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罗锐[1](2021)在《让数学助力学生成为慧雅的“智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慧雅数学的理念下,教师要把数学内容的智慧特质挖出来,通过智慧数学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动、深刻和理性,头脑更加机灵、智慧和聪颖,具有雅智、雅致和雅质的行为。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并结合课题研究,上好高质量的课。慧雅数学课堂应富有内涵,教师要把课堂归结到五个感官在学习的功能上,对未知内容进行阅读式交流,来获取信息及认识。

胡英[2](2018)在《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研究 ——以攀枝花D小学教研组科研活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而教师是培养人的主体,对于人才知识的积累起着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对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了指导性要求,同时,对于教师科研发展的方向也给出了较为准确的指导意见,从而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的作用愈来愈明显。而我国现在面临的教育现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师课题研究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是中小城市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探讨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状况是有必要的。本文是对于现在教师科研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根据现实社会中的大环境而撰写,主要想探究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问题。本文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本着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从活动过程观的角度三个大方面的维度分析D校教研组的教师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将其三大构成要素细分为细分为三个子级,从而搭建起本文的理论框架。根据搭建的维度,运用参与式观察法与文本资料收集,对D小学教研组的科研过程及方法的详细记录及文本分析,对D校的科研过程所展现的科研能力进行深描,从中分析出中小城市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并根据能力发展理论有针对性的对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出建议。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述了本文的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目的,以及国内外关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现状,列举出研究重点、难点,梳理了研究思路,阐述了研究方法,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部分,研究设设计,主要包括样本的选择和研究工具的设计。本章阐述了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从活动过程理论、能力发展理论出发探讨出科研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形成了科研能力的要素的观察维度。根据过活动理论及能力的发展能力概括出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有三大能力:科研论证设计能力、科研操作实施能力、科研报告总结能力,并形成三大能力之下的子能力。第三部分,在简要介绍了调查准备、设计情况后,以D校数学教研组教师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的实施,调查的实施阶段主要以研究者为主体,以研究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研究的真实情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第四部分,主要呈现了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的结果,以研究的观察记录为出发点从教师科研的三大能力,扼要地阐述当前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现状调查结果第一方面是科研论证设计能力调查结果:问题发现能力较强,问题处理意识不足、文献探索水平高低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方案计划能力不足,有待提升与加强;第二方面是科研实践操作能力调查结果:科研目标不明确,执行力欠缺、数据统计能力较弱,分析能力有待加强;第三方面是报告总结能力调查结果:D校教师善于行动,但书面表达能力缺乏、科研反思能力较强。并从现状中提炼出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第五部分,主要是依据上文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讨论反思阶段分析了影响中小城市教师科研能力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包括科研氛围不浓厚、科研时间无保证、激励制度不健全等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能力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的途径。

罗锐[3](2014)在《追求“自然·本真”的教学——基于学生“三自五步”学习方式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介绍了"自然?本真"教学理念的内涵,阐述了"自然?本真"教学实践中的"三自"学习方式与"五步"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三个基点进行了分析。

柏松[4](2012)在《历史学科“一三五”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课程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已逐渐弥合,只是在曾经阻碍新课程改革启程的旧矛盾逐渐得到解决的过程中,阻碍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矛盾又逐渐出现。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一三五"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这套学科模式化教学有助于处理课改中的新矛盾,更有助于教学资源优化重组,提高学习效率,既为教师减负,更为学生减负。

刘玮[5](2009)在《小学生多元发展与和谐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和谐教育”是一种走向完满、完善的教育观,要使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得到适当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要达到一种和谐发展的精神境界,改变以往将学生定位于盛放知识容器的传统教育观,以便最终顺利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矛盾,将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级别和层次。多元智能理论是融科学性、差异性于一体的动态理论,其核心是关注儿童先天具有的各种潜能,并依据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儿童的智力特点等,而使每一个儿童笑容绽放,自信飞扬,彰显个性,全面发展。鉴于和谐教育与多元智能存在内在的本质联系,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在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发展、师生互动、协作关系、管理服务等方面开展小学生多元智能与和谐教育的研究,旨在以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为基础,将和谐教育与多元智能的发展相整合,搭建学校的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平台,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促使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全文由五部分组成:1.和谐教育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综述。分析和谐教育理念溯源,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理论背景,并进一步对我国小学生“和谐教育”研究现状和实践进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进行了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借鉴。2.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构想。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方法与内容。3.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策略与行动实践。该部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从新教育实验、开发和谐课程、搭建和谐教学空间、建构和谐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行动实践。4.和谐发展和多元发展的整合研究。结合相关理论,从满足学生多元需要、发展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三方面,对和谐发展和多元发展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案。5.研究总结与展望。提出和谐教育与多元发展整合研究得出的一些主要观点与看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尹朝全,李兵[6](2002)在《“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文中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应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并对其概念内涵、教学流程、实践要求等作了初步阐述。

二、“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让数学助力学生成为慧雅的“智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怎样上出有质量的课
二、基于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怎样上出优质量的课
三、基于课堂教学的文化建构,怎样上出有内涵的课
四、结语

