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来平[1](2017)在《小尾寒羊养殖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文中认为小尾寒羊为国内乃至世界有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生长快、产肉多、遗传稳定、适应性强、体格大等等特点。此品种羊吃的是青草和秸秆,而献给民众的是"美味"和"美丽",是送给养殖户的"金子"。很长一段时间,在青海各地都将此养殖项目,作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说,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养殖,这些年养殖数量更是达到200万只以上。文章就小尾寒羊养殖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
裴彦娟[2](2016)在《养好小尾寒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引种引种是发展小尾寒羊生产的第一关,引进种羊的好坏,是能否养好小尾寒羊的关键,如何引到好的种羊,确保引种成功,需做好以下技术工作:1.1要熟悉掌握小尾寒羊的品种特征、生活习性和生产性能等。掌握小尾寒羊的鉴定方法,确保引种时不至于上当受骗。1.2找准引种渠道。引种时,一定要找准引种渠道,供种点或供种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不在不具备条件的
杜志明[3](2013)在《小尾寒羊在南方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测定了小尾寒羊的种质特征、羊毛品质、肥育性能和繁殖性能等,研究了小尾寒羊在南方地区的适应性,并探讨了小尾寒羊精液低温保存的效果和小尾寒羊寄生虫感染情况,与原产地的小尾寒羊进行比较,评定小尾寒羊在南方的适应能力,旨在摸清小尾寒羊在南方亚热带条件下的适应情况,找出对应的策略和方案,对于提高小尾寒羊在南方地区饲养和推广的科学性有着积极的意义。1南方地区小尾寒羊的种质特征测定小尾寒羊体温和心率变化均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产羔率可达236.8%,初生窝重7.27±1.95kg;3月龄体重:公羔18.53±3.05kg、母羔17.38±2.79kg,周岁母羊体重37.50±3.42kg,均达到原种种质要求;2南方地区的小尾寒羊毛品质测定小尾寒羊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条件下羊毛品质有所下降,产毛量下降严重;3小尾寒羊肥育性能研究用“稻谷+脱毒菜籽饼”型日粮对3月龄的羔羊进行60d的肥育,日增重达150.8±24.5g,屠宰率为46.35%,低于饲喂“稻谷+豆粕”型日粮的羔羊,但差异不显着;在南方地区舍饲条件下周岁小尾寒羊屠宰率在45.6%左右,净肉率在33.8%左右,显着高于放牧条件下的屠宰性能。4不同养殖方式对小尾寒羊繁殖性能的影响采取舍饲养殖方式的小尾寒羊的繁殖性能要优于放牧养殖的繁殖性能。5小尾寒羊精液低温保存效果的研究三种稀释液配方用于小尾寒羊精液低温保存,采用2号配方在4℃环境下保存72h后,精液平均活力、精子平均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43%、20.7%、36.3%。6小尾寒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在南方养殖的小尾寒羊,在各类体内寄生虫中,线虫感染率为高。综上所述,小尾寒羊对于南方地区的养殖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刘国辉[4](2012)在《养好小尾寒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指出1引种引种是发展小尾寒羊生产的第一关,引进种羊的好坏,是能否养好小尾寒羊的关键,如何引到好的种羊,确保引种成功,需做好以下技术工作:1.1要熟悉掌握小尾寒羊的品种特征、生活习性和生产性能等。掌握小尾寒羊的鉴定方法,确保引种时不至于上当受骗。1.2找准引种渠道。引种时,一定要找准引种渠道,供种点或供种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不在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引进种羊,从而保证种羊的质量。
张丽华[5](2011)在《养好小尾寒羊的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1引种的技术要点引种是发展小尾寒羊生产的第一关,引进种羊的好坏,是能否养好小尾寒羊的关键,如何引到好的种羊,确保引种成功,需做好以下技术工作:要熟悉掌握小尾寒羊的品种特征、生活习性和生产性能等。掌握小尾寒羊的鉴定方法,确保引种时不至于上当受骗。引种时,
