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跃英,刘淑娟,陈丽丽,魏笳[1](2021)在《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说明一例青年女性,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高血糖、低血糖交替发作,持续性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发病特殊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经过术前止痛,心理护理,血糖、血压控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顺利手术切除瘤体,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并维持管路通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
谭叶,常后婵,别逢桂,李亚楠,郭莉,张勇[2](2020)在《舒适性护理对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舒适性护理措施在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以评价舒适性护理措施在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两组嗜铬细胞瘤手术组病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性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优质护理措施;使用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以及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对观察对象进行测评,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例数,对比两组患者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分别为(12.3±3.1)、(11.9±3.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焦虑评分分别为(8.9±1.3)、(13.3±3.5)分。观察组术前1 d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 d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例(8%),对照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8例(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2.3±3.1)、(82.1±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焦虑紧张情绪,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吕宁[3](2020)在《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Orem自理理论为依据制订护理措施,评估患者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降压效果。2.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探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方法及预防术后低血压和并发症。方法1.研究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患者的入院治疗顺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患者按照干预时间点分为四组:术前对照组(入院~2天)、术前干预组(第3天起~手术日)、术后对照组(手术当天~术1天)和术后干预组(术后第2天起~出院)。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评估表(HCP-SCP)及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评价干预效果。2.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血压客观指标数据MAP、SBP、DBP、日间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晨峰血压、平滑指数和T/P,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血压指标变化,评价Orem自理理论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3.使用SPSS 24.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的分析采用标准差比、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定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9±12.96岁;肾上腺腺瘤25例,肾上腺皮质瘤16例,肾上腺转移瘤1例,嗜铬细胞瘤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平均高血压史为:5.27±4.91年,高血压家族史45例,无15例;所有病例均有服用降压药物史;2.自护能力评估表-行为分量表(HCP-SCP)评分结果如下:与术前对照组评分(47.15±0.55)相比,术前干预组评分(51.37±0.5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对照组评分(50.53±0.51)相比,术后干预组评分(54.00±0.5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评分如下:与术前和术后对照组总评分相比,术前和术后干预组总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量表评分对比分析如下:与术前和术后对照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和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相比,术前和术后干预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和日常行为管理的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术前对照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相比,术前干预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对照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相比,术后干预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前干预组相比,术前对照组的24小时SBP、24小时MAP、日间SBP、日间MAP、夜间SBP、夜间MAP、夜间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24小时DBP、日间DBP、血压晨峰SBP没有变化(P>0.05);与术后干预组相比,与术后对照组相比,24小时SBP、DBP和MAP、日间SBP、日间MAP、夜间血压明显降低(P<0.001)。日间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血压晨峰SBP没有变化。干预结束后,60例患者的术前的平滑指数为2.22±0.75,T/P为7.90±17.11;术后平滑指数为1.29±0.81,T/P为-15.04±59.68。结论1.Orem自理理论适用于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2.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提高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血压管理依从性,降低血压指标。3.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改善患者血压相关客观指标,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SBP、DBP、MAP、日间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平滑指数和T/P值可以作为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效果评价指标,晨峰血压不适合作为评价参数;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SBP、DBP、MAP、日间和夜间血压可以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而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晨峰血压、平滑指数和T/P值不可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
田桂萍,姜永光[4](2018)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5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5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6.9±1.2)d,术后出现低血糖1例、术后腹胀4例、术后皮下气肿6例。无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功能衰竭、术后出血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6个月,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对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管理,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张秀贤,颜丹[5](2017)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手术室的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4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加强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护理效果,并增进护患关系。
马全[6](2015)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主要的护理措施有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血管活性药物的运用及扩充血容量的护理;术中监测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管路的护理,并根据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调节输液速度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预防。认为围手术期的的密切观察与护理,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成功和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来立红[7](2014)在《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下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效果。方法将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恢复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石庆敏,陈梅[8](2014)在《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渗透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研究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渗透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对上述15例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同时,遵循快速康复理念,在手术前、手术中期、手术后期做好积极的护理。结果经过1214 d手术前的护理准备,上述15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无患者死亡现象发生。极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采取措施,症状缓解。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的应急创伤,降低患者不适程度,促进患者康复痊愈,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以及社会负担。
