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召,卫勇强,吴建梅,吕维娜,陈润玲,马会丽,李瑜[1](2021)在《12个油葵品种(系)在洛阳的引种表现及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明12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洛阳地区的种植表现,为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杂交油葵品种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在洛阳市洛龙区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地,对从内蒙古、甘肃等地引进的12个杂交油葵品种(系)进行引种试验,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表现和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12个杂交油葵品种的生育期为88~94d,均能在洛阳地区完全成熟。GE817比对照S31增产33.3%,居参试品种第1位,并且在整个生育期植株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健壮,抗病性强,综合表现最好;S606比对照S31增产29.4%,产量居第2位;CY102比对照增产21.7%,产量居第3位。S27、SH606比对照增产不明显,产量分别居第4位和第5位。其余参试品种均较对照减产。参试油葵的单盘粒重、百粒重、盘径和茎粗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性,百粒重与单盘粒重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结论】油葵品种GE817、S606、CY102在整个生育期的综合表现较好,可经进一步示范试验后在洛阳地区推广种植;高产油葵品种选育中,单盘粒重、百粒重盘径可作为参考指标。
田小丽[2](2020)在《杂交油葵栽培及管理技术》文中指出油葵是"制油用向日葵"的简称,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葵花籽油的主要原料,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的油葵多为杂交。油葵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和再利用价值丰富的作物,其体内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在人体排毒、降血脂和润肺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同时,榨油后剩余的油葵渣滓也能用作饲料喂养畜禽。基于此,重视杂交油葵的栽培和育后管理工作对增加油葵产量提高十分重要。
陈扞军,唐雪辉,刘克钊,刘金波[3](2019)在《油用向日葵引种筛选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对引进的12个油葵品种(系)进行了观察、筛选,结果表明F60每hm2产量为3022.5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32.13%;巴葵29产量为2700.0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18.03%;576产量为2310.0kg,比早熟矮大头(CK)增产0.98%。这3个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结构合理,经过筛选试验后,适宜在鄂北区推广种植。
叶秀娟,李玉峰,苗雨,魏海鹏,芦大伟,邢玉萍,曾雪花[4](2014)在《奇台县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油葵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油主要食用,油渣为饲用。近年来,奇台县油葵的面积逐年减少。本文章主要介绍油葵栽培技术,为广大农民种植户提供指导。
王睿[5](2013)在《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杂交油葵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高产优质油料作物,介绍了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地块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提高油葵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覃汉却,吴登[6](2012)在《稻茬秋种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单季稻作区发展稻茬秋种油葵的前景,并总结介绍了稻茬秋种油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赖树情[7](2009)在《杂交油葵在武宣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葵花籽油富含维生素E,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长期食用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油葵具有适应性强、抗旱、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生育期短的特点。在武宣县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以秋种为最好。根据杂交油葵在武宣县的种植表现,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
