”翡翠白色“棉絮”部位的Mg、Cr、Fe、Sr等元素含量均比翡翠主体部位的对应元素含量要低。4.通过对“结构棉”与“矿物棉”的成因分析发现:“结构棉”主要是由于不同期次硬玉矿物颗粒大小和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所呈现的“棉絮”,是早期翡翠的残余的表现形式,包括了微裂隙棉、矿物间隙棉和矿物包裹体棉,质地好的翡翠由于早期成岩阶段的翡翠被后期成玉阶段重结晶和细晶化后,留下的成岩阶段残余构成了“棉絮”,残余越多,“棉絮”也越多,反之则少。“矿物棉”主要是翡翠形成后期由于结晶分异作用产生与硬玉不同的伴生矿物,两者存在折射率的差异,使得视觉上明暗不同而表现出的“棉絮”;研究发现,矿物棉中存在有霞石等长石类矿物,在经电子探针分析为富钾霞石,推测是在贫硅富钾的环境下,使霞石类矿物结晶析出出现的“棉絮”。5.“棉絮”对翡翠质量评价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对“棉絮”进行巧妙设计与雕刻,充分利用,又可以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美感,对翡翠质量反而有所提升。

纳秀溪[2](2020)在《缅甸琥珀宝石学特征及颜色分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缅甸琥珀形成于8千万年到1亿年前的白垩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琥珀之一,因其成熟度高,产量大,且价格相对较为便宜,成为当前琥珀投资收藏的新热点。市场上,根据色调、彩度和明度及荧光表现透明类的缅甸琥珀有:棕珀、金珀、血珀、茶珀,缺少一套可重复的测试方法界定透明类缅甸琥珀颜色,因此本论文选择63颗透明类缅甸琥珀作宝石常规测试、元素测试、光谱、颜色分析,并与其他产地琥珀、合成树脂对比,为其鉴定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实现缅甸琥珀颜色分级标准,使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统一认识。缅甸琥珀颜色丰富,包裹体种类繁多。通过元素分析仪发现:缅甸琥珀的C、H、O质量分数均分布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缅甸琥珀平均C、H、O质量分数为:81.7%、12.7%、5.38%,而波罗的海平均C、H、O质量分数为:77.83%、9.63%、11.53%,由此可区分产地。合成树脂N含量高于缅甸、波罗的海琥珀,平均值达到了2.33%,C和H含量低于天然琥珀。缅甸琥珀、波罗的海琥珀及合成树脂的C、O质量分数和C、H质量分数具有很好的分区性及相关性,随着C含量的增加,H元素有增加趋势,O元素含量减少趋势,缅甸琥珀石化程度高于波罗的海。红外光谱发现:1227cm-1、1148cm-1可作为缅甸琥珀红外光谱指纹区的特征吸收,可作为产地判定的依据;不同颜色的缅甸琥珀的红外光谱均表现出了很好的统一性,颜色较浅的缅甸琥珀在1717 cm-1附近的吸收峰稍弱于颜色较深的缅甸琥珀,63颗琥珀都具备缅甸琥珀红外光谱吸收峰特征。波罗的海琥珀红外光谱与缅甸不同,在1265cm-1附近有宽而缓的吸收肩峰,与1158cm-1的尖峰组合成特征的“波罗的海肩”。合成树脂的红外吸收光谱2961cm-1、2930cm-1、2863cm-1三个峰与天然琥珀的2927cm-1和2858cm-1可以用于仿制品的鉴别。使用USB2000+光纤光谱仪分析透明类缅甸琥珀,利用CIE 1976均匀色空间,结合云南地方琥珀分级标准,获得琥珀样品的色度学参数(L*、a*、b*值),使用SPSS Statistic23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65光源下,缅甸琥珀色调可分为金珀、茶珀、血珀、棕珀,其金珀的聚类中心为L*=35.56,a*=0.5587,b*=29.866;茶珀的聚类中心为;血珀聚类中心为L*=27.442,a*=5.132,b*=14.161;棕珀的聚类中心为L*=22.17,a*=0.3464,b*=19.189。缅甸琥珀的色调角和主色调为:46°≤h*ab<55°红橙色,72°≤h*ab<90°橙黄色,90°≤h*ab<108°黄色,108°≤h*ab<126°绿黄色。明度L*和彩度C*之间近似正相关。明度L*集中在17~44之间,分为4个等级。利用明度和彩度的数据建立了一套缅甸琥珀的颜色品质分级体系,具有可重复性与可读性强的分级梯度。

张榕[3](2020)在《广西岑溪“老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文中提出本文以岑溪“老玉”为研究对象,借助常规宝石学仪器、偏光显微镜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大型测试仪器,对岑溪“老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玉石的名称,初步探讨了玉石的成因。岑溪“老玉”原石外观呈磨圆状,有深、浅两个不同的颜色系列。深色系列以黑色、灰蓝色为主,可见杂乱分布的白色、黄色细脉;黑色样品原石表面光泽暗淡,灰蓝色样品呈丝绢光泽,玉石为不透明至半透明,结构致密,局部可见放射状、纤维状,偶尔可见矿物解理面的闪光。浅色系列以灰白色和黄褐色为主,黑色、暗绿色团块随机分布,表面可见黄色的脉或条带,玻璃光泽,黄褐色样品表面可见片状、纤维状和柱状闪光。岑溪“老玉”的相对密度3.04~3.18,折射率1.64~1.66,摩氏硬度6.5~7,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均无荧光。岑溪“老玉”结构细腻,以显微纤维交织结构和显微纤维变晶结构为主,可见束状、柱状变晶结构和显微片状结构。组成玉石的主要矿物为纤维状、柱状的矽线石,次要矿物包括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和磷灰石,不同样品中次要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特点略有不同,还有极少量的独居石、锆石等矿物。根据玉石的常规宝石学参数和矿物组成,按照我国最新的《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2-2017)的定名规则,研究样品应定名为矽线石玉。玉石的红外光谱属于典型的矽线石的光谱特征,主要的吸收峰位于1180cm-1、960cm-1、899cm-1、820cm-1、748cm-1、688cm-1、628cm-1、560cm-1、510cm-1、482cm-1、445cm-1附近。样品加热到950℃时,只有1.42%的失重,主要是玉石中的吸附水和玉石中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等含水矿物受热释放的结构水,表明矽线石玉的热稳定性很好。根据玉石的结构特点、矿物成分及岑溪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初步推断岑溪矽线石玉是由富铝、高铁的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和后期成矿流体的综合作用改造而成。