孙俊峰[6](2007)在《酒泉市肉羊生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推广》文中认为近几年,酒泉市肉羊生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逐渐成为酒泉市小康建设的重点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小尾寒羊和藏蒙混血羊为研究对象,在酒泉市进行了杂交肉羊增重对比实验、舍饲与放牧不同育肥方式下羊肉生产性能的研究、不同药物同期发情处理与温精授配对比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萨寒杂交一代与陶寒杂交一代日增重、料肉比均显着高于小尾寒羊,杂种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着;舍饲羊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放牧羊,经济效益较高;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小尾寒羊同情发情效果好,受胎率高。在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酒泉市所辖肃州、金塔、玉门、安西、敦煌5个农业县市区及肃北、阿克塞2个牧业县的50个乡镇进行了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了以纯繁小尾寒羊基础母羊为主的小尾寒羊纯种繁育户;以饲养良种肉用种公羊为主,为周边养殖户辐射开展肉羊稀释精液配种工作的鲜精授配户;以饲养小尾寒羊及F1基础母羊为主,通过稀释精液配种技术,生产陶寒和萨寒F1代商品杂交羔羊的生产户。F1代商品羔羊3月龄断奶,经过舍饲育肥90天出栏屠宰上市,平均胴体质量达18kg以上。通过肉羊杂交试验和配套技术的推广,有效地发挥了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了畜牧业主导产业,使当地肉羊生产与科技配套,养羊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户养殖观念有了较大转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广效果,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均较为显着,为今后酒泉乃至甘肃省农村肉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验。
洪学[7](2005)在《小尾寒羊饲养管理新技术》文中认为小尾寒羊是我国鲁西南地区优良的地方绵羊品 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 羊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引进、 饲养小尾寒羊。笔者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内,小尾寒羊在我国农村养殖业中将占有更重要的地 位,得到更大的发展,极大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挑 起农村快速奔小康的大旗。
孙利萍[8](2005)在《养好小尾寒羊应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文中认为本文从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对小尾寒羊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说明了养好小尾寒羊应当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
于维丽[9](2005)在《山东地区舍饲小尾寒羊种羊场优化设计》文中提出针对我国山川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的放牧或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养羊业的快速发展。采用规模化舍饲养羊,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遏制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掠夺式利用。又能克服自然环境因素对羊的不利影响,使羊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社会调查研究,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养羊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现状和舍饲养羊的研究进展,指出规模化、标准化舍饲养羊是养羊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小尾寒羊的特点、生活习性、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一座符合小尾寒羊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习性的规模化舍饲种羊场。并对种羊场的设计原则、工程工艺、场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各种羊舍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及设备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本设计工艺先进,设施配套。