(2)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研究 ——以攀枝花D小学教研组科研活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现实所趋:针对教师能力研究,现实的趋向
        1.1.2 课程所需:处于新课改背景下,课程建设的需要
        1.1.3 发展之义:与实践紧密相连,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能力
        1.4.2 科研能力
        1.4.3 小学教师科研能力
        1.4.4 中小城市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研究设计
    2.1 样本的选择
        2.1.1 样本选择缘由
        2.1.2 样本基本情况
    2.2 研究工具
        2.2.1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维度的理论基础
        2.2.2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调查维度
3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实施
    3.1 进入研究情景
        3.1.1 加入科研团队
        3.1.2 共同进行科研学习
        3.1.3 了解研究目标的定位
        3.1.4 记录课型框架的搭建
    3.2 进行参与式观察
        3.2.1 考察课型初步实施
        3.2.2 参与数据整理与分析
    3.3 资料汇总及分析
        3.3.1 汇总成果展示资料
        3.3.2 考察课题反思
4 D小学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结果
    4.1 D小学教师科研论证设计能力现状
        4.1.1 问题发现能力较强,问题处理意识不足
        4.1.2 文献探索水平高低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4.1.3 方案计划能力不足,有待提升与加强
    4.2 D小学教师科研实际操作能力现状
        4.2.1 科研执行力欠缺
        4.2.2 数据统计能力较弱,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4.3 D小学教师科研报告总结能力现状
        4.3.1 书面表达能力缺乏
        4.3.2 科研反思能力较强
    4.4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的问题
        4.4.1 理论基础薄弱
        4.4.2 实践方案杂糅
        4.4.3 总结深化不足
5 讨论与建议
    5.1 D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形成原因
        5.1.1 科研氛围不浓厚,科研时间无保障
        5.1.2 科研资源稍有欠缺,各地区发展不均衡
        5.1.3 科研意识基本形成,但缺乏激励机制
        5.1.4 科研知识不足,缺乏专业指导
    5.2 提升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议
        5.2.1 发现问题阶段:加强方法理论指导,提升问题发现能力
        5.2.2 分析问题:加强资源供应,促进分析能力提升
        5.2.3 提出假设:注重合作,制定合理解决方案
        5.2.4 验证假设:加强研究训练,合理执行解决问题的路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追求“自然·本真”的教学——基于学生“三自五步”学习方式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本真”教学的内涵
二、“自然·本真”教学的实践
    (一) “三自”学习方式
        1. 课前自由预习。
        2. 课内自主探索。
        3. 课后自觉练习。
    (二) “五步”教学模式
        1.“试”即学前尝试——主问题引导
        2.“引”即课堂引导——迁移式学习
        3.“交”即课堂交流——提纲式引
        4.“悟”即体验感悟——内化式建构与反馈。
        5.“用”即练习运用——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三、“自然·本真”教学的三个基点
    (一) 基于学生特点, 符合学习规律
    (二) 基于学科特点, 符合内容特征
    (三) 基于教学特点, 符合教学规律

(4)历史学科“一三五”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三步: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第四步: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第五步: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5)小学生多元发展与和谐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和谐教育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综述
    (一) 和谐教育的综述
        1. 和谐教育理念溯源
        2. “和谐教育”的内涵
        3. 我国小学生“和谐教育”研究现状和实践进展
    (二)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与应用
        1.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
        2.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3. 多元智能的内涵
        4. 多元智能的种类
        5.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二、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构想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 研究构想与研究设计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三、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策略与行动实践
    (一) 开展新教育实验研究,促进学生语言—言语智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二) 构建和谐课堂框架,促进学生逻辑—数理智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三) 搭建和谐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视觉—空间智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四) 开发和谐教育课程,促进学生身体—运动智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五) 打造双语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交流—交往智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六) 构建和谐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知—内省智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七) 开展生命教育研究,促进学生自然—观察智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四、和谐发展和多元发展的整合研究
    (一) 和谐教育与课程开发的整合:满足学生多元需要
    (二) 和谐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发展学生运动技能
    (三) 和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的整合: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 构建科学、和谐的学校管理体系是和谐教育与多元发展的保证
    (二) 建设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是和谐教育与多元发展的关键
    (三) 确立和谐教育与多元发展的观念是和谐教育与多元发展的内需
    (四) 着眼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是和谐教育与多元发展的追求
    (五) 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和谐教育与多元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6)“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初步探讨
    (一) “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 “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
        1、创设设问 (问。导趣→学疑→研疑→提问) 。
        2、自学教材 (学。导学→学读→研读→答问) 。
        3、讲析研讨 (析。导议→学释→研释→正问) 。
        4、正固训练 (练。导法→学解→研解→固问) 。
        5、评结延伸 (评。导用→学创→研创→联问) 。
    (三) “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的分析
二、对“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初步认识
    (一)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和教育部的有关指示为指导
    (二)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三) 组织好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
    (四) 注重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教学
    (五) 研究并布置好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
    (六) 改革传统的备课方法

四、“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让数学助力学生成为慧雅的“智者”[J]. 罗锐. 天津教育, 2021(17)
  • [2]中小城市小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研究 ——以攀枝花D小学教研组科研活动为例[D]. 胡英.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3]追求“自然·本真”的教学——基于学生“三自五步”学习方式的实践[J]. 罗锐. 学周刊, 2014(23)
  • [4]历史学科“一三五”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J]. 柏松. 新课程学习(中), 2012(10)
  • [5]小学生多元发展与和谐教育研究[D]. 刘玮. 苏州大学, 2009(S1)
  • [6]“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尹朝全,李兵.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12)


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上一篇:中国外交50多年
下一篇: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适用的实践方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