刘川子[4](2018)在《缅甸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皮壳类型及鉴别探讨》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云南瑞丽、腾冲和广东平洲、揭阳的翡翠市场进行考察,收集市场上的赌石做假皮方式及类型,采用拍照取证和收集标本的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并对其在实验室做肉眼鉴定观察、显微分析、研制薄片分析显微组构、模拟做假皮实验等,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市场上翡翠毛料做假皮的种类及方式,为赌石真假的鉴别提供主要依据。通过市场考察及研究发现目前做假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1)磨砂仿假皮,直接将砾石打磨磨圆后仿水石、仿白盐砂等。2)錾假皮,直接将砾石表面敲錾出小圆坑,仿粗糙的砂皮。3)染色、涂抹做假皮,使用有机涂料将皮壳染色;用有机涂料仿赌石的蜡壳,黑乌砂、会卡水石等,或是用高锰酸钾等将磨砂假皮、敲錾假皮染色;使用抛光粉将切盖赌石的表面染色。4)做假皮,用泥沙和有机胶混合仿砂皮赌石;用黏土类混合有机胶仿砂皮赌石,或是将劣质玉料埋在土中数年,任雨水浸蚀,然后取出冒充自然界风化后的原石;将新场料用强酸浸泡后仿砂皮赌石。该类型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做假皮方式之一。5)贴片和灌有色胶,掏空赌石内部或者直接在切开的门子上直接涂有色胶,再贴上切开的盖子;另是将有色翡翠薄片粘在门子上,再用假皮掩盖。6)开窗做假,将赌石皮壳开“流氓窗”掩盖赌石的价值低,以及遮掩赌石内部的棉、裂、癣。或是将做假赌石再开“流氓窗”。“流氓窗”即是业内人士称的将赌石皮壳开出许多极小的形状不规则的磨砂小窗的非常规开窗方式。开窗做假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做假方式。7)仿场口,利用新场料、低档赌石等做假皮仿莫西沙、后江等常出产高档赌石的场口。做假皮常用的基础石材有三类:1)低档翡翠赌石;2)翡翠新场料;3)其他玉石或其他材料,如水沫子、石英岩、东陵玉、大理石、玻璃等。研究结合缅甸翡翠毛料的产出类型对毛料进行合理分类,正确看待翡翠皮壳特征,针对不同产出类型翡翠赌石毛料皮壳特征,并结合翡翠赌石毛料类型、场口特征总结对应的毛料皮壳特征,进而对翡翠毛料的做假皮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与分类,提出真假皮壳的鉴别方式,对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判别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肉眼鉴别皮壳真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翡翠赌石毛料的形状、皮壳颜色、表面特征、皮壳和玉肉的关系、手感、翠性、硬度、密度的角度分析观察。研究所有标本只能通过市场进行收集,对样品的代表性尚有不全面。其次标本价位过高,只能收集选择适于研究且成本较低的样品。大部分样品只能通过拍照留证据,无法进行完全留样。所以论文中一定存在着不足,望各位评委老师、同学提出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谢艳[5](2017)在《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珠宝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珠宝消费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铂金、黄金消费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玉石消费市场和钻石市场。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情况直接影响世界奢侈品品牌企业全球布局和国际贵金属市场走向及价格趋势。通过文献和市场调研发现,我国珠宝产业研究尚浅,往往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尤其对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鲜有人提及。选择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可以为保障我国珠宝产业向着更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我国珠宝产业投资者进行初级投资评价,以及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论文梳理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总结了我国宝玉石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论述了我国发展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新的发展模式和趋势,通过统计学与数据分析法剖析了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国际贸易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