采用开放可封闭式羊舍,舍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良好。饲养管理模式向大自然靠拢,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设运动场,比较接近自然牧食的习惯,适于小尾寒羊的生长发育。本羊场结合山东的气候、经济条件等实际状况而设计,适于山东及与山东气候相近的地区推广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场内本品种选育进行纯繁,为国内外提供良种,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尾寒羊的良种效应,以推动养羊业的发展及产业化进程,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庆坤,韩应科,刘振忠[10](2004)在《浅谈小尾寒羊引种失败原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小尾寒羊是我国着名的地方优良品种 ,又是作为肉羊生产及肉羊品种改良的理想母本。全国各地肉羊发展地区把小尾寒羊作为品种改良和扶贫项目的重点引调品种。但是 ,由于地区气候差别和饲养管理技术缺乏等原因 ,提高引种成功率是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引进好的种羊, 确保引种成功 |
| 2 羊群分群管理, 严格饲喂制度 |
| 3 养好种公羊、种母羊, 务必做到适时配种 |
| 4 搞好防疫工作, 适时安排驱虫 |
| 5 科学饲喂管理, 严控喂料管理 |
| 6 半年以内的小尾寒羊羔羊不宜饲喂尿素 |
| 7 重视防病工作, 做好常见病防治 |
| 1 引种 |
| 2 整顿羊群,分群饲养管理 |
| 3 养好种公羊和种母羊,做到适时配种 |
| 4 防疫和驱虫 |
| 5 饲草料的增减与变更 |
| 6 六个月以内的小尾寒羊羔羊不宜饲喂尿素 |
| 7 重视羊群饮水喂饲与圈舍卫生 |
| 8 舍饲小尾寒羊应加强运动,常晒太阳 |
| 9 其它技术问题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 1 当前我国肉羊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
| 2 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肉羊产业的有利条件 |
| 3 当前南方地区养殖的主要肉羊品种 |
| 4 各地对小尾寒羊引进后的适应性研究情况 |
| 5 开展南方地区小尾寒羊适应性研究的意义 |
| 第二篇 研究部分 |
| 第1章 南方地区小尾寒羊的种质特征测定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地点与设计 |
| 1.1.1 参测地点自然条件简况 |
| 1.1.2 生长发育 |
| 1.1.3 生理指标测定 |
| 1.1.4 分析比较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生长发育测定 |
| 2.2 生理指标测定 |
| 3 讨论 |
| 第2章 南方地区的小尾寒羊毛品质测定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供试羊选择及剪毛 |
|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 1.2.1 羊毛纤维类型分析 |
| 1.2.2 羊毛细度的测定 |
| 1.2.3 伸直长度的测量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被毛类型与毛纤维类型 |
| 2.2 羊毛长度 |
| 2.3 羊毛细度 |
| 2.4 羊毛密度 |
| 2.5 剪毛量 |
| 3 讨论 |
| 第3章 小尾寒羊肥育性能研究 |
| 1 发酵菜籽饼替代豆粕对肥羔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 1.1 材料与方法 |
| 1.1.1 试验羊的选择与分组 |
| 1.1.2 菜籽饼发酵方法 |
| 1.1.3 菜籽饼发酵物中有效微生物及营养成分含量情况 |
| 1.1.4 精料的配制 |
| 1.1.5 试验羊饲养管理 |
| 1.1.6 测定项目 |
| 1.2 结果与分析 |
| 1.2.1 增重情况 |
| 1.2.2 试验羊的日粮采食情况 |
| 1.2.3 屠宰测定 |
| 2 育成羊不同养殖方式短期催肥性能研究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小尾寒羊选择与饲养管理 |
| 2.1.2 测定项目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2.1 小尾寒羊增重情况 |
| 2.2.2 试验羊的日粮采食情况 |
| 2.2.3 屠宰测定 |
| 2.2.4 肉质测定 |
| 3 讨论 |
| 第4章 不同养殖方式对小尾寒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 |
| 1.2 测定项目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母羊体重变化情况 |
| 2.2 配种受胎情况 |
| 2.3 产羔情况 |
| 2.4 羔羊初生重 |
| 2.5 羔羊断乳重及成活率 |
| 3 讨论 |
