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1](2016)在《论长征精神的价值追寻》文中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救国富民道路,孕育的克思主义政治价值思想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长征精神不具有绝对普世价值,对此我们只能努力实现其相对普世价值,即政治伦理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人民性和阶级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学术性与大众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方面的关系,需要从理论创新、实现政治伦理价值、注重观念引导与加强实践相结合以及建立健全弘扬长征精神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
谢嘉梁[2](2008)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多维透视——兼谈深化研究的若干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和核心内容。目前,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解读、内容探讨、特点分析上。对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整理,以期把握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后续探究予以合理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谢嘉梁[3](2008)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多维透视》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和核心内容,而且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与灵魂。目前,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解读、内容探讨、特点分析上。文章就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粗略梳理和归纳整理,以期把握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后续探究进行了合理展望。
唐海潇[4](2007)在《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研究》文中指出到目前为止,学术理论界从执政理念层面研究以人为本,已经有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但是它还需要继续加深认识,需要廓清观点分歧,以形成有说服力的定论。因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这个课题还需要我们真正深入、系统、科学地去研究和把握。人类古往今来的所有优秀思想文化和社会实践都是相互联系的,后来的思想文化必然是在先前思想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客观地说,所有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关于人之社会思想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都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作用。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个如何看待人、解放人和发展人思想体系,它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提供了一个思想体系载体;人本主义思想、人民主权思想、传统民本思想中具有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普遍意义的、可资借鉴和吸收的那部分政治伦理,为以人为本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伦理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理论从执政价值上为以人为本指示了执政价值方向。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新确立的指导自己执政实践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以人为本首先是建立在对人这个社会主体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它从关注人性和人的本质出发,同时把关注的视线延伸到对人的权利、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等本质属性上,从而对党的执政提出相应的要求,而这一切都是最终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既是指人的整体和群体,又是指人的个体;是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的人;它有阶级性,更有社会性。在以人为本的“本”的内涵上,“本”是根本出发点,要求党的执政把人民群众作为执政的根本出发点;“本”是根本目的,要求党的执政首先把人作为目的,要求坚持“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而不能仅仅把人当作手段;“本”是根本价值尺度,要求把人树立为一切事物的最终价值尺度和价值目标,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本”是根本动力,要求重视和突出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实质是以人的什么为本?以人为本应该是,以对人性的关注为本;以人的权利为本;以人的利益为本;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学术理论界很少就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将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影响作出系统深入的展望或者预测。而这种展望或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种作用影响将会是从执政观念、执政思维、执政方式到执政效果全方位的作用影响。在执政观念上,它将促进全党对“执政为民”的深刻认识,促进全党更加坚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目标;在执政思维上,它将促进党的执政更加注重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在执政方式上,它将促进党的执政方式创新,促进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在执政效果上,它将促进党实现理想的执政效果,促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提高党的执政绩效,促进提升党的执政形象。
王伟[5](2004)在《试论党的执政理念与普适价值的结合及其途径分析》文中指出党的执政理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 ,体现了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具有总体性和抽象性 ,虽然反映了普适价值 ,但在现实中与民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存在一定距离。必须寻找有效的实施载体、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 ,去承载党的主张和执政意志 ,使党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 ,实现与普适价值的结合。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长征精神不具有绝对普世价值 |
| 2 长征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是相对普世价值的集中体现 |
| 3 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大关系 |
| 4 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机制探究 |
| 一、关于执政理念的概念解读 |
|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探讨 |
| 三、关于执政理念的特点分析 |
| 四、拓展和深化研究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一) 研究现状综述 |
| (二) 本文主旨、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思想渊源 |
| (一)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 (二) 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 |
| (三)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 (四) 社会主义人民主权思想 |
| (五) 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理论 |
|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科学理解 |
|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含义 |
| (二) 以人为本的内涵 |
| 1. 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 |
| 2. 以人为本的“本”的内涵 |
| 3. 以人为本的深层内涵 |
| 三、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作用影响 |
| (一)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观念和执政思维革新 |
| 1. 促进全党对“执政为民”的深刻认识 |
| 2. 促进全党更加坚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目标 |
| 3. 促进党的执政更加注重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 |
| (二)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 |
| 1. 促进党的民主执政 |
| 2. 促进党的科学执政 |
| 3. 促进党的依法执政 |
| (三)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促进中国共产党实现好的执政效果 |
| 1. 促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
| 2. 促进提高党的执政绩效 |
| 3. 促进提升党的执政形象 |
| 结束语 |
| 主要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后记 |
| 一、执政理念的创新及其与普适价值结合的必要性 |
| 二、执政理念和普适价值结合的途径分析 |
| 1.完善执政体制, 确立有效的执政治理结构。 |
| 2. 积极支持和培育公民社会, 寻求更多实施执政理念的载体。 |
| 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创新执政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 |
| 4.接受社会监督, 保持执政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能力, 实行“阳光执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