给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概率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找出区域或国家间竞争力强弱或优劣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出了一套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接着,通过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分别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产业等角度提出了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1)珠宝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本国(或本地区)珠宝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珠宝首饰产品,提供各种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占取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它是一种现实竞争力,持续发展的能力。(2)我国珠宝产业整体规模大,企业数量多,门店覆盖面广;近三年珠宝首饰进口额呈激增态势,而出口总额呈快速衰减现象。我国主要进口国家不稳定,仅南非蝉联第一或第二位,瑞士于2016年首次跃居我国进口国第一位;我国珠宝首饰主要出口地为香港和美国。(3)中国和印度的综合得分分别59.554、50.477,我国的整体情况好于印度,更具有竞争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珠宝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75.843、70.703、65.537,珠三角综合情况最优、长三角次之,环渤海相对较差。

李刚[6](2017)在《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制备与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高温高压方法制备地壳内部矿物质是材料科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节约有限资源和新材料的制备以及研究地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硅酸铝和硅酸钠作为初始原料,采用高温高压制备法进行了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探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确定了安全而稳定的能够制备出硬玉质翡翠样品的腔体组装工艺。2.原料选取为硅酸铝,硅酸钠和三氧化二铬,经过二次混合和二次升高温后冷淬的处理工艺,制备出混合均匀的原料。用光学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制取的玻璃料进行了分析。光学照片显示,颜色分布均匀。XRD结果证实,其图谱中只是存在明显宽化的峰包,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天然翡翠的晶体衍射峰。SEM图谱表明,其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包状物和熔坑存在,并不具有天然翡翠中所出现的编织纤维结构。以上结果说明这种混合的原料为非晶态且成分复杂,我们将其称为玻璃料。3.我们以Cr为掺杂元素,通过调控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了硬玉质翡翠的制备,在4.0-5.0GPa,1000-1500℃的制备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具有硬玉成分的翡翠样品。并结合光学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结果如下: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制备翡翠样品的颜色由木绿色向翠绿色过渡;在制备压力降低时,制备出优质翡翠所对应的温度值也在降低。同时,可以制备出具有硬玉成分的翡翠样品的范围也在缩小。4.为了进一步探究天然翡翠的成因机制,我们以Cr为掺杂元素,在较低的压力下(3.5GPa),通过调控温度进行了硬玉质翡翠的制备,并结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硬度计等进行表征。结果如下:在3.5GPa,1260℃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与天然翡翠结构类似、性质相似、主要成分是NaAl(SiO3)2的优质样品。

吕林素,张燕,李迎春[7](2017)在《温润坚韧的软玉——和田玉》文中研究表明钻石、水晶和软玉:事实上,早在1520世纪的传统生辰石中,钻石就已被作为四月生辰石之一。在世界上有代表性的14个国家,以及国际上有关珠宝玉石组织的生辰石列表中,钻石作为四月生辰石的使用频率高达9次;但如今蓝宝石更常被用作九月生辰石。考虑到世界上钻石资源丰富,我国也有钻石产出,市场常见,备受国人推崇,

麦智强,王上白,梁伟章[8](2016)在《宝玉石材料优化处理鉴定及对人体危害》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化处理新方法的层出不穷,寻求有效、可行的鉴定方法成为各宝玉石检测与研究机构持续面对的难题之一,处理后的宝玉石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所存在的隐患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文章对常见的染色、注胶充填、辐照处理宝石材料的优化处理技术和鉴定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有害有毒元素、放射性残留等进行分析,测定染色宝玉石中甲醛和偶氮的含量,注胶充填宝玉石中增塑剂和重金属的含量以及辐照处理宝玉石的放射性,探讨优化处理宝玉石材料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性。