| 第5章 小尾寒羊精液低温保存效果的研究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试验羊 |
| 1.2 试验方法 |
| 1.2.1 精液的采集和品质评定 |
| 1.2.2 稀释液的制备 |
| 1.2.3 稀释方法 |
| 1.2.4 保存方法 |
| 1.2.5 测定指标和时间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不同稀释液对精液活力的影响 |
| 2.2 不同稀释液对精液畸形率的影响 |
| 2.3 不同稀释液对顶体完整率的影响 |
| 3 讨论 |
| 第6章 小尾寒羊寄生虫感染情况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小尾寒羊吸虫、绦虫和球虫感染情况 |
| 2.2 小尾寒羊线虫感染情况 |
| 2.3 小尾寒羊寄生虫感染情况 |
| 3 讨论 |
| 全文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引种 |
| 1.1 要熟悉掌握小尾寒羊的品种特征、生活习性和生产性能等。 |
| 1.2 找准引种渠道。 |
| 1.3 熟知引入地的生态条件。 |
| 1.4 要具备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 |
| 2 整顿羊群, 分群饲养管理 |
| 3 养好种公羊和种母羊, 做到适时配种 |
| 4 防疫和驱虫 |
| 5 饲草料的增减与变更 |
| 6 六个月以内的小尾寒羊羔羊不宜饲喂尿素 |
| 7 重视羊群饮水喂饲与圈舍卫生 |
| 8 舍饲小尾寒羊应加强运动, 常晒太阳 |
| 9 其它技术问题 |
| 9.1 生产母羊乳房保健: |
| 9.2 进入产房的母羊密度不可过大, 否则, 母羊踩伤、踩死羔羊, 致使羔羊管骨骨折。 |
| 9.3 小尾寒羊对疾病反应不敏感, 应认真仔细观察, 早发现早治疗。 |
| 9.4 防止羊只跳圈撕裂腹膜。 |
| 9.5 成年小尾寒羊不宜内服抗菌素及其它抗菌药物 (如磺胺类) 。 |
| 9.6 对缺奶羔羊应及时安排代奶母羊或补喂人工奶, 否则羔羊会因饥饿大量食入饲草, 引起胃肠阻塞而死亡。 |
| 1 引种的技术要点 |
| 2 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
| 2.1 要提高育成鸡的整齐度 |
| 2.2 做好育成鸡体重控制 |
| 3 防疫和驱虫 |
| 摘要 |
| Summary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 1 国内外肉羊生产现状 |
| 1.1 国外肉羊业生产现状 |
| 1.2 国内肉羊业生产现状 |
| 2 甘肃省肉羊业生产现状 |
| 3 酒泉肉羊生产现状 |
| 3.1 酒泉自然条件概况 |
| 3.2 酒泉社会经济状况 |
| 3.3 酒泉市肉羊生产现状 |
| 3.3.1 养殖规模大幅增长 |
| 3.3.2 品种品质不断改善 |
| 3.3.3 饲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
| 3.4 酒泉市肉羊生产的优势 |
| 3.4.1 饲草料资源优势 |
| 3.4.2 市场优势 |
| 3.4.3 产品优势 |
| 3.4.4 结构调整优势 |
| 3.5 酒泉肉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 3.5.1 杂交改良程度低,现有良种肉羊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 3.5.2 羊群结构不合理,杂交混乱,造成羊群的质量严重下降 |
| 3.5.3 近亲交配十分严重 |
| 3.5.4 高档杂交羔羊肉比例小 |
| 3.5.5 科技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接受程度不高 |
| 第二部分 试验示范研究 |
| 1 杂交肉羊增重对比试验 |
| 1.1 材料与方法 |
| 1.1.1 试验设计 |
| 1.1.2 试验羊选择、分组与试验期 |
| 1.1.3 饲粮配制 |
| 1.1.4 试验羊管理 |
| 1.1.5 观测项目 |
| 1.1.6 数据处理 |
| 1.2 结果与分析 |
| 1.2.1 日增重与料肉比 |
| 1.2.2 屠宰测定 |
| 1.2.3 经济效益 |
| 1.3 讨论与小结 |
| 2 不同肥育方式生产羊肉的对比试验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试验设计 |
| 2.1.2 试验羊选择、分组与试验期 |
| 2.1.3 饲粮配制 |
| 2.1.4 试验羊管理 |
| 2.1.5 观测项目 |
| 2.1.6 数据处理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2.1 不同育肥方式增重效果 |
| 2.2.2 屠宰测定 |
| 2.2.3 经济效益分析 |
| 2.3 讨论与小结 |
| 3 不同药物同期发情处理与稀释精液人工授精对比试验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1.1 试验设计 |
| 3.1.2 试验羊选择、分组与试验期 |
| 3.1.3 饲粮配制 |
| 3.1.4 测试项目 |
| 3.1.5 数据处理 |
| 3.2 结果与分析 |
| 3.2.1 同期发情效果 |
| 3.2.2 受胎效果 |
| 3.2.3 3种不同处理同期发情效果的经济实用性分析 |