张莉[9](2013)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嗜铬细胞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血压监测、营养支持、预防高血压危象及术后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肾上腺危象及高血压危象的预防等。认为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喻红玲,左书强[10](2012)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要尽量防止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刺激,防止挤压肿瘤,预防高血压,术后防止血压急剧下降,合理用药,密切观察并记录,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但危险性大,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一旦发生并发症要立即迅速控制血压,严密监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达到治疗的目的。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病例介绍 |
| 2 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止痛、心理护理 |
| 2.1.2 血糖护理 |
| 2.1.3血压、脉搏护理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常规监测 |
| 2.2.2休息与活动 |
| 2.2.3 管道护理 |
| 3 小结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舒适性护理措施 |
| 1.2.2 传统优质护理措施 |
| 1.2.3 GAD-7 |
| 1.2.4 护理满意度测评 |
| 1.2.5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定义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
| 2.2 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
| 2.3 两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比较 |
| 3 讨论 |
| 3.1 嗜铬细胞瘤的专科护理要点 |
| 3.2 舒适性护理在嗜铬细胞瘤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 3.3 舒适性护理措施的核心要义及临床护理要点 |
| 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1.1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及其特点 |
| 1.1.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护理、血压监测及24小时动态临床应用 |
| 1.1.3 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疾病血压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2.1 研究目的 |
| 1.2.2 研究意义 |
| 1.3 操作性定义 |
| 1.3.1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 |
| 1.3.2 围手术期 |
| 1.3.3 自我管理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 |
| 2.1.1 样本来源 |
| 2.1.2 纳入标准 |
| 2.1.3 排除标准 |
| 2.1.4 退出标准 |
| 2.1.5 样本量计算 |
| 2.1.6 研究路线图 |
| 2.2 干预方案的形成及构建 |
| 2.2.1 术前对照组 |
| 2.2.2 术前干预组 |
| 2.2.3 术后对照组 |
| 2.2.4 术后干预组 |
| 2.3 研究工具 |
|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 2.3.2 高血压自护能力评估表(Hypertension Self-Care Profile,HCP) |
| 2.3.3 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Therapeutic adherence scale for hypertensionpatients,TASHP) |
| 2.3.4 血压监测 |
| 2.4 资料收集 |
| 2.5 统计分析 |
| 2.6 质量控制 |
| 2.6.1 课题设计阶段 |
| 2.6.2 课题实施阶段 |
| 2.6.3 统计分析阶段 |
| 2.7 伦理原则 |
| 3 结果 |
| 3.1 一般资料 |
| 3.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量表得分比较 |
| 3.3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依从性得分比较 |
| 3.4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效果对比 |
| 3.5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管理效果 |
| 3.6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平滑指数、T/P均值 |
| 4 讨论 |
| 4.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 4.1.1 人口学特征 |
| 4.1.2 疾病相关特征 |
| 4.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分析 |
| 4.3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管理的影响 |
| 4.4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管理的影响 |
| 4.5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的影响 |
| 5 结论 |
| 6 局限之处及研究展望 |
| 6.1 研究局限 |
| 6.2 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
| 参考文献(综述) |
| 附录 |
| 附表A |
| 附表B |
| 附表C |
| 附表D |
| 个人简历 |
| 基本信息 |
| 主要经历 |
| 科研成果 |
| 所获荣誉 |
| 致谢 |
| 资料与方法 |
| 一、一般资料 |
| 二、方法 |
| 1. 术前检查: |
| 2. 术前血压和心率护理: |
| 3. 扩充血容量: |
| 4. 手术方法: |
| 5. 术后血压护理: |
| 6. 术后血糖的护理: |
| 7. 术后出血的护理: |
| 三、统计学分析 |
| 结果 |
|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术前访视 |
| 1.2.2 环境护理 |
| 1.2.3 准备工作 |
| 1.2.4 术中护理 |
| 1.2.5 术后护理 |
| 1.2.6 饮食护理 |
| 1.2.7 健康指导 |
| 1.3 效果观察及评价标准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1) |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表2) |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表3) |
| 3 讨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结果 |
| 2 围手术期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
| 2.1.3 血容量补充的护理 |
| 2.2 术中护理 |
| 2.3 术后护理 |
| 2.3.1 一般护理 |
| 2.3.2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 |
| 2.3.3 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
| 2.3.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 2.4 出院指导 |
| 3 小结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干预方法 |
| 1.2.1 术前护理 |
| 1.2.1. 1 心理护理: |
| 1.2.1. 2 术前扩容、降压准备: |
| 1.2.2 术中护理: |
| 1.2.3 术后护理 |
| 1.2.3.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
| 1.2.3.2饮食管理:术 |
| 1.2.3. 3 引流管护理: |
| 1.2.3. 4 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
| 1.2.4 出院指导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2组患者手术相关各项观察指标的情况, 见表2。 |
| 2.2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见表3。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手术前渗透快速康复理念护理 |
| 1.2.1. 1 积极的心理护理以及早期教育宣传 |
| 1.2.1. 2 心律失常护理 |
| 1.2.1. 3 血压护理 |
| 1.2.1. 4 高血糖护理 |
| 1.2.1. 5 扩容护理 |
| 1.2.1. 6 皮肤护理与饮食护理 |
| 1.2.2 手术中渗透快速康复理念护理 |
| 1.2.3 手术后渗透快速康复理念护理 |
| 1.2.3. 1 血压护理 |
| 1.2.3. 2 伤口以及导管护理 |
| 1.2.3. 3 观察患者神智状况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嗜铬细胞瘤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
| 1.1 发病机制 |
| 1.1.1 病理学 |
| 1.1.2 生化改变 |
| 1.1.3 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及其相关疾病 |
| 1.2 嗜铬细胞瘤治疗方法 |
| 2 嗜铬细胞瘤术后常见并发症 |
| 2.1 高血压危象 |
| 2.2 低血容量休克 |
| 2.3 低血糖症 |
| 3 围手术期护理 |
| 3.1 术前护理 |
| 3.1.1 心理护理 |
| 3.1.2 血压监测 |
| 3.1.3 降压扩容, 纠正心律失常 |
| 3.1.4 预防高血压危象 |
| 3.1.5 营养支持 |
| 3.1.6 术前用药 |
| 3.2 术后护理 |
| 3.2.1 生命体征监测 |
| 3.2.2 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 |
| 3.2.3 预防高血压危象 |
| 3.2.4 肾上腺危象的观察与护理 |
| 3.2.5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
| 3.2.5. 1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
| 3.2.5. 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
| 3.2.5. 3 尿管的护理 |
| 3.2.6 预防感染 |
| 3.2.7 观察低血糖情况 |
| 3.2.8 做好出院指导 |
| 4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