王方标[9](2015)在《Mn和Cr为致色元素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文中认为翡翠享有"玉中之王"的美誉,集商业价值、文化价值、装饰价值、矿物价值和研究价值于一身,倍受人们的青睐。随着对天然裴翠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翡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地质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悲翠的形成机制成为众多学者纷纷研究的裸题。通过模拟天然翡翠的高温高压生成环境,人工合成翡翠是探究其形成机制的主要手段,人工合成宝石级翡翠的深入研究在地质学、宝石学、材料学和物理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温高压法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研究了压力、温度和合成时间对人工含成硬玉的影响,并在原料中加入少量的致色剂一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铬,分别合成出了紫色和绿色硬玉质翡翠。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高压合成腔体组装的改进和对合成工艺的优化,确定了安全稳定的组装工艺,采用硅酸侣和硅酸钠为原料,根据翡翠的主要成分(NaAlSi2O6),按摩尔比1:1进行配比,通进1100℃高温括烧和浑火,并充分研磨,成功制备了翡翠玻璃料,解决了玻璃料中"黑斑"现象的问题,为硬玉质弱翠的高压合成提供了优质的原料。2.在4.0-5.5GPa压力范围和1300-1500℃温度范围内对玻璃料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得出了硬玉质白色悲翠合成的最佳压力与湿度条件。研究发现随着合成压力的增加,白色硬玉质If翠的合成温度也随之增加,合成硬玉质翡翠具有柱粒状纤维编织结构。3.在人工合成白色硬玉质悲翠的基础上,在4.0-5.5GPa压力范围和1300-1500℃温度范围内,通过在原料中添加一氧化锰,确定了紫色硬玉质悲翠合成的最佳压力与温度区间。研究发现锰元素均匀分布在硬玉中,但未发现与铝置换的明显特征,可能存在于硅氧四面体的间隙中;锰为紫色硬玉质穷翠的致色元素,随着原料中一氧化链添加量的增加,紫色硬玉质悲翠的颜色逐渐加深。4.在4.0-5.5GPa压力范围和1300-1500°C温度范围内,通过在原料中添加三氧化二铬,确定了绿色硬玉质翡翠合成的最佳压力与温度区间。在5.0GPa,1450℃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功合成出物质属性与天然绿色号翠相似的绿色硬玉质II翠。为了探究天然翡翠的形成机制,我们开创性的在低压下(2.0GPa)成功合成出了具有硬玉成分的翡翠,为天然翡翠的成因机制提供了参考。

李英[10](2013)在《天然紫色翡翠致色机理的研究与探讨》文中指出目前,宝玉石界中天然紫色翡翠致色机理仍是一个争论较大,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探求紫色翡翠的致色机理,本文收集了不同色调和饱和度的紫色翡翠,并对所收集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i和Mn离子为紫色翡翠的致色离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观测了样品的显微结构。紫色翡翠主要具有柱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比较常见,多数未发生变晶作用。少量紫色翡翠具有显微变晶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样品的矿物组成。紫色翡翠多数由单一矿物硬玉组成。少量样品含有霞石等次要矿物。通过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样品的化学成分。紫色翡翠的主要元素组成与硬玉的化学组成相近,微量元素中Mn含量的多少与翡翠的紫色饱和度成正相关关系。利用光纤光谱仪测定了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计算了光谱的一阶导数。紫色翡翠颜色主要由450nm656nm的吸收谷造成。由Ti离子引起的505nm吸收和由Mn离子引起的520nm和540nm的吸收在一阶导数谱中有相应的极值。紫色翡翠在加热后极值发生变化,使得505nm、520nm和540nm处的吸收消失。

二、翡翠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其鉴定、评估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翡翠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其鉴定、评估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缅甸翡翠“棉絮”的类型及成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1 关于翡翠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翡翠“棉絮”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翡翠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1.3 研究内容以及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含“棉絮”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分析
    2.1 “棉絮”的宏观特征及其分类
        2.1.1 “棉絮”的概念及其宏观表现
        2.1.2 “棉絮”的分类