| 3.3 讨论与小结 |
| 第三部分 肉羊生产综合技术应用推广 |
| 1 推广范围 |
| 2 推广对象 |
| 3 推广方法 |
| 3.1 确定养羊专业户,实行目标管理 |
| 3.2 实施养羊补贴 |
| 3.3 开展宣传培训,搞好技术跟踪服务 |
| 3.4 培育中介组织 |
| 4 推广内容 |
| 4.1 肉羊杂交组合技术推广 |
| 4.2 同期发情技术推广 |
| 4.3 稀释精液配种技术推广 |
| 4.4 暖棚修建技术推广 |
| 4.5 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推广 |
| 4.5.1 半地下式饲用玉米青贮技术 |
| 4.5.2 首蓿青干草调制技术 |
| 4.6 防疫保健技术推广 |
| 4.7 饲养管理技术推广 |
| 4.7.1 种公羊饲养管理技术 |
| 4.7.2 种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
| 4.7.3 羔羊饲养管理技术 |
| 4.7.4 育肥羊饲养管理技术 |
| 5 推广效果 |
| 5.1 经济效益 |
| 5.2 生态效益 |
| 5.3 社会效益 |
| 6 讨论与分析 |
| 6.1 推广总结 |
| 6.2 存在问题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 |
| 导师简介 |
| 1 小尾寒羊的品种形成 |
| 2 品种特征 |
| 2.1 外貌特征 |
| 2.2 体型特征 |
| 2.3 生长发育特点 |
| 2.4 生产性能 |
| 2.4.1 产毛量高 |
| 2.4.2 产肉多,肉质好 |
| 2.4.3 性成熟早,繁殖率高 |
| 2.4.4 发情特征 |
| 2.4.5 发情持续时间 |
| 2.4.6 母羊妊娠特点 |
| 2.4.7 产羔特点 |
| 2.4.8 耐粗饲,节粮性好 |
| 3 选种 |
| 3.1 种公羊的选择 |
| 3.2 种母羊的选择 |
| 4 饲养方式 |
| 4.1 舍饲 |
| 4.2 半放牧半舍饲 |
| 4.3 补饲与其它 |
| 4.3.1 补饲精料 |
| 4.3.2 饮水 |
| 4.3.3 喂盐 |
| 5 饲养管理技术 |
| 5.1 消毒 |
| 5.1.1 羊舍消毒 |
| 5.1.2 活动场地消毒 |
| 5.1.3 药浴 |
| 5.2 驱虫 |
| 5.3 灌药技术 |
| 5.4 接羔 |
| 6 常见病的治疗 |
| 6.1 感冒 |
| 6.2 拉稀 |
| 6.3 流鼻涕 |
| 6.4 瘤胃积食 |
| 6.5 口炎 |
| 6.6 羔羊痢疾 |
| 6.7 红眼病 |
| 6.8 羊癣 |
| 6.9 羊痘 |
| 6.1 0 农药中毒 |
| 7 羊舍建造 |
| 7.1 地形地势选择 |
| 7.2 屋顶与墙体构建 |
| 7.3 门窗构建 |
| 7.4 羊舍地面 |
| 7.5 羊舍面积 |
| 1 引种 |
| 1.1 要熟悉掌握小尾寒羊的品种特征、生活习性和生产性能等。 |
| 1.2 找准引种渠道。 |
| 1.3 熟知引入地的生态条件。 |
| 1.4 要具备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 |
| 2 整顿羊群,分群饲养管理 |
| 3 养好种公羊和种母羊,做到适时配种 |
| 4 防疫和驱虫 |
| 5 饲草料的增减与变更 |
| 6 6个月以内的小尾寒羊羔羊不宜饲喂尿素 |
| 7 重视羊群饮水喂饲与圈舍卫生 |
| 8 舍饲小尾寒羊应加强运动,常晒太阳 |
| 9 其它技术问题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1 世界养羊业 |
| 1.2 我国养羊业 |
| 1.3 山东养羊业 |
| 1.4 小尾寒羊 |
| 第二章 小尾寒羊种羊场优化设计 |
| 2.1 山东的自然条件 |
| 2.2 场址选择 |
| 2.3 设计原则 |
| 2.4 工程工艺 |
| 2.5 总平面设计 |
| 2.6 羊舍建筑设计 |
| 2.7 附属设施设计 |
| 2.8 防疫 |
| 2.9 环境保护 |
| 2.10 安全卫生 |
| 2.11 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 |
| 2.12 消防 |
| 2.13 工艺设备与设施 |
| 2.14 总概算与经济分析 |
| 2.15 讨论与分析 |
| 2.16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引种方面的原因 |
| 1.1 引种方式 |
| 1.2 引种地点及单位 |
| 1.3 引种羊的年龄 |
| 1.4 引种的时间 |
| 1.5 引种地区的限制 |
| 2 饲养方式和规模方面的原因 |
| 2.1 饲养方式 |
| 2.2 饲养规模 |
| 3 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 |
| 3.1 种公羊的管理 |
| 3.2 种母羊的管理 |
| 3.3 羔羊的护理 |
| 3.4 配种的原则 |
| 3.5 精料的配用 |
| 3.6 档案的建立 |
| 4 卫生保健方面的原因 |
| 4.1 选好羊场位置 |
| 4.2 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
| 4.3 建立系统的防疫制度 |
| 4.4 建立驱虫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