李晓丽,张边江[8](2009)在《油用向日葵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对油用向日葵的生物学特性、耐盐性、耐旱性、抗氧化能力、营养成分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指出油用向日葵是一种耐盐碱、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的油料植物,经济效益高;可有效改良盐碱地的土壤肥力,在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方面有较大潜力。
吴春生[9](2007)在《美国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杂交油葵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短、产量稳定、葵籽出油率高、油质优等优点,在欧美国家广泛种植,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食用油脂来源。近年来,我
段宜英,翟景明[10](2007)在《推广杂交油葵 提高麦田复播效益》文中提出山西祁县地处晋中平原,是小麦主要产区。选好后茬复播作物,对提高土地总体效益和小麦持续高产意义重大。通过近几年对麦田复播杂交油葵的试验、示范情况分析,杂交油葵完全适合大面积麦田复播,对提高麦田效益和下茬小麦持续高产都有重大意义。晋中、太原地区,初霜期在9月30日左右的地方,都可以示范推广种植。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 1.2 供试材料 |
| 1.3 试验方法 |
| 1.3.1 试验设计 |
| 1.3.2 田间管理 |
|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
| 1.4.1 生育期 |
| 1.4.2 主要生理性状 |
| 1.4.3 抗性表现 |
| 1.4.4 小区产量 |
| 1.5 数据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参试油葵品种(系)的生育期 |
| 2.2 参试油葵品种的农艺性状 |
| 2.3 参试油葵品种的产量 |
| 2.4 参试油葵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 |
| 2.5 参试油葵品种(系)的抗病性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1油葵的形态特征及生理习性 |
| 2 杂交油葵的栽培技术 |
| 2.1 选地 |
| 2.2 整地与施肥 |
| 2.3 合理选种 |
| 2.4 适时早播 |
| 2.5 药剂拌种与除草 |
| 2.6 科学规划种植密度 |
| 3 杂交油葵的田间管理 |
| 3.1 查苗补苗 |
| 3.2 水肥管理 |
| 3.3 辅助授粉 |
| 3.4 及时打杈 |
| 3.5 病虫害防治 |
| 3.6 适时收获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供试材料 |
| 1.2 试验设计 |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参试品种 (系) 生育期 |
| 2.2 参试品种 (系) 农艺性状 |
| 2.3 参试品种 (系) 产量表现 |
| 3 结论 |
| 1 精细整地 |
| 2 播种技术 |
| 2.1 种子处理 |
| 2.2 时期播种 |
| 2.3 精量播种 |
| 3 田间管理 |
| 3.1 中耕 |
| 3.2 灌水 |
| 3.3 施肥 |
| 3.4 化除 |
| 4 辅助授粉 |
| 5 收获 |
| 1 选用良种 |
| 2 地块选择 |
| 3 适期播种 |
| 4 田间管理 |
| 5 肥水管理 |
| 6 人工辅助授粉 |
| 7 病虫害防治 |
| 8 适时收获 |
| 1 稻茬秋种油葵生产前景分析 |
| 2 稻茬秋种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
| 2.1 选用良种 |
| 2.2 选好田块 |
| 2.3 翻耕整地, 施足基肥 |
| 2.4 适期播种, 确保齐苗 |
| 2.5 合理密植 |
| 2.6 间苗定苗 |
| 2.7 巧管肥水 |
| 2.8 病虫害防治 |
| 2.8.1 苗期虫害 |
| 2.8.2 油葵菌核病 |
| 2.8.3 油葵霜霉病 |
| 2.9 适时收获 |
| 1 武宣县杂交油葵生产现状 |
| 2“诺葵212”“白葵杂6号”在武宣的种植表现 |
| 2.1 品种简介 |
| 2.1.1“诺葵212” |
| 2.1.2“白葵杂6号” |
| 2.2“诺葵212”“白葵杂6号”在武宣的种植表现 |
| 2.2.1“诺葵212” |
| 2.2.2“白葵杂6号” |
| 3 高产栽培技术 |
| 3.1 选用高油、高产优良品种 |
| 3.2 整地施肥 |
| 3.2.1 犁地深度 |
| 3.2.2 起畦 |
| 3.2.3 施足底肥 |
| 3.3 适期播种 |
| 3.3.1 种子处理 |
| 3.3.2 播期 |
| 3.3.3 播种 |
| 3.4 田间管理 |
| 3.4.1 灌溉 |
| 3.4.2 培土追肥 |
| 3.4.3 人工授粉 |
| 3.4.4 病虫害防治 |
| 3.5 适时收获 |
| 3.6 其它事项 |
| 1 油葵的生物学特性 |
| 2 我国油葵主要分布及探索概况 |
| 3 油葵的研究现状 |
| 3.1 油葵品种的选育研究 |
| 3.2 油葵耐盐性的研究 |
| 3.3 油葵耐旱性的研究 |
| 3.4 油葵营养成分的研究 |
| 3.5 油葵综合利用价值的研究 |
| 4 展望 |
| 一、杂交油葵的主要特征 |
| 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
| 2、生育期短、产量稳定 |
| 3、出油率高、油脂品质优 |
| 二、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
| 1、适时播种 |
| 2、肥水运筹 |
| 3、病虫草害防治 |
| 4、收获脱粒 |