    2.2 样品的选取与描述
    2.3 常规宝石学测试分析
        2.3.1 实验方法和测试数据
        2.3.2 结果分析
    2.4 矿物组成及显微组构特征
        2.4.1 翡翠的结构
        2.4.2 含“结构棉”翡翠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构特征
        2.4.3 含“矿物棉”翡翠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构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棉絮”翡翠的现代测试分析
    3.1 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
        3.1.1 测试原理
        3.1.2 测试过程及图谱
        3.1.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红外光谱测试
        3.2.1 测试原理
        3.2.2 测试过程及图谱
        3.2.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激光拉曼光谱测试
        3.3.1 测试原理
        3.3.2 测试过程及图谱
        3.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电子探针测试
        3.4.1 测试原理
        3.4.2 测试过程及数据
        3.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5 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测试
        3.5.1 测试原理
        3.5.2 测试过程及数据
        3.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不同类型翡翠“棉絮”的成因探讨
    4.1 翡翠矿床成因的不同观点
    4.2 翡翠形成的多阶段性
    4.3 含“结构棉”翡翠的成因探讨
    4.4 含“矿物棉”翡翠的成因探讨
第5章 “棉絮”对翡翠品质的影响及其文化内涵
    5.1 “棉絮”对翡翠品质的影响
        5.1.1 对翡翠颜色的影响
        5.1.2 对翡翠透明度的影响
        5.1.3 对光泽和抛光度的影响
    5.2 含“棉絮”翡翠的文化含义
    5.3 “棉絮”对翡翠质量评价的影响
第6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
        6.2.1 论文创新点
        6.2.2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缅甸琥珀宝石学特征及颜色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缅甸琥珀概述
        1.1.1 地质成因
        1.1.2 矿区分布
        1.1.3 文化历史
        1.1.4 国内市场情况
    1.2 色度学基础
        1.2.1 CIE1931
        1.2.2 CIE1976
    1.3 研究进展
        1.3.1 缅甸琥珀研究进展
        1.3.2 珠宝玉石颜色分级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缅甸琥珀宝石学特征
    2.1 样品特征及荧光
    2.2 常规仪器检测
        2.2.1 光学性质
        2.2.2 力学性质
        2.2.3 化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缅甸琥珀成分分析
    3.1 实验样品与实验条件
    3.2 成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缅甸琥珀红外光谱研究
    4.1 实验条件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缅甸不同品种琥珀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4.2.2 不同产地琥珀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缅甸琥珀颜色分类及分级研究
    5.1 测量方法
    5.2 测量结果
    5.3 K-means聚类分析
    5.4 色差分析
    5.5 色调、明度和彩度(饱和度)分析
    5.6 颜色分级体系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广西岑溪“老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玉石的研究现状
        1.2.2 岑溪“老玉”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岑溪地区地质背景
    2.2 区域内的地质作用
    2.3 小结
第3章 岑溪“老玉”的宝石学特征
    3.1 岑溪“老玉”的外观特征
    3.2 岑溪“老玉”的常规宝石学特征
    3.3 小结
第4章 岑溪“老玉”的矿物学特征
    4.1 岑溪“老玉”的结构及矿物组成
        4.1.1 岑溪“老玉”的结构特征
        4.1.2 矿物组成
    4.2 岑溪“老玉”中矿物的化学成分
        4.2.1 EDS能谱分析
        4.2.2 岑溪“老玉”中不同矿物的电子探针成分
    4.3 岑溪矽线石玉的红外光谱特征
    4.4 岑溪矽线石玉的热稳定性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岑溪矽线石玉的成因探讨
    5.1 物质来源
    5.2 地质活动对玉石形成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缅甸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皮壳类型及鉴别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技术方案
        1.3.2 技术方法
    1.4 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不同产出类型翡翠赌石毛料皮壳特征
    2.1 缅甸翡翠矿床类型
        2.1.1 缅甸翡翠的产出地理位置
        2.1.2 缅甸翡翠的矿床类型
    2.2 翡翠赌石的皮壳其他特征描述俗语
        2.2.1 蟒带
        2.2.2 松花
        2.2.3 黑癣
        2.2.4 雾
        2.2.5 裂和棉、绺
        2.2.6 蜡壳
    2.3 翡翠的结构
    2.4 翡翠赌石的类型
第三章 缅甸翡翠赌石做假皮类型及特征
    3.1 市场上常见做假皮类型
        3.1.1 赌石常见的做假方式
        3.1.2 做假皮常用的石材
    3.2 样品外观特征
    3.3 磨砂假皮赌石
        3.3.1 主要鉴别特征
        3.3.2 皮壳微观特征
    3.4 錾假皮赌石
        3.4.1 主要鉴别特征
        3.4.2 皮壳微观特征
    3.5 染色、涂抹做假皮赌石
        3.5.1 主要鉴别特征
        3.5.2 皮壳微观特征
    3.6 做假砂皮赌石
        3.6.1 主要鉴别特征
        3.6.2 皮壳微观特征
    3.7 皮壳开窗做假赌石
        3.7.1 开窗做假的方式及类型
        3.7.2 开窗做假的目的
        3.7.3 主要鉴别特征
    3.8 贴片和其他材料做假皮
        3.8.1 其他材料宝石学特征
        3.8.2 主要鉴别特征
        3.8.3 皮壳微观特征
第四章 新场料特征及浸泡做假皮实验
    4.1 新场料特征
        4.1.1 新场料宏观特征
        4.1.2 新场料相对密度
        4.1.3 新场料微观特征
        4.1.4 新场料显微组构特征
    4.2 新场料强酸浸泡实验
    4.3 新场料高锰酸钾浸泡实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1.2.1 珠宝产业研究现状
        1.2.2 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工作量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2.1.1 产业及珠宝产业概念
        2.1.2 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
        2.1.3 珠宝产业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3 小结
第三章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
    3.1 国内外珠宝玉石资源概况
        3.1.1 国外珠宝玉石资源
        3.1.2 国内珠宝玉石资源
    3.2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
    3.3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状况
        3.3.1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政策及环境
        3.3.2 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分析
        3.3.3 我国珠宝进出口贸易分析
        3.3.4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模式和趋势
        3.3.5 我国珠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小结
第四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4.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4.1.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4.1.2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的目的
        4.1.3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4.2 评价指标的选择
    4.3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4.4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5.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层次分析
    5.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竞争力评价对比研究
        5.2.1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背景介绍
        5.2.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的模糊综合评价
    5.3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对比研究
        5.3.1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指标要素分析
        5.3.2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6.1 从资源方面来看,要重视珠宝玉石的储备和勘查
    6.2 从产业角度来看,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携手
        6.2.1 强化政策制度规范与扶持
        6.2.2 加强行业创新能力
        6.2.3 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根本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表

(6)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翡翠的由来、分布及分类
        § 1.1.1 翡翠的由来
        § 1.1.2 翡翠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 1.1.3 翡翠的分类
    § 1.2 翡翠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及评估
        § 1.2.1 翡翠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 1.2.2 翡翠的结构性质
        § 1.2.3 翡翠的评估
    § 1.3 翡翠形成的原因
    § 1.4 制备翡翠的实验方法和最新进展
        § 1.4.1 制备翡翠的实验方法及依据
        § 1.4.2 制备翡翠的最新进展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制备翡翠的实验装置
    § 2.1 引言
    § 2.2 高压实验装置
    § 2.3 制备样品腔体压力和温度的标定
        § 2.3.1 制备样品腔体压力的标定
        § 2.3.2 制备样品腔体温度的标定
    § 2.4 腔体传压介质和保温材料的选择
        § 2.4.1 腔体传压介质材料的选取
        § 2.4.2 腔体保温材料的选取
第三章 制备翡翠的实验
    § 3.1 引言
    § 3.2 制备翡翠实验的组装工艺
        § 3.2.1 加热方式的确定
        § 3.2.2 实验组装工艺的确定
    § 3.3 制备翡翠实验原料的选取和制备
        § 3.3.1 原料的选取和配比
        § 3.3.2 原料的性质
        § 3.3.3 非晶质玻璃料的制取过程
        § 3.3.4 玻璃料的表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4.0-5.0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与表征
    § 4.1 引言
    § 4.2 致色剂的选择与介绍
        § 4.2.1 致色剂的选择
        § 4.2.2 致色剂Cr_2O_3的介绍
    § 4.3 4.0-5.0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
        § 4.3.1 Cr掺杂非晶质玻璃料的获取过程
        § 4.3.2 4.0-5.0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
        § 4.3.3 4.0-5.0 压力下制备样品的XRD表征
    §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5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与表征
    § 5.1 3.5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
    § 5.2 3.5GPa下制备样品的表征
        § 5.2.1 制备样品的物相分析
        § 5.2.2 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
        § 5.2.3 制备样品的拉曼光谱
        § 5.2.4 制备翡翠的红外光谱
    § 5.3 制备的优质翡翠其它属性的分析
        § 5.3.1 制备优质翡翠硬度和密度的分析
        § 5.3.2 制备优质翡翠的EDS分析
    §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宝玉石材料优化处理鉴定及对人体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 宝玉石材料优化处理综述
2 宝玉石优化处理材料的鉴定
    2.1 染色宝玉石材料的鉴定
    2.2 充胶宝玉石材料的鉴定
    2.3 辐照处理宝玉石材料的鉴定
3 宝玉石优化处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结论

(9)Mn和Cr为致色元素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翡翠的由来、分类和评估
        1.1.1 翡翠的由来
        1.1.2 翡翠的主要分布和矿床资源
        1.1.3 翡翠的分类
        1.1.4 翡翠的评估
    1.2 翡翠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结构性质
        1.2.1 翡翠的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
        1.2.2 翡翠的结构性质
    1.3 天然翡翠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1.3.1 天然翡翠的成因模式
        1.3.2 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1.4 人工合成翡翠的方法及主要进展
        1.4.1 人工合成翡翠的历史
        1.4.2 人工合成翡翠的方法和依据
        1.4.3 人工合成翡翠的最新进展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合成装置及高压合成技术
    2.1 引言
    2.2 高压设备简介
        2.2.1 国外高温高压设备
        2.2.2 两面顶压机在高压合成中的特点
        2.2.3 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
    2.3 压力操控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
    2.4 压力及温度的标定
        2.4.1 合成压力的标定
        2.4.2 合成温度的标定
第三章 实验组装及原料的制备与分析
    3.1 引言
    3.2 传压介质与保温材料的选取
        3.2.1 传压介质的选取
        3.2.2 保温材料的选取
        3.2.3 容器材料的稳定性
        3.2.4 加热方式的选取
        3.2.5 热源材料的选取
    3.3 实验组装的确定
    3.4 实验原料的制备与分析
        3.4.1 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
        3.4.2 原材料的性质
        3.4.3 非晶质玻璃料的制取
        3.4.4 玻璃料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高压下白色硬玉质翡翠的合成与表征
第五章 锰掺杂紫色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
第六章 铬掺杂绿色硬玉质翡翠的合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天然紫色翡翠致色机理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翡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1.2 翡翠的呈色机理
    1.3 紫色翡翠概述及研究现状
        1.3.1 紫色翡翠简介
        1.3.2 紫色翡翠致色机理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实验样品、仪器和方法
    2.1 实验样品
    2.2 实验思路
    2.3 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
        2.3.1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2.3.2 实验方法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常规宝石学特征及红外光谱特征
    3.1 翡翠常规宝石学特征
        3.1.1 光学特征
        3.1.2 力学特征
    3.2 翡翠红外光图谱分析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紫色翡翠颜色成因分析
    4.1 紫色翡翠微观结构构造
    4.2 翡翠样品的 X 射线衍射
        4.2.1 翡翠的矿物组成及影响
        4.2.2 翡翠样品的 X-射线衍射分析
    4.3 化学成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翡翠样品的颜色分析和可见光谱分析
    5.1 翡翠样品的颜色分析
    5.2 翡翠样品可见光谱分析
        5.2.1 翡翠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5.2.2 样品的UV-NIR和一阶导数分析
    5.3 加热分析
        5.3.1 加热后的翡翠特征
        5.3.2 加热后 UV-NIR 和一阶导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翡翠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其鉴定、评估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缅甸翡翠“棉絮”的类型及成因初探[D]. 魏保红.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2]缅甸琥珀宝石学特征及颜色分级研究[D]. 纳秀溪.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广西岑溪“老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D]. 张榕.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4]缅甸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皮壳类型及鉴别探讨[D]. 刘川子.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5]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 谢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6]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制备与表征[D]. 李刚. 吉林大学, 2017(01)
  • [7]温润坚韧的软玉——和田玉[J]. 吕林素,张燕,李迎春. 消费指南, 2017(04)
  • [8]宝玉石材料优化处理鉴定及对人体危害[J]. 麦智强,王上白,梁伟章. 大众科技, 2016(11)
  • [9]Mn和Cr为致色元素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D]. 王方标. 吉林大学, 2015(05)
  • [10]天然紫色翡翠致色机理的研究与探讨[D]. 李英. 燕山大学, 2013(08)


翡翠赌石论文 缅甸翡翠论文 紫翡翠论文 珠宝行业论文 玉论文

上一篇:系列平行图的周长和分数色数
下一篇:子宫内膜黏液癌的免疫组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